本文目录一览

1,软键盘是什么

软件盘 的含义就是 用软件模拟出 键盘的功能 不过软件盘只能用 鼠标来操作 所以输入速度会比较慢! 如果你是XP系统可以在 开始菜单-程序-附件-辅助工具中找到 一个叫屏幕键盘的 这东西就是软件盘了! 如果你用 2000和 98系统 你可以用鼠标点一下输入法控制器上最后一个小图标 就能打开软件盘了
软件盘 的含义就是 用软件模拟出 键盘的功能 不过软件盘只能用 鼠标来操作 所以输入速度会比较慢! 如果你是XP系统可以在 开始菜单-程序-附件-辅助工具中找到 一个叫屏幕键盘的 这东西就是软件盘了! 如果你用 2000和 98系统 你可以用鼠标点一下输入法控制器上最后一个小图标 就能打开软件盘了

软键盘是什么

2,DocMemory是什么啊

DocMemory   创建启动软盘检测内存   DocMemory(http://www.simmtester.com/PAGE/products/doc/docinfo.asp)是一个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名气的内存检测软件。使用该软件需要制作一张启动盘(如图11),然后用该启动盘启动电脑进行检测,启动后即可检测内存。软件提供10种内存检测,包括Mats、Marchb、Marchc及Checkerboard等,能够检测出95%以上内存故障。也同时可以检测出内存的大小、速度、数量及CPU类型等信息。
DocMemory   创建启动软盘检测内存   DocMemory(http://www.simmtester.com/PAGE/products/doc/docinfo.asp)是一个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名气的内存检测软件。使用该软件需要制作一张启动盘(如图11),然后用该启动盘启动电脑进行检测,启动后即可检测内存。软件提供10种内存检测,包括Mats、Marchb、Marchc及Checkerboard等,能够检测出95%以上内存故障。也同时可以检测出内存的大小、速度、数量及CPU类型等信息。

DocMemory是什么啊

3,我要如何学电脑

首先,要了解一定的硬件知识。不少人刚开始学电脑就抱本 DOS或WINDOWS操作指南之类的教材,坐在电脑前将教材上的命令一个个使用一次。这样的话,对电脑硬件一无所知怎能掌握好对它们的操作?比如,对内存和硬盘的概念不理解,就难于理解存盘与未存盘的区别,对硬盘、软盘的作用不明白,就难于理解什么时候用软盘什么时候用硬盘等等。由于应用系统的操作有许多是针对硬件的,对硬件的掌握能推动应用软件的学习。 其次,对自己所要学习的软件要有明确的认识。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能直接为用户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的软件,它必须以系统软件为基础。而系统软件则是对计算机进行管理、提供应用软件运行环境的软件。如 DOS、WINDOWS属于操作系统软件,它们的作用是实现对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管理;Foxbase, Visual FoxPro等为数据库管理系统;而WPS、WORD为字处理软件,它们就属于字处理软件了;Photoshop则是图像处理软件了等等。学计算机操作其实就是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在每学一种新软件之前先明确它属于哪一类的软件,它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第三,要针对需要而学。做一切事情都要抓住主要矛盾,计算机软件数以千万计,一个人不可能每种软件都去学习,但要有自己的学习目的,是打字排版做文字处理,还是应用数据库进行企业管理,还是从事图像美术设计等等。学习目的明确了,就可以少走弯路,只要将必要的知识掌握好了,我们就能随心所欲的使用计算机处理自己的业务了。 第四,在同类软件中选学流行的名牌软件。学会熟练使用一个软件,特别是具有较强功能的实用软件是很费时间和精力的,所以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尽量选择那些较流行的名牌软件,应用这样的软件设计出来的软件产品便于交流;而且这样的软件具有较强生命力,有较好技术支持和版本升级能力,从而避免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会一套软件却落个被淘汰的局面等等。 第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计算机的学习一定不能离开计算机,光看软件手册是学不会的。但也不能不看手册,只在计算机上操作(当然,使用教学软件学习除外)。一般情况下,以学习教材和上机操作各占一半时间为宜。首先学习教材,写好上机操作计划,然后再上机操作,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再回头到教材找答案或请教他人,再上机试试能否将问题解决。经过这样的学习,你的计算机水平一定能提高很快。 第六,要进行广泛的阅读,学习一些必要的操作系统知识。学习时应根据学习目的选一本较好的电脑教材(可请有经验的人帮助挑选),要多阅读电脑类的报纸、杂志,也许你遇到的问题已经有人为你解答了,可以避免走弯路。 第七,对于刚刚接触电脑的人,应首先把键盘各键的位置记下来,先不必记各键有什么用途,结合以后要学的软件会自然明白的。敲击键盘要有正确的坐姿,双手敲击键盘手指要有分工,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其次要学会一种汉字输入方法,这是进一步学习其它任何软件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对于花钱上机的学员们可以提高键盘敲击速度,有效利用上机时间去学习新知识。 第八,有关计算机的工作条件,操作规程一定要理解并严格执行,它比学习任何计算机知识都重要,损坏计算机并不是学电脑的目的。
首先,要了解一定的硬件知识。不少人刚开始学电脑就抱本 DOS或WINDOWS操作指南之类的教材,坐在电脑前将教材上的命令一个个使用一次。这样的话,对电脑硬件一无所知怎能掌握好对它们的操作?比如,对内存和硬盘的概念不理解,就难于理解存盘与未存盘的区别,对硬盘、软盘的作用不明白,就难于理解什么时候用软盘什么时候用硬盘等等。由于应用系统的操作有许多是针对硬件的,对硬件的掌握能推动应用软件的学习。 其次,对自己所要学习的软件要有明确的认识。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能直接为用户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的软件,它必须以系统软件为基础。而系统软件则是对计算机进行管理、提供应用软件运行环境的软件。如 DOS、WINDOWS属于操作系统软件,它们的作用是实现对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管理;Foxbase, Visual FoxPro等为数据库管理系统;而WPS、WORD为字处理软件,它们就属于字处理软件了;Photoshop则是图像处理软件了等等。学计算机操作其实就是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在每学一种新软件之前先明确它属于哪一类的软件,它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第三,要针对需要而学。做一切事情都要抓住主要矛盾,计算机软件数以千万计,一个人不可能每种软件都去学习,但要有自己的学习目的,是打字排版做文字处理,还是应用数据库进行企业管理,还是从事图像美术设计等等。学习目的明确了,就可以少走弯路,只要将必要的知识掌握好了,我们就能随心所欲的使用计算机处理自己的业务了。 第四,在同类软件中选学流行的名牌软件。学会熟练使用一个软件,特别是具有较强功能的实用软件是很费时间和精力的,所以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尽量选择那些较流行的名牌软件,应用这样的软件设计出来的软件产品便于交流;而且这样的软件具有较强生命力,有较好技术支持和版本升级能力,从而避免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会一套软件却落个被淘汰的局面等等。 第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计算机的学习一定不能离开计算机,光看软件手册是学不会的。但也不能不看手册,只在计算机上操作(当然,使用教学软件学习除外)。一般情况下,以学习教材和上机操作各占一半时间为宜。首先学习教材,写好上机操作计划,然后再上机操作,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再回头到教材找答案或请教他人,再上机试试能否将问题解决。经过这样的学习,你的计算机水平一定能提高很快。 第六,要进行广泛的阅读,学习一些必要的操作系统知识。学习时应根据学习目的选一本较好的电脑教材(可请有经验的人帮助挑选),要多阅读电脑类的报纸、杂志,也许你遇到的问题已经有人为你解答了,可以避免走弯路。 第七,对于刚刚接触电脑的人,应首先把键盘各键的位置记下来,先不必记各键有什么用途,结合以后要学的软件会自然明白的。敲击键盘要有正确的坐姿,双手敲击键盘手指要有分工,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其次要学会一种汉字输入方法,这是进一步学习其它任何软件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对于花钱上机的学员们可以提高键盘敲击速度,有效利用上机时间去学习新知识。 第八,有关计算机的工作条件,操作规程一定要理解并严格执行,它比学习任何计算机知识都重要,损坏计算机并不是学电脑的目的。

我要如何学电脑

4,电脑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 一、电脑的硬件系统 所谓硬件,就是用手能摸得着的实物,一台电脑一般有: 1、主机:主机从外观看是一个整体,但打开机箱后,会发现它的内部由多种独立的部件组合而成。 下面介绍一下电脑主机的各个部件: (1)电源:电源是电脑中不可缺少的供电设备,它的作用是将220V交流转换为电脑中使用的5V,12V,3.3V直流电,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他设备工作的稳定性,进而会影响整机的稳定性。 (2) 主板:主板是电脑中各个部件工作的一个平台,它把电脑的各个部件紧密连接在一起,各个部件通过主板进行数据传输。也就是说,电脑中重要的“交通枢纽”都在主板上,它工作的稳定性影响着整机工作的稳定性。 (3) CPU:CPU(Central Precessing Unit)即中央处理器,其功能是执行算,逻辑运算,数据处理,传四舍五入 ,输入/输出的控制电脑自动,协调地完成各种操作。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CPU 也是整个系统最高的执行单元,因此CPU已成为决定电脑性能的核心部件,很多用户都以它为标准来判断电脑的档次。 (4) 内存:内存又叫内部存储器(RAM),属于电子式存储设备,它由电路板和芯片组成,特点是体积小,速度快,有电可存,无电清空,即电脑在开机状态时内存中可存储数据,关机后将自动清空其中的所有数据。 (5) 硬盘:硬盘属于外部存储器,由金属磁片制成,而磁片有记功能,所以储到磁片上的数据,不论在开机,还是并机,都不会丢失。 (6) 声卡:声卡是组成多媒体电脑必不可少的一个硬件设备,其作用是当发出播放命令后,声卡将电脑中的声音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送到音箱上发出声音。 (7)显卡:显卡在工作时与显示器配合输出图形,文字,其作用是负责将CPU送来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显示器识别的模拟信号,传送到显示器上显示出来。 (8) 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是通过电话线上网时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它的作用是将电脑上处理的数字信号转换成电话线传输的模拟信号。 (9) 网卡:网卡的作用是充当电脑与网线之间的桥梁,它是用来建立局网的重要设备之一。 (10) 软驱:软驱用来读取软盘中的数据。软盘为可读写外部存储设备。 (11) 光驱:光驱是用来读取光盘中的设备。光盘为只读外部存储设备,其容量为650MB左右。 2、显示器:显示器有大有小,有薄有厚,品种多样,其作用是把电脑处理完的结果显示出来。它是一个输出设备,是电脑必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 3、键盘:键盘是主要的输入设备,用于把文字,数字等输到电脑上。 4、鼠标:当人们移到鼠标时,电脑屏幕上就会有一个箭头指针跟着移动,并可以很准确切指到想指的们位置,快速地在屏幕上定位,它是人们使用电脑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 5、音箱:通过它可以把电脑中的声音播放出来。 6打印机:通过它可以把电脑中的文件打印到纸上,它是重要的输出设备之一。 7、摄像头、扫描仪、数码像机等设备。
机箱+显示器+鼠标+键盘?
电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叫硬件,一部分叫软件。 电脑的硬件有:显示器、键盘、鼠标、机箱、电源、主板、CPU、风扇、内存、硬盘、软盘(现在的电脑大多没有软盘了)、显卡(可集成在主板上)、声卡(可集成在主板上)、网卡(可集成在主板上)、光驱。 电脑的软件应该你能理解了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 一、电脑的硬件系统 所谓硬件,就是用手能摸得着的实物,一台电脑一般有: 1、主机:主机从外观看是一个整体,但打开机箱后,会发现它的内部由多种独立的部件组合而成。 下面介绍一下电脑主机的各个部件: (1)电源:电源是电脑中不可缺少的供电设备,它的作用是将220V交流转换为电脑中使用的5V,12V,3.3V直流电,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他设备工作的稳定性,进而会影响整机的稳定性。 (2) 主板:主板是电脑中各个部件工作的一个平台,它把电脑的各个部件紧密连接在一起,各个部件通过主板进行数据传输。也就是说,电脑中重要的“交通枢纽”都在主板上,它工作的稳定性影响着整机工作的稳定性。 (3) CPU:CPU(Central Precessing Unit)即中央处理器,其功能是执行算,逻辑运算,数据处理,传四舍五入 ,输入/输出的控制电脑自动,协调地完成各种操作。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CPU 也是整个系统最高的执行单元,因此CPU已成为决定电脑性能的核心部件,很多用户都以它为标准来判断电脑的档次。 (4) 内存:内存又叫内部存储器(RAM),属于电子式存储设备,它由电路板和芯片组成,特点是体积小,速度快,有电可存,无电清空,即电脑在开机状态时内存中可存储数据,关机后将自动清空其中的所有数据。 (5) 硬盘:硬盘属于外部存储器,由金属磁片制成,而磁片有记功能,所以储到磁片上的数据,不论在开机,还是并机,都不会丢失。 (6) 声卡:声卡是组成多媒体电脑必不可少的一个硬件设备,其作用是当发出播放命令后,声卡将电脑中的声音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送到音箱上发出声音。 (7)显卡:显卡在工作时与显示器配合输出图形,文字,其作用是负责将CPU送来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显示器识别的模拟信号,传送到显示器上显示出来。 (8) 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是通过电话线上网时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它的作用是将电脑上处理的数字信号转换成电话线传输的模拟信号。 (9) 网卡:网卡的作用是充当电脑与网线之间的桥梁,它是用来建立局网的重要设备之一。 (10) 软驱:软驱用来读取软盘中的数据。软盘为可读写外部存储设备。 (11) 光驱:光驱是用来读取光盘中的设备。光盘为只读外部存储设备,其容量为650MB左右。 2、显示器:显示器有大有小,有薄有厚,品种多样,其作用是把电脑处理完的结果显示出来。它是一个输出设备,是电脑必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 3、键盘:键盘是主要的输入设备,用于把文字,数字等输到电脑上。 4、鼠标:当人们移到鼠标时,电脑屏幕上就会有一个箭头指针跟着移动,并可以很准确切指到想指的们位置,快速地在屏幕上定位,它是人们使用电脑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 5、音箱:通过它可以把电脑中的声音播放出来。 6打印机:通过它可以把电脑中的文件打印到纸上,它是重要的输出设备之一。 7、摄像头、扫描仪、数码像机等设备。
机箱+显示器+鼠标+键盘?
电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叫硬件,一部分叫软件。 电脑的硬件有:显示器、键盘、鼠标、机箱、电源、主板、CPU、风扇、内存、硬盘、软盘(现在的电脑大多没有软盘了)、显卡(可集成在主板上)、声卡(可集成在主板上)、网卡(可集成在主板上)、光驱。 电脑的软件应该你能理解了

5,没有软盘什么意思怎样解决

svchost.exe是nt核心系统的非常重要的进程,对于2000、xp来说,不可或缺。很多病毒、木马也会调用它。 在基于nt内核的windows操作系统家族中,不同版本的windows系统,存在不同数量的“svchost”进程,用户使用“任务管理器”可查看其进程数目。一般来说,win2000有两个svchost进程,winxp中则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的svchost进程(以后看到系统中有多个这种进程,千万别立即判定系统有病毒了哟),而win2003 server中则更多。这些svchost进程提供很多系统服务,如:rpcss服务(remote procedure call)、dmserver服务(logical disk manager)、dhcp服务(dhcp client)等。 windows系统进程分为独立进程和共享进程两种,“svchost.exe”文件存在于“%systemroot% system32”目录下,它属于共享进程。随着windows系统服务不断增多,为了节省系统资源,微软把很多服务做成共享方式,交由 svchost.exe进程来启动。但svchost进程只作为服务宿主,并不能实现任何服务功能,即它只能提供条件让其他服务在这里被启动,而它自己却不能给用户提供任何服务。那这些服务是如何实现的呢? 原来这些系统服务是以动态链接库(dll)形式实现的,它们把可执行程序指向 svchost,由svchost调用相应服务的动态链接库来启动服务。那svchost又怎么知道某个系统服务该调用哪个动态链接库呢?这是通过系统服务在注册表中设置的参数来实现。下面就以rpcss(remote procedure call)服务为例,进行讲解。 从启动参数中可见服务是靠svchost来启动的。 实例 以windows xp为例,点击“开始”/“运行”,输入“services.msc”命令,弹出服务对话框,然后打开“remote procedure call”属性对话框,可以看到rpcss服务的可执行文件的路径为“c:\windows\system32\svchost -k rpcss”,这说明rpcss服务是依靠svchost调用“rpcss”参数来实现的,而参数的内容则是存放在系统注册表中的。 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regedit.exe”后回车,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找到[hkey_local_machine 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rpcss]项,找到类型为“reg_expand_sz”的键“magepath”,其键值为“%systemroot%system32svchost -k rpcss”(这就是在服务窗口中看到的服务启动命令),另外在“parameters”子项中有个名为“servicedll”的键,其值为“% systemroot%system32rpcss.dll”,其中“rpcss.dll”就是rpcss服务要使用的动态链接库文件。这样 svchost进程通过读取“rpcss”服务注册表信息,就能启动该服务了 因为svchost进程启动各种服务,所以病毒、木马也想尽办法来利用它,企图利用它的特性来迷惑用户,达到感染、入侵、破坏的目的(如冲击波变种病毒“w32.welchia.worm”)。但windows系统存在多个svchost进程是很正常的,在受感染的机器中到底哪个是病毒进程呢?这里仅举一例来说明。 假设windows xp系统被“w32.welchia.worm”感染了。正常的svchost文件存在于“c:\windows\system32”目录下,如果发现该文件出现在其他目录下就要小心了。“w32.welchia.worm”病毒存在于“c:\windows\system32wins”目录中,因此使用进程管理器查看svchost进程的执行文件路径就很容易发现系统是否感染了病毒。windows系统自带的任务管理器不能够查看进程的路径,可以使用第三方进程管理软件,如“windows优化大师”进程管理器,通过这些工具就可很容易地查看到所有的svchost进程的执行文件路径,一旦发现其执行路径为不平常的位置就应该马上进行检测和处理。
svchost.exe是nt核心系统的非常重要的进程,对于2000、xp来说,不可或缺。很多病毒、木马也会调用它。 在基于nt内核的windows操作系统家族中,不同版本的windows系统,存在不同数量的“svchost”进程,用户使用“任务管理器”可查看其进程数目。一般来说,win2000有两个svchost进程,winxp中则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的svchost进程(以后看到系统中有多个这种进程,千万别立即判定系统有病毒了哟),而win2003 server中则更多。这些svchost进程提供很多系统服务,如:rpcss服务(remote procedure call)、dmserver服务(logical disk manager)、dhcp服务(dhcp client)等。 windows系统进程分为独立进程和共享进程两种,“svchost.exe”文件存在于“%systemroot% system32”目录下,它属于共享进程。随着windows系统服务不断增多,为了节省系统资源,微软把很多服务做成共享方式,交由 svchost.exe进程来启动。但svchost进程只作为服务宿主,并不能实现任何服务功能,即它只能提供条件让其他服务在这里被启动,而它自己却不能给用户提供任何服务。那这些服务是如何实现的呢? 原来这些系统服务是以动态链接库(dll)形式实现的,它们把可执行程序指向 svchost,由svchost调用相应服务的动态链接库来启动服务。那svchost又怎么知道某个系统服务该调用哪个动态链接库呢?这是通过系统服务在注册表中设置的参数来实现。下面就以rpcss(remote procedure call)服务为例,进行讲解。 从启动参数中可见服务是靠svchost来启动的。 实例 以windows xp为例,点击“开始”/“运行”,输入“services.msc”命令,弹出服务对话框,然后打开“remote procedure call”属性对话框,可以看到rpcss服务的可执行文件的路径为“c:\windows\system32\svchost -k rpcss”,这说明rpcss服务是依靠svchost调用“rpcss”参数来实现的,而参数的内容则是存放在系统注册表中的。 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regedit.exe”后回车,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找到[hkey_local_machine 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rpcss]项,找到类型为“reg_expand_sz”的键“magepath”,其键值为“%systemroot%system32svchost -k rpcss”(这就是在服务窗口中看到的服务启动命令),另外在“parameters”子项中有个名为“servicedll”的键,其值为“% systemroot%system32rpcss.dll”,其中“rpcss.dll”就是rpcss服务要使用的动态链接库文件。这样 svchost进程通过读取“rpcss”服务注册表信息,就能启动该服务了 因为svchost进程启动各种服务,所以病毒、木马也想尽办法来利用它,企图利用它的特性来迷惑用户,达到感染、入侵、破坏的目的(如冲击波变种病毒“w32.welchia.worm”)。但windows系统存在多个svchost进程是很正常的,在受感染的机器中到底哪个是病毒进程呢?这里仅举一例来说明。 假设windows xp系统被“w32.welchia.worm”感染了。正常的svchost文件存在于“c:\windows\system32”目录下,如果发现该文件出现在其他目录下就要小心了。“w32.welchia.worm”病毒存在于“c:\windows\system32wins”目录中,因此使用进程管理器查看svchost进程的执行文件路径就很容易发现系统是否感染了病毒。windows系统自带的任务管理器不能够查看进程的路径,可以使用第三方进程管理软件,如“windows优化大师”进程管理器,通过这些工具就可很容易地查看到所有的svchost进程的执行文件路径,一旦发现其执行路径为不平常的位置就应该马上进行检测和处理。

6,什么是软驱

软驱 软盘驱动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软驱,英文名称叫做“Floppy Disk”,它是读取3.5英寸或5.25英寸软盘的设备。现今最常用的是3.25英寸的软驱,可以读写1.44MB的3.5英寸软盘,5.25英寸的软盘已经淘汰,很少会见到。 软驱分内置和外置两种。内置软驱使用专用的FDD接口,而外置软驱一般用于笔记本电脑,使用USB接口。 软驱有很多缺点,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这些缺点逐渐明显:容量太小,读写速度慢,软盘的寿命和可靠性差等,数据易丢失等,因此目前软驱有被其他设备取代的趋势。但是由于软驱是计算机的标准设备,在各种操作系统下无需额外安装驱动程序就可以使用,同时价格低廉,因此在很多情况软驱有其独到的便利之处,因此目前计算机上仍然普遍带有软驱。 世界上第一个5.25英寸的软驱,是1976年的时候由Shugart Associates公司为IBM的大型机研发的。后来才用在IBM早期的PC中。1980年,索尼公司推出了3.5英寸的磁盘。到90年代初时到现在,3.5英寸、1.44MB的软盘一直用于PC的标准的数据传输方式。 早期的计算机一般使用5.25英寸软驱,5.25英寸软驱主要有两种。一种为5.25英寸双面高密软驱(也叫5.25寸1.2M软驱),可读写5.25英寸双面高密软盘(1.2M)、5.25英寸双面低密软盘(360K)、5.25英寸单面低密软盘(180K)。另一种为双面低密软驱,与前者的主要区别是不能读写5.25英寸双面高密软盘(1.2M)。后来生产出3.5英寸双面高密软驱(也叫3.5寸1.44M软驱),可读写3.5英寸双面高密软盘(1.44M)和3.5英寸单面高密软盘(720K)。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计算机一般带有两个软驱,分别为5.25寸1.2M软驱和3.5寸1.44M软驱,而现在一般只配3.5寸1.44M软驱。 普通软驱的特点是容量小,单位容量成本高;软盘容易出错,可靠性差;速度慢。笔记本一般都采用内置3.55” 1.44MB的软驱或外置的软驱。
世界上第一个5.25英寸的软驱,是1976年的时候由Shugart Associates公司为IBM的大型机研发的。后来才用在IBM早期的PC中。1980年,索尼公司推出了3.5英寸的磁盘。到90年代初时到现在,3.5英寸、1.44MB的软盘一直用于PC的标准的数据传输方式。 早期的计算机一般使用5.25英寸软驱,5.25英寸软驱主要有两种。一种为5.25英寸双面高密软驱(也叫5.25寸1.2M软驱),可读写5.25英寸双面高密软盘(1.2M)、5.25英寸双面低密软盘(360K)、5.25英寸单面低密软盘(180K)。另一种为双面低密软驱,与前者的主要区别是不能读写5.25英寸双面高密软盘(1.2M)。后来生产出3.5英寸双面高密软驱(也叫3.5寸1.44M软驱),可读写3.5英寸双面高密软盘(1.44M)和3.5英寸单面高密软盘(720K)。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计算机一般带有两个软驱,分别为5.25寸1.2M软驱和3.5寸1.44M软驱,而现在一般只配3.5寸1.44M软驱。 普通软驱的特点是容量小,单位容量成本高;软盘容易出错,可靠性差;速度慢。笔记本一般都采用内置3.55” 1.44MB的软驱或外置的软驱。
软驱是软盘驱动器的简称,软盘是过去存储信息用的介质,相当于现在的U盘,由于它存储容量小,保存时间短,所以现在的电脑不用它了,淘汰了,而被U盘取代了
软盘驱动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软驱,英文名称叫做“floppy disk driver”,它是读取3.5英寸或5.25英寸软盘的设备。现今最常用的是3.25英寸的软驱,可以读写1.44mb的3.5英寸软盘,5.25英寸的软盘已经淘汰,很少会见到。 软驱分内置和外置两种。内置软驱使用专用的fdd接口(这是内置软驱接口,是传统的软驱接口,直接与电脑主板上的软驱接口相连,价格低廉),而外置软驱一般用于笔记本电脑,使用usb接口(这是外置软驱接口,通过电脑的usb接口与主机相连,可移动,但价格较高,多用于笔记本电脑。usb接口又可分为usb1.1和usb2.0两种)。 软驱特点 软驱有很多缺点,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这些缺点逐渐明显:容量太小,读写速度慢,软盘的寿命和可靠性差等,数据易丢失等,因此目前软驱有被其他设备取代的趋势。但是由于软驱是计算机的标准设备,在各种操作系统下无需额外安装驱动程序就可以使用,同时价格低廉,因此在很多情况软驱有其独到的便利之处,因此目前计算机上仍然普遍带有软驱。
软驱和光驱一样都是硬件,功能也是一样的,不过,软驱用的是软盘,容量很小,而且那是很早以前用的存储设备,就像咱们现在用的U盘是一样的,可是存储也可以读取。不过容量大概在1.24MB 现在一般都没有人用软驱了。还有软盘也特别容易坏。
软驱 软盘驱动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软驱,英文名称叫做“Floppy Disk”,它是读取3.5英寸或5.25英寸软盘的设备。现今最常用的是3.25英寸的软驱,可以读写1.44MB的3.5英寸软盘,5.25英寸的软盘已经淘汰,很少会见到。 软驱分内置和外置两种。内置软驱使用专用的FDD接口,而外置软驱一般用于笔记本电脑,使用USB接口。 软驱有很多缺点,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这些缺点逐渐明显:容量太小,读写速度慢,软盘的寿命和可靠性差等,数据易丢失等,因此目前软驱有被其他设备取代的趋势。但是由于软驱是计算机的标准设备,在各种操作系统下无需额外安装驱动程序就可以使用,同时价格低廉,因此在很多情况软驱有其独到的便利之处,因此目前计算机上仍然普遍带有软驱。 世界上第一个5.25英寸的软驱,是1976年的时候由Shugart Associates公司为IBM的大型机研发的。后来才用在IBM早期的PC中。1980年,索尼公司推出了3.5英寸的磁盘。到90年代初时到现在,3.5英寸、1.44MB的软盘一直用于PC的标准的数据传输方式。 早期的计算机一般使用5.25英寸软驱,5.25英寸软驱主要有两种。一种为5.25英寸双面高密软驱(也叫5.25寸1.2M软驱),可读写5.25英寸双面高密软盘(1.2M)、5.25英寸双面低密软盘(360K)、5.25英寸单面低密软盘(180K)。另一种为双面低密软驱,与前者的主要区别是不能读写5.25英寸双面高密软盘(1.2M)。后来生产出3.5英寸双面高密软驱(也叫3.5寸1.44M软驱),可读写3.5英寸双面高密软盘(1.44M)和3.5英寸单面高密软盘(720K)。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计算机一般带有两个软驱,分别为5.25寸1.2M软驱和3.5寸1.44M软驱,而现在一般只配3.5寸1.44M软驱。 普通软驱的特点是容量小,单位容量成本高;软盘容易出错,可靠性差;速度慢。笔记本一般都采用内置3.55” 1.44MB的软驱或外置的软驱。
世界上第一个5.25英寸的软驱,是1976年的时候由Shugart Associates公司为IBM的大型机研发的。后来才用在IBM早期的PC中。1980年,索尼公司推出了3.5英寸的磁盘。到90年代初时到现在,3.5英寸、1.44MB的软盘一直用于PC的标准的数据传输方式。 早期的计算机一般使用5.25英寸软驱,5.25英寸软驱主要有两种。一种为5.25英寸双面高密软驱(也叫5.25寸1.2M软驱),可读写5.25英寸双面高密软盘(1.2M)、5.25英寸双面低密软盘(360K)、5.25英寸单面低密软盘(180K)。另一种为双面低密软驱,与前者的主要区别是不能读写5.25英寸双面高密软盘(1.2M)。后来生产出3.5英寸双面高密软驱(也叫3.5寸1.44M软驱),可读写3.5英寸双面高密软盘(1.44M)和3.5英寸单面高密软盘(720K)。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计算机一般带有两个软驱,分别为5.25寸1.2M软驱和3.5寸1.44M软驱,而现在一般只配3.5寸1.44M软驱。 普通软驱的特点是容量小,单位容量成本高;软盘容易出错,可靠性差;速度慢。笔记本一般都采用内置3.55” 1.44MB的软驱或外置的软驱。
软驱是软盘驱动器的简称,软盘是过去存储信息用的介质,相当于现在的U盘,由于它存储容量小,保存时间短,所以现在的电脑不用它了,淘汰了,而被U盘取代了
软盘驱动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软驱,英文名称叫做“floppy disk driver”,它是读取3.5英寸或5.25英寸软盘的设备。现今最常用的是3.25英寸的软驱,可以读写1.44mb的3.5英寸软盘,5.25英寸的软盘已经淘汰,很少会见到。 软驱分内置和外置两种。内置软驱使用专用的fdd接口(这是内置软驱接口,是传统的软驱接口,直接与电脑主板上的软驱接口相连,价格低廉),而外置软驱一般用于笔记本电脑,使用usb接口(这是外置软驱接口,通过电脑的usb接口与主机相连,可移动,但价格较高,多用于笔记本电脑。usb接口又可分为usb1.1和usb2.0两种)。 软驱特点 软驱有很多缺点,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这些缺点逐渐明显:容量太小,读写速度慢,软盘的寿命和可靠性差等,数据易丢失等,因此目前软驱有被其他设备取代的趋势。但是由于软驱是计算机的标准设备,在各种操作系统下无需额外安装驱动程序就可以使用,同时价格低廉,因此在很多情况软驱有其独到的便利之处,因此目前计算机上仍然普遍带有软驱。
软驱和光驱一样都是硬件,功能也是一样的,不过,软驱用的是软盘,容量很小,而且那是很早以前用的存储设备,就像咱们现在用的U盘是一样的,可是存储也可以读取。不过容量大概在1.24MB 现在一般都没有人用软驱了。还有软盘也特别容易坏。

文章TAG:软盘是什么  软键盘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