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李东阳和张居正谁更厉害

哪个方面的?李东阳是诗人+政治家,张居正是政治家+改革家在作诗方面李东阳肯定比张居正厉害在政治方面李东阳仅在推翻刘瑾中起作用,张居正改革使明王朝重新获得生机。相比之下张居正应该更厉害至少张居正更出名
肯定是张居正,那顶32人抬的轿子和想退休都退不了的地位,明朝无人可及!
张居正开创了万里新政,挽救了大明江山
张居正啊!你看下《万历十五年》
张居正更历害

李东阳和张居正谁更厉害

2,楹联趣谈李东阳

楹联趣谈·李东阳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生于京师(今北京市),祖籍茶陵(今属湖南)。明政治家、文学家。天顺年间进士。武宗时,官至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卒赠太师。4岁能写径尺大字,有神童之誉。17岁登第,才名远播。立朝50年,居相位15年,门生故吏满天下,名重一时。为 “茶陵诗派” 首领。著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主编《大明会典》《历代通鉴纂要》《孝宗实录》,校正《宪宗实录》。 子坐父立,礼乎 嫂溺叔援,权也 李东阳4岁就能写大楷。景泰年间,他被当做神童推荐给朝廷。入宫时,由于人小,靠太监扶着才跨过门槛,太监与他开玩笑说: “神童脚短。”李应声答道:“天子门高。”拜见后,景泰帝朱祁钰命他写“龙”、“凤”、“龟”、“麟”等10余字,他都写得很好。景泰帝很高兴,把他抱到膝上,送给他御花园中的水果和皇宫内府的元宝。那时李的父亲拜见后站在丹墀下,景泰帝见此情景,就问李:“子坐父立,礼乎? ”这实际是出了个上联,意思是儿子坐着,而父亲站着,这合乎礼吗?李应声对答道: “嫂溺叔援,权也。”这是对的下联,意思是嫂嫂落水,小叔子去救她,这是权宜的办法。

楹联趣谈李东阳

3,明朝李东阳的夫人是谁

李东阳先后娶妻三个,妾不详,只知道一子为妾生,所以至少有妾一人。元配:刘氏,京师人,赠一品夫人。继娶:岳德熙(熙字为女旁熙),是蒙泉先生岳正之女,死于成化11年,赠宜人。李东阳的《怀麓堂文后稿》卷二十九《外姑宋夫人墓志铭》,可知岳氏姓名,是其岳母宋氏四女之一。再继娶:朱氏,成国公朱仪之女,封一品夫人,其死亡在李东阳之后。李东阳的《怀麓堂文后稿》卷十《封成国夫人朱母胡氏墓志铭》,可知其岳母胡氏为原礼部尚书忠安公胡濙长女,其生四女,次女嫁给李东阳。成化七年(1471年),夏,李东阳的元配妻子刘氏病卒。
刘氏是明李东阳的元配

明朝李东阳的夫人是谁

4,千古绝对上联童子六七人独汝狡此人的下联让清官

李东阳是明代诗人、书法家,他幼年就显示出非凡的才华,被视为神童。因他的才名,在四岁、六岁、八岁时,先后被明景宗召见过三次。李东阳十六岁时就考取了举人,第二年,又考取了进士。相传,李东阳小的时候,有一天,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放风筝,谁知,一不小心,扯断了风筝线,漂亮的风筝像一只折了翅的大鸟,晃晃悠悠地随风栽进了一户大户人家的花园里。小伙伴们都很胆小,谁也不敢进园去拿回风筝。只见李东阳像小猴一样敏捷地翻身上墙,轻盈地跳进了花园。这座花园真大,有假山,有花丛,有亭台,有小桥流水。李东阳想,这么气派的花园,一定是个官宦人家。此时,花园的主人看到一个小孩子跳进墙来,先是吓了一跳,而后便很是惊讶地上下打量着李东阳。只见小东阳上前施礼道:“见过员外,我的风筝掉进你家园子里,请还给我好吗?”那员外看李东阳文质彬彬的,不像是坏孩子,便拿着风筝想逗逗他:“我出个对子,你要是能对上,就还你这风筝。”李东阳点点头,表示同意。外面的小伙伴们担心李东阳出什么事,都趴在墙头上向里面偷看,见到员外没有发怒且欲出句考东阳时,便都翻身跳进园来,为东阳助阵。只见员外背着双手,迈开步子,在原地转了一圈,慢条斯理地吟道:童子六七人,独汝狡小东阳看了看那员外,身穿锦袍,天庭饱满,觉得这气派一定是有二千石俸禄的官员才有的。略一沉思,随即也学着员外踱步朗吟道:员外二千石,唯公……没有对完,小东阳便停住了,好像最后一个字说不上来了。“公什么?”员外连连催问。这可是个缺尾巴的下联啊,小伙伴们也暗暗为东阳捏了一把汗。李东阳故意不把最后一字说出,“唯公……唯公……”地拉着长音,调皮地与员外周旋。员外以为他对不上,得意地哈哈笑了:“唯公什么,对不上了吧?”小东阳说:“这最后一个字,我早就有了,可是不大好说。”员外忙问:“为什么呢?”这时小东阳才一本正经地说:“你如果还我风筝,就是唯公廉,如不还我,就是唯公贪。”员外一听,心想这孩子好聪明,我若不还,岂不成了孩子们眼中的贪官?随即员外哈哈笑道:“我岂能为了一个风筝而得个贪名?”说完就把风筝还给了孩子们。小伙伴们欢呼起来,簇拥着小东阳又玩去了。

5,李东阳的游岳麓寺最后一句 鹧鸪声里独凭栏 表达什么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及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情。
游岳麓寺李东阳这首诗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夸张、借代、移情等修辞手法。 《游岳麓寺》作者为明朝文学家李东阳。其古诗全文如下: 危峰高瞰楚江干,路在羊肠第几盘。 万树松杉双径合,四山风雨一僧寒。 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隔水看。 蓟北湘南俱入眼,鹧鸪声里独凭栏。 夸张修辞手法:蓟北湘南俱入眼(这句是夸张手法,在岳麓山峰上是绝对看到不蓟北的) 借代修辞手法:四山风雨一僧寒(用“僧”来借代“寺庙”) 移情修辞手法:鹧鸪声里独凭栏(移情指的是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诗人独凭危栏听到鹧鸪对啼,古人以鹧鸪声喻为哀伤之声) 您好!很高兴第一时间为您解答。如有问题请及时追问。如果满意请采纳!

6,从弘治皇帝到正德皇帝李东阳为何要执着地请辞二十次

后来,李东阳6岁的是,明景宗皇帝再次召见他。叫他讲《尚书》,结果李东阳说的头头是道,皇上很满意,于是留在京城叫他读书。长大后的李东阳自然走上了科举之路,公元1464年,明英宗天顺八年,他以殿试二甲第一的成绩,被选为庶吉士,之后进入官场。明英宗去世后,明宪宗朱见深即位。朱见深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成化皇帝,此人一生只爱万贵妃,而且宠信宦官。但明宪宗似乎也不是那么坏,他让李东阳参与修撰《明英宗实录》,修撰完成后,明宪宗赏赐李东阳白金文绮,同时升了他的官。而且整个成化一朝,李东阳都是被器重的。明孝宗之后,朱佑樘继位,即明朝弘治皇帝,随后李东阳开始了飞速跃升。弘治八年,李东阳与谢迁一同进入内阁,参与机务。弘治十一年,李东阳晋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负责教太子朱厚照读书。没错,就是我们熟悉的那个贪玩的正德皇帝。李东阳经常劝告朱厚照要亲贤臣,远奸佞,勤学问,戒安逸。弘治十四年,李东阳患上眩晕的疾病,于是以此为由请辞,这也是他第一次请辞,当然,明孝宗并没有批准。但李东阳觉得自己身体不好,于是又请辞2次,但明孝宗就是不批准,不准不批准,还赏赐了很多珍贵药材给他,让他调理身体。没办法,李东阳只好继续干下去。一直到弘治十七年,李东阳再次请辞,甚至一年之内连续请了四次,结果不出所料,都被明孝宗驳回了。不管李东阳以什么理由,明孝宗就是不批准。次年,李东阳决定继续请辞,但明孝宗还是不准,因为他希望李东阳能够继续辅佐太子。同年,明孝宗驾崩,明武宗即位。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正德皇帝,正德皇帝朱厚照上台后,升任李东阳为少傅,兼太子太傅。也就是说弘治皇帝一朝,李东阳请辞了8次都没有得到批准,于是,正德皇帝一上台,他继续请辞,他以为这个贪玩的小皇帝会准许自己的辞职要求,但他的愿望落空了,正德皇帝跟他的父亲一样,坚决不批准。不仅如此,正德皇帝还给李东阳安排去修撰《孝宗实录》,没有办法,李东阳只好再次留下来。不过正德皇帝我们知道,是历史上有名的贪玩皇帝,他宠信刘瑾之流的宦官,朝廷搞得乌烟瘴气的。正直的李东阳看不下去,于是与刘健、谢迁等人一同上疏,希望劝明武宗多理朝政,远离小人。可惜正德皇帝根本不听,依然我行我素。这样李东阳很伤心,于是请辞。奇怪的是,正德皇帝也没有批准。随后正德皇帝还叫李东阳来操办自己的婚姻大事。甚至在李东阳多次请辞后,正德皇帝进一步将其提拔为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可谓荣宠之极。但纵观李东阳官再大,也无用武之地,因为正德皇帝还是贪玩已久。所以,他继续请辞,直到正德七年,此时李东阳前前后后已经请辞二十次了,要是皇帝再不同意,他可能就要死于任上了。终于,在第二十次请辞后,正德皇帝批准了他的请辞。也就是时候,从弘治皇帝到正德皇帝,李东阳一共请辞了二十次才获得批准,前19次都是被拒绝的。那么,我们的疑问是,李东阳为何要执着地请辞二十次呢?三个原因。一是身体不好,压力太大。这个是主要原因。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就是无论是读书时代,还是工作时代,老师或者领导越是关注你、器重你,你的压力反而越来越大。因为不想辜负他们的器重和期望。二是心力交瘁。李东阳之所以在正德皇帝一朝多次请辞,无非是面对宦官之流的为非作歹,他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感到心力交瘁。尤其是在他的同事刘健、谢迁等辞官后,他要一个人对付刘瑾,这自然独木难支,最后他为了对抗刘瑾不得不先委曲求全依附于刘瑾,为此遭到了同行读书人的鄙视。这些都给他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三是一生经历了9次亲人过世。这也给了他不少打击。李东阳9岁时在顺天府读书,其生母刘氏去世;24岁时,原配妻子刘氏病卒;27岁时,三弟李东川病逝;28岁时,继妻岳氏病亡;29岁时,二弟李东川病亡;48岁时,次子李兆同夭亡,时年李兆同9岁;51岁时,四弟李东溟病卒;54岁时,长子李兆先病殁,时年李兆先26岁;63岁时,女儿病殁,时年27岁。我们可以看出,李东阳一生既经历父母去世,也经历了子女的离世。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发人送黑发人,世间最痛之事莫过于此,所以,加剧了他的身体崩塌。纵观李东阳的一生,从神童到做官,之后历仕明朝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五帝六朝,横跨半个多世纪中。见证了国家多故,社会动荡,悲观离合,早已洞悉一切,历史会永远铭记这位传奇人物的。

7,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感情。
《登岳阳楼》 李东阳,明 突兀高楼正倚城,洞庭春水坐来生。 三江到海风涛壮,万水浮空岛屿轻。 吴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庙古人情。 中流或有蛟龙窟,卧听君山笛里声。 作者李东阳,明代著名诗人,茶陵诗派的开创者,绝不是籍籍无名之辈。到底是一派宗师,此诗做得工稳之极,引典也自然。颌颈两联对仗极为工整,颈联化用杜甫“吴楚天下坼,乾坤日夜浮”以及范仲淹“居廊庙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尾联则引用了〈柳毅传〉以及吕洞宾的传说,借以暗示出自己一种超然于世的思想。其实,这实际上大都是文人的一种空谈作风而已,这些文人,有几分文才就开始自命不凡目空一切,以经天纬地安邦定国之才自诩,实际上,文才和实干之才治国之才是不相干的。就以诗而论,这首诗虽然意境气势遣词构句都算上佳,但是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呢?没有思想的作品,抛开艺术性不谈,也就没什么实际的意义了。

8,李东阳巧对明天子文章表明了李东阳什么特点

表明了李东阳机灵、聪明和年龄小与皇帝无上下之分的不懂事理的特点。
《远航》 当虚幻成为唯一的信仰 当狂热退作曾经的彷徨 举头望一轮皎皎的明月 月光如水 水成海洋 荡一叶小舟 摇入胸怀沧寂的大海 海茫茫 不知行去何方 寻找,信念是梦中真实的天堂 指南是远方飘渺的清香 飘荡,飘荡 欲达的彼岸总是若即若离又遥遥可望 偶与到同样的一叶小舟 深情的祝福一句: 朋友,请不要迷航 舒婷 《这也是一切》 不是一切大树都被风景折断; 不是一切种子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 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 不是一切梦想都甘愿被折断翅膀。 不、不是一切都象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火焰都只燃烧自己而不把别人照亮; 不是一切星星都仅指示黑暗而不报告曙光; 不是一切歌声都只掠过耳旁而不留在心上; 不、不是一切都像你你的那样! 不是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 不是一切失却都无法补偿; 不是一切深渊都是灭亡; 不是一切灭亡都覆盖在弱者头上; 不是一切心灵都踩在脚下、烂在泥里; 不是一切后果都是眼泪血印,而不展现欢容。 一切的现在都在孕育着未来, 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 希望,而且为它斗争, 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汪国真 只要明天还在 只要春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 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陷身茫茫沙漠 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 只要明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冬雪终会悄悄融化 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9,李东阳的医戒翻译

〔明〕李东阳 予年二十九,有脾病焉。其证能食而不能化,因节不多食。渐节渐寡,几至废食。气渐薾,形日就惫,医谓为瘵也,以药补之;病益甚,则补益峻。岁且尽,乃相谓曰:“吾计且穷矣。若春木旺,则脾土必重伤。”先君子忧之。 会有老医孙景祥氏来视,曰:“及春而解。”予怪问之,孙曰:“病在心火,故得木而解。彼谓脾病者,不揣其本故也。子无乃有忧郁之心乎?”予爽然曰:“嘻,是也。”盖是时予屡有妻及弟之丧,悲怆交集,积岁而病,累月而惫,非唯医不能识,而予亦忘之矣。于是括旧药尽焚之,悉听其所为。三日而一药,药不过四五剂,及春而果差。 因叹曰:医不能识病,而欲拯人之危,难矣哉!又叹曰:世之徇名遗实,以躯命托之庸人之手者,亦岂少哉!乡不此医之值,而徒托诸所谓命医,不当补而补,至于惫而莫之悟也。因录以自戒。 ——选自岳麓书社排印本《李东阳集》 我二十九岁时,脾有毛病。症状是能吃而不能消化,因此就节制饮食,后来越节越少,几乎将废食了。精神日渐衰颓,形状也日益显得憔悴。医生说“这可是痨病呢”,便用补药来补。病越发利害,补就越发加重。快到年终,医生说:“我的办法也想尽了,如果来年春木旺,那末,脾土必受重伤。”父亲为此很耽心。 这时恰有老医生孙景祥先生来看病,说:“到了春天就没事。”我感到奇怪便问他,他说:“病在心火,所以得木而消失。那个医生当作脾病来医,这就没有摸到它的根。您莫非有什么悲伤的心事么?”我恍然说:“哟!对啦。”因为我这时连续碰上妻和弟的丧亡,悲怆交集,积年累月,因病而疲。非但那个医生不理解,连我自己也忽略了。随即收集所有的旧药全烧掉,全都听从孙医生的诊治,三天服一剂药,不过四五剂,到春天病果然好了。 我因此很有感慨:医生不识病理,要想解救人的危急,难得很哪!又叹道:世上那些从名忘实,将性命寄托在庸人手中的人难道还少么?当初如果不遇到那位老医生,只托之于所谓名医,不当补而补,直到精疲力尽还是不明白啊!因此就写下来警戒自己。 (金性尧)

文章TAG:李东阳  李东阳和张居正谁更厉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