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楼梯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作用

现代楼梯有3部分组成:龙骨、踏板、护栏及扶手。 龙骨就是支撑件,整体承重。 踏板增加承重面积的作用。 护栏及扶手起到拦荷的作用,以免发生意外。

楼梯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作用

2,抗震地区现浇楼梯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有什么影响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如何

谈谈我的看法。这个观点来源于朱炳寅四大名著和建筑结构设问与答。楼梯作为斜撑构件,就像钢结构的柱间支撑,是不应该布置在端开间的,因为它会承受很大水平力然后传给框架。所以楼梯间一般都是薄弱部位。而且角柱边柱汇集的端开间是房屋薄弱部位。而且楼梯间是必须设置楼梯缝,减小斜撑刚度,破坏时候率先在楼梯缝处斜撑开裂,形成耗能构件,不会让房屋整体倒塌。

抗震地区现浇楼梯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有什么影响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如何

3,楼梯的承力

请个内行人在现场看看吧,这上面真不好说清楚。看您说的情况,估计是嵌入式楼梯,它的受力状态和支承条件不同于一般的常见楼梯,盲目拆墙很有可能影响结构,请您小心为好。 不在现场,所言未必与实际情况相符,请您参考。
楼梯板下有梁的板式楼梯,因此又叫梁板楼梯 。 梁板式楼梯是梯段踏步板直接搁置在斜梁上,斜梁搁置在梯段两端(有时候由于受力需要,斜梁设置三根)的楼梯梁上。 梁式楼梯纵向荷载由梁承担。不过现在一般建筑中梁式楼梯很少用的了,也少见。
哥们 你记得一个小品吗? 黄宏和巩汉林演的,巩汉林要砸墙,黄宏回答一句话 “大哥啊,不能砸啊,承重墙,一砸梁下来啦”

楼梯的承力

4,楼梯抗震设计问题总结

本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 3.6.6条、第6.1.15条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统一培训教材》、国家标准图集11G101-2以及朱炳寅《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用与分析GB50011-2010》综合整理而成,以备审核时查阅。一、楼梯抗震设计原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3.6.6条第1款: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条文说明中进一步指出:针对具体结构的不同,“考虑”的结果,楼梯构件的可能影响很大或不大,然后区别对待。楼梯构件自身应计算抗震,但并不要求一律参加整体结构的计算。这条规定是从汶川地震后,2008年修订版增加的要求,新抗规进一步明确了根据楼梯对主体抗震性能的影响大小来决定是否参与整体计算,并增加了以下规定:GB50011-2010第6.1.15条第2款:对于框架结构,楼梯间的布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应进行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宜采取构造措施,减少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条文说明中进一步指出:对于框架结构,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梯板起到斜支撑的作用,对结构刚度、承载力、规则性的影响比较大,应参与抗震计算;当采取措施,如梯板滑动支承于平台板,楼梯构件对结构刚度等的影响较小,是否参与整体抗震计算差别不大。对于楼梯间设置刚度足够大的抗震墙的结构,楼梯构件对结构刚度的影响较小,也可不参与整体抗震计算。结合新抗规培训教材和新出的国家标准图集11G101-2,可以归纳出:1、楼梯与主体结构整浇的框架结构(包括梯间四周未用剪力墙和连梁围合的框-剪结构):(1)楼梯布置应避免特别不规则,楼梯应参与整体抗震计算;(2)楼梯构件应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并与正常使用荷载基本组合进行包络设计;(3)楼梯构件应采取如下抗震构造措施:①纵向面筋拉通且不小于最小配筋率,底、面纵筋均按充分考虑钢筋抗拉强度的要求锚固;②梯板按斜支撑构件设计,板厚不宜小于140mm,不应小于120mm【参照GB50010-2010第9.4.1、9.4.5条】;③梯板两侧设置纵向暗梁,暗梁纵筋一、二级不少于612,三、四级不少于412,箍筋不小于φ6@200【图集11G101-2第8页】;2、楼梯滑动支承于平台板的框架结构:(1)楼梯可不参与整体抗震计算;(2)楼梯构件按正常使用荷载基本组合进行承载力计算;(3)楼梯构件采取如下抗震构造措施:①纵向面筋拉通且不小于最小配筋率,底、面纵筋均按充分考虑钢筋抗拉强度的要求锚固;②梯板双层钢筋网之间设置间距不小于φ6@600的拉筋;分布筋末端弯直钩伸至对边【图集11G101-2第40、42页】;③梯梁加强抗剪抗扭构造,箍筋不小于φ8@150,腰筋不小于N214;梯柱截面不小于墙厚×300,砼标号不低于C25,纵筋不小于414,箍筋不小于φ8@100;梯间框架柱(剪力墙端柱)配筋增大10~20%,箍筋加密。3、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以及梯间四周用剪力墙和连梁围合的框-剪结构:(1)楼梯可不参与整体抗震计算;(2)楼梯构件按正常使用荷载基本组合进行承载力计算;(3)楼梯构件采取如下抗震构造措施:①纵向面筋拉通且不小于最小配筋率【朱文建议不小于0.1%】,底、面纵筋均按充分考虑钢筋抗拉强度的要求锚固【见第三条】;②梯板厚h<150时分布筋末端可不弯钩;h≥150时分布筋弯直钩伸至对边【GB50010-2010第9.1.10条】,梯板双层钢筋网之间设置间距不小于φ6@600的拉筋;③梯梁加强抗剪抗扭构造,箍筋不小于φ8@150,腰筋不小于N214;梯柱截面不小于墙厚×300,砼标号不低于C25,纵筋不小于414,箍筋不小于φ8@100;梯间框架柱(剪力墙端柱)配筋增大10~20%,箍筋加密。二、楼梯构件抗震承载力验算要求【培训教材第110页】:1.与楼梯构件相连的框架柱、框架梁,应计入楼梯构件附加的地震内力(尤其是轴力和剪力);2.与楼梯构件不相连的框架柱、框架梁,可按不计入楼梯构件的情况设计;3.梯板应计入地震轴力和面内弯矩的影响,按偏心受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按双层配筋设计;4.连接梯板和框架的休息平台梁应计入地震轴力影响,按压弯或拉弯构件设计;支承梯板的平台梁应按拉弯剪构件设计。以上由中达咨询搜集整理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5,如果在楼梯间有2个柱子形成了超短柱请问对整个建筑物的影响可

首先,为了架立梯梁而设的梯柱一般都是短柱,会对楼梯间周边的框架梁产生一个集中力,这在PKPM建立模型时是很难模拟,所以需要认为对这两跟梁放大。别的是没有影响,因为这个柱子说白了构造的。如果是楼梯间的框架柱出屋面,,并且距离较小,从而形成短柱,那在用PKPM计算整个建筑物结构刚度时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因为出屋面高度小,会导致上部的刚度变大,从而使建筑物的整体结构上发生刚度突变,那出屋面楼梯以下几层会被程序作为薄弱层放大剪力。
没多大影响,TZ一般都是短柱
没有什么影响的!楼梯间的柱子只是用来支撑楼梯和楼梯休息平台的!所以没有必要做整体贯通柱子的!
首先,为了架立梯梁而设的梯柱一般都是短柱,会对楼梯间周边的框架梁产生一个集中力,这在PKPM建立模型时是很难模拟,所以需要认为对这两跟梁放大。别的是没有影响,因为这个柱子说白了构造的

6,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是否要参与整体结构的计算

三人行董工 抗规3.6.6条第1款中提到了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但在实际工程中是否考虑楼梯参与整体结构的计算? 先来分析一下楼梯对整体结构的影响是什么: 简单来说,对一个受力体,一般是一个竖向力,一个水平力,和一个弯矩就可以确定了。所以我们可以从楼梯对整体结构竖向构件、水平传力及对结构造成的扭转来考虑。楼梯会使竖向构件中间受力,形成短柱或局部错层等;梯梁不仅承担斜置梯板传给的竖向剪力, 同时还承受水平向产生的剪力, 上下梯板之间形成的极短梁段应力集中, 发生剪切破坏且裂缝延伸至平台板,很容易使梯板拉压破坏, 梯梁在上下梯板间剪切破坏的震害等;楼梯的布置也会对扭转产生很大的影响。 PKPM计算中,是能够考虑楼梯的作用的。我们通过计算分析,就可以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和弹性变形的要求。那是不是我们“考虑楼梯的影响”只要参与整体计算就可以了?是不是当结构整体性能指标满足,承载力满足,弹性变形满足,就可以了? 显然,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抗震设计,是三水准,两阶段设计。三水准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我们承载力的满足,弹性变形的满足,仅仅是小震不坏。当中震和大震的时候呢(这个时候,结构部分或者全部进入了屈服阶段)?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抗震是按刚度分配的,对于楼梯参与整体结构的框架结构来说,楼梯的刚度要大于主体结构,分配的地震力也相对较多,一般情况下楼梯部分先发生破坏,这样就实现不了楼梯的疏散和安全通道的功能了,这种情况是在弹塑性状态下,仅地震计算是不能完全考虑的。 看一个结构的抗震性能好不好,更重要的是看它在屈服机制下的抗震性能,即大震情况下。如有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当在弹性状态下,剪力墙布置在周边,由于刚度大,可能整体性能各项指标能很好满足。但是,在屈服机制下,剪力墙由于分配的地震作用相对来说比较大,因此就充当了第一道防线,先发生破坏。如果这个时候,由于剪力墙的破坏而使框架结构的扭转很大,那大震的时候很容易倒塌,但是如果这个时候框架结构的扭转很小,那么大震就不容易倒塌或着倒塌的过程相对增长。 实现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抗震构造或者弹塑性变形验算实现的。因此,“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并不一定要参与整体结构的计算,建议在实际工程中根据楼梯与主体结构不同的情况(楼梯与主体结构的相对刚度)优先考虑抗震构造措施,并使楼梯的布置对结构的规则性有利。 (楼梯的抗震措施很多,由于时间有限,只能在以后的博文中再做交代) 版权所有,转载注明。
不知该说些什么。。。。。。就是谢谢

7,楼梯用什么浆

钢筋混凝土楼梯施工质量控制建筑工程中,楼梯间属于公共部位,人流密度大,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整体观感质量。针对目前三分公司结构施工质量的现状,对楼梯的施工质量提出如下专项控制。通过对目前楼梯施工质量检查,施工楼梯其质量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踏步尺寸及高差超标;○2踏步立面垂直度超标;○3踏步表面平整度超标;○4楼梯上三步斜板处施工缝露筋及麻面;○5踏步混凝土蜂窝、麻面;○6与楼梯踏步侧面纵向交接的剪力墙错台、胀模;○7踏步混凝土缺角掉楞。以上问题中1、2、6项为楼梯模板支撑、安装问题,3、4、5项为混凝土浇筑阶段问题,7项为成品保护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措施对楼梯施工实行专项控制。1、楼梯模板的选用,优先采用耐周转,黑色镜面模板,厚度要达到15(避免使用过于薄和其他木模板)。对于周转多次,立板根部毛刺、豁边较多的模板应更换。踏步与混凝土接触面必须刷隔离剂。2、检查楼梯模板安装质量,重点应放在踏步板尺寸和垂直度的检查,对于踏步宽度尺寸误差应在+4~-5之间,踏步立板垂直度不应超过2(可向上部倾斜10mm),且不应有向下到帮现象;楼梯斜板、踏步立板水平标高高差不得大于5。3、固定踏步立板的斜向方木应具有一定的刚度,斜向方木支撑于楼梯斜板底模上时,应采用钢支撑,避免采用木条(削弱楼梯斜板混凝土的截面)支撑。斜向方木应采用两道,一道位于靠近剪力墙一侧10cm左右,另外一道位于距离梯井侧30~40cm。4、楼梯间剪力墙位于休息平台根部、踏步根部时,考虑增加对拉螺栓数量。对于踏步面处每隔一步增加一个对拉螺栓,休息平台部位距离底模上部20cm设置对拉螺栓(水平间距450)。5、踏步和剪力墙交接处应设置金属网阻挡混凝土漏浆。6、浇筑混凝土时,应控制坍落度≤140mm,并且严禁加水。浇筑时由低处向高处浇筑,振捣时,注意每个踏步均振捣到位,不能漏振;对于振捣於出浆应随时清理,收集到上部未浇筑的踏步面,振捣过后,采用木抹子搓平,并清理干净踏步立面处的余浆。踏步面混凝土初凝后,采用木抹子进行收面(收面应特别注意清理干净角部余浆及突出表面的石子),并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收面,采用铁抹子压光,浇水养护。7、上三步施工缝应在安装楼梯模板前,剔除浮浆和松动碎石;浇筑混凝土前,清理干净锯末等杂物,浇水湿润;覆盖一层同配比水泥砂浆或减半石子混凝土,开始浇筑楼梯混凝土。8、成品保护:楼梯间是主体施工阶段主要过人通道。楼梯模板安装完毕,人员上下时,应注意楼梯踏步板的成品保护,发现倒帮、支撑变形应立即修复。在混凝土收面后,冬季24小时、夏季12小时人员不得踩踏混凝土面层。如果必须过人,上部必须采取覆盖木板、棉毡等保护措施。浇筑完毕,夏季36小时,冬季48小时方可拆除踏步立板,并避免损伤踏步棱角。9、楼梯模板支设完成后,应注意成品保护,防止垃圾杂物掉落,在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模板尤其是施工缝接茬处的清理。10、结构维修混凝土楼梯拆除模板后,必须由作业队进行维修,对于胀模、接缝、突出的石子等剔除并采用磨光机进行打磨。对于麻面、露筋等缺陷采用细石混凝土修补。提高楼梯施工质量,是施工各个环节控制的过程,必须在模板安装、浇筑混凝土、成品保护、结构维修等综合方面进行控制,方可提高楼梯施工质量
水泥浆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楼梯间设计有什么要求

一、楼梯抗震设计原则: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3.6.6条第1款: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条文说明中进一步指出:针对具体结构的不同,“考虑”的结果,楼梯构件的可能影响很大或不大,然后区别对待。楼梯构件自身应计算抗震,但并不要求一律参加整体结构的计算。  这条规定是从汶川地震后,2008年修订版增加的要求,新抗规进一步明确了根据楼梯对主体抗震性能的影响大小来决定是否参与整体计算,并增加了以下规定:  GB50011-2010第6.1.15条第2款:对于框架结构,楼梯间的布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应进行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宜采取构造措施,减少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条文说明中进一步指出:对于框架结构,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梯板起到斜支撑的作用,对结构刚度、承载力、规则性的影响比较大,应参与抗震计算;当采取措施,如梯板滑动支承于平台板,楼梯构件对结构刚度等的影响较小,是否参与整体抗震计算差别不大。对于楼梯间设置刚度足够大的抗震墙的结构,楼梯构件对结构刚度的影响较小,也可不参与整体抗震计算。  结合新抗规培训教材和新出的国家标准图集11G101-2,可以归纳出:  1、楼梯与主体结构整浇的框架结构(包括梯间四周未用剪力墙和连梁围合的框-剪结构):  (1)楼梯布置应避免特别不规则,楼梯应参与整体抗震计算;  (2)楼梯构件应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并与正常使用荷载基本组合进行包络设计;  (3)楼梯构件应采取如下抗震构造措施:  ①纵向面筋拉通且不小于最小配筋率,底、面纵筋均按充分考虑钢筋抗拉强度的要求锚固;  ②梯板按斜支撑构件设计,板厚不宜小于140mm,不应小于120mm【参照GB50010-2010第9.4.1、9.4.5条】;  ③梯板两侧设置纵向暗梁,暗梁纵筋一、二级不少于612,三、四级不少于412,箍筋不小于φ6@200【图集11G101-2第8页】;  ④梯板双层钢筋网之间设置间距不小于φ6@600的拉筋;分布筋末端弯直钩伸至对边【图集11G101-2第44页】。  2、楼梯滑动支承于平台板的框架结构:  (1)楼梯可不参与整体抗震计算;  (2)楼梯构件按正常使用荷载基本组合进行承载力计算;  (3)楼梯构件采取如下抗震构造措施:  ①纵向面筋拉通且不小于最小配筋率,底、面纵筋均按充分考虑钢筋抗拉强度的要求锚固;  ②梯板双层钢筋网之间设置间距不小于φ6@600的拉筋;分布筋末端弯直钩伸至对边【图集11G101-2第40、42页】;  ③梯梁加强抗剪抗扭构造,箍筋不小于φ8@150,腰筋不小于N214;梯柱截面不小于墙厚×300,砼标号不低于C25,纵筋不小于414,箍筋不小于φ8@100;梯间框架柱(剪力墙端柱)配筋增大10~20%,箍筋加密。  3、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以及梯间四周用剪力墙和连梁围合的框-剪结构:  (1)楼梯可不参与整体抗震计算;  (2)楼梯构件按正常使用荷载基本组合进行承载力计算;  (3)楼梯构件采取如下抗震构造措施:  ①纵向面筋拉通且不小于最小配筋率【朱文建议不小于0.1%】,底、面纵筋均按充分考虑钢筋抗拉强度的要求锚固【见第三条】;  ②梯板厚h<150时分布筋末端可不弯钩;h≥150时分布筋弯直钩伸至对边【GB  50010-2010第9.1.10条】,梯板双层钢筋网之间设置间距不小于φ6@600的拉筋;  ③梯梁加强抗剪抗扭构造,箍筋不小于φ8@150,腰筋不小于N214;梯柱截面不小于墙厚×300,砼标号不低于C25,纵筋不小于414,箍筋不小于φ8@100;梯间框架柱(剪力墙端柱)配筋增大10~20%,箍筋加密。  二、楼梯构件抗震承载力验算要求:  1.与楼梯构件相连的框架柱、框架梁,应计入楼梯构件附加的地震内力(尤其是轴力和剪力);  2.与楼梯构件不相连的框架柱、框架梁,可按不计入楼梯构件的情况设计;  3.梯板应计入地震轴力和面内弯矩的影响,按偏心受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按双层配筋设计;  4.连接梯板和框架的休息平台梁应计入地震轴力影响,按压弯或拉弯构件设计;支承梯板的平台梁应按拉弯剪构件设计;  5.支承平台梁的梯柱应取平台梁的轴向力作为剪力进行设计。
6.1.15 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1 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2 对于框架结构,楼梯间的布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应进行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宜采取构造措施,减少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3 楼梯间两侧填充墙与柱之间应加强拉结。上面这是多层和高层混凝土房屋的。13.3.4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尚应符合下列要求:5 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墙,尚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详《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 第6.1.15条。详《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2010中 第6.1.4条、第6.1.5条。

文章TAG:楼梯间影响结构的什么  楼梯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作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