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设置规范,混凝土后浇带位置应怎样留置
来源:整理 编辑:五合装修 2024-06-09 07:18:43
本文目录一览
1,混凝土后浇带位置应怎样留置
根据高规第4.3.13-3条。
每30~40米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两个月后浇灌。
2,后浇带这样做才正确看看你做对了没
您好,提高后浇带施工质量,避免因后浇带施工造成工程质量隐患,保证钢筋混凝土构件整体性,后浇带模板及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是关键。后浇带处的模板支撑体系与其它部位的模板支撑体系彼此独立搭设,并与相邻模板支撑体系通过短钢管连为一个整体共同受力,但当相邻结构模板及支撑架拆除后,后浇带部位的独立模板支撑体系保留不拆,独立工作的性能不变。《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4.2.3 条规定:后浇带模板及支架由于施工中留置时间较长,不能与相邻的混凝土模板及支架同时拆除,且不宜拆除后二次支撑,故制定施工方案时应考虑独立设置,使其装拆方面,且不影响相邻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谢谢。
3,后浇带的规范要求是什么
后浇带的规范要求如下:1、后浇带的留置宽度一般700-1000mm,现常见的有800mm、1000mm、1200mm三种。2、后浇带的接缝形式有平直缝、阶梯缝、槽口缝和X形缝四种形式。3、后浇带内的钢筋,有全断开再搭接,有不断开另设附加筋的规定。4、后浇带砼的补浇时间,有的规定不少于14天,有的规定不少于42天,有的规定不少于60天,有的规定封顶后28天。5、后浇带的砼配制及强度,有的要求原砼提高一级强度等级,也有的要求用同等级或提高一级的无收缩砼浇筑。6、养护时间规定不一致,有7天、14天或28天等几种时间要求。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造成薄弱部位。超长基础底板施工中后浇带的留置有利于解决超长结构温度应力及高低层差异沉降应力导致底板裂缝,但影响结构安全及防水质量。后浇带部位填充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须比原结构提高一级。
4,后浇带怎么设置
后浇带只能用来消除或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不能直接解决温度应力的问题,对温度应力应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后浇带的主要作用在于减少施工阶段的结构长度,以减少施工阶段的收缩应力和施工阶段的差异沉降,但其并不能减少使用阶段的温度应力,不宜使用施工后浇带解决结构超长的温度应力问题,习惯上分为伸缩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伸缩后浇带一般间距30~40m,贯通结构的基础、顶板、底板和墙板,最小宽度800mm,在两侧混凝土浇灌两个月以后浇灌(防水规范要求42天,高层建筑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天后进行),混凝土标高一般比两侧提高一级。 墙板的钢筋要求错开搭接,梁主筋要求贯通。沉降后浇带除浇筑时间和伸缩后浇带不一样以外,其余两者相同,沉降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施工。后浇带的平面位置应结合基础及其以上结构布置综合考虑,宜设置在柱距三等分线附近,以避开上部楼板的最大受力部位。后浇带应设置在钢筋最简单的部位,避免与梁位置重叠,上部框架结构后浇带可与基础后浇带平面位置错开,但必须在同一跨内,可曲折而行,应注意地下室与上部结构设缝位置的一致性原则。当结构区段长度较大时,采取以下技术技术和施工措施来减少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1) 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末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 温度收缩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构造钢筋网,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2)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保温层。(3) 每隔30~40m设置施工后浇带,带宽800~1000mm。(4) 顶部设置刚度较小的结构形式,或设置局部温度缝,将结构划分为长度较短的结构。(5) 采用收缩较小的混凝土,减小水泥用量,并加入适当的外加剂。(6) 结构设计中,在结构收缩应力较大的地方给予较大的膨胀应力补偿,一般加强带的宽度为2m,带之间适当增加适当增加水平构造钢筋15%~20%。后浇带是为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克服由于温度、收缩等而可能产生有害裂缝而设置的临时施工缝。后浇带通常根据设计要求留设。并保留一段时间(若设计无要求则至少保留28天)后再浇筑,将结构连成整体。
5,后浇带做法
后浇带是作为超长建筑不留温度伸缩缝及高层建筑高层部分与裙房之间不留沉降缝的技术措施。 因后浇带的缝宽与墙、板的厚度密切相关,在设计后浇带的缝宽时应作如下考虑,对墙板厚度小于200mm 的,缝宽取800mm;大于200mm 的,缝宽取不超过1000mm,对地下室的底板,缝宽一般取1000mm,当底板厚度超过1000mm ,小于1500mm时,缝宽取1000mm,底板厚度大于1500mm 时,缝宽取1200mm即可。 对后浇带接缝处的断面形式,应根据墙板厚度具体情况进行处理。一般对厚度小于300mm的墙板,可做成直缝;对厚度大于300 mm (但不超过600mm) 的墙板,可做成阶梯形或上下对称坡口形,对厚度大于600mm 的墙板,可做成凹形或多边凹形的形式。 后浇带内的钢筋处理,钢筋断开贯通与否,在于后浇带(缝) 的类型。对于沉降后浇带,钢筋应贯通,对伸缩缝浇带,钢筋应断开,对梁板结构,板筋断开,梁筋应贯通。如果钢筋不断开,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缩将受到约束,板筋断开,梁筋应贯通,如果钢筋不断开,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缩将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后出现在规定部位以外的裂缝,从而降低了结构抗拉承载的能力。 根据规范对钢筋的接头容许断面百分率,要设置后浇带应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断面上,不同断面上的后浇带应曲折连通。同时,后浇带宜设置在结构内力较小的部位。 后浇带混凝土的施工要求: 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应使用无收缩混凝土灌实。无收缩混凝土可以采用膨胀水泥拌制,也可以采用掺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的普通水泥拌制,混凝土强度至少与先浇混凝土相同或提高一级。 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的浇灌时间,按不同类型的后浇带选择不同的浇灌时间。伸缩后浇带——根据先浇灌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时间而定。不同水泥品种,不同水灰比,不同的温度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要区别其收缩完成的时间而定,一般为浇注施工后60d 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浇灌,在工期要求紧迫和有特别困难时,也不应少于30d。留置沉降后浇带,一般宜在建筑物沉降稳定后,再浇注后浇带的混凝土。 后浇带的接缝形式,必须严格按施工图施工。施工缝施工时要用堵头板或根据接口形式在堵头板上装凸条。在浇注混凝土前要进行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的清理、凿毛、湿润,对该处的混凝土一定要振捣密实,以使混凝土与已硬化混凝土紧密结合。尤其是地下室底板更要注意提高其结构自防水能力,避免渗水现象。 后浇带的先浇混凝土完成后,应设法进行防护,采用顶部遮盖,四周用临时栏杆或围护砌体围护等方法。防止后浇带内垃圾堆积难以清理及施工过程中钢筋被污染、踩踏。 后浇带后浇部分混凝土一定要用无收缩混凝土,有条件的最好掺入一些早强减水剂,施工前应做试配,拌制要认真,精心浇捣密实,事后还要注意养护。 后浇带跨内的梁板在后浇混凝土尚未浇注前,两侧结构长期处于悬臂受力状态。在施工期间本跨内的模板和支撑不能拆除,必须在后浇混凝土设计强度达到其强度值的75 %后,再按由上往下的顺序进行拆除。在后浇带混凝土浇注后,要确定时间间隔进行监测,将此数据与同时间内的沉降观测记录。后浇带施工工艺一、施工方法1.后浇带应按设计要求予留,并按设计规定的时间先浇筑混凝土,一般宽度为800mm--.l000mm,间隔一般为30--40m,贯通整个结构的横截面,将结构划分为几个独立区段,但不定直线通过一个开问,以避免钢筋100%有搭接接头。后挠带一般从粱、板分跨部通过或纵横墙相交的部位或门洞口的连粱处通过,板、墙的钢筋格接长度为45d,梁的主筋可以不断开,使其保持一定联系。2.若上述部分设计有明确要求的;严格按图纸施工。3.后绕带共有四种形式:平直缝b阶梯缝、凸形缝和凹形缝。若设计无明确要求,采用何种形式应视具体情况定,其中地下室外墙一般采用平直缝,并安装钢板止水带。4.在施工基础垫层时,宜将后挠带处基础垫层降低50”100gbm,以便处理施工缝、清除垃圾和排除积水。雨期施工时,后挠带应每间隔50m设置集水坑,以便及排除雨水和养护用水。5.后挠带四周应砌砖围护,顶部应遮盖,以防施工过程中垃圾等污染钢筋及施工缝结合面。6.后挠带施工缝一般采用快易收口网、钢丝网或培头板作侧模,培头板应按钢筋间距上下刻槽。7.后挠带混凝土施工前,应清除钢筋表面锈层,混凝土表面凿毛(若采用快易伽网或钢丝队网械陈稽解)。朗混盼的钠,细办水冲洗。8.钢筋若采用断离法,则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搭接接长或焊接,有加强附加钢筋的,还需视附加钢筋具体位置穿插施工。9.后浇带两姻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龄期后,按照册规定的施工腑和规定的时间,挠筑后挠带混凝土。“混胜挠筑蹦度应尽量低于主体混凝土挠筑时触。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统。10.后浇带施工缝处理自下而上逐层进行,后挠带混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视工程特点按规定逐层拆除模板。11.后挠带混胀初凝后,应在12h内覆盖挠水养护14d,养护期间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12.冬季施工:水和砂子根据冬季施工方案规定加热并加夕内脐队提高强凝土入模朗,宜采用综合蓄热法养护。降温不宜超过5℃/h。拆模时结构表面温度与周围气温的温差不得超过15℃。二、质量标准 l.保证项目1.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及接头中使用的钢硅和型钢均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规定。1.2钢筋焊接接头、焊接制品的机械性能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的专门规定。1.3带有颗粉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1.4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和接头位置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1.5混凝土用水泥、水、骨料和夕内脐g等须符合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l.6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领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1.7评定混凝土强度的试件须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收验规范>阳50204—92)的规定。1.8对设计不允许有裂缝的结构,严禁出现裂缝;设计允许出现裂缝的结构,其裂缝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基本项目2.1钢筋绑扎时的缺扣、松扣数量不超过总扣数的lo%,且不得集中。2.2钢筋弯钩的转向应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规定,每个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2.3箍筋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弯钩角度和平直段长度应符合规范规定。2.4对焊接头无横向裂纹和烧伤焊包均匀,接头处弯折不得大于4度,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1d,且不大于2伽。2.5电弧焊接头焊缝表面平整,无凹陷、焊瘤,接头处无裂纹、气孔、夹渣及咬边。2.6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1、.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三、成品保护1.施工中对钢筋应采取保护措施,以防钢筋被踩弯和压弯,若有踩弯和压弯现象,浇筑混凝土前需矫正。2.混凝土初凝后,覆盖浇水养护,加强早期养护。3.后挠带周围应砌砖围护,顶部应遮盖,防止施工过程中垃圾等污染钢筋及施工缝结合面。四、施工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后浇带两侧须按设计要求文模,按设计或施工方案留设施工缝,挠筑混凝土前必须精心处理施工缝。2.在后挠带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时,不得将模板部分文撑拆除或全部拆除,以免板因悬臂而变形。3.杜绝后挠带混凝土不密实现象。4.后浇带施工缝两测的混凝土应提前24h浇水湿润。后浇带施工工艺一、施工方法1.后浇带应按设计要求予留,并按设计规定的时间先浇筑混凝土,一般宽度为800mm--.l000mm,间隔一般为30--40m,贯通整个结构的横截面,将结构划分为几个独立区段,但不定直线通过一个开问,以避免钢筋100%有搭接接头。后挠带一般从粱、板分跨部通过或纵横墙相交的部位或门洞口的连粱处通过,板、墙的钢筋格接长度为45d,梁的主筋可以不断开,使其保持一定联系。2.若上述部分设计有明确要求的;严格按图纸施工。3.后绕带共有四种形式:平直缝b阶梯缝、凸形缝和凹形缝。若设计无明确要求,采用何种形式应视具体情况定,其中地下室外墙一般采用平直缝,并安装钢板止水带。4.在施工基础垫层时,宜将后挠带处基础垫层降低50”100gbm,以便处理施工缝、清除垃圾和排除积水。雨期施工时,后挠带应每间隔50m设置集水坑,以便及排除雨水和养护用水。5.后挠带四周应砌砖围护,顶部应遮盖,以防施工过程中垃圾等污染钢筋及施工缝结合面。6.后挠带施工缝一般采用快易收口网、钢丝网或培头板作侧模,培头板应按钢筋间距上下刻槽。7.后挠带混凝土施工前,应清除钢筋表面锈层,混凝土表面凿毛(若采用快易伽网或钢丝队网械陈稽解)。朗混盼的钠,细办水冲洗。8.钢筋若采用断离法,则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搭接接长或焊接,有加强附加钢筋的,还需视附加钢筋具体位置穿插施工。9.后浇带两姻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龄期后,按照册规定的施工腑和规定的时间,挠筑后挠带混凝土。“混胜挠筑蹦度应尽量低于主体混凝土挠筑时触。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统。10.后浇带施工缝处理自下而上逐层进行,后挠带混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视工程特点按规定逐层拆除模板。11.后挠带混胀初凝后,应在12h内覆盖挠水养护14d,养护期间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12.冬季施工:水和砂子根据冬季施工方案规定加热并加夕内脐队提高强凝土入模朗,宜采用综合蓄热法养护。降温不宜超过5℃/h。拆模时结构表面温度与周围气温的温差不得超过15℃。二、质量标准 l.保证项目1.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及接头中使用的钢硅和型钢均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规定。1.2钢筋焊接接头、焊接制品的机械性能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的专门规定。1.3带有颗粉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1.4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和接头位置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1.5混凝土用水泥、水、骨料和夕内脐g等须符合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l.6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领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1.7评定混凝土强度的试件须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收验规范>阳50204—92)的规定。1.8对设计不允许有裂缝的结构,严禁出现裂缝;设计允许出现裂缝的结构,其裂缝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基本项目2.1钢筋绑扎时的缺扣、松扣数量不超过总扣数的lo%,且不得集中。2.2钢筋弯钩的转向应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规定,每个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2.3箍筋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弯钩角度和平直段长度应符合规范规定。2.4对焊接头无横向裂纹和烧伤焊包均匀,接头处弯折不得大于4度,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1d,且不大于2伽。2.5电弧焊接头焊缝表面平整,无凹陷、焊瘤,接头处无裂纹、气孔、夹渣及咬边。2.6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1、.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三、成品保护1.施工中对钢筋应采取保护措施,以防钢筋被踩弯和压弯,若有踩弯和压弯现象,浇筑混凝土前需矫正。2.混凝土初凝后,覆盖浇水养护,加强早期养护。3.后挠带周围应砌砖围护,顶部应遮盖,防止施工过程中垃圾等污染钢筋及施工缝结合面。四、施工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后浇带两侧须按设计要求文模,按设计或施工方案留设施工缝,挠筑混凝土前必须精心处理施工缝。2.在后挠带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时,不得将模板部分文撑拆除或全部拆除,以免板因悬臂而变形。3.杜绝后挠带混凝土不密实现象。4.后浇带施工缝两测的混凝土应提前24h浇水湿润。
6,请各个大大帮帮我主楼超过多少米后要设置后浇带是那本规范要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比原规范严格,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由于建筑物超长、错层、施工期间温差大等原因需要设“缝”,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建筑、结构及设备设计带来许多困难,特别是建筑立面及基础防水等不容易处理。因此,近年来,在设计和施工方面常采取有效措施,能不设缝就不设缝,能少设缝就少设缝,尽量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当遇到上述情况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在适当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的各项措施中,常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这种后浇带可称之为收缩后浇带。另外,当建筑物存在较大的高差,但是结构设计根据具体情况可不设置永久变形缝时,例如高层建筑主体和多层(或低层)裙房之间,也常常采用施工后浇带来解决施工阶段的差异沉降,这种后浇带称之为沉降后浇带。还有,由于施工期间温差比较大,建筑物比较长,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伸缩后浇带”。现就后浇带的设置和设计,简单谈谈看法。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混凝土规9.1.1条)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的方法来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一般地上结构由于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伸缩缝最大间距不宜超过混凝土规范限值过多,同时应注意加强屋面保温隔热,采用可靠的、高效的外墙外保温,并适当提高外纵墙、山墙、屋面等重要部位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当地上结构由于抗震设计需要而设置了防震缝时,伸缩缝宽度应满足防震缝宽度的要求。地下室结构超长的情况较为常见,除地下室顶板和处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地下室外墙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对较大外,地下室内部和基础结构在使用阶段受室内外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混凝土收缩应力对结构的影响。除在施工阶段设置后浇带外,应该加强地下室顶板及地下室外墙的配筋,建议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5%,钢筋应尽可能选择直径较小的,一般10~16即可,间距尽量选择较密的,宜不大于150mm,细而密的钢筋分布对结构抗裂是有利的。必须指出的是,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它不能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更不能替代伸缩缝。有一些结构设计者将后浇带和伸缩缝等同起来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两者的作用并不相同。后浇带的选择类型设计中应明确采用何种类型的后浇带,须根据类型、工程部位、现场施工情况灵活运用。现提出下列具体看法:(1)后浇带的缝宽与墙、板厚有关,对厚度小于20cm的墙、板,缝宽亦取80cm,对地下室的底板,一般至少取100cm宽,对底板厚度超过100cm甚至200cm者,可根据后浇带处的接槎形式、钢筋搭接、施工的难易程度等灵活掌握;若施工非常困难,后浇带缝宽还可适当增加。(2)对后浇带接缝处的断面形式,也应根据墙厚、板厚情况具体处理,一般对墙、板厚度小于30cm的,可做成平直缝;对厚度大于30cm但不超过60cm的,可做成阶形或上下对称坡口形;对厚度大于60cm的墙、板,可做成凹形或多边凹形形式。(3)后浇带内的钢筋断开或贯通,在于后浇带缝的类型。对沉降后浇带而言,钢筋贯通为好;对伸缩后浇带而言,钢筋断开为好;梁板结构的板筋断开,梁筋贯通。如钢筋不断开,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缩将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导致开裂,从而降低结构抗温度变化的能力,只有能真正自由收缩的混凝土,其抗拉强度才能持续抵抗温度应力,达到设置伸缩后浇带的设计意图。(4)后浇带宜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且不要在一个断面。根据规范对钢筋接头接长的容许百分率设置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断面上,不同断面上的后浇带应曲折连通。(5)对于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应使用无收缩的混凝土灌实,防止新浇混凝土接缝处收缩开裂。无收缩混凝土可采用膨胀水泥配制,也可采用添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和普通水泥拌制而成,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至少应与先浇混凝土相同。(6)后浇带后浇部分混凝土的浇灌时间,不同类型后浇带的浇灌时间是不同的,伸缩后浇带应根据先浇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而定。不同水泥品种、不同水灰比、不同温度条件养护的混凝土,其收缩完成时间是有区别的,一般控制在施工后60d进行。沉降后浇带一般宜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对此,设计人员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利用“后浇带”的方法控制裂缝达到不设永久伸缩缝的原理,已在国内外许多设计、施工中采纳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后浇带是通过施工措施,解决结构沉降和伸缩的,从设计到施工均应高度重视,使其真正满足设计意图。后浇带部位的钢筋一般不宜断开,而应让钢筋连续通过,即只将后浇带处的混凝土临时断开。但有时工程具体情况不允许留后浇带,例如某工程地下车库通道的顶板、底板均与主楼相连,但是由于施工场地狭小,无法留设后浇带,于是要求施工单位先施工结构主体,待主体完成后再施工车道部分,要求施工单位对与主体相连的钢筋必须预留,后期采用焊接连接,同一截面的钢筋焊接连接率不得大于50%。有的工程将后浇带内钢筋全部断开,这时候,为避免在同一截面钢筋100%连接,宜将后浇带曲折布置,而不要沿一直线布置。连接方式建议首选机械连接或焊接,但要注意施工质量。采用搭接连接时,应注意后浇带宽度要满足按混凝土规范计算的钢筋搭接连接长度。基础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于结构设计图纸上用详图明确表示出来,而不应推给施工单位。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宜在基础后浇带下设置防水板并增设一道附加防水层。后浇带的设置和设计,是保证结构有效连接的重要环节,目前除执行现有的规范规定的要求外,还要根据不同的工程性质、特点、作用,认真设计,精心施工,才能保证每个工程项目的结构质量。后浇带的设计要求现设计院设计的后浇带施工图不尽相同,现行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及不同版本的建筑结构构造图集中,对后浇带的构造要求都有详细的规定。后浇带的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为30~40m。一、后浇带1、定义: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第2.0.10条后浇带的定义是:为适应环境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结构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影响,在梁、板(包括基础底板)、墙等结构中预留的具有一定宽度且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浇筑的混凝土带。2、作用:(1)、解决沉降差: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设计时基础应考虑两个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分别进行荷载校核。连成整体后的计算应当考虑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这种做法要求地基土较好,房屋的沉降能在施工期间内基本完成。(2)、减小温度收缩: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膨胀,受冷则收缩。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各种后浇带 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头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在施工中设后浇带,是在过长的建筑物中,每隔30~40米设宽度为700~1000毫米的缝,缝内钢筋采用搭接或直通加弯做法。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后浇带保留时间一般不少于一个月,在此期间,收缩变形可完成30%~40%。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但应为正温度)时,后浇带混凝土采用比设计强度等级提高一级微膨胀混凝土浇灌密实并加强养护,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形成薄弱部位。3、分类:(1)、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沉降后浇带。(2)、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温度后浇带。(3)、为防止因建筑面积过大,结构因温度变化,砼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为伸缩后浇带。4、设计要求:(1)、后浇带的留置宽度一般700-1000mm,现常见的有800mm、1000mm、1200mm三种。(2)、后浇带的接缝形式有平直缝、阶梯缝、槽口缝和X形缝四种形式。(3)、后浇带内的钢筋,有全断开再搭接,有不断开另设附加筋的规定。(4)、后浇带砼的补浇时间,有的规定不少于14天,有的规定不少于42天,有的规定不少于60天,有的规定封顶后28天。"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规定是45d后浇筑 。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规定是28天。[3](5)、后浇带的砼配制及强度,原砼等级提高一级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6)、养护时间规定不一致,有7天、14天或28天等几种时间要求,一般小工程常用的是用14天左右,赶工或工程要求才7天,大工程自建民房常用28天或者一个月左右。5、接缝处理:(1)、应根据墙板厚度的实际情况决定,一般厚度<300mm的墙板,可做成直缝;对厚度>300mm的墙板可做成阶梯缝或上下对称坡口形;对厚度>600mm的墙板可做成凹形或多边凹形的断面。(2)、钢筋是保持原状还是断开,这要由后浇带的类型来决定。沉降后浇带的钢筋应贯通,伸缩后浇带钢筋应断开,梁板结构的板筋应断开,但梁筋贯通,若钢筋不断开,钢筋附近的砼收缩将受到较大制约,产生拉应力开裂,从而降低了结构抵抗温度应力的能力。不同断面上的后浇带应曲折连通。(3)、后浇带砼浇筑,一般应使用无收缩砼浇筑,可以采用膨胀水泥也可采用掺和膨胀剂与普通水泥拌制。砼的强度至少同原浇筑砼相同或提高一个级别。(4)、施工质量控制,后浇带的连接形式必须按照施工图设计进行,支模必须用堵头板或钢筋网,槽口缝接口形式是在模板上装凸条。浇筑砼前对缝内要认真清理、剔凿、冲刷,移位的钢筋要复位,砼一定要振捣密实,尤其是地下室底板更应认真处理,保证砼自身防水能力。(5)、后浇带处第一次浇筑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性措施,顶部覆盖,围栏保护,防止缝内进入垃圾、钢筋污染、踩踏变形,给清理带来困难。(6)、后浇带两侧的梁板在未补浇砼前长期处于悬臂状态,所以在未补浇砼前两侧模板支撑不能拆除,在后浇带浇筑后砼强度达85%以上一同拆除,砼浇筑后注意保护,观察记录,及时养护。6、规范要求:(1)、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10条规定,当采用刚性防水方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变形缝。可沿基础长度每隔30~40m 留一道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3 等分的中间范围内。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灌完毕2 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2)、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2.3条做了一些修改:"高层建筑地下室不宜设置变形缝。当地下室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考虑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降低水泥用量;也可每隔30m~40m设置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带。后浇带可设置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近,其方向宜与梁正交,沿竖向应在结构同跨内;底板及外墙的后浇带宜增设附加防水层;后浇带封闭时间宜之后45d以上,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级,并宜采用无收缩混凝土,低温入模。"对比,可发现其要求不同。但主要精神类似。(3)、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6.6.2条规定,基础长度超过40m 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80cm.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6.6.3 条规定,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带的处理方法应与施工缝相同。(4)、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8.1.3条规定,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5)、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20条规定,对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当沉降实测值和计算确定的后期沉降差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当高层建筑基础面积地基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时,后浇带宜设在与高层建筑相邻裙房的第一跨内。7、注意事项:(1) 、后浇带的设置应遵循"抗防兼备,以防为主"的设计原则。因为普通混凝土存在开裂问题,设置后浇缝的目的就是将大部分的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衡残余应力。(2)、结构设计中由于考虑沉降原因而设计的后浇带,在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图纸留设;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留设的位置应经设计单位认可。(3)、后浇带的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为30~40m,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 ~1000mm为宜。(4)、通过后浇带的板、墙钢筋应断开搭接,以便两部分的混凝土各自自由收缩;梁钢筋可不断开。筏板基础底板及基础底板梁受力钢筋必须贯通。受力主筋宜采用焊接连接。(5)、后浇带在未浇注混凝土前不能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否则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该位置虽弯矩大,但剪力很小。
文章TAG:
后浇 后浇带 设置 规范 后浇带设置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