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陶是什么地方,人类历史上的两河文明是指哪两河
来源:整理 编辑:装算网 2024-02-12 02:12:22
本文目录一览
1,人类历史上的两河文明是指哪两河
两河流域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Mesopotamia culture),或两河文明。是指在两河流域间的新月沃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主要由苏美尔(Sumerian)、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组成。 这个文明的中心大概在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带,北部古称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而巴比伦尼亚北部叫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这一带远古时期居住着许多种族,是干旱区域,但下游土地肥沃,很早就发展了灌溉网络,形成以许多城市为中心的农业社会。 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为世界发明了第一种文字——楔形文字,建造了第一个城市,编制了第一种法律,发明了第一个制陶器的陶轮,制定了第一个七天的周期,第一个阐述了上帝以七天创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话。至今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远古文字记载材料(泥版)。
2,关于古埃及神话
古埃及神话人物列表
古埃及人的信仰属多神教类,神祇多以动物作为其象征,其形象多为人身动物头。
九柱神(Ennead):埃及神话中的九位主要神祇。
拉(Ra):主神,太阳神。其形象与阿蒙结合在一起。
休(Shu):风神。
泰芙努特(Tefnut):雨水之神。
盖布(Geb):大地之神。
努特(Nuit):天空之神。
欧西里斯(Osiris):冥王,也是农业之神。
艾西斯(Isis):死者的守护神,生育之神。
赛特(Seth):干旱之神。
奈芙蒂斯(Nephthys):死者的守护神。
主要的神:
阿蒙(Ammon):主神。
阿吞(Aton):朝之太阳神。
阿图姆(Atum):暮之太阳神,拉的别名。
荷鲁斯(Horus):法老的守护神,王权的象征。外形为鹰头人身。
阿努比斯(Anubis):死神。外形为狼头人身。
姆特(Mut;Golden Dawn,Auramooth):阿蒙之妻,司掌战争,外形为狮子。
孔斯(Khons/Chons):阿蒙与姆特之子,月神,亦司掌医药。
敏(Min/Menu,Amsu):旅行者的守护神,亦司掌生产及收获。
莫(Month/Mentu,Men Thu):司战争,外形为鹰首人身。
图特(Thoth):智慧之神。
动物神:
贝斯特(Bast/Bastet):猫神。
艾德乔(Edjo):蛇神,下埃及的象征及守护神。
海奎特(Heqet):蛙神。
凯布利(Khepri):圣甲虫。
克奴姆(Khnum):公羊神。
沙提(Sati):大象之神。
塞克荷迈特(Sekhmet):母狮之神。
塞勒凯特(Selket):蝎子之神。
索贝克(Sobek):鳄鱼之神。
其他神:
安穆凯(Anuket):水神。
阿匹斯(Apis):司丰饶及生产之神,外形为公牛。
贝斯(Bes):乐神。
哈波奎迪斯(Harpocrates/Hor-pa-kraat;Golden Dawn,Hoor-par-kraat):孩提时荷鲁斯的称呼。
哈托尔(Hathor/Het-Heru,Het-Hert):荷鲁斯之妻,司爱情及丰饶。
伊姆贺特普(Imhotep/Imouthis):医药及塔的守护神。
玛特(Maat):正义及秩序之神。
奈特(Neith/Net,Neit;Gold Dawn,Thoum-aesh-neith):司智慧及战争之神。
奈荷贝特(Nekhbet):鹰神,上埃及的保护神。
布塔(Ptah):创造之神。
奎特(Qetesh):司爱情及美丽之神。
塞克(Seker):司光之神。
绍席斯(Saosis):拥有一棵洋槐树的女神。许多神祇(尤其是荷鲁斯)都由她的洋槐树中产生。
荷鲁斯四子(Four Sons of Horus):冥王身体的守护者。
艾姆谢特(Imset,Amset,Mesta):荷鲁斯四子之一,死者肝脏的保护者。 哈碧(Hapi,Golden Dawn,Ahephi):荷鲁斯四子之一,死者肺的保护者。 多姆泰夫(Duamutef,Tuamutef;Golden Dawn,Thmoomathph):荷鲁斯四子之一,死者胃的保护者。 凯布山纳夫(Qebshenuf,Kebechsenef,Kebehsenuf,Qebehsenuf):荷鲁斯四子之一,死者肠的保护者。古埃及人的信仰属多神教类,且多半都可以动物来作为其象征。
阿蒙Amon
底比斯的主神,因底比斯的兴起而成为国家的主神。这个名字意指"TheHiddenOne",圣兽是鹅和公羊。
阿努比斯Anubis
外形幻化成山犬的死神,也是墓地的守护神。塞特与奈芙提斯之子,木乃伊的创造者。它引导死者的灵魂到审判的地方,同时监督审判,使死者免于第二次的死亡。
安穆凯Anuket
在埃及十分崇拜安穆凯,并把她当成是克奴姆及沙提的女儿(或同伴)。圣兽是瞪羚。她被当成(冷)水神,人类的头上戴有羽毛冠。
阿顿Aton(Aten)
太阳头上之圆盘,朝日刚露出地平线时的太阳神。在阿克奈天(即AmenhotepIV)宗教改革时,被奉为唯一真神,他的继任者-图坦卡门王(Tuankhamun)因神官而恢复以前崇拜阿蒙·拉的信仰。
阿匹斯Apis
它是最早将神性表现在动物身上的神只,孟斐斯人多崇拜它。其象征丰饶及生产力,乃一戴有太阳盘及圣蛇的公牛神,目前在孟斐斯有神牛墓,所埋葬的就是这些阿匹斯圣牛。
阿陶姆Atum
落日之太阳神,为众神之首,是创造世界的主神,苏及泰夫姆特的父亲。
贝斯特Bast(Bastet)
猫神,崇拜中心在Bubastis的三角洲城。自从猫变成宠物后,贝斯特变成家中很重要的神只及图像。(猫杀死攻击太阳神的蛇常被画在纸沙草上)。
贝斯Bes
本为非洲的原始信仰,十二王朝时期方进入埃及,是一有胡子且好笑的矮子,充份显示出想像力聚集的成果,是以往的埃及人所没有的。其被当成音乐之神,且保护那些表演的孩子们。
荷鲁斯四子FourSonsofHorus
这四个儿子是负责保护奥西里斯的身体。
艾谢特Amset
荷鲁斯的四个儿子之一,看似木乃伊,保护已死人的肝,也被伊西斯女神保护。
哈碧Hapi(GoldenDawn,Ahephi)
荷鲁斯的四个儿子之一,是一具有狒狒头的木乃伊,保护已死人的肺,也被奈芙提斯女神保护。
杜米特夫Duamutef(Tuamutef;GoldenDawn,Thmoomathph)
荷鲁斯的四个儿子之一,是一具有狐狼头的木乃伊,保护已死人的胃,也被奈斯女神保护。
奎本汉穆夫Qebhsenuef
荷鲁斯的四个儿子之一,是一具有猎鹰头的木乃伊,保护已死人的肠,也被塞勒凯特女神保护。
艾德乔Edjo
三角洲的蛇神,下埃及的象征及守护神。
给布Geb(Seb)
大地之神,表示植物生长繁茂的地面。地球之神,苏及泰夫姆特之子;奴特的兄弟及丈夫;奥西里斯,伊西斯,塞特,奈芙提斯的父亲。圣兽是鹅,通常以黑或绿皮肤男人的形象出现,分别表现生长的万物及肥沃的尼罗河。有人说它掌有死者灵魂是否下地狱的权柄,使人不能上天堂。
荷鲁斯Horus
鹰神,王权的守护者,外形幻化为鹰;为奥西里斯与伊西斯之子。法老即为人间的荷鲁斯。
哈波奎特斯Harpocrates(Hor-pa-kraat;GoldenDawn,Hoor-par-kraat)
孩提时的荷鲁斯(Horusthechild),用以区别年长后的荷鲁斯。它保护上埃及的小孩子,头发旁分并吸着手指。
哈托尔Hathor(Het-Heru,Het-Hert)
爱及丰饶的女神,是古埃及所有女神中最美的,外形幻化成牡牛。埃及最古老的女神之一,希腊文提及其为天空女神。它经常被视予和伊西斯相同,主要崇拜地在Edfu,以为是荷鲁斯之妻。在底比斯它曾被认为是死神,但是一般均认为它是爱、舞、酒及外国之神。
海奎特Heqet
青蛙头的女神,乃八个最被隐士崇拜的神只之一。在Antinoe被视为是克奴姆之妻。
海鲁-拉-哈Heru-ra-ha
由Ra-Hoor-Khuit和Hoor-par-Kraat组成。这个名字在埃及文中意指"HorusandRabePraised!"(赞美荷鲁斯及拉)当然,这是不同与言所翻译出来的意义,或许只是因为要进入不同文化所译的。
伊姆贺特普Imhotep(Imouthis)
是建筑师,医生,更是第三王朝Zoser王的宰相,为Zoser王在塞加拉(Sakkara)建造了阶梯金字塔。在他死后被奉为医药之神及布塔神之子,与托特神同为书记的守护神;希腊则尊之为Asklepios。
伊西斯Isis(Auset)
守护死者的女神,亦为生命与健康之神。奥西里斯之妻,荷鲁斯之母,奈芙提斯的姐妹。她可以说是埃及神话中最重要亦最受欢迎的女神之一,古埃及人相信她是宇宙间最有魔力的魔术师,因为她知道太阳神的秘密名字。她保护荷鲁斯的儿子艾谢特;帮助奥西里斯复生,且帮助他管理冥城
3,中国四大名砚中哪一种不是石砚
端砚
端砚以石质优良、细腻滋润和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优点,被推为「群砚之首」,是著名的实用工艺美术品。用于书画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端石制砚,以石质要达到「温润如玉,眼高而活,分布成象,磨之无声,储水不耗,发墨而不损毫者」为佳品。
端石产于现在的广东省肇庆市东南烂柯山西麓端溪水一带。肇庆古称端州,此处石料制成的砚台称为「端砚」。端砚砚石是在唐代武德年间发现的,端砚石由于石质优良、细腻嫩爽、滋润、具有发墨不伤毫和呵气可研墨的特点。端石中的佳品长年浸于水中,温润如玉。《端溪砚史》称之:「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歙砚和端砚并称,而端砚又较歙砚更佳,据说历代皆采端溪,到南唐李后主时端溪石已竭,不得已才采用次之的歙石。
端砚有“群砚之首“的称誉,为砚中之上品,亦可再分等级。它出产自广东高要城斧柯山,唐之前属端州,故得名。采集端石的地方,通常距江滨三、四里处,逐渐升高分下岩、中岩、上岩、龙岩、蚌坑等采石之所;下岩洞在山底,终年浸水,而砚石贵润,所以下岩之质量最佳。
但浸在水里的下岩想开采可不容易,只有每年秋冬河水降低之时才可进入,潭水无出口,须七十个人排排座,一个个将装水的瓮往上传至岩口,如此做个月余,潭水始得涸,才能进入取石。明年春天水涨,则又得重新来过了。若非如此,下岩之石所做的砚岂能如此发墨,真是好的东西必须经过淬炼才能成材。但下岩到北宋时已开采净尽,明朝以后另辟的新坑或中、上岩,质量就没有那么好了。
端石的开采是非常艰巨的,因此古代的砚石真是得来不易。从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在「端溪铭」中说:「千大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可看出采石过程是非常艰巨。唐代诗人李贺在「扬生端州青花紫石砚歌」中,用「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意思是说:赞石工攀登高处,凿取紫色岩石来制砚,他赞美端石的名贵和颂扬了端州石工采石的高超技艺。
端砚还有另一个特征,为「有眼」。如「鹦哥眼」、「了哥眼」等,据说是石嫩则眼多,石老则眼少,也有以眼来发质量优劣的,最上为活眼,再来是泪眼、死眼等。
其实所谓「眼」便是砚上石纹,倒不一定和质量相关了。写字时多个水灵灵的眼注视是不错,又可增加砚的可欣赏性,但长出眼的地方不好,影响磨墨,却不如不要的好。另外端石的颜色也被视为和质量有关,有紫、青、白等颜色,而以白色最佳,紫色最下。端砚的优点,一是下墨,二是发墨,三是不损亳。
端砚的石质能达到致密、坚实、幼嫩、滋润,这与端砚的石品有着密切不可分的关系。端砚石品中有蕉叶白的,有火捺的,兼有青花。只要是砚石质地致密、坚实、幼嫩、润滑,发墨而不伤毫,就能成为一方好砚材。
端石石品繁多,真正好的名贵石品也是难得的。石品中有鱼脑冻,是较名贵的石品,有如受冻的鱼脑而得名。清吴兰修《端溪砚史》中载:「一种生气,团团圞圞,如澄潭月祥者,曰鱼脑冻」。其质细腻、幼嫩、滋润,一般产于水岩。
青花是名贵的石品,青花细致有如波面微尘,像轻纱,似水藻,隐约在紫石上面,秋之无形,沈入水中,方清晰可见。细润如玉,叩磨无声。蕉叶白是端石品中之一,形状如蕉叶初展含露欲滴,上下四旁有火捺花纹装饰。蕉叶白处细嫩,石质较软,易于发墨,主要产于志坑。端石中还有天青、火捺、猪肝冻、金星点、金银线、冰纹、石眼等品名。端石石眼,以其形似而定名,有鸲鹆眼、乌鸦眼、鹦哥眼、象眼等;按其神态之分有活眼、泪眼、瞎眼等,还有高眼、低眼、底眼之分,石眼在端石砚雕刻艺术中起着装饰美化作用。具有欣赏价值,被文人视为珍宝。古代文人以石眼视为端石质地高洁、细润有神,犹如人的眼睛,别具一格,以此认为鉴别端石质量高低的标准。其实,石眼对端石没有直接价值,只不过起了装饰效果,令古人称宝,视为珍藏。
端砚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工序繁多。主要分采石、维料、制璞、雕刻、配合、打磨(即磨光)、上蜡等等工艺过程。清代端石砚要求因材施艺,因石构图,在题材、立意、构图、造型、利用何种雕法都要精心推敲,刻划得当。保持了端砚的古雅、朴实,古色古香、形态自然的特点。如北京故宫收藏的「端石双龙砚」、「猫蝶砚」是端砚中的佳品。
歙砚
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产于现今江西婺源龙尾山西麓武溪,人称「龙尾砚」又称「罗纹砚」就是古歙砚,以砚石在古歙州府治(歙县)加工和集散而得名。
歙砚始于唐开元年间。据宋洪迈《歙砚谱》的记载,说明在唐朝开元年间,叶姓猎人逐兽至长城里,见迭石如城,莹洁可爱,携归成砚,自是歙砚名闻天下。据五代陶谷《清异录》的记载,唐开元二年,赐宰相张文蔚、杨涉等人龙麟月砚各一,歙产也。歙砚初产时间,应是开元之前,大约公元700年左右。歙砚石质优良,莹润细密,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
歙砚的品种有罗纹、眉子、金晕、银星、古屏、玉带、紫云等多种,尤以罗纹、眉子之奇特者为上品。
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曾得到一方长约尺余的歙砚,砚前刻有山峰36座,大小间错、延伸至边,当中琢成砚池,池中碧水荡漾,妙趣横生,他竟然以此砚换得苏仲泰一座豪华宅邸!现在,歙砚多次被作为"国宝",送给外国贵宾。歙砚的名砚有"龙尾砚、眉子砚、龙潭石砚、金星砚、庙前青石、歙红"等。歙砚闻名是在南唐时代,由于歙砚石色青莹、石理缜密,坚润如玉,磨墨无声,深得元宗的喜爱,故歙州设置了砚务,并选砚工高手李少微为砚务官,专门搜罗佳石,为御府造砚。之后李后主所用的澄心堂纸、李廷珪墨、龙尾石砚成为天下之冠。歙砚石质坚密细腻,色黑深沈,纹理自然,以青黑多金星者为上品。
歙砚石品很多,大致分为眉纹,是歙砚石中花纹之一。眉纹石按其石纹可分为七种,以雁湖、对眉子最佳。歙石中还有罗纹,石纹如丝罗形状,可分金花罗纹,操作数罗纹、松纹罗纹等。金星纹理也是歙石的一个品种,是砚石中融有谷粒的结晶物,撒布砚面,在光线照耀下,熠熠发光,犹如天空星斗,金星久研磨而不褪,且越磨越亮,是歙砚中的佳品。古代称为,罗纹砚,石纹有如罗丝精细,其色青莹,纹理紧密。刷丝罗纹砚,银色刷丝,如发之密。眉子砚,石纹像甲痕如人画眉,遍地成对。雨点金星砚,星如雨点,灿然遍地。
歙砚石质坚密细腻,色黑深沈,纹理自然,以青黑多金星者为上品。
歙砚的制作与端砚的制作差不多。造型多样化,工匠用心立意后取材,达到歙石端庄、设计美观大方、浑厚特点。如北京故宫收藏的「歙石竹节砚」、「歙石鱼子竹节砚」。
洮河石砚
因产于中国甘肃省临潭县境内洮河故而得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材料于深水之中,所以非常难得,是珍贵的砚材之一。洮河石质细密晶莹,石纹如丝,似浪滚云涌,清丽动人,有绿洮、红洮两种,而绿洮特别贵重。唐代洮砚制作比较盛行,与当时的端、歙、澄泥称为全国四大名砚。纹理不多,传世的作品也较少。洮河砚多为雕刻大面积的图意,它以线刻后填黑,清晰感强,以浮雕、透雕、高浮雕手法,雕工质朴。如宋代「洮河石蓬莱山方砚」。
洮河砚是古称,洮河砚之石材产于甘肃临洮大河深水之底,现在被简称为洮砚。用以刻洮砚的岩石取自甘肃卓尼喇嘛崖,精品常卧深潭水底,取之极难,获之不易。洮河石的石品高雅,常呈绿色,但不翠绿,多为淡绿泛蓝,晕点片片,酷似薄云晴天﹔石质温润如玉,叩之却无脆声,浑朴而无火气。涩不损毫,滑不拒墨﹔发墨迅疾,久蓄不涸。总之,无论观赏,抑或实用,均属上乘,故被古代文人雅士共识为中国三大名砚之一,名列端、歙砚之后。呜呼,此乃画中窥美,欲亲眼目睹精品洮砚,难矣。它虽位列第三,存世量却远寡于端、歙,何耶?可能是佳石难求吧。
澄泥砚
以过滤的细泥的材料制作的砚具。它并非石材,是以澄江之泥,精工烧炼而成,也是中国名砚之一。澄泥砚制作起源于唐代,至宋代兴盛起来,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质地坚硬耐磨,易发墨,不损毫不耗墨,能与石砚媲美。唐时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已成为制澄泥砚的著名产地。澄泥砚造型朴实无华、山东的鲁概砚都属于澄泥砚的一种。
澄泥砚始于晚晋唐初之山西绛州,是人工手作之陶类砚,制作方法沿革自秦砖汉瓦,经无数改良而精制所成。佳品坚实过于石,不涸水不伤毫。色多作鳝鱼黄、虾头 红、 朱沙红、绿豆青等。真正澄泥砚制法因古人不轻易传授秘方于宋初已失唐人之法,后来制成之作品多不属佳品了。
如何选购砚石
随着时代的发展,砚的实用性慢慢的淡化,而它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也随之得到升华,一个好的高档次的砚,不但可以作为珍贵的礼品赠送朋友,而且还是拍卖和收藏的宠儿,如果是材质佳、流传有序的古砚,那么它的价值则更高。所以要鉴别砚的优劣是十分重要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品、工、质、铭、饰等五个方面来鉴别:
(1)品,指明的是砚的品相和外形,砚的造型品相一般以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为上品。
(2)工,指明的是砚的雕啄,砚雕啄的优劣决定了其艺术价值的高低。
(3)质,指明的砚的质量,砚的标准质量应是:温润如玉、坚实细腻、易发墨、不吸水、不损伤笔锋、夏天储水不易腐、冬天储水不易冰。
(4)铭,指砚的雕刻者在砚的某个部位题诗或作句,像这样的砚一般能提高其艺术价值
(5)饰,指明砚的装饰,如:锦套、砚匣之类,虽说然这些东西只作美护和装饰作用,但对砚的优劣也起衬托作用。
4,中国的四大名砚及文房四宝是什么
四大名砚:歙砚、端砚、洮河砚、澄泥砚。文房四宝:澄心堂纸、李廷珪墨、诸葛氏笔(后为汪伯立笔)、歙砚。文 文房四宝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因为中国古代文人要经常使用毛笔、墨、宣纸、砚台,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文房四宝"在南唐时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州)、端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它们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是融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为一体的艺术品。 2007年,中国科学院科技史所、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国四大名砚石的介绍
端砚
端砚以石质优良、细腻滋润和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优点,被推为「群砚之首」,是著名的实用工艺美术品。用于书画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端石制砚,以石质要达到「温润如玉,眼高而活,分布成象,磨之无声,储水不耗,发墨而不损毫者」为佳品。
端石产于现在的广东省肇庆市东南烂柯山西麓端溪水一带。肇庆古称端州,此处石料制成的砚台称为「端砚」。端砚砚石是在唐代武德年间发现的,端砚石由于石质优良、细腻嫩爽、滋润、具有发墨不伤毫和呵气可研墨的特点。端石中的佳品长年浸于水中,温润如玉。《端溪砚史》称之:「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歙砚和端砚并称,而端砚又较歙砚更佳,据说历代皆采端溪,到南唐李后主时端溪石已竭,不得已才采用次之的歙石。
端砚有“群砚之首“的称誉,为砚中之上品,亦可再分等级。它出产自广东高要城斧柯山,唐之前属端州,故得名。采集端石的地方,通常距江滨三、四里处,逐渐升高分下岩、中岩、上岩、龙岩、蚌坑等采石之所;下岩洞在山底,终年浸水,而砚石贵润,所以下岩之质量最佳。
但浸在水里的下岩想开采可不容易,只有每年秋冬河水降低之时才可进入,潭水无出口,须七十个人排排座,一个个将装水的瓮往上传至岩口,如此做个月余,潭水始得涸,才能进入取石。明年春天水涨,则又得重新来过了。若非如此,下岩之石所做的砚岂能如此发墨,真是好的东西必须经过淬炼才能成材。但下岩到北宋时已开采净尽,明朝以后另辟的新坑或中、上岩,质量就没有那么好了。
端石的开采是非常艰巨的,因此古代的砚石真是得来不易。从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在「端溪铭」中说:「千大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可看出采石过程是非常艰巨。唐代诗人李贺在「扬生端州青花紫石砚歌」中,用「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意思是说:赞石工攀登高处,凿取紫色岩石来制砚,他赞美端石的名贵和颂扬了端州石工采石的高超技艺。
端砚还有另一个特征,为「有眼」。如「鹦哥眼」、「了哥眼」等,据说是石嫩则眼多,石老则眼少,也有以眼来发质量优劣的,最上为活眼,再来是泪眼、死眼等。
其实所谓「眼」便是砚上石纹,倒不一定和质量相关了。写字时多个水灵灵的眼注视是不错,又可增加砚的可欣赏性,但长出眼的地方不好,影响磨墨,却不如不要的好。另外端石的颜色也被视为和质量有关,有紫、青、白等颜色,而以白色最佳,紫色最下。端砚的优点,一是下墨,二是发墨,三是不损亳。
端砚的石质能达到致密、坚实、幼嫩、滋润,这与端砚的石品有着密切不可分的关系。端砚石品中有蕉叶白的,有火捺的,兼有青花。只要是砚石质地致密、坚实、幼嫩、润滑,发墨而不伤毫,就能成为一方好砚材。
端石石品繁多,真正好的名贵石品也是难得的。石品中有鱼脑冻,是较名贵的石品,有如受冻的鱼脑而得名。清吴兰修《端溪砚史》中载:「一种生气,团团圞圞,如澄潭月祥者,曰鱼脑冻」。其质细腻、幼嫩、滋润,一般产于水岩。
青花是名贵的石品,青花细致有如波面微尘,像轻纱,似水藻,隐约在紫石上面,秋之无形,沈入水中,方清晰可见。细润如玉,叩磨无声。蕉叶白是端石品中之一,形状如蕉叶初展含露欲滴,上下四旁有火捺花纹装饰。蕉叶白处细嫩,石质较软,易于发墨,主要产于志坑。端石中还有天青、火捺、猪肝冻、金星点、金银线、冰纹、石眼等品名。端石石眼,以其形似而定名,有鸲鹆眼、乌鸦眼、鹦哥眼、象眼等;按其神态之分有活眼、泪眼、瞎眼等,还有高眼、低眼、底眼之分,石眼在端石砚雕刻艺术中起着装饰美化作用。具有欣赏价值,被文人视为珍宝。古代文人以石眼视为端石质地高洁、细润有神,犹如人的眼睛,别具一格,以此认为鉴别端石质量高低的标准。其实,石眼对端石没有直接价值,只不过起了装饰效果,令古人称宝,视为珍藏。
端砚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工序繁多。主要分采石、维料、制璞、雕刻、配合、打磨(即磨光)、上蜡等等工艺过程。清代端石砚要求因材施艺,因石构图,在题材、立意、构图、造型、利用何种雕法都要精心推敲,刻划得当。保持了端砚的古雅、朴实,古色古香、形态自然的特点。如北京故宫收藏的「端石双龙砚」、「猫蝶砚」是端砚中的佳品。
歙砚
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产于现今江西婺源龙尾山西麓武溪,人称「龙尾砚」又称「罗纹砚」就是古歙砚,以砚石在古歙州府治(歙县)加工和集散而得名。
歙砚始于唐开元年间。据宋洪迈《歙砚谱》的记载,说明在唐朝开元年间,叶姓猎人逐兽至长城里,见迭石如城,莹洁可爱,携归成砚,自是歙砚名闻天下。据五代陶谷《清异录》的记载,唐开元二年,赐宰相张文蔚、杨涉等人龙麟月砚各一,歙产也。歙砚初产时间,应是开元之前,大约公元700年左右。歙砚石质优良,莹润细密,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
歙砚的品种有罗纹、眉子、金晕、银星、古屏、玉带、紫云等多种,尤以罗纹、眉子之奇特者为上品。
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曾得到一方长约尺余的歙砚,砚前刻有山峰36座,大小间错、延伸至边,当中琢成砚池,池中碧水荡漾,妙趣横生,他竟然以此砚换得苏仲泰一座豪华宅邸!现在,歙砚多次被作为"国宝",送给外国贵宾。歙砚的名砚有"龙尾砚、眉子砚、龙潭石砚、金星砚、庙前青石、歙红"等。歙砚闻名是在南唐时代,由于歙砚石色青莹、石理缜密,坚润如玉,磨墨无声,深得元宗的喜爱,故歙州设置了砚务,并选砚工高手李少微为砚务官,专门搜罗佳石,为御府造砚。之后李后主所用的澄心堂纸、李廷珪墨、龙尾石砚成为天下之冠。歙砚石质坚密细腻,色黑深沈,纹理自然,以青黑多金星者为上品。
歙砚石品很多,大致分为眉纹,是歙砚石中花纹之一。眉纹石按其石纹可分为七种,以雁湖、对眉子最佳。歙石中还有罗纹,石纹如丝罗形状,可分金花罗纹,操作数罗纹、松纹罗纹等。金星纹理也是歙石的一个品种,是砚石中融有谷粒的结晶物,撒布砚面,在光线照耀下,熠熠发光,犹如天空星斗,金星久研磨而不褪,且越磨越亮,是歙砚中的佳品。古代称为,罗纹砚,石纹有如罗丝精细,其色青莹,纹理紧密。刷丝罗纹砚,银色刷丝,如发之密。眉子砚,石纹像甲痕如人画眉,遍地成对。雨点金星砚,星如雨点,灿然遍地。
歙砚石质坚密细腻,色黑深沈,纹理自然,以青黑多金星者为上品。
歙砚的制作与端砚的制作差不多。造型多样化,工匠用心立意后取材,达到歙石端庄、设计美观大方、浑厚特点。如北京故宫收藏的「歙石竹节砚」、「歙石鱼子竹节砚」。
洮河石砚
因产于中国甘肃省临潭县境内洮河故而得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材料于深水之中,所以非常难得,是珍贵的砚材之一。洮河石质细密晶莹,石纹如丝,似浪滚云涌,清丽动人,有绿洮、红洮两种,而绿洮特别贵重。唐代洮砚制作比较盛行,与当时的端、歙、澄泥称为全国四大名砚。纹理不多,传世的作品也较少。洮河砚多为雕刻大面积的图意,它以线刻后填黑,清晰感强,以浮雕、透雕、高浮雕手法,雕工质朴。如宋代「洮河石蓬莱山方砚」。
洮河砚是古称,洮河砚之石材产于甘肃临洮大河深水之底,现在被简称为洮砚。用以刻洮砚的岩石取自甘肃卓尼喇嘛崖,精品常卧深潭水底,取之极难,获之不易。洮河石的石品高雅,常呈绿色,但不翠绿,多为淡绿泛蓝,晕点片片,酷似薄云晴天﹔石质温润如玉,叩之却无脆声,浑朴而无火气。涩不损毫,滑不拒墨﹔发墨迅疾,久蓄不涸。总之,无论观赏,抑或实用,均属上乘,故被古代文人雅士共识为中国三大名砚之一,名列端、歙砚之后。呜呼,此乃画中窥美,欲亲眼目睹精品洮砚,难矣。它虽位列第三,存世量却远寡于端、歙,何耶?可能是佳石难求吧。
澄泥砚
以过滤的细泥的材料制作的砚具。它并非石材,是以澄江之泥,精工烧炼而成,也是中国名砚之一。澄泥砚制作起源于唐代,至宋代兴盛起来,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质地坚硬耐磨,易发墨,不损毫不耗墨,能与石砚媲美。唐时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已成为制澄泥砚的著名产地。澄泥砚造型朴实无华、山东的鲁概砚都属于澄泥砚的一种。
澄泥砚始于晚晋唐初之山西绛州,是人工手作之陶类砚,制作方法沿革自秦砖汉瓦,经无数改良而精制所成。佳品坚实过于石,不涸水不伤毫。色多作鳝鱼黄、虾头 红、 朱沙红、绿豆青等。真正澄泥砚制法因古人不轻易传授秘方于宋初已失唐人之法,后来制成之作品多不属佳品了。
文章TAG:
是什么 什么 地方 人类 神陶是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