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为什么说刘开周有严谨的态度

二哥刘立周说:“我三弟最大的成功还是吃苦耐劳和坚持不懈。他最大的优点就是把小事情做好,不厌其烦,别人不想做的事情,他都能坚持做完并且做得很好。”

为什么说刘开周有严谨的态度

2,刘开周的成就荣誉

长期的专业训练,刘开周取得了优异成绩:2004年,他荣获中国科学院冠名奖——刘永龄优秀奖;2006年,荣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机械电子工程博士学位;2007年,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2008年,荣获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首届“优秀青年学者”荣誉称号;2009年,荣获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知识创新工程 “技术创新奖”;2010年,荣获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透过历史的镜头,让我们见证刘开周的几次“潜海之旅”——2010年7月12日,刘开周与另两名试航员一起驾驶“蛟龙”号,成功下潜到南中国海3757米,将特制的五星红旗插入海底,首次完成了坐底、布放“龙宫”标志物、测深、侧扫声呐微地形地貌测量等作业内容。2011年8月18日,刘开周和同伴再次驾驶潜水器“蛟龙”号,在历经48天的5000米级海上试验获得成功,从而使我国继美俄日法之后,成为全球第5个具备5000米级载人深潜能力的国家。而在此次5000米级海试中,刘开周和搭档还开创了新的海底作业模式——首次用机械手在行进中从海底成功抓取回多金属结核。2012年6月15日,刘开周与叶聪、杨波一起驾驶中国“蛟龙”号首次下潜,深度达6671米,打破了他们在2011年创造的下潜深度5188米的纪录。6月19日,“蛟龙”号二次下潜,深度达6965米。6月22日,“蛟龙”号下潜至6963米,并在水下通过3个多小时的调试,复核了200多项性能和功能,验证了潜水器的定点作业能力。6月24日,“蛟龙”号第4次下潜到7020米深的海底后,通过水声通话,对神九航天员发出了问候:祝愿景海鹏、刘旺、刘洋3位航天员与天宫一号对接顺利!祝愿我国载人航天、载人深潜事业取得辉煌成就!这次下潜,首次在世界载人深潜的榜首刻下了中国人的名字,首次创造了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6月27日,“蛟龙”号第5次下潜并刷新了3天前刚刚创造的 “中国深度”,达到了7062.68米,再次创造了海洋奇迹、中国奇迹、东方奇迹!6月30日,“蛟龙”号第6次下潜,到达当天的最大深度7035米,并坐底。下午2时33分浮出水面,顺利完成7000米级海试的全部试验,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的重大突破。

刘开周的成就荣誉

3,刘开周有哪些崇高精神

1、自强不息,立志成才2、勇挑重担,敢于担当3、勇攀高峰,报效祖国4、无私奉献,爱岗敬业5、心怀感恩,反哺社会
你说呢...

刘开周有哪些崇高精神

4,刘开周先进事迹报告和详细介绍

刘开周,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晋庙铺镇黑石岭村人,1995年,19岁的刘开周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沈阳工业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学位。“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1、2010年7月12日,刘开周与另两名试航员一起驾驶“蛟龙”号,成功下潜到南中国海3757米,将特制的五星红旗插入海底,首次完成了坐底、布放“龙宫”标志物、测深、侧扫声呐微地形地貌测量等作业内容。2、2011年8月18日,刘开周和同伴再次驾驶潜水器“蛟龙”号,在历经48天的5000米级海上试验获得成功,从而使我国继美俄日法之后,成为全球第5个具备5000米级载人深潜能力的国家。而在此次5000米级海试中,刘开周和搭档还开创了新的海底作业模式——首次用机械手在行进中从海底成功抓取回多金属结核。3、2012年6月15日,刘开周与叶聪、杨波一起驾驶中国“蛟龙”号首次下潜,深度达6671米,打破了他们在2011年创造的下潜深度5188米的纪录。6月19日,“蛟龙”号二次下潜,深度达6965米。6月22日,“蛟龙”号下潜至6963米,并在水下通过3个多小时的调试,复核了200多项性能和功能,验证了潜水器的定点作业能力。6月24日,“蛟龙”号第4次下潜到7020米深的海底后,通过水声通话,对神九航天员发出了问候:祝愿景海鹏、刘旺、刘洋3位航天员与天宫一号对接顺利!祝愿我国载人航天、载人深潜事业取得辉煌成就!这次下潜,首次在世界载人深潜的榜首刻下了中国人的名字,首次创造了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6月27日,“蛟龙”号第5次下潜并刷新了3天前刚刚创造的 “中国深度”,达到了7062.68米,再次创造了海洋奇迹、中国奇迹、东方奇迹!6月30日,“蛟龙”号第6次下潜,到达当天的最大深度7035米,并坐底。下午2时33分浮出水面,顺利完成7000米级海试的全部试验,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的重大突破。4、2020年11月,获得第八届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蛟龙”号试航员刘开周中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于2002年底立项。刘开周2004年开始参与相关工作,那时他还是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的博士研究生。后来提前留所工作,8年的工作一直与“蛟龙”号息息相关。从最浅的50米海上试验开始,到1000米、3000米和5000米,刘开周下潜的深度不断增加。潜海在刘开周看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却并非没有危险。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副所长梁波告诉记者,“说恐惧谈不上,他们都是训练有素的科研人员,但说一点担心都没有,那不可能。虽然在舱内不存在失重、压强大等问题,但每次下潜长时间呆在狭窄空间内,周围一片漆黑,对人的心理素质是极大考验。万一出现漏水、缺氧,后果不堪设想。”刘开周从来不和家里说下潜的过程和各种危险。从最开始到下潜1000米时,他没和家里说。到3000米时,媒体开始报道,妻子才知道,方觉后怕。而刘开周总是说,“我们的系统很安全。”的确,刘开周和他的同事承担载人潜水器控制系统部分经过半物理仿真调试、水池调试、各种海试一直稳定运行。控制系统这个载人潜水器的“大脑”和“神经”非常健康,为载人潜水器各个阶段的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刘开周、中新网-“蛟龙”号试航员刘开周:如有机会还去潜海

5,中国蛟龙号潜水员工资多少钱一个月

四五千
“蛟龙号”潜航员由首席潜航员叶聪及唐嘉陵、付文韬、崔维成、杨波、刘开周等人组成。2011年7月21日凌晨3点,中国载人深潜进行5000米海试,乘坐“蛟龙号”潜水器下潜的三名试航员是崔维成、叶聪和杨波。2011年7月26日凌晨3点38分,第二次下潜试验任务正式开始。参加下潜任务的潜航员为叶聪、杨波、付文韬,4点46分,下潜深度达到2000米,5点40分达到4072米,6点07分,成功突破5000米级水深大关,6点17分下潜至5057米水深,6点48分,潜器抛弃压载铁后开始上浮,9点30分浮出水面,10点回收至向阳红09船,整个过程各项仪器指标及通讯正常。 2012年6月15日7时,3名试航员叶聪、崔维成、杨波乘“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开始进行7000米级海试第一次下潜试验。

6,蛟龙号潜水员叫什么

“蛟龙号”潜航员由首席潜航员叶聪及唐嘉陵、付文韬、崔维成、杨波、刘开周等人组成。2011年7月21日凌晨3点,中国载人深潜进行5000米海试,乘坐“蛟龙号”潜水器下潜的三名试航员是崔维成、叶聪和杨波。2011年7月26日凌晨3点38分,第二次下潜试验任务正式开始。参加下潜任务的潜航员为叶聪、杨波、付文韬,4点46分,下潜深度达到2000米,5点40分达到4072米,6点07分,成功突破5000米级水深大关,6点17分下潜至5057米水深,6点48分,潜器抛弃压载铁后开始上浮,9点30分浮出水面,10点回收至向阳红09船,整个过程各项仪器指标及通讯正常。2012年6月15日7时,3名试航员叶聪、崔维成、杨波乘“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开始进行7000米级海试第一次下潜试验。
“蛟龙号”潜水员进行“海天对话”利用了电磁波。祝您幸福、快乐,亲,请您采纳,谢谢。

7,家乡的名人作文500字一刘开周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的,俗话说得好,每一粒粮食的背后都有一个辛苦勤劳的农民。 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村的一位农民——王大伯。 王大伯今年四十岁,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了许多。他的皮肤很黑,短头发,经常戴一顶草帽,穿一件很旧的褂子,显得又瘦又矮。但他种起田来一点儿也不含糊。 他每天起早贪黑,到田里治农药、除草……干的是辛辛苦苦,也可算是兢兢业业。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经种了几十亩田。从一开始一贫如洗到现在不愁吃喝。 王大伯不仅勤劳,而且充满了智慧。王大伯一开始不懂得种田的经验,所以吃了亏,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到处请教别人,自己也买了关于水稻或其它一些和种田有关的书。自己不识字,就让家里人读给他听,然后用心钻研,终于掌握了一些技术和经验。他经常说:“种田看起来简单,学问确实有不少呢!” 有一次,大家买种子,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买了同样的种子。只有王大伯和他们不同。有些人问他为什么买这种种子。他说:“凭我的经验,今年的天气适合这种种子。”果然,最后他收获的要比别人多很多。慢慢地他开始富裕了,最后用起了机械化。从此,他就成了我们村的名人。 种田虽然让王大伯辛苦了好一阵子。但最终还是得到了回报。真是苦也粮食,甜也粮食
捧着这本《千古奇人徐霞客》,心中总有一股自豪之情在跳动。是啊,作为一名江阴人,一个徐霞客的老乡,谁又能按捺住那颗充满激动和自豪的心呢?作为徐霞客的故乡人,我也只能用一个“奇”字来形容他。毕竟,这个千古奇人与他所创的辉煌历史,是任何语言都无法描述清的。 读完了全书,我也了解了徐霞客的一生,徐霞客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可他不图名利,对考取功名更是毫无兴趣。少年时的徐霞客更是热心于读些奇文怪书,立下了游历名山大川的志向,他还曾立下志愿:天下大河有九条,我至少要涉足八条;天下高山有五座,我至少要登四座。可见少年立志,对一个人成才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由此可见,徐霞客乃一奇人。 青年时的徐霞客想探访奇胜的心愈发强烈,可又得接受古训“父母在,不远游,孝子不登高,不临深”,幸亏他有一位十分有远见的母亲,母亲十分理解徐霞客,她不但鼓励徐霞客出游,还亲手缝制了一顶远游冠,来支持徐霞客的夙愿大志。自此,徐霞客便安心去探险旅行,他北历京冀,东渡普陀,南达闽粤。徐霞客总共先后经过19个省,用时30多年,曾多次遇盗,绝粮,但是他却一次次地死里逃生,仍然执着地从事他的旅行事业。徐霞客一生都在旅行中度过,他在岩溶地貌,水文地理等多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个读书人,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却选择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的地理考察事业,可见,徐霞客旅游乃一奇事。 这位千古奇人徐霞客,在游历了如此之多的山河后,写下了八十万字的旅游日记,经好友整理,终于完成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但可惜的是后来徐霞客的手稿大量流失,经后人搜寻才找到六十多万字,仍然有许多残缺。尽管这样,这部奇书仍堪称“古今游记之最”,可见其不凡。书真是奇书。 作为一名江阴人,家乡拥有这样的历史名人,我自然感到骄傲与兴奋,但兴奋之余,更多的是惭愧。徐霞客是多么的坚强,尽管他知道前方的路上是荆棘,但他仍凭着他那矢志不渝的精神向前迈进。相比之下,我则软弱的多,一遇挫折就后退,一点细雨就弯腰,我知道这样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要变得坚强。尽管前方的路上是暴风雪,我也要昂首阔步的走。虽然我不可能成为奇人,干出奇事,写出奇书,但我想徐霞客作为家乡先贤,给我的影响,绝不只是敬佩与仰慕。

文章TAG:刘开周  为什么  什么  周有  刘开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