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是文化墙

文化墙是以倡导文明、宣传公益、健康运动、绿色环保、宣传新城市文化、推动城市品牌建设以及帮助城市提升 品牌形象为己任。把墙景美化作为支持城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一项行之有效的载体,与改善美化城市街景结合起来。把城市的形象品牌有效融合。描绘和谐、文明、人文、艺术的城市风景线。在新农村建设中,把建设村中的一条文明街和一片“文化墙”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充分发挥民智民力,组织村中的“文化能人”根据各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将政策法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农业科技以及卫生保健常识等内容。利用“顺口溜”、“三字经”或者广告画、漫画等形式,在各村主要街道用墙体彩绘上表现出来,成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政策明白墙、科普指导墙、文化娱乐墙。扩展资料据了解,广州地铁六号线首期22个车站根据站点所处的文化特征,从“色、柱、墙”三方面进行文化表达:13个统一颜色的普通站;9个不同色彩、同时立柱面增加站点周边历史文化图案的重点站;在4个特殊站点增加“文化墙”的设计。四个特殊站包括文化公园站、北京路站、东山口站和团一大广场站。其中,文化公园站的“文化墙”长18米,高3米,其背景采用砂岩浮雕的形式展现旧时珠江美景,上层采用铁艺镶嵌彩色玻璃,通过满洲窗花的艺术手法。将广州旧海关、爱群大厦、迎春花会等元素融为一体。其他三个站点的“文化墙”也根据各自周边的历史文化背景,围绕着“千年商都”、东山洋房、红色革命文化主题展开。文化公园站和北京路站文化墙项目已率先完工,通过内部验收,另两站的文化墙仍在加紧施工中。广州地铁公司表示,把历史文化融入地铁总体概念设计,旨在唤起市民对城市历史文化的关注和自豪。新一轮地铁线网装修总体概念设计目前正在修改完善,今后新建线路也将结合所经地域特点,注重展现广州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特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化墙

什么是文化墙

2,美丽乡村文化墙的设计图片

  美丽乡村是现阶段需要不断建立的,文化墙突出了美丽乡村的文化,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美丽乡村文化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美丽乡村文化墙的高清图 美丽乡村文化墙的设计图   美丽乡村建设五大重点   一、加强“乡味”保护,让人闻“乡”而来   美丽乡村建设要从保护开始,坚持整体保护、兼顾发展,活态传承、合理利用,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的原则,保护好青山绿水,保护好蓝天白云,保护好乡土气息。“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特别要要关注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发掘,要对农业生产生活民风民俗文化开展调查收集,重点针对二十四节气、民谣农谚、农民艺术、传统手工绝活、标志性民俗活动、有地方特色的农事礼仪、农业文化遗产等,进行深入挖掘、溯源与整理,修复农村文化延续的断层,研究传统农事民俗文化和现代农村生产活动方式融合发展模式。总之,保护的结果要让城市人能够闻“乡”而来,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抓好环境整治,营造美丽氛围   乡村环境卫生好坏,将反映一个地方的乡风、村风、民风,直接影响美丽乡村建设的成败,因此加强乡村环境整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   乡村环境整治,主要依托是乡村基层组织,依靠力量是农民群众。一是推动乡村基层组织职能从重行政管理向重公共服务转变,将乡村环境整治作为基层组织练能力、改作风的重要平台,引导和带领群众改善环境、美化家园。二是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触动和影响周边群众,深入细致地做好乡村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引导参与、评价激励等工作。三是注重引导动员广大农民群众以主人翁姿态参与乡村环境整治,逐步形成人改造环境、环境改变人的良性循环。   乡村环境整治贵在长期坚持,建立长效机制是根本保障。一是投入保障机制。建立以公共财政保障为主、群众筹资筹劳为辅、社会各界捐助建设为补充的投入体系。二是长效管理机制。把环境卫生的维护和管理写入村规民约,探索建立有偿服务机制,对恶意破坏环境者进行劝导以至处罚,逐步建立引导而不放任、负责而不包办的乡村垃圾管理机制。三是考核评比机制。突出行政考评,把乡村环境整治纳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年度绩效考核框架,在区县(市)之间、乡镇之间、村组之间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注重舆论监评,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优势,促进问题解决;实行群众自评,探索建立“百姓帮百姓、百姓管百姓、百姓评百姓”的自治模式,推动乡村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开展。   三、培养良好乡风,筑牢美丽之魂   美丽乡村在注重外在美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在美。文明的乡风是美丽乡村的内在美,是美丽乡村之魂。因此,营造良好的乡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乡风文明建设要从“高”处着眼,“实”处着手,以提高民众文明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为目标,以服务民众、服务发展为主题,以各种群众性创建活动为载体,以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解决有损乡村文明形象的问题为重点,以为民办实事、好事为着力点,以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道德实践和树立先进典型为突破点,继承优良传统、好的经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民众道德实践活动的规律,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从具体事情和行为抓起,从家庭等乡村“细胞”抓起,不以小为小,不以细为细,做深做实,坚持不懈,使民众在道德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高,成为有知识、有理想、有良心、有爱心、有正气、有正义、有原则、有力量、有作为的人。   四、科学编制规划,谱写美丽蓝图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科学指导,需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推进。因此,创建美丽乡村,应委托专业旅游规划机构编制规划,同时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按照“山美水美环境美、吃美住美生活美、穿美话美心灵美”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间与要求等。   五、选择合适抓手,创建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除了要有科学规划、保障措施外,还要有相应的抓手,才能有力推进、落实到位。笔者通过研究发现,美丽乡村建设可供选择的抓手主要有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旅游、农业旅游、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等。如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婺源县,就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业旅游创造了中国美丽乡村的神话;北大荒各大农场通过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也使各农场式的乡村变得更加美丽。当前以及未来10年内,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是中国广大乡村的热点,结合旅游、文化、休闲的新型小城镇建设也将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抓手。 猜你喜欢: 1. 致村民慰问信范文 2. 美好乡村文化墙内容 3. 镇长年底表彰会讲话 4. 美好乡村建设文化墙的高清图片 5. 美丽乡村的励志演讲稿 6. 美好乡村文化墙的高清图片

美丽乡村文化墙的设计图片

3,古邵镇的地理环境

2012年,古邵镇投资2100余万元,扩建鑫都科技示范园3000亩,年产西瓜、辣椒等优质瓜蔬10.4万余吨。同时,努力创新销售形式,辐射规划建设运河乡村农业观光生态园500亩。 种植业该镇有耕地面积约7000公倾,居枣庄市第二,农业人口近6万人粮食年产量6万余吨。居枣庄第四,有鲁南小粮仓之称、土豆等瓜菜面积3.5万亩土豆年产量10万吨左右,各类农副产品居峄城区前列。另外该镇还建成占地100亩,储粮5000万公斤的国家储备粮库一处。畜牧养殖该镇涌现了一批畜牧、水产养殖的专业村和专业户,养殖水面2000余亩,综合养殖场和畜牧养殖户200余个,各类畜禽存栏量达、140万头(只),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主渠道,畜牧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初具规模。该镇土地面积广阔,农村劳动力总数达3万余人,各类农副产品、粮食和作物秸秆等,为饲料加工、畜牧和水产提供了可靠保证。该镇的养殖业发展,2003年至2008年一直呈上扬态势,养殖业收入年均增张15-20%。 古邵镇依托境内两座大型煤矿、水资源和优越的交通区位,为发展煤化工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国家扶持政策为导向,以招商引资为手段,落实土地、融资等优惠政策,引进总投资1.2亿元,年产水煤浆100万吨为主的山东万釜源水煤制浆项目建设群体,初步形成了枣南新能源基地。 年产优质原煤160万吨,境内水煤制浆、精洗煤企业11家,是新兴的煤炭深加工基地,年加工原煤能力300万吨以上。 古邵镇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该镇在学习外地新农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在全镇66个村建起了既美观又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墙,让广大农民在观看、欣赏过程中耳濡目染,接受文明教育,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一是精心选择内容,确保符合农村实际。为使文化墙建设真正成为教育农民的课堂,年初,该镇责成镇文化站负责同志多次到外地调研学习。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选择了符合本地实际的道德规范、党建知识、精神文明、平安创建、计生国策、科普宣传等为文化墙的宣传内容。入选的内容通俗易懂,满足新农村建设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二是认真组织建设,确保成为群众满意工程。为把墙体文化建设成为一项群众满意工程,该镇因村制宜,按照“便民、统一、实用”的原则,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在具体操作中,从本地聘请专业绘制人员,负责文化墙规划设计施工,并安排一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施工协调服务,确保文化墙建设工程顺利进行;采取示范引导,分批推进,将市级、区级生态文明村作为文化墙建设示范村,采取召开流动现场观摩会的形式,向全镇推介文化墙建设,让其他村分期分批建设;加强督查,确保文化墙建设顺利开展,六个工作点点长和包村人员定期到各村施工现场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是切实加强保护,确保长期发挥教育作用。为确保文化墙长期发挥教育阵地作用,镇党委、政府提出“三分建、七分管、建管并举”工作要求。同时,镇党委将文化墙保护纳入精神文明创建范围,列入对各村的年度责任目标考核,规定凡是文化墙建成后保护不力、出现毁损的,一律取消当年评先树优资格。四是教育效果显著,引领和谐文明社会新风尚。文化墙的建设,不但美化了村容村貌,而且还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村民的思想观念,被村民誉为开办在家门口的“天然课堂”。如今,文化墙已成为村民房屋装修的一部分。古邵镇在新农村建设中着重实施“文化低保工程”,为广大群众和困难户提供文化生活基本保障,极大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该镇大力发展村级文化设施,为农民提供享受文化平台。形成了农家书画大院为龙头、文化广场为重点、村级图书室、娱乐室为面的网络。目前,在大早庄村创建了我市第一家农家书画大院;在颜庄、古西等5个村新建文化广场600平方米,村级图书阅览室24个,配备了适合农民的科技文化书籍和篮球、乒乓球等娱乐器材,受益群众达2万人。二是培育特色民俗文化。该镇重点挖掘保护狮子龙灯、高跷、山东快板、山东大鼓等民俗文化遗产,动员和组织民间艺人编排文艺节目,到各村、敬老院、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巡回演出。据文化站统计,全镇狮龙队艺人32人,山东快板和大鼓等民间艺人3人,今年演出60余场次。三是帮扶困难群众。采取领导1+1帮扶、部门1+1帮扶、党员帮扶的多种方法,并结合文化下乡、家电下乡等惠农活动,通过镇财政补助一点、村级补贴一点、农户拿出一点等有效措施,帮助17户农村困难户购置了彩电,免费赠送五保老人收音机35部、农村困难户报纸杂志60份。四是实施可视媒体工程。该镇与电影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轮回在各村播放电影,并免费为敬老院老人每月播放电影1场。同时,大力实施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把有线电视安装工作纳入村级年度目标考核,出台优惠政策,减免部分农村困难户初装费。目前,全镇共安装有线电视800户,其中减免困难户有线电视初装费21户。 一是坚实一个载体。即创建“文明接待室”。充实信访工作人员2人,新增椅凳8个,电脑、电话、档案柜等办公设施齐全,设置政策宣传栏,提供政策咨询,增设司法援助等服务项目,从一杯水、一句暖心话做起,改进工作作风,和谐接访,树立良好形象。二是加强两个建设。即干部队伍和信息网络。健全三级网络,加强镇、点、村网络单位的交流沟通工作,实现重心下移。村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村农经员为信访员,聘请1-2名老党员、老干部或村民代表为信访监督员,机关包村干部为信访联络员,构筑第一道网络。工作点为第二道网络,点长为第一责任人。镇党委、政府为第三道网络,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书记和信访办主任为直接责任人,配备2名素质过硬、具有农村工作经验的专职信访员。三是紧扣三个重点。即集体访、越级访和重复访。因事制宜,对信访案件灵活调处。对一些重点疑难案件,由镇主要领导亲自包案,亲自接访,亲自调度,使一些信访问题及时解决;对一些涉及内容复杂、群众矛盾比较尖锐的案件,抽调精干得力人员组成工作组,具体调查解决。四是开展四项活动。即领导联席会、领导接待日、领导约访、矛盾排查。树立积极主动信访工作观念,安排党政成员轮流坐班接访,每月召开信访工作联席会,开展领导干部约访制,合情合理处理问题,着力解决和消化老问题,努力防止和减少新问题。同时,以包村干部为主体,每月开展入户调查走访活动,重点排查带有倾向性的问题。目前,全镇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24个,化解率100%。五是落实五项举措。即定期排查和预案制定、回访抽查、现场督办、月度考核、信息报送。将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个人,把信访工作纳入部门和村级年终考核内容,实行部门、村负责人负责制,凡出现重特大访、集体访的实行“一票否决”。建立联动机制,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信访办综合协调,点、村、部门单位各负其责,全镇齐抓共管的大信访工作格局,确保奥运期间社会稳定。全镇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0起,23人次,信访处结率98%、回访率100%,全镇未发生重大集体访、越级访。

古邵镇的地理环境


文章TAG:新农村  农村  文化  文化墙  新农村文化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