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地源热泵工程造价是多少

因地而异,但是大概在10W元左右,如果采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造价如下(以南京地区为例):1、钻三个80米深的换热孔需3万元(45平米/孔);2、空调主机(20kw、全热回收)5万元;3、室内风机盘管、管材、保温及安装人工费2万元。地源热泵是陆地浅层能源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由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通常地源热泵消耗1kWh的能量,用户可以得到4.4kWh以上的热量或冷量。"地源热泵"的概念,最早在1912 年由瑞士的专家提出,而这项技术的提出始于英、美两国。北欧国家主要偏重于冬季采暖,而美国则注重冬夏联供。由于美国的气候条件与中国很相似,因此研究美国的地源热泵应用情况,对我国地源热泵的发展有着借鉴意义。

地源热泵工程造价是多少

2,浅析地源热泵的施工技术

浅析地源热泵的施工技术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中达咨询为大家解答。1工程概况该工程为上海某别墅,总建筑面积1500m2,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约为10m。选用2台土壤热泵机组做空调冷热源,与之匹配的有:2台地下循环泵,2台负荷循环泵。夏季排热由地下换热器承担;冬季吸热也由地下换热器承担。设计冷负荷为150W,设计热负荷为110kW。以夏季基准选取土壤换热器的打井数量,为25口,钻孔孔径150mm,井深100m,孔间距5m。土壤换热器采用垂直钻孔埋管的方式,垂直换热器采用双U型埋管,双U管底部采用定型沉箱连接,水平埋管采用同程式连接至分、集水器。土壤换热器每孔为独立的控制环路系统,地埋管采用双U高密度聚乙烯(PE管,竖孔管DN32,水平管DN40),电熔连接。垂直钻孔内的灌浆材料采用了膨润土或细沙、水泥的混合灌浆材料。2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2.1 钻孔施工前应了解埋管场地内已有的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的功能及其准确位置,每个竖孔开钻前都应人工开挖探坑,探坑直径不小于300mm深度不小于1.2m2钻孔时保证钻杆的垂直以确保每个竖孔平行,防止窜孔。另外,还需要注意钻孔垂直度检测与控制,《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规定:对垂直钻孔,50m测量一次垂直度,每100m深允许偏差为±2°[1]。2.2 竖直下管下管前必需对所有管材进行试压,不小于0.6MPa稳压15分钟,压力不降,不渗不漏,认为合格。下管后回填前应及时对PE管试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个孔的开钻。为防止孔内泥沙沉积,减少孔的有效深度,钻孔完毕后,应及时下管,并采取防止PE管上浮的固定措施。试压合格后,及时密封U形管的四个开口端部,U形管以每组对分别绑好,方便以后管道联接。2.3 水平铺管及管道连接水平地埋管可不设坡度,最上层埋管顶部应在冻土层以下0.4m且距地面不小于0.8m,供回水环路集管的间距不小于0.6m。管道连接目前常采用专用设备进行电熔焊接。电熔焊接有专用仪器控制时间,焊接工艺好,但电熔焊接件价格较高。PE管电熔连接的施工条件和操作要求较严。PE管件电熔时熔热部位的熔温约210℃,熔接时间为50s。当熔接完成后3min内,因熔热部位的余热温度仍然较高,这时只要稍微用力仍能将PE管从熔热管件中拔出。由于被熔热的管道本身也存在应力,若熔热管件与管道不进行固定,则熔热管件与管道之间的连接就会因不同轴向的应力而产生变形、位移,导致熔接失败或出现质量隐患。为防止和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在PE管熔接前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在每一处管段上用塑料扎带绑扎一节角钢(长度500mm为宜),保证了PE管在电熔时固定,同时还应确保每一处连接管段在熔接后仍保持固定不少于2h。2.4 地埋管换热系统试压根据GB50366-2005中的4.5.2规定,整个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施工在不同施工阶段分别进行了四次水压试验[2]。水压试验步骤:①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插入钻孔前,应做第一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后至少15min,稳压后压力不应>3%,且无泄露现象;将其密封后,在有压状态下插入钻孔,完成灌浆之后保压1h。②水平地埋管换热器放入沟槽前,应做第一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后至少15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3%,且无泄露现象。③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环路集管装配完成后,回填前应进行第二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30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3%,且无泄露现象;④环路集管与机房分集水器连接完成后,回填前应进行第三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2h,且无泄露现象;⑤地埋管换热系统全部安装完毕,且冲洗、排气、回填完成后,应进行第四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2h,稳压后压力降不应>3%。系统试压不得以气压代替水压试验;水压试验时应采用手动泵缓慢加压,加压过程中应安排专人随时观察与检查线路,不得有渗漏现象。2.5 灌浆回填竖孔灌浆资料宜采用膨润土和细纱的混合浆,确保钻孔灌浆密实,无空腔。否则会降低传热效果,影响工程质量。灌浆管采用与地埋管相同的PE材质,管径为32mm。灌浆管必须与地埋管一同插入钻孔内,整根灌浆管中间应无接头。灌浆管的长度应大于地埋管的长度(以方便与灌浆设备连接为宜),灌浆管可以重复多次使用。用泥浆泵通过灌浆管将混合浆注入孔中,灌浆时应根据灌浆泵的速度将灌浆管逐渐缓慢抽出,使混合浆自下而上回灌封井。灌注回填料时,要求高压回填确保无回填空隙,回灌应密实,无空腔。回填过程中随时观察垂直地埋管的水压是否下降或泄漏,回填完后应再次检查,确认没有泄漏才能进行封孔。回填完后将留在地面的PE 管管口进行封堵保护,防止后续施工造成损坏。3结论地源热泵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节能高效的空调系统。在地源热泵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垂直钻孔、下管、灌浆回填、垂直PE管与水平PE管的连接与敷设等施工问题。本文以某具体地源热泵工程为例,介绍了其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希望该工程可作为其他地源热泵工程及研究的参考。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浅析地源热泵的施工技术

3,地源热泵工程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对于具体的地源热泵采能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而言,仅开展区域尺度的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尚不能满足浅层地温能实际开发利用的要求。为了指导实际的地源热泵采能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保障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减少地下水资源的浪费和降低地源热泵采能活动的负面影响,还需进一步开展场地(工程建设场区)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区域水文地质评价与场地水文地质评价的评价内容和方法基本相同,但工作侧重点和精度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浅层地温能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内容很多,鉴于本书的章节设置,部分内容在其他章节另有安排,为避免内容重复和交叉,此处不再赘述,下文将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阐述。(一)场地地层分布特征地源热泵采能系统的地下工程设计与工程拟建场区的地层空间分布特征息息相关。尤其是对于地下水源热泵采能系统,含水层的空间分布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产井的深度及结构设计。在自然界中,地层的空间结构通常随着空间位置而不断变化。只有在相对较小的区域范围内,才可以近似地将地层的空间结构视为均一。因此,除了区域地层空间分布特征评价工作外,还必须对工程拟建场地的地层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详细勘查和评价。场地地层空间分布特征评价工作,需要查明地表至评价深度范围内各地层岩性、结构、地层顶底板埋深、地层空间分布情况、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厚度等。(二)场地富水性评价对于地下水源热泵采能系统而言,充足的供水量是地下水源热泵工程得以建设的先决条件和采能系统稳定运行的必要前提。场地内的供水条件能否满足设计要求,单井的供水量有多大,需要布设多少口抽水井,都是热泵采能工程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制约采能系统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在工程建设的前期论证工作中,必须对场地的富水性状况进行详细勘查和评价。对于供热和制冷负荷较大的工程,需要事先施工探采结合孔,通过抽水试验等水文地质手段对场地内的供水潜力进行充分评价和论证,估算出场地的单井涌水量大小。(三)场地回灌能力评价地下水是我国北方许多气候相对干旱的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在保障居民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等多个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水资源较为短缺的地区,相比而言,地下水的资源价值比能源价值要重要得多。为了节约和保护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凡地下水源热泵采能工程的建设,都需要对场地的地下水回灌条件进行客观评价和科学论证,并获得取水许可审批。严格来说,对于任何一项地下水源热泵采能工程,原则上都需要做现场回灌试验。对于相邻地段从未开展过地下水回灌试验的空白地区,必须开展回灌试验,对含水层的回灌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并通过回灌试验确定合理的回灌方式和回扬频率,制定科学的回灌方案。但是,对于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含水层空间分布连续性和厚度均匀性较好的地区,如果周边地区开展的回灌试验较多,积累的资料较丰富,且拟建地下水源热泵采能工程的抽水和回灌量显著低于周边地区已有回灌试验的回灌量,也可不专门开展回灌试验,直接引用附近地段的回灌率评价数据。1.回灌试验一般来说,地下水源热泵采能工程场地回灌试验需要遵循如下要求:(1)回灌试验可按照《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中抽水试验的技术要求进行定降深试验或定流量试验,同时参照《供水水文地质手册》中关于地下水人工补给的有关内容。(2)回灌试验应准确测定回灌井的回灌量、压力(水位)随时间的变化、回灌影响范围及影响区内地下水温度、压力(水位)和化学组分变化等。(3)按回灌方式可分为真空回灌、自流回灌和加压回灌三种类型,一般采用自流回灌方式进行。同一回灌井不同方式回灌试验的顺序为真空回灌、自流回灌和加压回灌,更换回灌方式之前应先让地下水的水位恢复到初始状态,在地下水初始深度小于10m的情况下可不进行真空回灌试验,回灌水位上升幅度不宜超过5m。(4)回灌水质应优于或等于原地下水水质,含砂量不应超过1∶5万,必须在进行水质验证之后进行回灌试验。(5)浅层地温能的回灌应为同层回灌,回灌试验分为单井回灌试验、对井回灌试验和群井生产性回灌试验。一般宜采用单井回灌试验,有条件的地区也可进行对井回灌试验。回灌时间不少于4个月(不含恢复观测时间)。(6)回灌试验应布设一定数量的观测井,试验前应实测回灌井和观测井的地下水温度、压力(水位)及化学组分;试验期间(包括回灌期间及恢复期间)应定期监测其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与灌(采)量变化的关系,直至相对稳定。2.同、异层回灌在地下水回灌工程实践中,由于水化学类型不同或回灌水源被污染而导致回灌目标层地下水污染的事件屡见不鲜。此类事件一旦发生,其后果就相当严重且难以治理。因此,现行的地下水回灌相关标准、规范及规章制度中均不提倡异层采灌。为防止异层回灌导致的地下水污染和地下水浪费问题,已有相关标准规范和许多地方性政策法规均要求地下水源热泵采能系统实施地下水同层采灌。但是,对于含水层系统为多层结构、单层厚度较小、含水层渗透性较低的地区,如果不同含水层的水质类型相同且都不存在污染等问题,可以考虑实施异层回灌或混层开采与回灌方案。例如,在单层含水层厚度较小的地区,单井地下水源热泵采能系统根本无法实现同层回灌。因此,可以考虑异层回灌或混层回灌的方案,但必须经过充分的前期研究和论证。3.回灌能力衰减问题回灌井及周围含水层堵塞导致回灌率下降是许多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运行过程中十分常见的问题。堵塞的原因主要包括:回灌水中的溶解氧和亚铁反应,生成大量的铁盐沉淀物,充填于含水层孔隙中,造成回灌井周围含水层的堵塞;回灌水中携带的气泡及溶解性气体因温度与压力的变化而释放出来,附着在含水层中导致气体堵塞;回灌水与地下水混合后,由于温度等条件的改变或回灌水与回灌层地下水之间的化学反应而产生沉淀,导致化学沉淀堵塞;回灌水中的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在回灌井周围迅速繁殖,形成生物膜,堵塞过滤器孔隙或含水层孔隙。随着回灌时间的增长,回灌井及周围含水层的堵塞现象越来越显著,导致地下水回灌率逐渐衰减。为确保地下水的回灌率,避免地下水资源浪费,需要根据回灌试验的结果,选择合理的回灌方式、确定回灌井数量,并制定科学的回扬周期和回扬时间计划。(四)周围污染源及水源工程调查与评价为防止地下水源热泵采能活动对周边已建水源地等重要供水水源的影响,需要对地下水源热泵采能工程拟建场区周围已有的地下水供水水源的分布情况等进行详细调查,并分析和评价浅层地温能开发活动可能对这些供水水源的潜在影响。如前所述,地下水污染问题是当前地下水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为防止采能活动诱发地下水污染等问题,需要对场区周围的化工厂、加油站及垃圾填埋场等潜在的污染源进行调查,阐明场区周围潜在污染源的分布状况及浅层地下水污染现状,以便提前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避免浅层地温能开发活动诱发的地下水污染问题。

地源热泵工程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文章TAG:热泵  工程  地源热泵  工程造价  热泵工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