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震等级的划分

楼上搬那么多书上的东西,人家不一定是要那个呵呵!我来讲点通俗的!抗震等级分为4个等级就是一级二级和三级还有四级抗震,至于人家为什么这样设计,原因大致有2点:第一就是必须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就是地震对建筑产生的影响程度)来设计抗震等级,而且必须达到这个等级。第二就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来设计,就是甲类是最重要的建筑乙次之丙再次之;根据这2个条件来设计的抗震等级的。

抗震等级的划分

2,抗震等级是怎么确定的

先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把建筑工程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类别; 再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根据上述确定的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确定抗震等级。
建筑抗震等级的说法是不够正确的,应该是结构抗震等级。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按照结构型式、房屋高度、设防烈度来划分。楼主提供条件不足,无法划分。钢筋锚固与搭接不能确定抗震修正系数!

抗震等级是怎么确定的

3,建筑物抗震等级12怎么划分

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是根据抗震设防烈度以及建筑物的高度、结构形式等来划分的,级别越高抗震性能就越好,最高级应该是“特一级”。 抗震设防烈度和地震烈度也有区别。 地震烈度是根据地震后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山河变化等表相来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的一种人为划定的标准。 抗震设防烈度是根据一个地区的地震动区划,将抗震设防的级别与地震烈度相对应起来的。具体说就是:抗震设防烈度7度时,就表示建筑物应该能够在经受7度的地震烈度。但是在实际计算时无法操作。因此,我们根据大量的实验统计结果,找出了一种对应关系,也就是地震时的地表加速度。例如,当地表加速度达到0.1g(g为重力加速度)时,其导致的地面建筑物破坏程度与地震烈度7度相当。因此,如果我们要求建筑物能够抵抗7度的地震烈度时,在计算中我们是按照地表加速度为0.1g是对建筑结构产生的反应来核算。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个统计结果,地震烈度7度时地表加速度不一定是0.1g,但偏差不会很大。 总结一下: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地震烈度。国家根据多年地震观测数据以及一个城市的重要程度来指定每个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计算中按照抗震设防烈度对应的地表加速度来计算地震效应,同时根据抗震设防烈度以及较筑物高度、结构形式和重要等级等来确定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地震烈度不等于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来说地震烈度低于或等于抗震设防烈度时,建筑物应该可以继续使用。这次汶川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但实际的地震烈度要有10度以上,也就是说地表加速度远远超过了0.1g。

建筑物抗震等级12怎么划分

4,建筑抗震分几个等级

抗震设防类别有四级,划分情况如下: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2、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3、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4、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扩展资料:判断烈度的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振动的情况、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以及地面出现的破坏现象等。影响烈度的大小有下列因素:地震等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土壤和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性能、震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等。例如,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震级越高,烈度也越大。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震破坏程度的标度,与地震区域的各种条件有关,并非地震之绝对强度。
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设计图纸上会明确一级抗震、二级抗震、三级抗震、四级抗震。
抗震等级一共伍级,分别为一级抗震、二级抗震、三级抗震、四级抗震、非抗震;其中一级的等级最高,一般用在地下室及人防设施中。望采纳
四个等级,一二级比较大,梁加密区是2倍梁高,三四级抗震是1.5倍梁高

文章TAG:抗震  抗震等级  等级  划分  抗震等级划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