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翡翠是怎样形成的

翡翠的成因说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岩浆说、变质说和热液交代说三种。1、岩桨说认为翡翠是在高压条件下,酸性熔融体与超基性岩作用失去二氧化硅,富集了镁、钙、铁和铬,从而形成了具有接触反应边缘的带状翡翠钠长石。2、 变质说认为翡翠是由钠长石分解为硬玉和石英而形成的。3、交代说认为翡翠是由于花岗岩类岩石与超基 性岩发生交代作用形成的。

翡翠是怎样形成的

2,翡翠是如何形成的

翡翠要高压低温,是在变质岩中产出。压力要求非常搞,才能有热液产出,而温度却不能高。要想有很高的压力,就往地底下走,但温度肯定也要随着上升,只有高压没有高温的条件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在板块碰撞结合带上,由于板块互相碰撞积压,使压力非常大,而温度并不高。只有在这种高压低温中产出的变质岩中,还得是蛇纹石化的变质岩中,才有可能出产硬质玉岩,这种硬玉岩还要经过数千万年的河水冲刷,把岩石中的杂志带走,才能形成翡翠这美丽的宝石。

翡翠是如何形成的

3,天然缅甸翡翠玉石是如何形成的

翡翠是由以硬玉为主的无数细小纤维状矿物微晶纵横交织而形成的致密块状集合体。对于自然界翡翠的形成,主要有四种主要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是岩浆在高压条件下侵入到超基性岩中的残余花岗岩浆的脱硅产物。第二种观点认为是在区域变质作用时原生钠长石分解为硬玉而形成。第三种观点认为是在花岗岩脉和淡色辉长岩类岩脉在12~14kPa压力下,在钠的化学势高的热水溶液作用下发生交代而成。第四种观点根据硬玉岩中含水,甲烷,硬玉三相包裹体的发现认为翡翠是由近硬玉硅酸盐熔体结晶而成。
(1)缅甸位于南亚,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乌龙河“水石”的形成条件: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岩浆侵入,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外力侵蚀、搬运、沉积.(2)缅甸位于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10月至次年的4月是旱季,水位低,玉石显露,便于采石.(3)缅甸限制翡翠石料出口的原因: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价格.故答案为:(1)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岩浆侵入,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外力侵蚀、搬运、沉积.(2)热带季风气候,6-9月是雨季,河水流量大,易搬运玉矿碎块堆积在河床上;10月至次年的4月是旱季,水位低,玉石显露,便于采石.(3)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价格.

天然缅甸翡翠玉石是如何形成的

4,石头是怎么变成翡翠的

简单说,高温低压的地质环境中硬玉成分石头有了裂,然后又有了铬金属染色渗入然后万年变化才有了现在的翡翠
翡翠是玉的一种,是玉石之王。玉是所有美丽的石头的总称。 翡翠——是一种珍贵的宝石,有玉石之王的美誉。人们把翡翠和祖母绿宝石一起列为5月份的诞生石,是运气和幸福的象征。在东方,特别是在日本,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地区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几年来,我国掀起了一股宝石热,翡翠则成为宝石中的佼佼者。 据说,翡翠在我国原本是鸟名。翡是一种红色羽毛的小鸟,翠是一种绿色羽毛的小鸟。以后逐渐二字合并,专指一种蓝绿色中带有棕色的小鸟。翡翠之所以被移用在美玉上,并且专指一种含硅酸铝钠的硬玉,是因为这种硬玉颜色不匀,有时在浅色的底子上伴有红色和绿色的色块,其色彩犹如美丽的翡翠鸟。 翡翠的硬度(hardness)为6—7级;比重(specific gravity)为3.32---3.45;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为1.66—1.7左右。坚韧性好,受重击后也不易破碎,抗压强度有的甚至超过钢铁。 翡翠的颜色有多种: 1、白色。基本上不含其它杂质元素。 2、红色。含化学元素铁(fc3+)(俗称为翡)。 3、绿色。含而2%以上的铬(cr)(俗称为翠)。 4、黑色。含2%以上的铬(cr)及铁(fe2+)。 5、黄色。含元素钽。 6、紫色。含元素铬(cr)铁(fe)及钴(co)。 如果在一件翡翠玉上,红、绿、紫、黄各色共存的话,寓意福、禄、寿、喜,它就是一件价值很高很难得的玉器了。 翡翠的产地主要在缅甸,世界上90%以上的翡翠产自这个国家

5,翡翠是怎样构成的

要知道翡翠是怎样形成的,那就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说: 1、翡翠生成的地质条件有哪些? 翡翠生成的地质条件十分苛刻,它须要一个高压低温的地质环境(压力5×10(3)-7×10(3)kpa,温度在150-300℃)。首先硬玉岩在整个地壳中非常难于形成,并且十分稀少。另外它的围岩一一超基性岩也十分少见。有了以上二个条件为前提,还须有微量铬离子一一色素离子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在漫长的时间里,不间断的进入硬玉晶格,才能形成一般的绿硬玉。 若要成为特级硬玉——翡翠,还须具备以下条件,翡翠围岩必须是高镁高钙低铁岩石。这种环境产出的翡翠更纯净,少铁使底不发灰。尽管低铁但还是有铁的存在,要翡翠十分纯净无杂质,还须在强还原条件下即在还原环境中生成。因为在缺氧环境中,它所含的Fe会形成磁铁矿而析出,而不进入翡翠的晶格内,可使翡翠绿更正。再者要有生成翡翠后的地质作用及多次强烈的热液活动,把翡翠改造得绿正、水好、底纯的特级翡翠。翡翠成色过程是伴随着热液活动进行的,为多期强度不同的成色过程。而且缓慢分解成铬离子的致色元素,要长时间处在150-300℃,最佳温度是在212℃左右下,铬离子才能均匀不间断地进入晶格,在这种条件下生成的翡翠绿色非常均匀。完全生成特级翡翠后,还不能有大的地质构造运动,否则将会产生大小不等,方向不同的裂纹而影响质量。以上各条件很难同时具备,这就是为什么特级翡翠稀少的原因。 2、翡翠生成的大致时间? 从侏罗纪(约1.8亿年)的缅藏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并向欧亚大陆板块之下俯冲,到第三纪的渐新世(约3500万年)前、印巴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缅藏板块碰撞,并俯冲于欧亚缅藏板块之下。这两次的碰撞,尤其是第二次的碰撞,不但使青藏云贵高原上升隆起,还造成了世界屋脊。使原残存的缅藏板块更加支离破碎,造成大大小小的断裂,超基性岩及其它岩浆岩沿断裂带侵入。这些超基性岩是生成硬玉矿床的母体。是一个高压低温变质带,主要发生在喜玛拉雅山运动期,这些超基性岩主要由蛇纹岩、橄榄岩、角闪石等组成。侵入于蓝闪石片岩内。 根据野外地质关系及绝对年龄测定,超基性岩的侵入时间应为白垩纪晚期至第三纪早期(7000万年-6500万年之间)前后,并见有稍后生成的(第三纪)花岗岩及更后期的辉长岩等(其内含金)。由以上可判断,硬玉岩生成的时间应为开始侵入的蛇纹岩化橄榄岩形成之后生成。于第四纪的更新世后已有大量硬玉巨砾侵蚀搬运再沉积了。

6,翡翠是如何来得

翡翠一词来源于翡翠鸟,这种鸟雄性呈艳红色,称为翡鸟,雌性呈艳绿色,称为翠鸟。由于自然界产出的翡翠多为绿色和红色,渐渐"翡翠"这一名词由鸟禽转为玉石的名称了。翡翠的颜色自然而富于变化,与自然界极为协调,代表着万物生机勃勃与青春活力,深受东方民族尤其是中华民族的喜爱。 二. 翡翠的颜色 归纳起来有白色、绿色、紫色、红色、黄色和黑色。 三翡翠的种类 结合翡翠的颜色、透明度、质地等特征,翡翠可以分成许多种类。 1. 老坑种:颜色符合浓、正、艳、匀,质地细腻,透明度好。是最具保值价值的珍品。 2. 冰种:水头特佳,晶莹透彻,色淡或无色,是“有种无色”的翡翠,属于高档品种。 3. 芙蓉种:颜色虽淡却非常正,不带黄色调,玉质较细腻,非常耐看,属于中高档品种。 4. 金丝种:绿色鲜艳明亮,使人觉得翠中含有金光,呈丝状断断续续排列,因水头好,颇受推崇。 5. 干青种:绿色浓重且纯正,透明度差,底子干,玉质较粗,矿物颗粒的形态呈短柱状。 6. 花青种:绿色呈脉状或斑点状不规则分布,是分布较广的一种翡翠,属于中低档品种。 7. 油青种:透明度较好,玉质细腻,表面似油脂光泽,绿色较暗,掺杂蓝灰色调,给人一种很沉闷的感觉,属于中低档品种。 8. 马牙种:矿物颗粒呈白色粒状,透明度差,质地粗糙,属于低档品种。 四.翡翠的质量评价 中国人有句俗话“黄金有价,玉无价”,为什么对翡翠做报价会如此困难呢?因为与其它宝石不同的是翡翠不是单晶体,而是矿物集合体,组成集合体的矿物种类、颜色、粒度往往不相一致,使得翡翠的外观千姿百态。另外,受后期多次地质作用的影响,即使在同一块翡翠上颗粒的粗细、颜色的深浅都不均匀,正所谓"人有千张脸,玉有万种面"。所以,翡翠的评价就显得很困难。对于雕刻品来说,其艺术构思、加工技巧更为评价翡翠增添了难度。 总体来说,评价翡翠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颜色:颜色是决定翡翠价值的首要因素,颜色差一点点,价值就差很多。因此,正确观察颜色非常重要。白炽灯下看翡翠颜色会显得鲜艳些,饱和度也会显得高一些,即所谓“月下美人,灯下玉”。而同样一块翡翠在日光下观察,其颜色会相对淡些、暗些。通常,人们以自然光下所观察到的颜色为准。评价翡翠颜色时通常应考虑下面四个要素: ①浓:指颜色的饱和度或深浅。中国北方人、台湾人和日本人以及年纪大的人喜欢稍深一点的颜色,而新加坡人以及年轻人会喜欢较清淡的翡翠。 ②正:指颜色的纯正程度。稍带黄色的绿色不会影响绿色的鲜艳程度,对翡翠的价值影响不大,但过多地偏黄就会影响翡翠的价值。由于蓝色会降低绿色的鲜艳程度,若偏蓝色则对翡翠的价值影响很大。偏灰的绿色使人感觉既暗又脏,价值也就降低很多。 ③鲜:指颜色的明亮程度。它是构成翡翠颜色美感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难求的因素,鲜艳度差一点,价值就差很多。如果说不同的人对颜色的深浅有所不同的话,但对鲜艳度的要求却是一样的,即鲜艳度越高越好。光源的强弱对鲜艳度的观察影响很大,强光源下鲜艳度偏高,弱光源下观察鲜艳度偏低。 ④均:指颜色分布的均匀程度。由于翡翠是由无数微小晶体组成的,每一晶体的颜色都可能不一致,所以翡翠的颜色难得很均匀。很明显均匀度越高,价值也越高。 但当绿色、红色、紫色协调出现时,俗称“福禄寿”,由于其稀少性,这种翡翠的价值较高。 2.透明度:指翡翠使可见光自由透过的程度,由于组成翡翠的颗粒粗细不同、结合方式不同,允许光通过的能力也就不同。若大部分光线不能透过,翡翠的颜色显得死板,行话称之无水分,也就是很“干”。若允许大部分光线透过翡翠,则透明度较高,使翡翠显得非常晶莹,有“水汪汪”的感觉,行话形象地称之为水分足。欣赏透明度高的翡翠会令人有一种陶醉感,这种翡翠有一种滋润的感觉,似乎颜色是活的,可向四周放出。行话中又把透明度称为“种”。透明度差即种差,行内有句俗话“种好遮三丑”: ①可使颜色浅的翡翠显得晶莹漂亮; ②可使不够均匀的颜色因互相影照而显得均匀; ③可使质地不够细的翡翠看不到明显的颗粒 2.体积:在色、种、底、工、裂纹等相同的情况下体积越大就越贵,对于高价位的翡翠来说体积影响更大。例如珠琏、手镯均要较多的原料来制造,若用戒指料做手镯,则手镯价 值要以几何级数增加,难怪手镯可拍卖到1千万港元。同时评价配对品比单个的要贵得多。 4.做工:对于戒面、耳钉等首饰,要求切工规正,抛光优良;对于挂件、摆件来讲,工匠的巧妙构思、娴熟技艺将起到决定。

文章TAG:翡翠怎么形成的  翡翠是怎样形成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