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城西友人别墅,古诗访城西友人别墅雍 陶
来源:整理 编辑:去装修 2023-03-07 03:02:38
本文目录一览
1,古诗访城西友人别墅雍 陶
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这首随笔式的小诗,写的是春郊访友的感受。访城西友人别墅是唐代诗人雍陶所做的七言绝句。这首随笔式的小诗,写的是春郊访友的感受,诗人从日常的题材中,挖掘出不平常的情致;用新鲜的构思,表现了村园春色特有的美。作品本身就像诗中写到的枳树花,色彩淡素而又清香袭人,是一篇别具风姿的佳作。![古诗访城西友人别墅雍 陶](//www.zsuan.com/d/file/20230301/bfaea447940686b558587b31a476b27d.jpg)
2,雍陶访城西友人别墅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内容来自raoxue.com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raoxue.com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18.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答案:写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 19.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2分)
答案: 符合题意。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烘托手法,通过对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的描写, 让读者想象到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的风采。
![雍陶访城西友人别墅](//www.zsuan.com/d/file/20230301/62fa5ad9143eb70ee28ad391f5ab64e3.jpg)
3,访城西友人别墅原文
作品原文 澧水桥西小路斜, 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 处处春风枳壳花。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澧水桥西小路斜”,扣紧诗题,展开情节。“澧水桥西”交代诗题中的“城”,是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澧水”就从城旁流过。句中省略了主人公的动作,通过对“桥西小路”的描绘,告诉读者,诗人已经出城,过了桥,缓步走在向西曲折延伸的乡间小道上。 “日高犹未到君家”,紧承上句,表现他访友途中的心情。“日高”两个字,写出了旅人的体会,表现了诗人的奔逐和焦急。诗人赶路时间之长、行程之远,连同他不辞劳顿地行在乡间小路上的情形,都浓缩在“日高”二字中,体现了诗人用字的简炼。接着又用了“犹未”二字,更把他会友急切的心情强调出来。 全诗已写了一半,还没有涉及友人的住所,似乎有点让人着急。接下去最后两句:“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依然没有提到“君家”,而是一味地表现进入友人居住的村庄后,一边寻访,一边回望的所见、所感。诗人注意的是一座座带有围篱庭院的村舍,连同它们座落其中的一条条村巷,想从中寻到友人的别墅,可是,它们形状如此雷同,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多相似”,并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包含了观察、判断,甚至还充满了新奇和惊讶。这意味着诗人是初次拜访这位深居农村的友人。他并不熟悉这里的环境,也不知“友人别墅”的具体位置。从“多相似”的感叹声中,读者还可以想象出作者穿村走巷、东张西望的模样,和找不到友人别墅时焦急与迷惘的神情。 虽然由于寻友心切,诗人首先注意的是“门巷”,可是张望之中,一个新的发现又吸引了他的视线:家家户户的篱边屋畔,到处都种着城里罕见的枳树,洁白而清香的枳树花正在春风的吹拂下,盛开怒放。不知是春风催发了枳花的生机,还是枳花增浓了春意。久居城市的诗人,在访友过程中,意外地欣赏到这种自然超俗的村野风光,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三、四两句写得曲折而有层次,反映了诗人心情的微妙转换:由新奇、迷惘变成惊叹、赞美。一种从未领略过的郊园春景展现在他眼前,使他忘掉了一切——他陶然心醉了,完全沉浸在美好的遐想之中。![访城西友人别墅原文](//www.zsuan.com/d/file/20230301/999ae818fc55d310be127fa774db934c.jpg)
4,访城西友人别墅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这首随笔式的小诗,写的是春郊访友的感受。作者从平常的题材中,发掘出不平常的情致;用新鲜的构思,揭示了村园春色特有的美。作品本身就象诗中写到的枳树花,色彩淡素而又清香袭人,不失为一篇别具风姿的佳品。 “澧水桥西小路斜”,扣紧诗题,展开情节。“澧水桥西”交代诗题中的“城”,是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澧水”就从城旁流过。句中省略了主人公的动作,通过对“桥西小路”的描绘,告诉我们,诗人已经出了城,过了桥,缓步走在向西曲折延伸的乡间小路上。 “日高犹未到君家”,紧承上句,表现他访友途中的心情。“日高”两个字,写出旅人的体会,表现了诗人的奔波和焦急。诗人赶路时间之长、行程之远,连同他不辞劳顿地彳亍在乡间小路上的情景,都浓缩在“日高”二字中,足见诗人用字的精炼。接着又用了“犹未”二字,更把他会友急切的心情突出地刻画了出来。 全诗已写了一半,还没有涉及友人的住所,似乎有点让人着急。接下去最后两句:“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依然没有提到“君家”,而是一味地表现进入友人居住的村庄后,一边寻访,一边张望的所见、所感。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疑惑:访城西友人别墅,该不是拟错了题吧? 原来诗人注意的是一座座带有围篱庭院的村舍,连同它们坐落其中的一条条村巷,想从中寻到友人的别墅,可是,它们形状如此相似,竟然象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多相似”,并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包含了观察、判断,甚至还充满了新奇和惊讶。这意味着作者是初次接触这种类型的农村,并且是初次拜访这位深居农村的友人。他并不熟悉这里的环境,也不知道“友人别墅”的确切位置。从“多相似”的感叹声中,还可以想象出作者穿村走巷、东张西望的模样,和找不到友人别墅时焦急与迷惘的神情。 虽然由于寻友心切,首先注意的是“门巷”,可是张望之中,一个新的发现又吸引了他的视线:真美啊!家家户户的篱边屋畔,到处都种植着城里罕见的枳树,洁白而清香的枳树花正在春风的吹拂下,盛开怒放! 现在,不知是春风催发了枳花的生机,还是枳花增浓了春意。久居城市的作者,在访友过程中,意外地欣赏到这种自然脱俗的村野风光,怎么能不被它吸引呢? 三、四两句写得曲折而有层次,反映了作者心情的微妙转换:由新奇、迷惘变成惊叹、赞美。一种从未领略过的郊园春景展现在他眼前,使他忘掉了一切—他陶然心醉了,完全沉浸在美好的遐想之中。 那么,诗中难道真的丝毫没有涉及友人和他的别墅?当然不是,只是没有直接出现而已。其实,从那门巷相似而又枳花满村的环境中,从那朴素、划一、洋溢着闲野情趣的画面中,不是也多少可以看出友人及其别墅的投影么!而且,在这投影之中,谁能说,它没有包含作者对于别墅主人恬然自适的高雅情怀的赞赏? 这首诗表现形式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以境写人的烘托手法。诗人没有象其他访友篇什那样,把主要笔墨花在描写抵达友人居处后的见闻上,也没有渲染好友相逢时的情景。在这首诗里,被访的友人压根儿没有露面,他的别墅是什么样子也没有直接描写,诗人写到踏进友人村庄寻访就戛然而止,然而,就从这个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中,也能想象到这位友人的风采。这种写法清新别致,更耐人寻味。 天津桥春望 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唐代的东都洛阳,是仅次于京都长安的大城市。它前当伊阙,后据邙山,洛水穿城而过,有“天汉之象”。城南洛水上的天津桥即据此而得名。天津桥一带,高楼四起,垂柳成阴,景色宜人。唐朝帝王为了享乐,皆频幸东都。高宗一生先后到洛阳七次。上元年间,他下令于天津桥北,跨洛水兴建上阳宫,雕甍绣闼,金碧辉煌。武则天更改东都为神都。终其一朝,除回长安住过两年外,均在此度过。她营造明堂,扩建宫苑,将上阳宫修葺得更加豪华富丽,作为自己的寝宫。开元年间,玄宗也曾五次来洛阳,每次至少住一年左右,可以说,洛阳城繁华热闹之际,正是唐帝国全盛之时。安史之乱,洛阳两遭兵燹,破坏严重,而唐朝也自此一蹶不振。天宝以后,帝王不复东幸,旧日宫苑,遂日渐荒废了。所以,洛阳城的兴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王朝的盛衰。 雍陶生活在晚唐。此时,唐王朝国势日衰,社会危机日益严重。诗人来到天津桥畔,目睹宫阙残破的景象,抚今思昔,不无盛衰兴亡之感,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七绝。 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扬。这自然界的美好春光,不减当年,令人心醉。然而,山河依旧,人事已非。透过茂密的树丛向北望去,尽管昔日高大威严的宫殿至今犹存,可是,那千官扈从、群臣迎驾的盛大场面,已不能再见到了。宫殿重门紧闭,画栋雕梁也失去了灿烂的色泽。当年曾经是日夜欢歌的上阳宫,而今一片寂寥,只有宫莺衔着一片残花飞出墙垣。面对着这番情景,诗人怎能不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这首诗通篇写景,不言史事,不发议论,静观默察,态度似乎很悠然。然而,正是在这种看似冷静的描写中,蕴藏着作者吊古伤今的沉郁的感情。诗的一、二两句,作者先绘出一幅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引人入胜;三、四句转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人们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这正是以乐景写哀,因而“倍增其哀”的手法,较之直抒胸臆,具有更强烈的艺术效果。全诗处处切合一“望”字。“金殿闭”是诗人“望”中所见,但苑内的荒凉之状,毕竟是“望”不到的,于是第四句以宫莺不堪寂寞,飞出墙外寻觅春光,从侧面烘托出上阳宫里凄凉冷落的景象。这一细节,是诗人“望”中所见,因而落笔极为自然,但又曲折地表达了作者难以诉说的深沉感慨,含而不露,淡而有韵,堪称全诗最精彩的一笔。作品原文 澧水桥西小路斜, 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 处处春风枳壳花。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澧水桥西小路斜”,扣紧诗题,展开情节。“澧水桥西”交代诗题中的“城”,是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澧水”就从城旁流过。句中省略了主人公的动作,通过对“桥西小路”的描绘,告诉读者,诗人已经出城,过了桥,缓步走在向西曲折延伸的乡间小道上。 “日高犹未到君家”,紧承上句,表现他访友途中的心情。“日高”两个字,写出了旅人的体会,表现了诗人的奔逐和焦急。诗人赶路时间之长、行程之远,连同他不辞劳顿地行在乡间小路上的情形,都浓缩在“日高”二字中,体现了诗人用字的简炼。接着又用了“犹未”二字,更把他会友急切的心情强调出来。 全诗已写了一半,还没有涉及友人的住所,似乎有点让人着急。接下去最后两句:“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依然没有提到“君家”,而是一味地表现进入友人居住的村庄后,一边寻访,一边回望的所见、所感。诗人注意的是一座座带有围篱庭院的村舍,连同它们座落其中的一条条村巷,想从中寻到友人的别墅,可是,它们形状如此雷同,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多相似”,并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包含了观察、判断,甚至还充满了新奇和惊讶。这意味着诗人是初次拜访这位深居农村的友人。他并不熟悉这里的环境,也不知“友人别墅”的具体位置。从“多相似”的感叹声中,读者还可以想象出作者穿村走巷、东张西望的模样,和找不到友人别墅时焦急与迷惘的神情。 虽然由于寻友心切,诗人首先注意的是“门巷”,可是张望之中,一个新的发现又吸引了他的视线:家家户户的篱边屋畔,到处都种着城里罕见的枳树,洁白而清香的枳树花正在春风的吹拂下,盛开怒放。不知是春风催发了枳花的生机,还是枳花增浓了春意。久居城市的诗人,在访友过程中,意外地欣赏到这种自然超俗的村野风光,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三、四两句写得曲折而有层次,反映了诗人心情的微妙转换:由新奇、迷惘变成惊叹、赞美。一种从未领略过的郊园春景展现在他眼前,使他忘掉了一切——他陶然心醉了,完全沉浸在美好的遐想之中。
文章TAG:
访城西友人别墅城西 友人 别墅
相关文章推荐
- 防水胶哪个效果好吗,防水胶哪种最佳?
- 飞科fh6618 怎么样,飞科FH6618剃须刀使用效果如何?
- 福山大华全屋定制怎么样,福山大华家居有哪些定制选项?
- 房间空调哪个好一点,空调选择:如何挑选最适合你的房间空调?
- 关公挂画挂在哪里合适,合适的位置:关公挂画该挂在哪里?
- 飞利浦吸尘器8146出风滤网在哪里,飞利浦吸尘器8146的出风过滤器在哪儿?
- 飞利浦牙刷怎么样,飞利浦牙刷使用效果如何?
- 福建品川装饰怎么样,福建品川装饰业绩如何?
- 防盗门品牌哪个最好,哪个防盗门品牌最优?
- 兰州青砖哪里买,在哪里能买到兰州青砖?
- 顶品大豆食用油怎么样,顶品大豆油好吗?
- 钢丝刷子哪里有卖,哪里可以买到钢丝刷子?
- 鼎美瑞集成吊顶怎么样,鼎美瑞集成吊顶的优势和特点
- 防水胶哪个效果好,防水胶哪种好用? - 11个排名前的防水胶品牌推荐
- 福田公租房在哪里,福田区公租房位置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