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涅槃的意思

涅槃是梵语,正音为波利匿缚男,旧云涅槃,今顺古亦云涅槃。又名泥洹,或云涅槃那,皆音之讹略,或楚夏不同。旧译为灭度,或云寂灭、无为、解脱、安乐、不生不灭等,名虽异其义则同。今单举灭度和寂灭二义释之:灭度,即灭除烦恼,度脱生死的意思。寂灭,寂谓理性寂静,灭谓烦恼灭除。亦可说,证得寂静之体性,自然烦恼灭除;烦恼灭除,自然证得寂静体性。“智论”云:涅名为出,槃名为趣,谓永出诸趣生死,则亦可译为出趣也。涅槃有二种一是有余,二是无余。涅槃是学佛修行最后的归趣,不消说它当然是个无法估价的圣果。嗟嗟!世有一班不懂教义的人,竟以涅槃认为是死的别名,这是根本错误的!要知道,它——涅槃,乃诸佛圣者所同证的圣果,是由历劫辛苦,积行一切功德所换来的代价。
那两个字的道理很深,不容易拿俗话来说明。涅槃的意思,粗浅地讲,就是除尽了烦恼,到了不生不灭、永久安全和平、快乐宁静的境界。佛为了教化世人,所以才出现世间,同世人一样的生活,等到教化的事办完了,佛就离弃肉身,回到原来不生不灭、永久安全和平、快乐安宁的境界中去了,那境界就是涅槃。不知道佛的人,看见佛入了涅槃,就说佛死了,其实佛是永远不会死的。佛如果有死,那就和凡人一样了,还能算是佛吗?

涅槃的意思

2,归趣在佛教中是什么意思

阿弥陀佛佛教中并没有专门的归趣一词的用处和说法,这个词语在佛学大辞典中也找不到解释。并且这个词语就不是出自于佛教

归趣在佛教中是什么意思

3,涅槃是什么意思

佛教用语, 通俗点说就是成佛,指幻想中没有烦恼,超脱生死的境界。世俗文化中作为死亡的美称。这个意义上往往被误认为是重生,其实完整的说法应该是:涅槃重生。
niè pán 1.佛教语。梵语的音译。旧译"泥亘"﹑"泥洹"。意译"灭"﹑"灭度"﹑"寂灭"﹑"圆寂"等。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灭生死轮回后的境界。 2.作为死亡(佛或僧人)的美称。 3.亦作"湼盘"。 梵语nirvana 的音译,意为“灭度”、“寂灭”等。或从梵语parinivana意译为“圆寂”。“涅盘”是佛家修证的最高境界。简单地说,“涅盘”就是经过修道,能够彻底地断除烦恼,具备一切功德,超脱生死轮回,入于“不生不灭”。如《涅盘经》卷四所说:“灭诸烦恼,名为涅盘;离诸有(指生死)者,乃为涅盘。”又如《魏书·释老志》所说:“涅盘译云灭度,或言常乐我净,明无迁谢及诸苦累也。”后称僧人逝世为涅盘、圆寂。修学佛法最后的归趣在求证涅盘,那么学佛修行的人,当要彻底明白它,不可轻易忽略它。 涅盘是梵语,正音为波利匿缚男,旧云涅盘,今顺古亦云涅盘。又名泥洹,或云涅盘那,皆音之讹略,或楚夏不同。旧译为灭度,或云寂灭、无为、解脱、安乐、不生不灭等,名虽异其义则同。今单举灭度和寂灭二义释之:灭度,即灭除烦恼,度脱生死的意思。寂灭,寂谓理性寂静,灭谓烦恼灭除。亦可说,证得寂静之体性,自然烦恼灭除;烦恼灭除,自然证得寂静体性。“智论”云:涅名为出,盘名为趣,谓永出诸趣生死,则亦可译为出趣也。 它——涅盘,乃诸佛圣者所同证的圣果,是由历劫辛苦,积行一切功德所换来的代价。就以小乘涅盘来说:并不是个个死了就能即证涅盘。请大家认识清楚为幸!
归两天
重生

涅槃是什么意思

4,归趣是什么意思

归趣的解释[purpose;aim] 旨趣;宗旨 其经无义例,因行事而言,则传直言其归趣而已。非例也。——晋· 杜预《春秋序》 详细解释 指归;意向。 晋 杜预 《<春秋经传 集解 >序》 :“其经无义例,因行事而言,则传直言其归趣而已。” 宋 曾巩 《王君俞哀词》 :“﹝ 君俞 ﹞事读书,慕知圣人微言 * 之归趣。”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七》 :“所以做法纵使万殊,归趣却是一致。” 词语分解 归的解释 归 (归) ī 返回,回到本处:归国。归程。归侨。 归宁 (回娘家 看望 父母)。归省(媙 )( 回家 探亲)。归真反璞。 还给: 归还 。物归原主。 趋向,去往:归附。 众望所归 。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 趣的解释 趣 ù 趋向:志趣。意趣。旨趣。 兴味 ,使人感到 愉快 : 兴趣 。乐趣。情趣。雅趣。妙趣。相映成趣。趣事。趣味。 趣 ù 古同“促”, 催促 ;急促。 部首 :走。

5,我想问涅槃是什么意思

梵语nirvana的音译,意为“灭度”、“寂灭”等。或从梵语Parinivana意译为“圆寂”。“涅槃”是佛家修证的最高境界。简单地说,“涅槃”就是经过修道,能够彻底地断除烦恼,具备一切功德,超脱生死轮回,入于“不生不灭”。如《涅盘经》卷四所说:“灭诸烦恼,名为涅盘;离诸有(指生死)者,乃为涅盘。”又如《魏书·释老志》所说:“涅槃译云灭度,或言常乐我净,明无迁谢及诸苦累也。”后称僧人逝世为涅槃、圆寂。修学佛法最后的归趣在求证涅槃,那么学佛修行的人,当要彻底明白它,不可轻易忽略它。 涅槃是梵语,正音为波利匿缚男,旧云涅槃,今顺古亦云涅槃。又名泥洹,或云涅槃那,皆音之讹略,或楚夏不同。旧译为灭度,或云寂灭、无为、解脱、安乐、不生不灭等,名虽异其义则同。今单举灭度和寂灭二义释之:灭度,即灭除烦恼,度脱生死的意思。寂灭,寂谓理性寂静,灭谓烦恼灭除。亦可说,证得寂静之体性,自然烦恼灭除;烦恼灭除,自然证得寂静体性。“智论”云:涅名为出,槃名为趣,谓永出诸趣生死,则亦可译为出趣也。
梵语nirvana的音译,意为“灭度”、“寂灭”等。或从梵语Parinivana意译为“圆寂”。“涅槃”是佛家修证的最高境界。简单地说,“涅槃”就是经过修道,能够彻底地断除烦恼,具备一切功德,超脱生死轮回,入于“不生不灭”。如《涅盘经》卷四所说:“灭诸烦恼,名为涅盘;离诸有(指生死)者,乃为涅盘。”又如《魏书·释老志》所说:“涅槃译云灭度,或言常乐我净,明无迁谢及诸苦累也。”后称僧人逝世为涅槃、圆寂。修学佛法最后的归趣在求证涅槃,那么学佛修行的人,当要彻底明白它,不可轻易忽略它
涅槃,佛教用语,意义是指清凉寂静,恼烦不现,众苦永寂;具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远离一异、生灭、常断、俱不俱等等的中道体性意义;也即成佛,指经过几年或则几十年的修养,调理自己的思想,断除大脑里面不好的思想、程序、情感,最终达到没有烦恼,超脱生死的境界,也就是无所得,无执着,随缘而不变的圆满境界。佛教认为,轮回是一个必然过程;人死去以后,“识”会离开人体,经过一些过程以后进入另一个刚刚出生的新生命体内,该新生命体可以是人类,也可以是动物、鬼、神。只有到达涅槃的境界方可摆脱轮回
涅槃 nièpán[佛教]∶正觉的境界,在此境界,贪、嗔、痴与以经验为根据的我亦已灭尽,达到寂静、安稳和常在。引申解释:1.佛教语。梵语的音译。旧译“泥亘”、“泥洹”。意译“灭”、“灭度”、“寂灭”、“圆寂”等。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灭生死轮回后的境界。 晋 僧肇 《涅槃无名论》:“涅槃之道,盖是三乘之所归,方等之渊府。”《魏书·释老志》:“湼槃译云灭度,或言常乐我浄,明无迁谢及诸苦累也。” 宋 王安石 《请秀长老疏》:“虽开方便之多门,同趣涅槃之一路。”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佛湼槃时,受我最後法供。”2.作为死亡的美称。 徐迟 《火中的凤凰》七:“这是一只火中的凤凰,一只新生的凤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却又从灰烬里新生。”
是释迦摩尼留下的佛家的修行方法,坐着死去,肉身的本体不带走,灵魂带着他的功力走了,去了他应该去的世界。

6,南无阿弥陀佛的南无当什么讲

【 南无 】 《 佛学大词典 》  梵语namas,巴利语namo。又作南牟、那谟、南谟、那摩、曩莫、纳莫等。意译作敬礼、归敬、归依、归命、信从。原为礼拜之意,但多使用于礼敬之对象,表归依信顺,含救我、度我、屈膝之意。如称南无三宝(梵namo ratna -traya^ya ,音译作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那谟啰怛那怛啰夜耶),即表归依佛法僧三宝之意。如称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妙法莲华经等,将南无两字冠于佛名或经名前,亦表归依之意。〔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七、法华经卷一方便品、玄应音义卷六〕(参阅名号2260、题目6650)  【 南无 】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  (术语)Namah-Namo,又作南牟,南谟,那谟,纳慕,娜母,南忙,那模,曩谟,纳莫,曩莫。译曰归命,敬礼,归礼,救我,度我等。是众生向佛至心归依信顺之语也。若佛对佛而称南无者,惊怖之义,谓生死之险难甚可惊怖,应悉救济之也。按广韵十一模部:无莫胡切,南无出释典。南无之无音模,与有无之无不同。穆天子传曰:膜拜而受。一言曰膜,两言即南无也。玄应音义六曰:南无或作南谟,或言南摸,皆以归礼译之。言和南者讹也。正言烦谈,或言盘谈,此云礼也,或言归命。译人以义安命字。慧苑音义上曰:南无,此云敬礼,又云南忙。义林章四本曰:古言南牟,即是敬礼。应言纳莫,或纳慕。若言伴谈或云伴题,此云稽首,亦云礼拜,亦云敬礼。讹为和南。仁王经良贲下曰:娜谟,此云归命。释门归敬仪下曰:言南无者,经中云那谟,婆南等。传梵讹僻,正音盘谈,唐言我礼也。或云归礼。归亦我之本情,礼是敬之宗致也。或言归命者,此义立代于南无也。理事符同,表情得尽。俗有重南无而轻敬礼者,不委唐梵之交译也。涅盘经疏二曰:南无,或言救我,或言归命,或言屈膝。嘉祥法华经义疏四曰:南无者,归命也,救我也。法华文句四曰:南无,大有义。或言度我,度我可施众生。若佛答诸佛度我,义不便。五戒经称惊怖。惊怖者,正可施也。生死险难,实可惊怖。以大救之不得以小济之,惊怖施佛可也。故文云喜称南无佛。喜者得救物仪也。五戒经文云归命。悉施众生耳。善导观经疏一曰: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名义集四曰:南无或那谟,或南摩,此翻归命。大日经疏十曰:娜母,归命也。释氏要览中曰:悲华经云:佛言:南无者,此决定诸佛世尊名号音声。唯识钞云:梵语南无,此翻为名,即是归趣之义也。或云那摩,或曩谟,皆梵音讹也。  【 南无 】 《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  华译归命、敬礼、归依、救我、度我等义,是众生向佛至心皈依信顺的话。
皈依三宝即得往生极乐但我却不太支持毕竟人活世间心中有个寄托也便罢了何必追求死后的事只要修心修身行善积德那便是好一切向善释宗添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是梵文namas的音译,读作那谟,亦有译作“南谟”、“那谟”等。意为致敬、归敬、归命。 “阿弥陀佛”,是梵文amitabha的音译。大乘教佛名。据说阿弥陀佛原为国王,后放弃王位,出家为法藏比丘后,发了四十八个愿,而成正觉。 “南无阿弥陀佛”系佛教术语,意思是“向阿弥陀佛归命”。诵读此语即谓“念佛”。 嗯,知道了。“南无阿弥陀佛”,向阿弥陀佛归命,祝爱我的和我爱的,平安幸福。 南无”,是梵文namas的音译,读作那谟,亦译作“南谟”、“那谟”等。意为致敬、归敬、归命。是佛教信徒一心归顺于佛的用语,常用来加在佛、菩萨的名称或经典题名之前,表示对佛、法的尊敬和虔信,如南无喝罗、南无三宝等。南无阿弥陀佛拉.阿弥陀佛是佛的名字,名字来源于梵语音译,“阿弥陀”在梵语中为“无量”或者“无穷大”的意思,“南无”为梵语“昄依”的意思。快要死的人念“南无阿弥陀佛”,他将带你的灵魂去极乐世界。它的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等等意思,等等是指阿弥陀佛的智慧、慈悲、神通无量无边,语言无法说清
菩提心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无上菩提之心。又称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或略称道心、道意、觉意。此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是净法长养之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则得速成无上菩提。盖此菩提心乃大乘菩萨最初必发起之大心;生起此心称为发菩提心,略称发心、发意;最初之发心,则称初发心、新发意,为菩提之根本。《大智度论》卷四十一云(大正25·362c)︰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 清朝高僧省庵大师著有《劝发菩提心文》一文,最为经典,有宣化上人的讲解,通俗易懂,可以参考学习
【南无】 梵语namas,巴利语namo。又作南牟、那谟、南谟、那摩、曩莫、纳莫等。意译作敬礼、归敬、归依、归命、信从。原为礼拜之意,但多使用于礼敬之对象,表归依信顺,含救我、度我、屈膝之意。如称南无三宝(梵namo ratna -traya^ya ,音译作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那谟啰怛那怛啰夜耶),即表归依佛法僧三宝之意。如称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妙法莲华经等,将南无两字冠于佛名或经名前,亦表归依之意。

7,涅槃是什么

修学佛法最后的归趣在求证涅盘,那么学佛修行的人,当要彻底明白它,不可轻易忽略它。然而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让我来略说一下:一、涅盘的意义涅盘是梵语,正音为波利匿缚男,旧云涅盘,今顺古亦云涅盘。又名泥洹,或云涅盘那,皆音之讹略,或楚夏不同。旧译为灭度,或云寂灭、无为、解脱、安乐、不生不灭等,名虽异其义则同。今单举灭度和寂灭二义释之:灭度,即灭除烦恼,度脱生死的意思。寂灭,寂谓理性寂静,灭谓烦恼灭除。亦可说,证得寂静之体性,自然烦恼灭除;烦恼灭除,自然证得寂静体性。“智论”云:涅名为出,盘名为趣,谓永出诸趣生死,则亦可译为出趣也。若据新译——玄奘法师则译为圆寂,此义比较来得完善,因为寂灭、灭度、解脱等译,不过仅约断德方面,言断灭生死烦恼。圆寂则统明智断二德。今略释之:具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做圆;永离一切烦恼生死叫做寂。简单的说:即德无不圆,患无不寂。详细的说:即福慧二严做到圆满无缺(圆),三惑烦恼彻底清除,二种生死完全度脱(寂),永远不再被烦恼生死所困扰,回复圆明寂照的本有心体,而获到一种纯善纯美的庄严解脱。这就是涅盘的境界——圆寂。圆约进善方面言(成就一切福德);寂约灭恶方面言(断惑灭苦)。据此研究起来,圆寂似乎大乘无为的涅盘,寂静、灭度等为小乘涅盘。要之,圆寂也就是指得圆明寂照之真心。因为它——真心——本具一切功德(圆),永离一切烦恼(寂)故。成佛即证此真心,故涅盘并非诸佛的专有品,不过凡夫一向为梦想所蒙昧,因此不能证得。所谓迷则颠倒梦想,悟则究竟涅盘。当知梦想,根本是由本觉真心而起的,我人如能灭一分梦想,即证一分真觉(如镜子去一分尘埃,即现一分光明),乃至全灭全证。至此则一切功德无不复归圆满,一切烦恼生死无不毕竟空寂,是证到大乘究竟涅盘的境界。二、涅盘的种类现在再来把它的种类介绍一下:涅盘有二种,一、有余,二、无余,要详细明白它当分三段来讲:(一)就小乘方面:证得阿罗汉果,对于招感生死业因的见思惑,虽已断尽而更不生起,但尚有前业所招的生死果报身未灭(生命体犹存),叫做有余涅盘(尚有余此有漏依身的生死苦果可灭故)。若连以前烦恼业所受之身亦灭,更不随业受生死,叫做无余涅盘(无余外生死苦果可灭故)。换言之:不但招感生死之本的心理上之烦恼业惑已经解脱,即众苦所聚的生理上之现实生命体亦同称解脱,此为无余涅盘。以上为小乘的有余、无余涅盘(此有余、无余同为一体,因同断见思,同证真理。其不同处,唯在有漏依身上灭,未灭上分)。(二)就大乘方面:若变易生死因尽为有余涅盘,变易的果尽为无余涅盘。此为大乘的有余、无余涅盘。(三)就大小相对言;小乘所证涅盘为有余,因为它仅断见思烦恼,灭分段生死而已,尚有其余的尘沙、无明烦恼未断,变易生死未了,故曰有余。至于大乘所证的涅盘,则为无余,因为它是三惑全断,二种生死永灭,再无其余的烦恼可断,生死可了,故曰无余。此为大小相对的有余、无余涅盘。又近代的学者说:果报身未灭为有余(虽惑断而身尚在)待果报身灭时,始称为无余的涅盘。更对于小乘和大乘涅盘的分解,详细可再分为三点说明:1、小乘灭生死而涅盘,大乘达生死即涅盘,这叫做本性寂灭非寂灭异,此其一也。2、小乘唯断界内见思,大乘并断界外(三界外)尘沙、无明,这叫做界内界外断惑异,此其二也。3、小乘无身无智,未彻证法身般若之德;大乘则身知具足,众德圆备,这叫做众德具不具异,此其三也。我来引一段经文补释这众德具不具的道理,使读者易懂。“法华玄赞”二云:一、真如之体灵明妙觉,名为般若;彼为觉性故也。小乘之涅盘体非觉性,故不名般若。二、真如之体出所知障,名为法身;彼为一切功德法所依故。小乘之涅盘非为功德法所依,故不名法身。三、真如之体众苦都尽,名为解脱;彼离分段变易故。小乘之涅盘唯离分段,未脱变易,故非圆满解脱。据上所说,小乘涅盘所断的是见思烦恼,所灭的是分段生死,所证的是偏空真理,所以它的生死因便是见思烦恼,它的生死果即指有漏依身(为有漏烦恼感受生死所依之身)。大乘涅盘,所断的是尘沙、无明烦恼,所灭的是变易生死,所证的是中道实相理。此则以尘沙、无明为变易生死因,空及二边之法相为变易生死果。二乘人灭分段生死,不受后有而入涅盘。大乘菩萨及佛虽变易生死,息妄归真,而证无余涅盘。或云:佛息应身之化,归于真身之本谓之无余涅盘。总之,二乘所证涅盘,它的本体是见思烦恼永寂,偏空真谛理显现。菩萨所证涅盘,它的本体是尘沙烦恼永寂,但中俗谛理显现。佛所证的涅盘,它的本体是无明烦恼永寂,实相中谛理显现。小乘虽然不算圆满解脱,可是它已能了脱分段生死,因此,亦得称为涅盘——小涅盘;三德中仅具解脱一分。至于大乘所证的涅盘,可就不同了,它是圆断烦恼、圆满解脱、圆证三身、圆获三智;那法身、般若、解脱三德具备,常乐我净的四德不缺。此外还有性净涅盘、无住涅盘,合前有余、无余为四种涅盘。有余、无余是三乘共证,凡夫无分;性净涅盘是凡圣同具;无住涅盘是佛果独证。今略说明之:性净涅盘谓诸法自体,性本空寂,不假他修,法法平等,圣凡不二的理性。无住涅盘是说不住生死,不住涅盘,因为它是福慧圆满,更无所求。体虽如如而能不变随缘;用虽生灭而能随缘不变。又以大悲故不住涅盘(不忍坐视沉溺生死的众生而不救);以大智故不住生死(不被无明所迷,业力所转),故云无住。结语如上所明,涅盘是学佛修行最后的归趣,不消说它当然是个无法估价的圣果。嗟嗟!世有一班不懂教义的人,竟以涅盘认为是死的别名,这是根本错误的!要知道,它——涅盘,乃诸佛圣者所同证的圣果,是由历劫辛苦,积行一切功德所换来的代价。就以小乘涅盘来说:并不是个个死了就能即证涅盘。请大家认识清楚为幸!
重生的意思
重生
音:niè pán 解释为:佛教用语,原指超脱生死的境界,现用作死(指佛或僧人)的代称。  原来指吹灭,或表吹灭之状态;其后转指燃烧烦恼之火灭尽,完成悟智(即菩提)之境地。此乃超越生死(迷界)之悟界,亦为佛教终极之实践目的,故表佛教之特征而列为法印之一,称涅盘寂静。佛教以外之教派虽亦有涅盘之说,然与佛教者迥异。 那两个字的含义确实很深,不容易拿俗话来说明。涅槃的意思,粗浅地讲,就是除尽了烦恼,到了不生不灭、永久安全和平、快乐宁静的境界。佛为了教化世人,所以才出现世间,同世人一样的生活,等到教化的事办完了,佛就离弃肉身,回到原来不生不灭、永久安全和平、快乐安宁的境界中去了,那境界就是涅槃。不知道佛的人,看见佛入了涅槃,就说佛死了,其实佛是永远不会死的。佛如果有死,那就和凡人一样了,还能算是佛吗?
指浴火重生,如凤凰涅槃。

文章TAG:涅槃  意思  归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