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构成有哪些

参考http://www.civilcn.com/zhishi/jzsj/1365587069178456.html
三段式构图:屋顶,屋身,台基。大屋顶是中国建筑的特色也被称为是第五个立面,按等级分有庑殿,歇山,悬山等。在结构方面,中国古建主要以木结构为主,有穿斗式和抬梁式两种,前者是柱檩结构多用于南方民居,后者是柱梁结构多用于宫殿建筑!另外中国古建还有一个特殊的结构构件,斗拱,是屋顶与柱子的衔接过度层,唐代是有承托荷载,传递力的作用,后来演化为装饰。还有就是颜色于彩绘都很有特色!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构成有哪些

2,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以什么为主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木构架又包括有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三种结构。抬梁式即在地面上先立柱,柱上架梁,每两组平行的梁之间安置与梁成垂直角度的檩,这些檩上排列若干椽子,从而形成完整的木构架。每两组平行梁之间的空间称为“间”。穿斗式也是在地面上立柱,但柱上不架梁,而是直接安檩,柱子的间距较密,柱与柱用数层“穿”贯通连结,组成构架。这种结构较省木材,尤其是不需要什么大型的柱材。从地域上看,我国南方建筑多用这种结构。井干式即将木材横竖交叉,层层累叠构成房屋的壁体。这种形式如同井筒一样故名井干式,这种形式的房屋较少见。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以什么为主

3,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结构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结构有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1、井干式,即是以圆木或方木四边重叠结构如井字形,这是一种最原始而简单的结构,现在除山区林地之外,已很少见到了。2、“穿斗式”,是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便于施工,最能抗震,但较难建成大形殿阁楼台,是柱檩结构多用于南方民居,所以我国南方民居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多采用这种形式。3、“抬梁式”(也称为叠梁式),即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成了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壮丽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有些建筑物还采用了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形式,更为灵活多样。
这是他喜欢你,关心你的表现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结构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4,中国古代建筑结构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建筑则是木架构结构体系,这决定了建筑一般情况下体量较小、较矮,单体形状比较简单。因此,大小、形状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功能,有自己特定的名称。如厅、堂、楼、阁、轩、榭、舫、亭、廊等。按使用上的需要,也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用廊、墙、路等把不同的建筑组合成群体。中鹏【平面设计】
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作房屋的承重结构。木构梁柱系统约在西元前的春秋时期已初步完备并广泛采用,到了汉代发展得更为成熟。木构结构大体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抬梁式结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再于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组成一组屋架。平行的两组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结于柱的上端,在各层梁头与脊瓜柱上安置檩,以联系构架与承载屋面。檩间架椽子,构成屋顶的骨架。这样,由两组构架可以构成一间,一座房子可以是一间,也可以是多间。斗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
基本都是砖木结构和木排架结构。

5,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构成要素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工程-三尺讲台建筑有哪些构成要素?建筑有哪些构成要素?总结人类的建筑活动经验,构成建筑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⑴建筑功能建筑功能是指建筑物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必需满足的使用要求。不同类别的建筑具有不同的使用要求。例如交通建筑要求人流线路流畅,观演建筑要求有良好的视听环境,工业建筑必须符合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等等;同时,建筑必须满足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以及人的生理要求,如良好的朝向、保温隔热、隔声、防潮、防水、采光、通风条件等。⑵建筑技术建筑技术是建造房屋的手段,包括建筑材料与制品技术、结构技术、施工技术、设备技术等,建筑不可能脱离技术而存在。其中材料是物质基础,结构是构成建筑空间的骨架,施工技术是实现建筑生产的过程和方法,设备是改善建筑环境的技术条件。⑶建筑形象构成建筑形象的因素有建筑的体型、内外部空间的组合、立面构图、细部与重点装饰处理、材料的质感与色彩、光影变化等。⑶建筑形象构成建筑形象的因素有建筑的体型、内外部空间的组合、立面构图、细部与重点装饰处理、材料的质感与色彩、光影变化等。建筑的三要素是辩证的统一体,是不可分割的,但又有主次之分。第一是建筑功能,起主导作用;第二是建筑技术,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技术对功能又有约束和促进作用;第三是建筑形象,是功能和技术的反映,但如果充分发挥设计者的主观作用,在一定的功能和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组成(一)台基 一称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时可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大致有四种. 1,普通台基 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约高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 2,较高级台基 较普通台基高,常在台基上边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 3,更高级台基 即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相传位于世界中心,系宇宙间最高的山,日月星辰出没其间,三界诸天也依傍它层层建立.须弥座用作佛像或神龛的台基,用以显示佛的崇高伟大.中国古建筑采用须弥座表示建筑的级别.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 4,最高级台基 由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从而使建筑物显得更为宏伟高大,常用于最高级建筑,如故宫三大殿和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即耸立在最高级台基上. (二)木头圆柱 常用松木或桶木制成的圆柱形木头.置于石头(有时是铜器) 为底的台上.多根木头圆柱,用于支撑屋面檩条,形成梁架. (三)开间 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 间”,或称“面阔”.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中国古代以奇数为 吉祥数字,所以平面组合中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而且开间越 多,等级越高.北京故宫太和殿,北京太庙大殿开间为十一间. (四)大梁,即横梁 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以形成屋脊.常用松 木、榆木或杉木制成.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骨架的主件之一. (五)斗拱 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 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般置于柱头和额访(又称阑头,俗称看 访,位于两檐柱之间,用于承托斗拱)、屋面之间,用来支撑荷载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由斗形木块、弓形短木、斜置长木组 成,纵横交错层叠,逐层向外挑出,形成立大下小的托座. (六)彩画 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 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可分为三个等级. 1,和玺彩画 是等级最高的彩画.其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 》框住,并 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 2,旋子彩画 等级次于和玺彩画.画面用简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有时也可画龙凤,两边用《 》框起,可以贴金粉,也可以不贴金粉.一般用次要宫殿或寺庙中. 3,苏式彩画 等级低于前两种.画面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两边用《 》或( )框起.“( )”被建筑家们称作“包 袱”,苏式彩画,便是从江南的包袱彩画演变而来的. (七)屋顶(古称屋盖) 中国传统屋顶有以下七种,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 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 1,庑殿顶 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 顶. 2,歇山顶 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 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 九脊顶. 3,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 脊,又称挑山顶. 4,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5,攒尖顶 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 脊交于上端.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6,卷棚顶 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 形曲面. (八)山墙 即房子两侧上部成山尖形的墙面.常见的山墙还有风火山墙, 其特点是两侧山墙高出屋面,随屋顶的斜坡面而呈阶梯形. (九)藻井 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名为“藻井”,含有五行 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 方.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 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这种结构比较原始简单,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 2,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3,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 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 庑殿项也好,歇山顶也好,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4,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 包括彩绘和雕饰.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防虫蚁.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时期规定朱、黄为至尊至贵之色.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明清的梁枋彩画最为瞩目.清代彩画可分为三类,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历史传说故事等.北京故宫保和殿台基上的一块陛石,雕刻着精美的龙凤花纹,重达200吨.在古建筑的室内外还有许多雕刻艺术品,包括寺庙内的佛像、陵墓前的石人、兽等. 5,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的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跟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环境空间.——汉高机械

6,中国古代建筑结构及特点

一、以木构架为房屋的主要结构形式。木构架房屋以木构架为房屋骨架,承屋顶或楼层之重,而墙壁则成为只承自重的围护结构。古代木构架的主要形式分为三种,即柱梁式、穿逗式和密梁平顶式。前两种用于坡屋顶房屋的构架,其中以梁柱式使用最广,历代官式建筑均为此式;密梁平顶式流行于新疆、西藏和内蒙古地区。  木构架结构的房屋具有如下特点:  1、外观分为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  2、凹曲的屋面和屋角上翘的屋顶;  3、重要建筑使用斗栱;  4、以间为单位采用模数制的设计方法;  5、室内空间灵活分隔;  6、结构构件与装饰的统一;  7、油漆彩画。  二、中轴对称的院落式布局。南北向的院落被中轴线分为东西两部分,中轴线上坐落着院落的主建筑。  三、以方格网街道系统为主,按完整规划兴造的城市。
中国古代建筑分好多种,如宫殿式、塔楼式、园林式、居住式等等。但是无论那种建筑,都是以木结构或砖木结构为主,基础一般为石砌基础。古建木材均采取防腐处理,做到相对的轻质高强,抗地震力相对较好。但是砖石结构整体性较差,存世相对较少,多为塔。古建也是长宽比和高宽比合适,概念性稳定较高。
一、中国古建筑的主要构筑材料和方式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中国古建筑多用木材, 首先是因为木材结构性能优良,在环境未被破坏的古代又便于就地取材。由于木材建造的梁柱式结构,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框架,这就使它还具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即抗震性能强。它可以把巨大的震动能量消失在弹性很强的结点上。这对于多地震的中国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其次,五行学说认为,木为组成五行的要素之一,出于土地,入于阳光,生生不息,乃自然生命力旺盛之象征,它承天之雨露,向阳而长,乘地之养育,入阴而生,即阴阳合和之产物,采用这种材料,是最为合理的选择,乃理性主义哲学思想的必然结果。五行中五气之木气代表四季之春天。木气属阳,是人生少年,是出生、生长和统一的象征。中国人认为,人为万物之灵、天地造化之首,而建筑为人所居,乃天地阴阳相聚之处,即阴阳之枢纽。故而建筑须得天地之气(道法自然),选用木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要说文化上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木材的材质表现出与人亲近的特性。另外木材的不耐久性,也正好适合中国人不要求建筑永恒的心理,就像梁思成所说的,“建筑就像衣服。。。”,经常换换无妨,经常烧烧也无妨——也许吧,李允鉌说中国人都是急性子,梁先生又加上一条:喜新厌旧。 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井干式,即是以圆木或方木四边重叠结构如井字形,这是一种最原始而简单的结构,现在除山区林地之外,已很少见到了。“穿斗式”,是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便于施工,最能抗震,但较难建成大形殿阁楼台,所以我国南方民居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多采用这种形式。“抬梁式”(也称为叠梁式),即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成了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壮丽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有些建筑物还采用了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形式,更为灵活多样。 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建筑的平面布局是决定一座建筑、一组建筑、一群建筑形制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基本上有两种平面布局的方式。一种是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一种是曲折变化,灵活多样。举凡帝王的京都、皇宫、坛庙、陵寝,官府的衙署厅堂、王府、宅第,宗教的寺院、宫观以及祠堂、会馆等等,大都是采取前一种形式。其平面布局的特点是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物。这种布局主次分明,左右对称。另一种布局方式则与之相反,不求整齐划一,不用左右对称,因地制宜,相宜布置。举凡风景园林、民居房舍以及山村水镇等等,大都采用这种形式。其布局的方法是按照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和自然的条件等灵活布局。这种布局原则,由于适应了我国广大的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区和多民族不同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的需要,几千年来一直采用着,并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造 台基 一称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时可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大致有四种: 1.普通台基: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约高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 2.较高级台基:较普通台基高,常在台基上边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 3.更高级台基:即须弥座,又名金刚座。中国古建筑采用须弥座表示建筑的级别。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 4.最高级台基:由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从而使建筑物显得更为宏伟高大,常用于最高级建筑,如故宫三大殿和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即耸立在最高级台基上。 木头圆柱 常用松木或桶木制成的圆柱形木头。置于石头(有时是铜器)为底的台上。多根木头圆柱,用于支撑屋面檩条,形成梁架。 开间 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间”,或称“面阔”。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中国古代以奇数为吉祥数字,所以平面组合中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而且开间越多,等级越高。北京故宫太和殿,北京太庙大殿开间为十一间。 大梁 即横梁,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以形成屋脊。常用松 木、榆木或杉木制成。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骨架的主件之一。 斗拱 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般置于柱头和额访(又称阑头,俗称看访,位于两檐柱之间,用于承托斗拱)、屋面之间,用来支撑荷载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由斗形木块、弓形短木、斜置长木组成,纵横交错层叠,逐层向外挑出,形成立大下小的托座。 屋顶 古称屋盖,中国传统屋顶有以下七种,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 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 1.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 2.歇山顶: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 九脊顶。 3.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 脊,又称挑山顶。 4.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5.攒尖顶: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 脊交于上端。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6.卷棚顶: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 形曲面。 山墙 即房子两侧上部成山尖形的墙面。常见的山墙还有风火山墙, 其特点是两侧山墙高出屋面,随屋顶的斜坡面而呈阶梯形。 藻井 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名为“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四、中国古建筑结构发展历程 1、殷商的墓室均用井干式结构,后代虽不普遍使用,但在木结构发展史中却有重要作用。 2、自商代至战国宫殿遗址中已发掘的平面柱网布置,均纵向成行列而横向常不成行列。据此可推断屋架构造,系以纵架为主,直至汉代仍有应用,故纵架应是早期普遍使用的构造形式。后来,辽金时期偶然也有使用纵架承托横架的构造,那是经过改进提高的纵架。 3、自西周开始已用栌斗作为结合柱、梁的构件,以后逐步发展成栌斗上用拱、昂等组合成铺作(见斗拱)的复杂构造形式。 4、现在知道最早的关于具体的结构形式的记录,是宋代《营造法式》中的殿堂结构、厅堂结构、簇角梁结构三种。它们的特点如下所述: (1)殿堂结构:全部结构按水平方向分为柱额、铺作、屋顶三个整体构造层,自下至上逐层安装,叠垒而成。如造楼房,只须增加柱额和铺作层(平坐)即可。应用这种结构的房屋,平面均为长方形。有四种地盘分槽形式,即金箱斗底槽、双槽、单槽和分心斗底槽。 (2)厅堂结构:用横向的垂直屋架。每个屋架由若干长短不等的柱梁组合而成,只在外檐柱上使用铺作。每两个屋架间用椽、襻间等连接成间。每座房屋的间数不受限制,屋架只要椽数、相应步架的椽平长相等,各屋架所用梁柱数量、组合方式可以不同,因此不必规定平面形式。厅堂结构施工较殿堂结构简便,但不宜建造多层房屋。用厅堂结构建造小规模房屋,不用铺作,称为"柱梁作",应用普遍。现存实例中,还有一种综合殿堂和厅堂结构的形式,如奉国寺大殿,用纵、横、竖三个方向的柱、梁、铺作等构件,互相交错,组成一个整体,施工繁难,辽金以后未见再用。 (3)簇角梁结构:用于正圆或正多边形平面的建筑,每个柱头上的角梁与中心的枨杆(雷公柱)相交,组成圆或方锥形屋顶。 在明清官式建筑中,殿堂结构仅存表面形式,实际均为厅堂结构,称"大木大式"。普遍应用的"柱梁作",称为"大木小式"。而簇角梁,则称为"攒尖",多用于小型亭榭。此外,在长江流域和东南、西南地区,习惯用穿斗式构架。它与厅堂结构同属横向垂直的屋架,但厅堂结构由逐层抬高而减短的梁承受檩和屋顶的重量,故称抬梁式构架。穿斗架用柱直接承檩,不用梁,柱间穿枋仅是连系构件。五、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和环境 这两部分内容已经跟“古建筑的结构”这一主题边缘化了,但为了更好地说明中国古建筑的结构,又不得不说这两部分内容。所以在此略为一提: 装饰包括彩绘和雕饰。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防虫蚁。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 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的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跟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协调的建筑环境。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和基本构造已经只能存在于古代了,现代社会的建筑都已抛弃了祖先们的辉煌智慧结晶,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社会冷漠的钢铁混凝土做成的盒子,把人禁锢在各自的玻璃窗里面。用刘源教授的话:“在物欲横流、责任沦丧的今天,古代建筑正如同精英文化一样,与我们渐行渐远。复读或重建其历史深处的人文精神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责无旁贷的社会使命!”

文章TAG:中国  中国古建  中国古建筑  古建筑  中国古建筑结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