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图片,广东省祠堂最大是姓什么
来源:整理 编辑:五合装修 2024-04-10 04:26:42
1,广东省祠堂最大是姓什么
现存规模最大:广州陈家祠、雷州雷祖祠、 顺德陈氏大宗祠 陈氏
曾经最大(已遭破坏):紫洞三华大祠堂 罗氏
2,祖祠与祠堂有什么不同
祖祠是供奉先人灵位的,是供子孙供奉纪念的。一般一个村里有多间的祖祠。而祠堂一个村一般只有一间,是供奉那些村里有名望的已逝先人,普通已逝的先人只能进祖祠供奉,是不够资格进祠堂的。 当然~各个地方风俗习惯不同,仅供参考。祠堂是祭奠祖先的,是家族,或地区的精神支柱。 极其庄重。香火祠类似于寺庙,主要供奉个人,可溶性大。
3,漠河李金镛祠堂怎么样
李金镛祠堂位于金沟林场西部一座山腰上,建于1998 年,2007 年重建,祠堂门前有长阶通到山脚,两侧苍松翠柏,绿草茵茵,整座祠堂为木质结构,雕梁飞檐,黑色匾额上的五个金色大字“李金镛祠堂”苍劲有力。 祠堂分为一座正堂和两堂厢房,正堂大门两侧的一幅楹联写着“开矿安边兴利功业迈古今,义帐救灾恤邻德政昭宇宙”,两侧厢房分别为采金博物馆和胭脂沟黄金制品销售处。整座祠堂背靠青山,显得庄严、肃穆,堂内供奉着李金镛身着官服坐在虎皮座椅上的塑像,侧面铭牌上记录了李金镛的生平。
4,宗祠和公祠有什么区别
一、宗祠宗祠即是祠堂,是汉民族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是宗族的象征。宗庙制度产生于周代。上古时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庙,宗庙为天子专有。宋代朱熹提倡家族祠堂: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 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中心。祠堂中的主祭---称宗子,管理全族事务称宗长,还有宗正、宗直等职。宗祠体现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场所,它往往是城乡中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体,不但巍峨壮观,而且注入汉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古塔、古桥、古庙宇相映,成为地方上的一大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汉族民俗文化的代表。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汉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二、公祠公祠:指过去由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为共同祭祀而修建的房屋。我国现有的公祠很多,如苏公祠、张公祠、韩公祠等。都是为祭祀某个名人而修建的。
5,无锡惠山古镇有什么历史名人祠堂
无锡“缔业全景”为您解答。著名的祠堂园林有唐陆贽祠、宋范仲淹祠、元倪云林祠、明顾可久祠以及清代的王恩绶祠、留耕草堂以及民国的杨藕芳祠等128个祠堂。近几年惠山古镇不断在完善各个祠堂,缔业景文化展示工程公司等一批策划设计制作公司参与 了这些祠堂的布展,做的都挺不错的,而且都是免费的,可以去看看。惠山古镇位于无锡锡山与惠山的东北坡麓,近靠锡惠景区的公共游览区,主要范围为:西倚惠山寺;东至京杭大运河中的黄埠墩;南抵锡山龙光塔北侧;北以通惠西路为界。 惠山古镇是江苏省历史文化保护区古运河风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重要的园林文化旅游区。这里有国家级的文保单位寄畅园;著名的天下第二泉;古老的惠山寺;还有特有的祠堂建筑群等景观。 惠山文物古迹区:其主体在现锡惠风景区内,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寄畅园、二泉书院、华孝子祠、不二法门以及惠山寺中轴线建筑群等。 近年来,惠山古祠堂群引起了全国的关注,惠山古镇被认为是无锡市现存的唯一具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资格条件的项目 。2000年,无锡市就惠山正式向建设部申报全国100个著名古镇(历史文化街区)称号。古镇的开发也因此提速。 惠山古镇以惠山古祠堂为依托,连接二泉寄畅园、惠山镇、惠山直街、横街和惠山泥人厂,整体规划和开发建设历史文化含量较高。 拟开发范围具体西起天下第二泉、东至黄埠墩、南抵锡山龙光塔北侧、北界为通惠西路,整个面积约70公顷。届时将以京杭大运河无锡北段为主线,将锡惠风景区的寄畅园、二泉、惠山寺等名胜古迹向外拓展延伸,对由惠山横街直街、寺塘泾南北河组成的祠堂文化建筑群进行核心开发,建成环境风貌优美、景点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江南风情浓郁的古镇园林文化旅游街区。
6,为什么要修建祠堂
建设祠堂是因为族人去世,则送香灰入祠。外出族人来谒祖寻根时,必先到祠堂祭拜,而后包上祠堂的香灰及家乡泥土带走,以示不忘根本。
宗祠(zōngcí),又称宗庙、祖祠、祖厝、祠堂。是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民间建造家族祠堂,可追溯到唐五代时期。莆田刺桐金紫方氏祠堂,便是建于唐末。涵江黄巷村黄氏宗祠,建于北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 徽州婺源县黄村黄氏宗祠年)。
到南宋,莆田林氏“建先祠”,“置祭产”。(宋濂《宋文宪公全集》卷十二)建阳陈氏家族的祠堂,始筑于元代。各地大规模营造祠堂,则在明清两代。此时入闽各家族经过长期发展和繁衍,族众日益增多,家族为团结族人大兴土木,故一时建祠之风盛行。据清初《光泽县志》载,当地“从前各族宗祠无几,近数十年,凡聚族而居者,城乡多各建祠。春秋祭祀,序昭穆,崇功德,敬老尊贤,颇有追远睦族遗意。”(清·乾隆《光泽县志》卷四《舆地志·风俗》)一般家族不仅有一族合祀的族祠、宗祠(或称“总祠”),族内各房、各支房,往往还有各自的支祠、房祠,以奉祀各直系祖先。旧时漳州府诏安县,“居则容膝可安,而必有祖祠、有宗祠、有支祠。”(陈盛韶《问俗录》卷四《诏安县》)这一时期的宗祠大都保留至今。据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等调查,连城新泉的张氏家族,除总祠外,另有支祠24座;惠安山腰庄氏家族,族众数万人,大小祠堂超过100座,其准确座数连族人也说不清。福州郊区尚干的林氏家族,族众近万人,大小祠堂不下50座。为显族威,大宗祠堂还盖进省城。一些同姓氏的大家族,有的合建跨地域大宗祠。民国时期,永定“乡村之中,不论大小姓,皆合建祖祠,复合散居各乡及徙居各处之同宗在邑城建祠。”(民国《永定县志》卷十五《礼俗》)仙游县黄氏家族,派下子孙散居30余村,各地黄姓集议,在县城合建黄氏大宗祠。福建林氏是人数最多的家族之一,清初曾会同八闽林氏族人,于福州创林氏大宗祠。此外,在海外及台湾的分支子孙,与乡土宗祠也保持了密切联系。民国时,漳州许氏家族,居新加坡、马来西亚者,曾联袂返乡倡建新加坡许氏大宗祠。祠堂的建筑大多讲究“风水,通常是在祖先最先居住的地方,将旧房改建成祠堂;一些家族建宅时,往往先建祠堂。闽北一些单姓小村落,无力筹建大祠堂,便在村前选址设牌位,供祖先。
祠堂一般多位于正寝(前堂)东侧,讲究的有三间二外门。正大门平常不开,只在春秋二祭或族人议大事时开启。正厅外,有储藏祭器、遗书的小房子,环绕成一个独立的建筑群。普通的祠堂只有一间正厅,正厅内设4个龛(也有8-10个龛者),龛中置一个柜,内藏祖宗牌位(称“神主牌”),4龛神位依次为高祖考、高祖妣和考、妣的官位、姓名字号。每龛前各设一矮长桌,用以摆放祭品。增强一个家族的凝聚力,毕竟现在人情味越来越淡,一个姓氏不知道多少年前都是一家人,分散各地之后还能找到本家,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文章TAG:
祠堂 图片 广东 广东省 祠堂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