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建筑抗震关于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力

首先要明确,底部剪力法是相对于阵型分解反应谱法的一种简化,其将多质点体系视为等效单质点体系。 对于以剪切型为主的结构,可以只取第一阵型。但在最后计算时要注意水平地震作用的附加。

建筑抗震关于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力

2,底部剪力法怎么考虑偶然偏心

底部剪力法不能考虑偶然偏心,所以pkpm中SAT8该选项不可选;偶然偏心反映的是结构的扭转问题,可用反应谱采用空间计算程序计算;显然底框和砖混等多层计算采用的底部剪力法,是按刚度分配地震剪力的平面算法;

底部剪力法怎么考虑偶然偏心

3,什么是底部剪力法

底部剪力法(拟静力法)(Equivalent Base Shear Method) 根据地震反应谱理论,以工程结构底部的总地震剪力与等效单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相等,来确定结构总地震作用的方法。一种用静力学方法近似解决动力学问题的简易方法,它发展较早,迄今仍然被广泛使用。其基本思想是在静力计算的基础上,将地震作用简化为一个惯性力系附加在研究对象上,其核心是设计地震加速度的确定问题。该方法能在有限程度上反映荷载的动力特性,但不能反映各种材料自身的动力特性以及结构物之间的动力响应,更不能反映结构物之间的动力耦合关系。但是,拟静力法的优点也很突出,它物理概念清晰,与全面考虑结构物动力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相比,计算方法较为简单,计算工作量很小、参数易于确定,并积累了丰富的使用经验,易于设计工程师所接受。但是,应该严格限定拟静力法的使用范围:它不能用于地震时土体刚度有明显降低或者产生液化的场合,而且只适用于设计加速度较小、动力相互作用不甚突出的结构抗震设计。为了克服拟静力法的上述缺陷,一些学者发展了可以部分地反映土体育结构物之间的动力耦合关系的所谓拟动力分析法。迄今为止,已经发展了不少考虑土体-结构物动力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例如子结构法、有限元法、杂交法等。

什么是底部剪力法

4,求解底部剪力法

原发布者:秦建法例题:三层框架结构,假定横梁刚度无穷大,两柱截面相同,各层重量及三个振型及对应的周期如图,设防烈度为7度,Ⅰ类场地设计地震动分组为第二组,结构阻尼比0.05,试用底部剪力法求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梁弯矩.(T1=0.4665)[解]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由于为结构阻尼比0.05可知=1.0查表5.1.4-1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08查表5.1-4-2特征周期值Tg=0.30对于第一振型Tg<T1<5Tg可知r=0.9查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总水平地震作用由于T1=0.4665>1.4Tg=1.40.3=0.42且Tg≤0.35查表得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第三层柱所受层间总剪力第二层柱所受层间总剪力第一层柱所受层间总剪力上述地震作用在框架引起的弯矩如下
( 1 ) 地震时, 多 层砌体结构的破坏主要是由于水平地震作用 引 起,由于多 层砌体结构的高度不超过 40m, 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 , 水平振动以剪切变形为主, 因此在进行结构抗震计算时可以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 在计算时, 多 层砌体房屋可视为嵌固于基础顶面竖立的悬臂梁, 将各层质量集中于各层楼盖处。 计算地震作用 时, 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 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 标准值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和结构等效重力荷载的乘积。 对于多 层砌体结构结构等效重力荷载的乘积为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 85%。 然后将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 标准值在各个质点上按照该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和其计算高度的乘积的比例进行分配。 ( 2) 水平地震剪力在墙体中的分配: 对于横向水平地震剪力来说, 如为刚性楼盖, 按抗侧力构件等效刚度的比例进行分配; 对于柔性楼盖,按抗侧力构件两侧相邻的抗侧力构件之间一半面积上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例分配, 对于半刚性楼盖, 取上述两种分配结果的平均值进行分配。

5,什么是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在何种条件下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可以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可以考虑多阶振型互相耦合的作用,尤其是扭转振型的耦联,如果只是单阶振型,则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应该是一致的。所以底部剪力法一般用在低层的、简单的、规则的、对称的结构中,如砌体结构住宅楼或者多层框架(新规范要求加上楼梯就又麻烦了)之类。此外,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出来的地震剪力都是绝对值,没有方向,在这一点上,底部剪力法算出不同方向地震作用所引起的剪力的方向,比较有物理意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也称规范法,适用于大量的工程计算,该法有侧刚及总刚两种计算方法,分别对应侧刚模型及总刚模型,其主要区别是侧刚模型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简化刚度矩阵模型。总刚模型是采用弹性楼板假定的真实结构模型转化成的刚度矩阵模型。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先计算结构的自振振型,选取若干个振型分别计算各个振型的水平地震作用,将各振型水平地震作用于结构上,求其结构内力,最后将各振型的内力进行组合,得到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和变形。其基本原理就是用“规范”反应谱,先求得各振型的对应的“最大”地震力,组合后得到结构的组合地震作用。这里面有一个求“广义特征值”而得出结构前几阶振型和频率的重要步骤,在这个过程中程序按力学和数学的法则进行繁多的中间计算,而不输出中间资料,仅将结果值告知设计人。底部剪力法:底部剪力法(拟静力法)(Equivalent Base Shear Method) 根据地震反应谱理论,以工程结构底部的总地震剪力与等效单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相等,来确定结构总地震作用的方法。一种用静力学方法近似解决动力学问题的简易方法,它发展较早,迄今仍然被广泛使用。其基本思想是在静力计算的基础上,将地震作用简化为一个惯性力系附加在研究对象上,其核心是设计地震加速度的确定问题。该方法能在有限程度上反映荷载的动力特性,但不能反映各种材料自身的动力特性以及结构物之间的动力响应,更不能反映结构物之间的动力耦合关系。但是,拟静力法的优点也很突出,它物理概念清晰,与全面考虑结构物动力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相比,计算方法较为简单,计算工作量很小、参数易于确定,并积累了丰富的使用经验,易于设计工程师所接受。但是,应该严格限定拟静力法的使用范围:它不能用于地震时土体刚度有明显降低或者产生液化的场合,而且只适用于设计加速度较小、动力相互作用不甚突出的结构抗震设计。
1. 底部剪力法高规规定: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高层建筑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2. 反应谱方法高规规定:高层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质量和刚度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以及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考虑扭转耦联振动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3.时程分析理论上时程分析是最准确的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但是由于其分析的复杂性,且地震波的随机性,因此一般只是把它作为反应谱的验证方法而不是直接的设计方法使用。高规规定:3 7~9度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下列情况应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1)甲类高层建筑结构;2)表3.3.4所列的乙、丙类高层建筑结构;3)不满足本规程第4.4.2~4.4.5条规定的高层建筑结构;4)本规程第10章规定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5)质量沿竖向分布特别不均匀的高层建筑结构。3.3.5 按本规程第3.3.4条规定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不少于二组实际地震记录和一组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其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应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且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的6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的80%。2 地震波的持续时间不宜小于建筑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3~4倍,也不宜少于12s,地震波的时间间距可取0.01s或0.02s;4 结构地震作用效应可取多条时程曲线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较大值。histruct提醒大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a,选波的时候不仅与场地的情况有关,也与结构的动力特性有关,这样才能选出适合的地震波。b,双向地震分析的时候主次向应该采用不同的地震波。c,可适当调整地震波的峰值以满足规范的要求,但是不能调整太大,那样可能导致地震波与抗震设防水平和场地不适合。d, 所谓“在统计意义上相符”指的是,其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各个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 20%。参考资料:《底部剪力法#47;反应谱法#47;时程分析法一些有用的概念》

文章TAG:底部  剪力  建筑  建筑抗震  底部剪力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