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我国满族最具代表性的特色食品是

萨其马、满族铜火锅、八碟八碗、锅出溜、酸汤子
腊八粥,饽饽、酸汤子、萨其玛、火锅,吃“艾吉格饽”(即饺子)
萨琪玛(满族特色点心,满语的意思是狗奶子糖焦),勃勃 ,火锅
你好!A C D如有疑问,请追问。
A C D

我国满族最具代表性的特色食品是

2,满洲里有什么好吃的 推荐下

乌勒吉羊粪火手把肉~地道蒙餐~非常好吃~
中苏街上 有个撒椒火锅·相当不错的环境 口味是四川口配合当地牛羊肉·还有上百种啤酒··非常适合聚会
满洲里的特色美食非常的多,稍美是一种传统风味的食品,至今已经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了,稍美的选材非常的讲究,皮儿非常的薄,而且,要选用肥瘦适中的羊肉做成羊肉馅儿,同时,葱姜等佐料也是非常的全的,稍美刚刚出锅的时候非常的香,它的皮儿薄得像蝉翼一般,而且整个看上去是透明的,虽然非常的香,但是却不腻,受到很多游客的喜爱。蒙古烤肉也是当地地道的风味烤肉,制作工艺是比较的传统的,烤出来的肉非常的鲜香,而且佐料的味道也融入了肉香当中。蒙古的手抓羊肉也很有名,把带骨的羊肉按骨节一一地拆开,然后在大锅里煮熟,吃的时候是用蒙古刀剔着来吃的。如果是坐客去吃这道菜的话是非常讲究的,客人不要自己去挑拣所吃的肉的部位,主人会根据客人的年龄给客人选择不同的羊肉。街头小吃满洲里涮狗肉是一道地方风味的小吃,狗肉的营养非常的丰富,有多种维生素,一年四季都是非常适合食用的,涮狗肉用的狗是非常的讲究的,选用的是吃粮食的狗,这样的狗肉腥味儿比较小,而且宰杀狗和处理狗肉也是比较讲究的。有什么好吃的鱼匹子是一道地方名菜,深受当地人的喜爱,这道菜是一道鱼类的菜肴,对于鱼的处理是非常的讲究的,而且制作起来也比较的麻烦,味道是新鲜,略咸,口感非常的好。满洲里全鱼宴都是采用呼伦湖的水产做成的,这些水产的营养非常的丰富,而且肉质也是非常的肥美的。
满洲里的盐焗鸡爪 打破传统做法我 酥酥脆脆 骨头都吐不出来 这样的好鸡爪尽在满洲香烧烤
来满洲里必须吃的是蒙餐和俄式西餐,蒙餐代表涮羊肉,手把肉,烤全羊等…俄式西餐西式:乌克兰红汤,烤盘肠,熏鱼,俄式大串...蒙餐好吃不贵是蒙汉情生态园,很多蒙餐都有宰客现象,当地人家里来客人都喜欢去哪儿,西餐卢布里,就是旅游季来要排队,人均消费150左右,万达广场的哈客斯西餐俄式烧烤做的也很棒,因为没在闹市区人均80元就吃的很好,我们当地人请客一般都去他哪儿,

满洲里有什么好吃的 推荐下

3,满族吃什么

  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长期的游牧生活和入关后与汉族的交往,使得满族饮食文化很具特色。  在东北许多地区,人们把馒头称做饽饽,其实,这饽饽使我们满语的音译,根据不同的季节制作不同的饽饽,这饽饽就是由黏米做成的面食品,有豆面饽饽、苏叶饽饽、黏糕饽饽等。一般春天做豆面饽饽,夏日做苏叶饽饽,秋冬做黏糕饽饽。豆面饽饽是用大黄米、小黄米磨成细面,再加进豆面蒸制而成。这种饽饽颜色呈金黄,有黏性,味香可口。苏叶饽饽是用黏高梁面和小豆的豆泥混合拌匀,外用苏叶包起来蒸熟的。这种饽饽有一种苏叶的特殊香味,别具风味。黏糕饽饽是用大黄米和小黄米浸泡之后磨成面,在黄米面中间包上一些豆泥蒸熟后制成的。这种饽饽用油煎着吃,或沾着糖吃,既香又甜。  满族人把饺子也称做饽饽,区别于蒸的饽饽,水饺叫煮饽饽,那是很金贵的食物,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按照满族人的习惯吃上一些,“好吃不过饺子”是满族人迄今为止的口头禅。后来满族人入关成为统治者,过年吃饺子才成了满族人的生活习惯。也正因为满族人对饺子的推崇,饺子作为食品在中国的北方才真的成了气候,今天在哈尔滨,提起老边饺子,那可是威名远扬啊!  如今在食品店或超市里见到的萨其玛,也是满族人的食品。“萨其玛”是满语的音译。满人入关前,汉人把它叫金丝糕、蛋条糕,是用精粉、鸡蛋、糖、芝麻、瓜子仁、青红丝等做成。  在古时,女真人在狩猎时,常用篝火烧陶壶来煮食物吃,塞外天寒,往往边烧边吃,逐渐的就形成了满族人的火锅。在满族历史上出现的火锅五花八门,什么飞禽锅、走兽锅、鲜鱼锅、渍菜白肉火锅等。现在,个民族都学着吃火锅,出现了许多新品种,风味各异,使火锅食品呈现出百花纷呈的局面,出现了重庆和四川等地的“火锅”,广东的“打边炉”,宁夏的“锅子”,江浙的“暖锅”和北京的“涮锅”。闻名遐迩的“满汉燕翅烤全席”,因为产生于清代官府,所以菜肴繁多精美,场面豪华,礼仪讲究。在满汉全席中,选用的食材大多是满族故土的特产珍肴,做法是满族传统的烧、烤、煮、蒸,火锅类和砂锅类菜肴占突出地位,这类菜肴都和满族风味有关。  满族人民与各民族和睦共处,在生活中学到了许多食品制作方法,但是,满族的饮食文化确实有自己的特色。

满族吃什么

4,满洲里特色小吃有哪些

满洲里特色小吃1. 白蘑  满洲里市辖境的草原土壤松散,富含有机质,没有受到污染,夏秋季节气候温凉湿润,光照时间长,为白蘑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白蘑是伞菌中最珍贵的品种,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钾、钙、铁、磷等矿物质,其形状如伞,洁如玉盘、嫩如鲜笋。每年雨量充足的8~9月为盛产期。白蘑食法很多,可以溜炒、做馅,涮火锅。也可以晾干,以备冬季食用。2. 鱼匹子  在满洲里市的一些饭店里,鱼匹子成为招徕客人的一道地方名菜,深受人们喜爱。它的做法是将鱼从尾鳍顺脊梁到头部用刀刻成片状,去掉脏器,然后放入池或大缸内,鳞片朝下,层层撒盐,装满后用草袋或其他物品盖严,以石压紧,防止漏雨或蝇虫钻入。当鱼片有七成干时,可堆成垛捂上两天,促使发酵再进行晾晒。鱼片呈红白色,干度达到八九成即算腌好。将腌制好鱼匹子去鳞洗净,切切寸左右和的鱼段,用锅蒸熟,即可食用,味道咸、鲜,口感好。3. 虾仁  秀丽白虾是呼伦湖中独特的优质水产品,洁白、味鲜。经过加工的虾仁成为湖米,是馈赠亲友和外地客人选购的主要地方特色食品。4. 奶皮子  每年6、7、8月间,取鲜奶入锅煮沸后,反复用勺扬奶,至泛起泡沫再由小火慢煮至冷却。浓厚的奶脂凝结于锅面,形成一层蜂窝状麻面圆饼,即奶皮子。取出晾干后,切成若干小块,放入奶茶中食用。5. 黄油  将奶皮子放入锅内继续猛火熬制,分离出渣子后就是黄油,取出装入瓶内,随时取食。6. 奶干  将取出奶皮的牛奶盛于桶内发酵,用布袋装起吊晾,用马尾或细线切成片状,置木板上晾晒数日即成。7. 奶茶  先从茶砖上用刀把茶叶捣碎裂,、放入热水锅中煮沸,然后用布袋将乏茶叶捞出,茶水置于桶内。将小米在锅内炒至散发出香味。再将桶内茶水和鲜牛奶倒入锅煮沸,并用勺反复扬晾,待茶郛交融后即可饮用。8. 酸奶子  将鲜牛奶置于桶内,任其自然发酵凝结,乳浆分离即可食用。
1、烤羊腿2、俄式西餐3、蒙古奶茶4、炒米5、奶皮子6、鱼匹子具体讲解如下:1、烤羊腿烤羊腿是从烤全羊演变而来。单独烘烤的羊后腿不但比烤整羊时间快,而且更加味道鲜美,食用方便,烤羊腿就逐渐代替了烤整羊。2、俄式西餐满洲里地处中俄边境,同时还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由于这里俄罗斯人众多,俄式西餐早已成为当地最重要的地方特色菜之一。3、蒙古奶茶内蒙奶茶是蒙古民族传统的热饮料,由砖茶水加鲜奶熬制成。奶茶可终日饮用,有暖胃、解渴、充饥、助消化的功能。4、炒米蒙古当地的米也叫糜米。炒米的主要做法是将糜米淘洗干净然后去掉杂质,再倒进锅里煮沸,看到米嘴破开后立刻捞出锅晾干,再放到另一个烧热的锅里炒熟。这种炒米吃起来硬硬的很有嚼头!可以干吃,也可以配着香浓的奶茶一起食用。5、奶皮子奶皮子是要放在奶茶里来吃的一种特色小吃,每年6月到8月间,取鲜奶如果煮沸熬制而成,浓厚的奶脂凝结于锅面,形成一层蜂窝状麻面圆饼,取出晾干后,切成若干小块,就可以食用啦。还可以在奶皮子上撒糖,当甜品食用。6、鱼匹子鱼匹子是将鱼从尾鳍顺脊梁到头部用刀刻成片状,腌制而成的特色美食。将腌制好的鱼匹子去鳞洗净,切成寸左右的鱼段,用锅蒸熟,即可。鱼匹子味道咸鲜,口味独特。

5,满族人的饮食文化

  满族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以及与汉族频繁交流,饮食习惯一方面与汉族有相似之处,如吃大米、小米、面食等等。另一方面仍有自己的特点,如喜吃甜食、过节时吃“艾吉格饽”(即饺子)等。还保留了饽饽、酸汤子、萨其玛、火锅等有民族特色的食品。  饽饽是满语,是由黏米做成的,有豆面饽饽、苏叶饽饽、黏糕饽饽等。根据不同的季节制作不同的饽饽,一般春天做豆面饽饽,夏日做苏叶饽饽,秋冬做黏糕饽饽。豆面饽饽是用大黄米、小黄米磨成细面,再加进豆面蒸制而成。这种饽饽颜色呈金黄,有黏性,味香可口。苏叶饽饽是用黏高梁面和小豆的豆泥混合拌匀,外用苏叶包起来蒸熟的。这种饽饽有一种苏叶的特殊香味,别具风味。黏糕饽饽是用大黄米和小黄米浸泡之后磨成面,在黄米面中间包上一些豆泥蒸熟后制成的。这种饽饽用油煎着吃,或沾着糖吃,既香又甜。  酸汤子是满族的一种普通食品。它是用玉米面经过发酵后做成的。它的制作方法一般是和好面后,先将水烧开,然后在手上扎一个包米叶,把面团放在手心,两手一合,向外一挤,从小手指缝挤出一条条筷子粗细的扁形面条。放上各种调料和白菜等食用。  萨其玛是满族传统风味糕点。“萨其玛”是满语,汉语叫金丝糕、蛋条糕。它用精粉、鸡蛋、糖、芝麻、瓜子仁、青红丝等做成。它的做法是将鸡蛋去壳后加适量的水,搅打起泡后倒入和好的面中,揉成面团,然后擀成薄片、切成细条,用油炸成黄白色捞出,再将糖和水放进锅内烧开,制成糖稀,再将炸好的细面条用糖稀拌匀,倒进铺以芝麻、瓜子仁、青红丝的一只木框内压平,用刀切成方块制成。这种食品色、香、味、形俱佳。  满族人还喜欢吃火锅。火锅这种吃法在满族先民中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古时,女真人在狩猎时,常用篝火烧陶壶来煮食物吃,塞外天寒,往往边烧边吃,这是火锅的雏形。后来随着金属器皿的广泛使用,使火锅正式诞生。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吃法进一步发展,内容也大大丰富起来。在满族历史上出现过雀火锅、天上锅(飞禽锅)、地上锅(走兽锅)、水中锅(鲜鱼锅)、渍菜白肉火锅等。火锅在全国流行以后,各地居民把本地佳肴食俗融进了火锅,出现了许多新品种,风味各异,使火锅食品呈现出百花纷呈的局面。  清代另一个非常著名的菜肴是满汉全席,又名“满汉燕翅烤全席”。满汉全席产生于清代官府,因而菜肴繁多精美,场面豪华,礼仪讲究,其中满族肴馐起着主导作用。在满汉全席中,熊掌、飞龙、猴头、人参、鹿尾等满族故土的特产是席上的珍肴,其做法是满族传统的烧、烤、煮、蒸。在满汉全席中,火锅类和砂锅类菜肴也占突出地位,这类菜肴都和满族风味有关。  满族人一日三餐,习惯早晚吃干饭或稀饭,中午吃用黄米或高粱做成的饼、糕、馒头、饽饽、水团子之类,做干饭也多用小米、高粱、玉米。满族人习惯养猪,每年春节杀的年猪,把一部分肉腌在坛子里,以备一年的食用。其余的用来改善生活,款待来客。最习惯的吃法是白肉血肠,猪肉炖酸菜粉条。逢节庆日,都吃饺子,阴历除夕年饭必吃手扒肉。  满族先民时期主要从事渔猎业,居无定所,食不定时,有时一家人举行宴会,大家都无拘无束,载歌载舞。进入辽沈地区以后,从事农耕生活,传统的聚餐已不多见,但满族人好客的习俗经久不衰。一般的客人或老人从外边进来,年轻的媳妇马上出来施礼迎接,到屋后,先敬烟,后倒茶。满族人以烟待客,是因为吸烟是其民族的嗜好,不仅成年男女吸烟,十七八岁的姑娘也吸烟,故民谚东北三大怪,其中有一条是"十七八岁的姑娘叼着大烟袋"之说。以前客人来进餐,由族中长辈来陪同,晚辈人不同席,年轻媳妇在旁伺候。平时,家中人就餐,上辈人不动筷,晚辈人绝不动筷。满族人有红白喜事时,设肉食宴,无论认识与否,都可以参加,吃的越多,主人越高兴。至今满族人仍有杀猪时,把亲友、邻里请来吃白片肉、血肠的习惯。

6,满族饮食 满族人都爱吃些什么都有啥习惯

在满族文化中,由于满族人以前的生活多数是打猎,因此满族的饮食基本上以方便为主,比如白煮猪肉、黄米干饭、黄米饽饽、炙猪肉以及“萨其玛”等。
满族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以及与汉族频繁交流,饮食习惯一方面与汉族有相似之处,如吃大米、小米、面食等等。另一方面仍有自己的特点,如喜吃甜食、过节时吃“艾吉格饽”(即饺子)等。还保留了饽饽、酸汤子、萨其玛、火锅等有民族特色的食品。  饽饽是满语,是由黏米做成的,有豆面饽饽、苏叶饽饽、黏糕饽饽等。根据不同的季节制作不同的饽饽,一般春天做豆面饽饽,夏日做苏叶饽饽,秋冬做黏糕饽饽。豆面饽饽是用大黄米、小黄米磨成细面,再加进豆面蒸制而成。这种饽饽颜色呈金黄,有黏性,味香可口。苏叶饽饽是用黏高梁面和小豆的豆泥混合拌匀,外用苏叶包起来蒸熟的。这种饽饽有一种苏叶的特殊香味,别具风味。黏糕饽饽是用大黄米和小黄米浸泡之后磨成面,在黄米面中间包上一些豆泥蒸熟后制成的。这种饽饽用油煎着吃,或沾着糖吃,既香又甜。  酸汤子是满族的一种普通食品。它是用玉米面经过发酵后做成的。它的制作方法一般是和好面后,先将水烧开,然后在手上扎一个包米叶,把面团放在手心,两手一合,向外一挤,从小手指缝挤出一条条筷子粗细的扁形面条。放上各种调料和白菜等食用。  萨其玛是满族传统风味糕点。“萨其玛”是满语,汉语叫金丝糕、蛋条糕。它用精粉、鸡蛋、糖、芝麻、瓜子仁、青红丝等做成。它的做法是将鸡蛋去壳后加适量的水,搅打起泡后倒入和好的面中,揉成面团,然后擀成薄片、切成细条,用油炸成黄白色捞出,再将糖和水放进锅内烧开,制成糖稀,再将炸好的细面条用糖稀拌匀,倒进铺以芝麻、瓜子仁、青红丝的一只木框内压平,用刀切成方块制成。这种食品色、香、味、形俱佳。  满族人还喜欢吃火锅。火锅这种吃法在满族先民中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古时,女真人在狩猎时,常用篝火烧陶壶来煮食物吃,塞外天寒,往往边烧边吃,这是火锅的雏形。后来随着金属器皿的广泛使用,使火锅正式诞生。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吃法进一步发展,内容也大大丰富起来。在满族历史上出现过雀火锅、天上锅(飞禽锅)、地上锅(走兽锅)、水中锅(鲜鱼锅)、渍菜白肉火锅等。火锅在全国流行以后,各地居民把本地佳肴食俗融进了火锅,出现了许多新品种,风味各异,使火锅食品呈现出百花纷呈的局面。  清代另一个非常著名的菜肴是满汉全席,又名“满汉燕翅烤全席”。满汉全席产生于清代官府,因而菜肴繁多精美,场面豪华,礼仪讲究,其中满族肴馐起着主导作用。在满汉全席中,熊掌、飞龙、猴头、人参、鹿尾等满族故土的特产是席上的珍肴,其做法是满族传统的烧、烤、煮、蒸。在满汉全席中,火锅类和砂锅类菜肴也占突出地位,这类菜肴都和满族风味有关。  满族人一日三餐,习惯早晚吃干饭或稀饭,中午吃用黄米或高粱做成的饼、糕、馒头、饽饽、水团子之类,做干饭也多用小米、高粱、玉米。满族人习惯养猪,每年春节杀的年猪,把一部分肉腌在坛子里,以备一年的食用。其余的用来改善生活,款待来客。最习惯的吃法是白肉血肠,猪肉炖酸菜粉条。逢节庆日,都吃饺子,阴历除夕年饭必吃手扒肉。  满族先民时期主要从事渔猎业,居无定所,食不定时,有时一家人举行宴会,大家都无拘无束,载歌载舞。进入辽沈地区以后,从事农耕生活,传统的聚餐已不多见,但满族人好客的习俗经久不衰。一般的客人或老人从外边进来,年轻的媳妇马上出来施礼迎接,到屋后,先敬烟,后倒茶。满族人以烟待客,是因为吸烟是其民族的嗜好,不仅成年男女吸烟,十七八岁的姑娘也吸烟,故民谚东北三大怪,其中有一条是"十七八岁的姑娘叼着大烟袋"之说。以前客人来进餐,由族中长辈来陪同,晚辈人不同席,年轻媳妇在旁伺候。平时,家中人就餐,上辈人不动筷,晚辈人绝不动筷。满族人有红白喜事时,设肉食宴,无论认识与否,都可以参加,吃的越多,主人越高兴。至今满族人仍有杀猪时,把亲友、邻里请来吃白片肉、血肠的习惯。

文章TAG:满族  美食  我国  最具  满族美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