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李白的诗长信宫 的注释

【长信宫(一作长信怨)】李白 月皎昭阳殿,霜清长信宫。天行乘玉辇,飞燕与君同。别有欢娱处,承恩乐未穷。谁怜团扇妾,独坐怨秋风。作品选自全唐诗:卷20_113全唐诗:卷184_29。唐代乐府诗。
长信宫指的是班婕妤,在飞燕合德姐妹进宫前,她是最受宠爱的妃子,以贤德著称,颇有才名,入冷宫后作《团扇歌》,以秋凉后的团扇自比,成为宫怨的代言人。
自己常叨念最后究竟能以管仲还是诸葛亮自诩,长叹(有机会)不要错过,(然后)又闭关隐居。

李白的诗长信宫 的注释

2,长信宫的简介

汉代太后在长乐宫中所住的宫殿称为长信宫。位于西汉长安城内东南隅。《三辅黄图》:“长信宫,汉太后常居之。”

长信宫的简介

3,李白长信宫的翻译和赏析

是不是不是李白写的啊 【后庭怨】王諲 君不见红闺少女端正时,夭夭桃李仙容姿。 幸得君王怜巧笑,披香殿里荐蛾眉。蛾眉双双人共进, 常恐妾身从此摈。甄妃为妒出层宫,班女因猜下长信。 长信宫门闭不开,昭阳歌吹风送来。梦中魂魄犹言是, 觉后精神尚未回。念君娇爱无终始,使妾长啼后庭里。 独立每看斜日尽,孤眠直至残灯死。秋日闻虫翡翠帘, 春晴照面鸳鸯水。红颜旧来花不胜,白发如今雪相似。 传闻纨扇恩未歇,预想蛾眉上初月。如君贵伪不贵真, 还同弃妾逐新人。借问南山松叶意,何如北砌槿花新。

李白长信宫的翻译和赏析

4,长信宫位于哪里有什么作用

长信宫位于汉长安城内东南隅,是皇太后在长乐宫中的常住殿宇。古代地理书籍《三辅黄图》中说:“长信宫,汉太后常居之。”长信宫也是非常重要的殿宇之一。

5,长信宫里住的是什么美女

班婕妤,班昭。因由却辇之德被称为“贤妃”,王太后亦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秋扇见捐就是出自她的《怨歌行》,纳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第二句就是班婕妤的典故。
昭阳殿是妃子居住的,最有名的是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曾经住过,堪称昭阳殿里第一人。长信宫是长乐宫建筑群中的最重要建筑,汉代太后一般居住在长乐宫中的长信宫。
班婕妤 即班昭
班婕妤,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后妃,在赵飞燕入宫前,汉成帝对她最为宠幸。她的父亲是班况,班况在汉武帝出击匈奴的后期,驰骋疆场,建立过不少汗马功劳。

6,长信宫孟迟原文与赏析

孟迟 君恩已尽欲何归? 犹有残香在舞衣。 自恨身轻不如燕,春来还绕御帘飞。 这首宫怨诗,在唐代诗林中并非上等品,但构思还算精巧。 从失宠者与得宠者相比上来抒发怨情,这是常见的写作手法,写得好的屡见不鲜。而《长信宫》是从深居冷宫的宫女与轻燕相比上,来透出深沉的哀怨,则显得别具一格。 “君恩已尽欲何归”,指君恩断绝,失宠后在精神上无所依寄,前途茫茫,不知将来的归宿怎样。“犹有残香在舞衣”,是说旧日的舞衣上,余香尚存,物是人非,当年承宠的欢乐情景已完全消失。如果把第一句诗看作是失宠宫女悲叹被弃的怨恨的话,那么这第二句诗就是她在对物伤情,依然留恋以往自己凭着能歌善舞取得君王宠爱的生活。她看到舞衣,会勾起多少美好的回忆,这些诗中未着一字, 而嵌意于其间,能使读者思而得之。平心而论,一、二句诗,也未见得写得有多奇崛,但是联系三、四句诗来看,就觉得由“自恨身轻不如燕,春来还绕御帘飞”的峭拔,反照出了它的光彩。燕子,轻盈美丽,而她翩翩起舞不就象燕子一样给人有目之动容的妩媚之态吗?这样,诗中以舞衣引发出人不如燕的类比,就形成了今昔的对比,而这种对比是属暗比,为读者提供了玩索的内蕴。诗人致力于形象画面的节省,不去铺陈人物曾有过的得宠际遇,但“舞衣”的“残香”包含着这层未形诸字面的内容。“残香”的“残”是“君恩已尽”的印证。正是因为如此,身分、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的宫女,才将内心的怨恨倾泄到翩然掠翅的燕子上。燕子是候鸟,每到春至,总可以绕着御帘自由地飞来飞去,而自己幽禁冷宫,不得再见君王,岂不叫她感伤无限。在这里,她的内在的感情泉水汩汩地流淌,堪为可怜。燕子的飞翔,带来了春天的信息,而她的心海上却荡漾不出春意的涟漪,还有什么比这使她更为痛苦呢!燕子,这活泼的小生命,出现在大自然中并没有超越常态,是人裹挟着异样的情思,看到它,产生了联想,因此读来感到真切。 《长信宫》这首诗的长处就在于:以婉曲的手法写出了宫怨。诗中的人物的怨火,找到了外界的干柴就燃烧起来了,这就是见燕叹恨的神韵。从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个明显的启示:词意俱尽,倾箱倒箧,毫无保留,让人一眼见底,是不会激起读者情感的共鸣的。

7,什么是宫名长信

安意如说“只愿恩爱长久,如宫名长信”,莫非班婕妤是在太后宫与帝王恩爱的?可叹“昭阳路断”…… 宫名长信:汉成帝的皇宫中有一个长信宫,是太后居住的地方。皇帝住昭阳宫。班婕妤失宠以后到长信宫侍奉太后。
【汉代长信宫】  汉代太后在长乐宫中所住的宫殿称为长信宫。位于西汉长安城内东南隅。  《三辅黄图》:“长信宫,汉太后常居之。”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同为汉代三宫。长信宫为长乐宫建筑群中最重要的建筑物。长乐宫是在秦离宫兴乐宫基础上改建而成的西汉第一座正规宫殿,位于西汉长安城内东南隅,始建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二年后竣工。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朝廷迁往未央宫,长乐宫改为太后住所。 [编辑本段]【相关诗文】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 作者:纳兰容若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长信秋词五首 王昌龄   长信秋词(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长信秋词(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开, 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来。  注:昭阳:汉宫殿名,《三辅黄图·未央宫》:"武帝时,后宫八区,有昭阳……等殿"。班固《西都赋》:"昭阳特盛,隆于孝成"。吕向注:"昭阳,殿名,成帝作也"。汉成帝时赵飞燕得宠,先为婕妤,后为皇后,居昭阳殿,汉平帝即位后被废为庶人,自杀。  长信秋词(其四)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注:西宫:指未央宫,长乐宫之西,汉时称西宫。 [编辑本段]【现状】  长乐宫的考古工作开始于1956年。经勘查,该宫平面形状不规整,周长约10千米,面积约6平方千米,占长安城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左右。宫墙四门遗迹尚能辨认,宫内建筑已完全湮灭,只有长信宫、长秋宫等少数宫室,可据出土物印证。通过发掘表明,长乐宫在东汉还保存完好,十六国以后废弃。

8,西汉皇宫所有的宫殿名称都有哪些请据实回答

长安城里有三组宫殿: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合称“汉三宫”。长乐宫在长安城的东南部,总体的布局近方形,周围筑有宫墙。宫垣东西长2900米,南北宽2400米,面积约6平方公里,相当于汉长安城的六分之一。 因其位于未央宫东,又称“东宫”。刘邦死后,皇帝移住未央宫。长乐宫专供太后居住,意为“长久快乐”,遂得名。长乐宫是西汉的政治中心,其总体上是由四组宫殿组成:长信殿、长秋殿、永寿殿、永宁殿。长乐宫是汉高祖刘邦处理政务的地方。未央宫在长安城的西南部,总体的布局呈长方形,四面筑有围墙。东西两墙各长2150米,南北两墙各长2250米,面积约5平方公里,约占全城总面积的七分之一,较长乐宫稍小,但建筑本身的壮丽宏伟则有过之。因在长乐宫之西,汉时称“西宫”。未央宫是皇帝朝会的地方。 自高祖九年迁朝于此,以后一直是西汉王朝政治统治中心。 建章宫:《三辅黄图》载:“周二十余里,千门万户,在未央宫西、长安城外。“为汉武帝在位时所建,为显示大汉的国威和富足,武帝在长安城外上林苑修建朝宫,其“度比未央”,规模宏大,有“千门万户”之称。武帝曾一度在此朝会、理政,其宫殿建筑毁于新莽末年战火中。今地面尚存并可确认的有前殿、双凤阙、神明台和太液池等遗址。长乐宫(东宫):长乐前殿、长信宫(即长信殿)、长定殿、长秋殿、永寿殿(即长寿殿)、永宁殿、临华殿、神仙殿、温室殿、椒房殿、建始殿、广阳殿、中室殿、月室殿、大夏殿、长亭殿 未央宫(西宫):未央前殿、后阁、麒麟殿、朱鸟殿、宣室殿、清凉殿、宣明殿、广明殿、昆德殿、玉堂殿、金华殿、承明殿、掖庭殿(含云光殿、九华殿、鸣鸾殿)、后宫十四位(昭阳、飞翔、增成、合欢、兰林、披香、凤凰、鸳鸾、安处、常宁、椒风、发越、蕙草、茞若)、钩弋殿、高门殿、非常室、织室、作室、凌室、弄田、敬法殿、白虎殿、猗兰殿、曲台殿、晏昵殿、长年殿、含章殿、寿成殿、万岁殿、永延殿、寿安殿、东明殿、金马殿、大秘殿、神明殿、德殿、延年殿、回车殿、龙兴殿、柏梁台、兰台、渐台、增盘阁、养德宫、武台殿、天禄阁、石渠阁、飞羽殿、平就殿。建章宫:建章前殿、骀荡宫、馺娑宫、枍诣宫、承光殿、天梁宫、奇宝宫、鼓簧宫、奇华殿、疏圃殿、鸣銮殿、铜柱殿、函德殿、铜池、唐中殿、凉风台、避风台、神明堂、承露盘、井干楼、太液池、孤树池。其它宫殿:桂宫(含鸿宁殿)、明光殿、北宫(含寿宫、神仙宫)、太子宫(含丙殿、甲观、画堂)、明光宫、贞女楼、永信宫、中安宫。

9,长信宫是那个朝代的

长信宫是为汉代长乐宫建筑群中最重要的建筑物,位于西汉都城长安城内东南隅。汉代太后一般住在长乐宫中的长信宫。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同为汉代三宫,长信宫是长乐宫中的一座。
长信宫灯[gilt bronze human-shaped lamp]中国汉代青铜器。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宫灯灯体为一表面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通高48厘米,神态恬静优雅。宫灯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故名。通体鎏金,作宫女跽坐持灯状,中空。整体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和灯罩六部分组成,各部均可拆卸。宫女着广袖内衣和长袍,左手持灯座,右臂高举与灯顶部相通,形成烟道。灯罩由两片弧形板合拢而成,可活动,以调节光照度和方向。灯盘有一方銎柄,内尚存朽木。座似豆形。器身共刻有铭文九处65字,分别记载了该灯的容量、重量及所属者。因灯上刻有“长信”字样,故名“长信宫灯”。长久以来,长信宫灯一直被认为是我国工艺美术品中的巅峰之作和民族工艺的重要代表而广受赞誉。这不仅在于其独一无二、稀有珍贵,更在于它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长信宫灯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整个造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堪称“中华第一灯”。灯具的发明与我们的祖先对火的认识和利用有着密切关系,人类认识和保存火是灯具发明的前提。数十万年前,随着人类对自然界产生的火的功用认不断提高,火不仅成为人们美食熟物的最珍贵的财富,也成为人们用以照明、驱逐黑暗的惟一工具。又经过漫长的生活实践,人们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之后,为满足照明方式的不同需要,逐渐开始有意识地借用一些辅助设备来固定一定的火源。这些用来固定一定火源的辅助设备经过不断的改进和演变,就出现了专门用来照明的灯具。中国最早的灯具出现在战国,自此以后连绵不断,发展至今。大量考古资料表明,中国古代灯具不仅种类繁多,也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时代性,而且许多设计新颖、造型别致的灯具还是精美的艺术品。1968年出土于河北满城的长信宫灯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后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灯具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民俗文化内涵。自汉代出现元宵节张挂彩灯的习俗后,彩灯制作更是历久不衰,直至现代化灯具高度发达的今天,彩灯仍是人们一年一度欢庆元宵佳节必备的物品。灯和灯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在考古发掘所见或传世品中,战国以前都尚未发现名为灯的实物。在殷商甲骨文中亦未见灯、烛之类字样。从现有文献来看,西周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烛”应是最早的照明用具的记载。《仪礼·燕礼》云:“宵则庶子执烛于阼阶上,司宫执烛于西阶上,甸人执火烛于庭,阍人为火烛于门外。”《礼记·曲礼上》亦云:“烛不见跋。”《周礼·秋官·司烜氏》云:“凡邦之大事,共坟烛,庭燎。”郑玄注:“坟,火也,树于门外曰火烛,于门内曰庭燎,皆听以照众为明。”从上述文献来看,西周时“烛”应是一种由易燃材料制成的火把,没有点燃的火把通称为燋,故可以抱燋,用于执持的已被点燃的火把,称之为烛;放在地上的用来点燃的成堆细草和树枝叫做燎;燎置于门外的称火烛,门内的则称庭燎。至于贵族家居或民间所用之“烛”是什么样子,至今仍不得而知。中国现存最早的灯具出于战国,虽还未发现带有铭文款识的,但在屈原《楚辞·招魂》中已有“兰膏明烛,华镫错些”的记录,说明当时已出现“镫”这个称谓了。在周代,“镫”、“登”通用。《尔雅·释器》:“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称之登。”《礼记·祭统》:“夫人荐豆执校,执醴授之执镫。”古人把“镫”称灯,应是字义的假借。战国一些铜豆形灯自名为“烛豆”,这一现象进一步证明了灯是由豆演变而来的。

文章TAG:长信宫  李白的诗长信宫  的注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