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青铜器上的纹路如何区别

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大宗集中于商周时期,这里阳Sir简单梳理一下,然后重点说一下,关于夔纹与凤鸟纹,饕餮纹和兽面纹的区别。一、夏代青铜纹饰夏代青铜礼器的纹饰,除了原点、圆块和几何纹之外,基本以乳丁纹为主,而且多装饰于爵和斝这两种器物之上。(乳丁纹爵 夏代晚期)(乳丁纹斝 夏代晚期)二、商代青铜纹饰①商代早期早期的青铜纹饰,主要采用兽面纹。所谓“兽面纹”,是指纹饰所表现的是包括各种兽头的正视图像,因其种类很多,形象也具有多样化。而“饕餮纹”是古代神话中记载的有首无身的凶兽,它是集合了许多兽类固定模式的正面图像形成的。简单来说,“饕餮纹”是“兽面纹”的集大成者,可以用这个称谓来概括所有的兽面纹饰,相当于一个符号。(商代早期 兽面纹鼎)这一时期兽面纹,其表现方式是含蓄而象征的,连最典型的兽目和兽角,也不刻意强调区别,双目以一对圆点代替,兽角甚至采用难以引人注目的小钩曲状条纹。②商代中期仍然采用兽面纹,但是其装饰特点进一步加强。同时在一些大型器物如尊、罍的肩上,会有牺首或羊首的浮雕。以兽面纹为例,变化极为明显,那种宽线条的兽面纹被繁密的线条所替代,线条勾勒更加精工。(商代中期 兽面纹鼎)一个现象是兽面额顶的角被大大的扩展了,显现出威严之感;另一个现象是它双目的内侧眼角被扩大,因此使得眼神更有凶奇之感。③商代晚期商代晚期,仍然使用兽面纹,但是也沿用中期在兽面纹两侧配置的鸟纹与龙纹,而此时几何形纹饰也有长足发展,如勾连雷纹、乳钉雷纹或者三角雷纹等。(乳丁纹鼎 商代晚期)以兽面纹为例,晚期的反而更容易区别,因为其目、鼻、口之类的形状彼此大体相似,但是各种夸张的角型,是区分不同兽面纹的主要标示。(商代晚期 牛方鼎)同样,“饕餮纹”也更加完善,其中那些躯干展开不多、或完全没有躯干的,即所谓的有首无身的饕餮纹,这其实是“兽面纹”图案本身简化规律的结果。三、周代青铜纹饰商人敬鬼神,而周人崇礼仪。所以商代狞历的兽面纹,被周人加以选择和改造。兽面纹的主要特征被保留,但是构图更加舒朗,线条更加柔和,没有殷商时代那么威严可怖。(兽面纹鬲 西周早期)除此之外,题主所说的凤鸟纹,也在西周时期大量出现,或许与“周人之兴,有凤鸣于岐山”不无关系。(凤鸟纹方鼎 西周早期)四面背向凤鸟纹饰最后,再看一下题主所说的夔龙纹:(夔龙纹鼎 西周早期)综上所述:兽面纹和饕餮纹比较难以区分,但是凤鸟纹和夔龙纹差异很大,是比较容易辨别的。最后,题主若是想要对中国青铜器有更多明晰的认知,为你推荐一套系列书籍《中国青铜器全集16卷全(文物出版社1996)》,细细研读,绝对获益匪浅!

青铜器上的纹路如何区别

2,常见的青铜器纹饰

  青铜器是由青铜(红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下面我整理了常见的青铜器纹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青铜纹饰的主要分类   常见的青铜器纹饰1、饕餮纹   饕餮 传说 中是龙的第五子,羊身,眼睛长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张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饕餮纹的主要特征是它的主体部分为正面的兽头形象,两眼非常突出,口裂很大,有角与耳。有的两侧连着爪与尾,也有的两侧作长身卷尾之形,实际上是由两条夔龙纹以鼻梁为中心,侧身相对组成的。饕餮纹的鼻、角、口部变化很多,从角、耳的不同形态可以认出其生活原型多是牛、羊、虎等 动物 。牛、羊是祭祀活动的主要祭品。饕餮纹多施加在器物的主要装饰部位,以柔韧的阴线刻出,或作阳线凸起。构图丰满,主纹两侧以富于变化的云雷纹填充,具有阴阳互补之美。饕餮纹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到东周以后再度流行,但已失去原先的主导地位和狞厉色彩,而成为华美的装饰。   常见的青铜器纹饰2、夔龙纹   夔是龙的一种,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夔龙纹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常见的有身作两岐,或身作对角线,两端各有一夔首,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其变化很多,使用灵活,有时作饕餮纹两旁填充空白的辅助花纹,也可单独构成连续排列的装饰带,夔龙纹与圆涡纹相间排列的二方连续图案,被称为火龙纹。   常见的青铜器纹饰3、龙纹   是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一般反映其正面图象,都是以鼻为中线,两旁置目,体躯向两侧延伸。若以其侧面作图象,则成一长体躯与一爪。龙的形象起源很早,但作为青铜器纹饰,最早见于商代二里冈期,以后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战国,都有不同形式的龙纹出现。商代多表现为屈曲的形态;西周多表现为几条龙相互盘绕,或头在中间,分出两尾。传说中龙的出现与水有关,因此在青铜水器中,龙的形象更多出现。   根据龙纹的结构大致可分为爬行龙纹、卷龙纹、蛟龙纹、两头龙纹和双体龙纹几种。爬行龙纹,通常为龙的侧面形象,作爬行状,龙头张口,上唇向上卷,下唇向下或向上卷向口里,额顶有角,中段为躯干,下有一足、二足或仅有鳍足之状,简单的也有无足的,尾部通常作弯曲上卷。大多作对称排列。盛行于商末和西周时期;卷龙纹,龙的躯干作卷曲状,首尾相接,或者呈螺旋蟠卷状,常饰于盘的中心。古代以为龙、蛇属于同类,故把龙画作蛇身蟠卷状。自殷墟到战国各个时期青铜器上都有这类装饰,只是图像结构有所不同;双体龙纹,亦称“双尾龙纹”。其状以龙头为中心,躯干向两侧展开,这类纹饰呈带状,因而体躯有充分展开的余地,实际上是龙的整体展开的对称图形。盛行于商末周初。大多施于方彝或方鼎口沿上;蛟龙纹是两条或两条以上龙的躯干相互交缠的纹饰。结构多有不同,有单体接连式,龙的躯干有规律的向同一方向交缠连接的,也有甚多的龙体交缠在一起,成多叠式的。盛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   常见的青铜器纹饰4、蛇纹   青铜器上的一种纹饰。有三角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一对突出的大圆眼,体有鳞节,呈卷曲长条形,蛇的特征很明显。商末周初的蛇纹,大多是单个排列;春秋战国时代的蛇纹大多很细小,作蟠旋交连状,旧称“蟠虺纹”。   常见的青铜器纹饰5、鸟纹   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鸟长翎垂尾或长尾上卷,作前视或回首状。在青铜器上大多作对称排列。良渚 文化 出土的玉琮上已有明确的鸟纹。青铜器上最早出现的是二里冈期的变形鸟纹。殷墟时期已有鸟纹作为主要纹饰。西周早期起鸟纹大量出现,一直到春秋时期。商代鸟纹多短尾,西周鸟纹多长尾高冠。鸟纹包括凤纹、鸱枭纹、鸾纹及成群排列的雁纹等。   常见的青铜器纹饰6、凤鸟纹   商周两代青铜器共有的纹饰,其发展衍变中出现的变异具有断代的意义。称为凤鸟纹的一类,头有华冠,有的有角,尾羽纷披,常用于主要的装饰面。商晚期至西周时期流行长尾的鸟纹和小鸟纹,多用于装饰带或作辅助性纹饰。   常见的青铜器纹饰7、波纹(环带纹)   是一种宽大而流畅的曲线纹饰,形象活泼而流畅。西周颂壶腹部装饰的蛟龙纹与波纹配合使用。以 浮雕 手法制作的蛟龙纹饰蜿蜒成大波浪形,依壶体正侧、宽窄的不同而有起伏升降的变化。   猜你感 兴趣 : 1. 中国青铜器图片及介绍 2. 古董铜器收藏鉴定方法 3. 2016年青铜器收藏价值 4. 上古十大凶兽饕餮图片

常见的青铜器纹饰

3,古代中国哪个时期所用青铜纹到达新高峰

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青铜器纹饰发展成浮雕状,繁复的镂空花纹则达到了东周时期青铜器制作的顶峰。代表器物有河南新郑铜器群、安徽寿县蔡侯墓铜器群、山西浑源李峪村铜器群以及辉县山彪镇和琉璃阁、河南淅川、长治分水岭,湖北随州擂鼓墩等地的铜器群等。其中最著名的是湖北随州擂鼓墩的曾侯乙墓发现的青铜器。这座墓的下葬年代为公元前432年,距今2410余年。曾侯乙,姓姬名乙。战国时代曾国一个名叫“乙”的诸侯国君。他不仅是一位熟谙车战的军事家,也是一位兴趣广泛的艺术家。曾侯乙墓中共发现随葬品15000多件。其中曾侯乙编钟一套65件,是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青铜礼器主要有镬鼎2件、升鼎9件、饲鼎9件、簋8件、簠4件、大樽缶1对、联座壶1对、冰鉴1对、樽盘1套2件及盥缶4件等。其中樽盘系用先进的失蜡法铸造,表现出战国时期青铜冶铸业所达到的高水平。曾侯乙墓随葬数量庞大的乐器,钟磬铭文中有大量乐理乐律铭文,显示了曾侯乙生前对于乐器制造与音律研究的重视程度。墓内还有大量铸造极精的青铜器珍品,及绘画、雕塑艺术、书法精品,并且大量器物并非冥器,而是曾侯乙生前所用之物,多为他亲自督造,说明他兴趣广泛,具有多方面的才华和较高的艺术鉴赏力。曾侯乙墓的青铜共计钮钟19件,角钟45件,分三层悬挂在满饰彩绘花纹的铜木结构的钟架上,每层的立柱下都铸造成一个青铜佩剑武士。编钟的形体和重量是上层最小,中层次之,下层最大。最小的一件重2400克,高0.2米;最大的一件重203.6千克,高1.53米。它们的总重量在2500千克以上。钟架通长11.83米;高达2.73米。钟在我国商朝时就已出现,最初只有三五枚,至周朝增到9枚至13枚,战国时发展成61枚。人们按钟的大小、音律、音高把钟编成组,制成编钟,演奏悠扬悦耳的乐曲。而曾侯乙编钟共65枚,其中一枚是战国时楚惠王赠送的镈。曾侯乙为表示对楚王的敬重而放在显要位置上。钟上大多刻有铭文,上层19枚钟的铭文较少,只标示着音名,中下层45枚钟上不仅标着音名,还有较长的乐律铭文,详细地记载着该钟的律名、阶名和变化音名等。钟及架、钩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这些铭文,便于人们敲击演奏。曾侯乙编钟音域宽广,有5个八度,钟的音色优美,音质纯正,基调与C大调相同。编钟的悬挂有3种方式:下层环挂式,挂钩为爬虎套环和双杆套环两种;中层钩挂式,挂钩为框架钩和焊钩两种;上层插挂式,是以插销入孔、串钩钟钮。全部甬钟的记事铭文均为“曾侯乙做持”5字,标明钟的制作和享用者是曾侯乙。镈钟的铭文则记载楚王熊章为曾侯乙铸宗彝一事。标音明文标示了钟的位置或敲击部位及其所发音的名称,它们构成了十二半音称谓体系。乐律理论记述了曾国与楚、晋、齐、申、周等国的律名对应关系。钟铭所见律名28个、阶名66个,绝大多数都是前所未知的新材料。这套编钟的铭文,是一部重要的我国古代乐律理论专著。全套编钟音域宽广,音律充实,音色优美。每件钟均有呈三度音程的两个乐音,可以分别击发而互不干扰,也可同时击发构成悦耳的和声,证实了我国古编钟双音的规律。全套编钟具有深沉浑厚的低音、圆润淳朴的中音和清脆明快的高音。中心音域内具十二半音,可以旋宫转调,演奏七声音阶的多种乐曲。钟及钟架铜构件是铜、锡、铅合金,合金比例因用途而异。用挥铸、分铸、锡焊、铜焊、铸镶、锉金、磨砺制作而成,工艺精湛。编钟的装配、布局,从力学、美学、实际操作上,都显得十分合理。全套钟的装饰,有人、兽、龙、花和几何形纹,采用了圆雕、浮雕、阴刻、彩绘等多种技法,以赤、黑、黄色与青铜本色相映衬,精美壮观。同时还有6个“丁”字形彩绘木槌和两根彩绘撞钟木棒,据此并经实验判定,这套钟的使用共需5人:3人双手执小槌掌奏中、上层钟;两人各持撞钟木棒,掌奏下层钟。曾侯乙墓中还有一件珍贵的青铜樽盘,樽高0.33米,口宽0.62米,盘高0.24米,宽0.57米,深0.12米。樽敞口,呈喇叭状,宽厚的外沿翻折,下垂,上饰玲珑剔透的蟠虺透空花纹,形似朵朵云彩上下叠置。樽颈部饰蕉叶形蟠虺纹,蕉叶向上舒展,与颈项微微外张的弧线相搭配,和谐又统一。在樽颈与腹之间加饰4条圆雕豹形伏兽,躯体由透雕的蟠螭纹构成,兽沿樽颈向上攀爬,回首吐舌,长舌垂卷如钩。樽腹、高足皆饰细密的蟠虺纹,其上加饰高浮雕虬龙4条,层次丰富,主次分明。盘直壁平底,4龙形蹄足口沿上附有4只方耳,皆饰蟠虺纹,与樽口风格相同。4耳下各有两条扁形镂空夔龙,龙首下垂。4龙之间各有一圆雕式蟠龙,首伏于口沿,与盘腹蟠虺纹相互呼应,从而突破了满饰蟠螭纹常有的滞塞、僵硬感。樽置于盘内,两件器物放在一起浑然一体。樽是盛酒器,盘一般作为水器用,两者合为一器,樽内盛掺有香草汁的酒,祭祀时以献尸,宾礼时以饮客。整套器物纹饰繁缛,穷极富丽,其精巧达到先秦青铜器的极点。尤其是器上镂空装饰,透视有若干层次,系用失蜡法铸造,这一发现,证实了在2400多年前的战国早期,我国的失蜡法铸造技术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樽和盘均铸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曾侯乙墓中青铜乐器还有一套编磬,通高1.09米、宽2.15米。青铜锉金磬架,由一对圆雕怪兽及其头上插附的立柱为虡,两根圆杆作为横梁,呈单面双层结构。兽顶插附的立柱从腰、顶两处与横梁榫接。横梁底等距焊铸铜环,以串钩挂磬。磬架施线条流畅的锉金云32块磬系用石灰石或大理石磨成,形若倨句,大小有异,分为两层4组。一磬虡兽舌上有“曾侯乙做持用终”铭文。曾侯乙墓的青铜鹿角立鹤,通高1.43米,鹤高1.1米。鹤长喙上翘呈钩状,引颈昂首伫立,两翅展开作轻拍状。拱背,垂尾。鹤首两侧插有两支铜质鹿角形枝杈。鹤的头、颈和鹿角上有几何纹饰,其他部位有铸成和镶嵌的云龙纹。此器造型别致,是一件独具风格的青铜工艺精品。鹤和鹿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把鹿角插入鹤头,将两者置于一身,可称之为“瑞鹤”。古人把仙人乘车叫“鹤驭”、“鹤驾”。曾侯乙墓的青铜大樽缶通高1.24米,口径0.48米,足径0.69米,重327.5千克。樽缶为古代盛酒器,这件大樽缶是我国先秦酒器中最大、最重的一件,堪称“酒器之王”。它不但拥有足以傲视同类的巨大体型,而且在纹饰上也极尽精美。器表由细密复杂的涡纹、重环纹、蟠螭纹、绹纹、雷纹、蕉叶纹、带纹、蟠蛇纹等构成,花纹花式统一,线条整齐划一。大樽缶里面还存有酒液,历经2400多年没有泄漏,可见缶的密封性之好。这件大樽缶不仅对了解曾国的人文历史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而且也让人感受到了当时贵族的豪饮之风。还有一件青铜联铜禁壶,壶为敞口,厚方唇,长颈,圆鼓腹,圈足。壶盖有衔环蛇形钮,盖外沿套装勾连纹的镂孔盖罩。壶颈两侧各有一攀附的龙形耳,器身饰蟠螭纹和内填蟠螭纹的蕉叶纹等。两壶内壁均铸有“曾侯乙做持用终”铭文。铜禁在世界上仅见4件,而在湖北更是首次被发现。墓中还有一件青铜冰鉴,通高0.61米,边长0.6米,重170千克。鉴是古代用以冰酒或温酒的器具,它由内外两件器物构成。外部为鉴,鉴内置一樽缶,鉴与樽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夏天可以放入冰块,冬天贮存温水,樽缶内盛酒,这样就可以喝到“冬暖夏凉”的酒。鉴和樽缶均饰以变形蟠螭纹、勾连纹和蕉叶纹等,并均有“曾侯乙做持用终”铭文。此器结构复杂,造型奇特,工艺精湛,是具有特殊用途的大型酒具,同时发现有两件,造型、纹饰、大小均同。除曾侯乙墓的青铜器外,比较著名的还有战国早期的铜鸟兽纹壶,通体满嵌紫红色花纹,如果连同三角形的格栏,从上至下共有16层之多。壶身主纹带重点表现龙、虎、兽面及鹿等多种动物,它们颇具抽象意味,形态活泼。在动物的周围还辅之以云朵、蕉叶一类花饰。在深色的胎体上,这些紫红色图案格外突出,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类似的如时代要略早于鸟兽纹壶的春秋时期铜兽纹樽缶,它的肩部用红铜嵌4组瑞兽,每组两个,一前一后,前者驻足回首,后者奋力追赶,两者相互顾盼,憨态可掬,活泼可爱。

古代中国哪个时期所用青铜纹到达新高峰


文章TAG:青铜器  上的  纹路  如何  青铜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