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有关于闽南风味小吃的种类

九重粿,土笋冻、大面炸豆干,元宵丸、水晶包、水瓮菜,龙眼、白鸭汤、白粬、东方包、布包豆干、永春老醋,花生、米粉、红米酒、肉粽、芒果、芋圆,鸡卷、豆签、卤面,鱼丸、鱼仔粥,柿饼、春卷、茜草粿、荔枝,桔红糕、菜包、菠棱(草字头)菜、蚝(东石蚝)、蚝仔煎、鸭仔粥、浮果,绿豆饼、甜酒、甜粿、粕丸,窖菜、番薯(地瓜)、番薯粉粿条,榜舍龟、蜜桔(安溪蜜桔、永春金橘糖)、满煎糕、槟榔,澳茄粿、糍(糍粑、糯米糍),糟菜

有关于闽南风味小吃的种类

2,泉州什么产品比较特色

清沙湾在惠安。沙滩,可以在那烧烤,觉得比较适合集体玩 只要自带烧烤之类的在在那租了炉子就搞定了 要不然就泉州18景,我是觉得还好。
泉州风味小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流传着许多“食”文化的故事。小吃品种繁多,式样翻新,造型美观,且用料考究,做工精细,有小菜、热菜、汤羹、主食、甜点、水果六种类别。厨师利用丰厚的特产,融合了泉州地方美食炒、炸、煎、烩等传统工艺,综合体现了闽南小吃的风味特色,既保留了唐宋遗风,又有创新内容。 安海土笋冻、洪濑鸡爪、捆蹄、海蜇皮、酸甜萝卜、德化淮山、安溪卤豆干、凉拌青瓜、糖醋莲藕片、蒜泥茄子、香油拌海带、卤水花生(带壳)、沙鱼冻、凉拌苦瓜、辣油笋菜、海蛎煎、桂花蟹、通心河鳗、香芋焖鸭、芥菜炒虾皮、十香全鸭、嫩饼菜、包烧豆腐、石狮牛肉粳、水丸鱼卷汤、红菇肉片汤、炒湖头米粉、炕软蕃薯、花生仁汤等
感觉去海边吧围头,衙口 沿海总是适合集体的 要不就是逛一下农村呗,虽然现在比较少了
可以去华侨新村 诺尔和五排五号 有集体餐每个人差不多30块钱或者去玩杀人游戏

泉州什么产品比较特色

3,有什么好吃的闽南风味的小吃啊

平和县小溪枕头饼 平和芦溪咸菜 九峰镇碱仔粿 平和县大溪镇豆干 九峰镇花香片 漳州美食-炸五香 平和土特产南胜咸水鸭 平和小吃芦溪红酒 平和小吃南胜麻枣 东山县烧卖-“肖米” 诏安美食:猫仔粥 漳州卤面 闽南特色小吃:春饼 闽南特色小吃:捆蹄 闽南名吃 榜舍龟 闽南特色小吃:鲎羹 闽南小吃:米糕 闽南特色小吃:鲜酥蚵串 闽南名吃:牛肉羹 闽南特色小吃:芥菜饭
沙县小吃~~
安海土笋冻、洪濑鸡爪、捆蹄、海蜇皮、酸甜萝卜、德化淮山、安溪卤豆干、凉拌青瓜、糖醋莲藕片、蒜泥茄子、香油拌海带、卤水花生(带壳)、沙鱼冻、凉拌苦瓜、辣油笋菜、海蛎煎、桂花蟹、通心河鳗、香芋焖鸭、芥菜炒虾皮、十香全鸭、嫩饼菜、包烧豆腐、石狮牛肉粳、水丸鱼卷汤、红菇肉片汤、炒湖头米粉、炕软蕃薯、花生仁汤、面线糊、肉粽、五香卷、菜包、菜头、芋饼、石狮甜、芥菜饭、永春榜舍龟
蛎煎,炒米粉(如同发丝的米粉),春卷(豆腐皮卷了肉和荸荠馅油炸后切片,沾番茄酱吃),煎海螃蟹(最好吃的是煎出的汤汁泡米饭太好吃了),炒虫圣子,闽南小炒(时蔬炒肉啥地)各种闽南风味。费用是吃多少算多少~!地点是闽八海鲜酒楼,

有什么好吃的闽南风味的小吃啊

4,厦门特色小吃有哪些

列入中华名小吃的厦门风味小吃 1、厦门黄则和花生汤 黄则和花生汤店系以厦门饮食服务公司小点名师黄则和命名。此店始创于1951年,至今已有48年历史,不仅在厦门家喻户晓,而且享誉海内外。 黄则和花生汤取料精细,泡发考究,烧煮时间及火候恰到好处。其中成品具有花生片完整无缺、清香酥烂、入口即化、汤甜而不腻的特色,曾获1986年福建省小点比赛“金奖”殊荣。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解放初期和近期先后两次到过厦门,都特地光临品尝花生汤,对黄则和花生汤的美味大加赞赏,给予高度的评价。 2、厦门好清香烧肉粽 厦门“好清香”座落于厦门市大元路32号,旧称“赖厝埕”,1940年王朝基先生创办,以经营饶有风味的“烧肉粽,”、“芋包”等小吃驰名中外。 厦门好清香大酒楼数十次应邀于日本、新加坡、菲律宾、香港及省内外的大宾馆、酒店举办厦门风味美食节;多次在全国烹饪大赛上荣摘金、银、铜、名优奖,成为风格独具的“中华老字号”。 厦门“好清香烧肉粽”,50多年来,以“三精”取胜(精选、精配、精制),不断至美,以味浓鲜香、油而不腻、糯软爽口,芳香扑鼻,别有一番风味,赢得市民和海内外侨胞由衷厚爱,以致有“不到好清香,枉费鹭岛行”之赞语。 3、厦门吴再添沙茶猪肉面 厦门吴再添小吃店座落于厦门市大同49号,以本市擅长烹制厦门风味小吃名师吴再添姓名为店名。小吃荟萃厦门名点风味小吃于一炉,有其富有浓郁独特的乡土风味而蜚声海内外。 厦门“吴再添沙茶猪肉面”是闽南地区备受喜爱的名品小吃。闽南气候温和,四季如春,不论春厦夏秋冬食用沙茶猪肉面均适中。这道小吃特点是肉鲜嫩脆,面条柔润爽滑,汤甘甜、香辣,增人食欲。

5,福建的特色小吃都有哪些

8闽大地 本人转载闽西个别几个小吃 出名点的有沙县小吃 想知道自己去店里吃去... 闽西咸豆花:俺住的地方和小企家不过两三个小时车程,所以豆花也长得巨象。扁铁勺片两片嫩生生白悠悠的豆花,浇上高汤和汤里煮着的碎粉丝,撒上咸菜末,虾皮,香菜末,油葱,葱花,紫菜末……好象还有肉末……吃了这么久,我还是被太多的原料闹得头晕。还有N个瓶瓶罐罐里抖出的调料。香,嫩,鲜,烫!可惜兜里的零钱有限,每次俺都吃得恋恋不舍,一步三回头。 长大后在各地吃过N种豆花,最精致的大众豆花还是咱们的咸豆花。据说有个老华侨,大约是解放时出去的,几十年后好不容易有机会回来,一回来就满街找咸豆花。一碗豆花让他想了几十年,吃得他是老泪纵横。——俺可是幸运多了,最多只想几年就可以了。 河鱼熬稀饭/泥鳅面:把这两样摆一块,因为都是我爸念叨的。他小时候就在家边上的小溪里用竹簸箕掏小鱼儿,小鱼儿也就比小指头大不了多少或者更小。祖母把小鱼儿和米一起熬成粥,加点盐,这就叫改善生活了。老爸总说,那个鲜啊……(可惜我没吃过)。后来有回他下乡,有个乡镇招待所也用小河鱼熬稀饭请他们吃,老爸回来又念叨了很久很久。 还有就是泥鳅面,这个俺在闽东时吃过。割完稻子是田里摸泥鳅的好季节,街上常有人一水盆一水盆地卖泥鳅。拿泥鳅煮出烂糊面,放上辣椒,红红辣辣热烫烫的一大碗,那是又香又鲜。这也是我家老爸的最爱,俺次之。因为俺吃得太快太粗心,经常不小心被泥鳅骨头刺伤舌头。好吃的记忆后总有悲惨的结尾,所以这个印象中的美味就被我打了折扣。 鬼糕(土音,俺也不知道普通话该叫啥):这是七月半鬼节的必备品,三角形,用山上一种青草的绿汁染进米粉皮,染法和上海地区清明节吃的“青团”类似。馅料很丰富,全剁成细细的丁子,有香菇丁,竹笋丁,香干丁,肉丁,菜末,等等等等,各家自有祖传秘方,见仁见智,为七月半走亲访友的送礼佳品,其实也是暗比谁家的媳妇手巧心灵。俺家不会做,因为不是当地人,人家也不要求,所以我一贯是吃百家还不用回礼,巨爽。后来日子好过了,不用到七月半,街上也有卖“鬼糕”给俺这种人解馋的,更爽!呵呵…… 芋卵饺:是用芋头磨粉做成的皮,内含各种馅料的蒸饺。馅料也和“鬼糕”类似,以各种山珍、肉、菜剁成丁子,见仁见智。难得的是皮子上一股子芋头香味,是我最最喜欢的。 清汤粉:唔,这个说起来又要流口水了。读书的时候是两毛五一碗,是和同学打赌的豪华版。清汤可是熬了N久的老火牛骨清汤,烫好米粉扔进去,上面盖上几颗牛肉丸/牛筋丸(后面再介绍),再撒点胡椒,香菜,葱花……盖了!——兰州人怎么怀念兰州拉面,俺就怎么怀念俺们的清汤粉! 牛肉丸/牛筋丸:闽西的牛肉丸风格有点象潮洲牛肉丸。但是牛筋丸应该是闽西的特色。是用大片的牛肉剔去牛筋,加生粉和作料,由壮汉拿着大木棒槌捣上差不多一天,硬是把牛肉捣成浆子。然后在手里很灵巧地一挤一个丸子形状,在沸水中煮熟成丸。牛筋丸是用剔出的牛筋剁碎再捣烂做成——我却更爱牛筋丸的嚼头。俺每次去买牛肉丸或牛筋丸,都会带上一个大罐子,老板娘也很默契地在给我装好丸子后,从煮了几百斤牛肉丸的锅里舀两大勺汤给我——那可是高汤中的高汤也。只有这样的汤拿回去煮丸子,才正宗。看广东人吃牛丸火锅,就那么涮涮就出锅了,心里颇有点遗憾,少了那份老汤,吃牛丸,在我口中,还不算最高境界。 湿烤花生:听说过吗?呵呵,是当年的新花生,在盐水香料中煮熟。花生外面裹上湿泥巴,然后文火慢慢烤透烤干。最后一抖外面的泥壳,就露出里面白白胖胖的花生壳儿麻屋子了。这样的烤花生,比煮花生香脆,比炒花生入味,又没有炒花生的烟火气。过年时,谁都是一肚子的好料,好象什么也吃不下了。可是一面聊天一面剥花生,最后就闹不清为什么自己面前怎么又多了小山似的花生壳儿?——我们家老公就有这个毛病,长年不改。以至于看着他老人家颇有趋势的小肚腩,俺不得不制订了限制他吃花生的家庭守则。 烤花生在闽西最大的功劳是高考放榜时,那些家有入了龙门的学生的,都是几百斤几百斤烤花生地买——这时可是花生农民的黄金时期。然后把烤花生分成1-2斤的小袋,塞上红纸条,再添几颗糖几棵烟。常看到中了榜的男生背着大麻袋花生跟在父母后面,从学校亲戚邻居父母同事朋友同学一家家地串,很是辛苦。还好我是女生,逃过了这一劫,我爸只好自己扛着。 长汀豆腐干:是一种象纸一样薄的豆腐干,见过吗?黄黄的——那个染料很特别哦,是用栀子花的黄颜色染的也。可以直接撕来吃,豆腐干能吃出肉的鲜美,还有嚼头。我一直是把它和成都牛肉干并列作为我的最佳零食哦。 扣肉、九门头、唰酒、米酒、溪鱼豆腐... ... 还有:1、【灯盏糕】 又叫它油炸饼,做法简单,大米拌水打制成浆,加入肉末、香葱等作料,用平底勺盛入油锅中炸制,色泽至金黄即可。味美可口,但是容易上火。 2、【年糕】 或称糖糕 制作过程: 1、大米泡水后晾干,碾成粉末,晒干备用。 2、用干净盆器盛取适量大米粉末,微热油锅中加白糖熬成稠状,倒入粉末,用筷子迅速搅动使热量四处扩散,加入红塘、开水和捣碎的花生、陈皮等,最终搅至糊状。 3、取一铜盘,洗净擦干,表面涂上一层花生油,将米糊倒入,上蒸锅蒸熟后,表面撒上事先炸过的芝麻即可食用。 有些蒸制年糕的高手能把年糕蒸至晶莹剔透,犹如琥珀,花生、杏仁一类干果完全烂熟其中。食用时配以茗茶,味道更佳。 3、【包粄】连城话叫“桃子” 亦可称为客家饺子,具体做法和饺子无异,只是外皮不同。 4、【捆粄】 将打制好的米浆舀入铜盘中,在滚水锅中即刻就可烫熟,将成型的外皮取出,捆入馅即可。在一些地方也有种袖珍的捆粄,只不过他们叫簸箕粄罢了。 5、【芋子粄】 制作过程: 1、选好上等芋卵,洗净,蒸熟,去皮,趁热捣成泥状。 2、芋卵泥中拌入木薯粉、水等,和匀,使芋卵泥具有一定韧度。 3、抓一小撮揉成图中元宝状,入滚水中烫熟取出,加入各种配料即可。 6、【炸地瓜片】 客家方言称为【炮烙】 如果拿KFC和Mcdonalds的炸薯条做为参照物,我们可以称之为炸地瓜片。具体制作流程如下: 1、选好上等地瓜,洗净,蒸熟,去皮,趁热捣成泥状。 2、地瓜泥中拌入木薯粉、白糖、水等,和匀,使地瓜泥具有一定韧度。 3、将和好的地瓜泥分块,揉成长条状,点上色素,再入蒸锅蒸熟。 4、蒸熟后取出,稍微凉置,用薄片菜刀将其切成薄片。 5、将薄片逐片铺开,阳光下晒干(风干也可,但都需注意不能隔夜被露水或霜冻打湿)。 6、晒干后即可收起储藏,待年末用花生油炸至金黄即可食用。 此食品特点:色泽金黄,香甜脆口,为芷溪走亲访友必备食品,近几年,因竹席产业兴起,妇女闲暇日少,加之其制作稍费时日,制作者渐少。 7、【苞米花】 就是大米做成的苞米花,估计大家都耳熟能祥了。 要深入民间,原料天然正宗才够味。可惜环境破坏、盲目追求价值所造、工业化非手工味就不够了。现在闽西大好河山、高森林覆盖,引进些沿海的淘汰的工业特别是化工业,开发矿产,森林偷伐,怪味也有了
N多.. 几乎每个县市 都有自己独特的小吃..比较出名的, 鱼丸, 鱼面..蚵仔煎 佛跳墙.柘荣牛肉. 特别的强调下 柘荣牛肉 摊子很小..小小的乘着辣椒汤的碗 放几根姜丝 就几片牛肉。 但 非常有特色.. 永泰 李干.还有很多我叫不出名字的小吃.. .. 最好的办法就是你到一个地方问下当地的人.. 然后自己去找哈,. 这样会吃到比较正宗的小吃..
鱼丸鳗鱼、鳖鱼等加薯粉制成丸状,其色泽洁白,香津可口,柔润清脆。福州鱼丸包以肉馅;厦门及闽南一带鱼丸无馅,粒小,入口清脆。蚝煎鲜蚝(牡蛎)加调料拌为糊浆煎成。味道极鲜。春卷属素菜春卷。以精白面为皮,蘑菇、笋丝、豆腐干、胡萝卜及调料为馅,油炸而成。色泽金黄,香脆可口。无肉而有肉味。土笋冻土笋学名星虫,属环节动物,周身可用。经精细加工熬煮,体上胶质溶入水中,盛入小盅,冷却成冻。蘸调料而食。色泽灰白,晶莹透明,富有弹性,鲜嫩清脆,滋味鲜美。锅边糊铁锅放水,加入虾皮及多种调味品,旺火烧开,取稀米浆浇水线以上的热锅边上,即形成片状米粉干,铲入汤中而成。其味鲜美,为福州地区大众性早点。手抓面又名豆干面。以油炸豆腐干放少量大树碱制成黄色面条,加多种调料,卷成筒状进食,别有风味。炒蟹羹蟹肉、猪肉加香菇、冬笋及调料,入油锅煸炒,撒入胡椒粉而成,为泉州一带大众食品。抱滚埘一种圆粒状的树粿,煮好后在拌好的豆粉、黑芝麻、白糖上滚匀,故名。又名豆粉埘,为当地大众化小吃。将糯米、粳米磨浆压干,掺清水揉搓成粒状,内空外圆,放滚油中炸熟,沥干,滚粉而食。外香甜,皮酥脆,内软润。好清香肉粽以香菇、虾米、粟子、鸡肉或猪肉拌糯米炒熟;包扎时松紧适度。色泽黄亮,香甜味美,油润不腻。已有50年制作历史。白八粿即白年糕,早在元末明初,民间用以贺年供神。将糯米、晚米浸水磨浆,压于,掰散,搓成粉状,加入白糖、香精,掺清水揉成粘浆,中铺花生仁、梅舌、桂元肉、肥肉
问道里没有这个

6,闽南建筑的特色

闽南民居建筑从建筑形式的角度来说,并没有一种极张扬的、类型化的形式,但它在砖石墙的装饰及美化上却有着较为特殊的表现。我们在认定建筑的要素时,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谈,即空间性、实用性、物质性和审美性。从审美的角度看,闽南的红砖墙反映着其地域的风格特性,形成了所谓的闽南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是有多方面的因素,虽然我们现在已无法追溯其产生的渊源,但我们从整个中国建筑史了解所知,闽南民居特别是砖石混砌和墙面的装饰及色彩纹样在中国建筑史上有它独特之处(见图1,图2),因而有学者认为这个区域的民居是属于“红砖文化区”(杜仙洲,1994)。 闽南砖墙是属于实砌砖墙,但上面所说的石建筑的同时存在,于是闽南民居中其墙面的最大特色是在于它能如此协调地混合着砖和石,并在混合中隐藏 着艺术化的本义。挖掘闽南民居中砖石墙审美性元素时,特别是砖石墙里面所蕴含的审美样式、装饰图式,某种角度说,对我们现代全球化中本土文化的保持和理解是极富现实意义的。虽然也有学者认为福建民居有海洋文化的痕迹,特别闽南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海外交流繁多,多文化之间影响痕迹明显,但就从民居而言,这种海外宗教及装饰的影响,更多局限于寺庙等带有宗教色彩的地方。我们认为闽南民居虽有多样性文化的影响,但更多是本土文化,特别是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和气候的特点及血统等诸多因素,使其崇仰中原文化的痕迹表露无遗,这从一些纹样、一些隐喻符号以及一些建筑样式上得以证明。当然,其他民族文化影响的建筑也同样存在,诸如土楼、圆楼、吊脚楼、手巾寮等。但这不影响闽南民居特别是砖石墙的类型化的形式。 闽南民居外墙大致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1、勒脚(包括角碑石础),闽南民居勒脚多用白石和青石来作为装饰(见图3),图案图像大部分是虎脚造型,麒麟,喜鹊 ,马踏祥云,狮子戏球,也有吉祥文字之类。 2、墙身(包括山墙、腰线、窗)。墙身最具特色,山墙也是泥塑作浅浮雕呈对称式,腰线有红砖、有白石、有青石影雕。窗的种类繁多,有砖构窗、石构窗、瓷构窗、木构窗等。砖构窗、瓷构窗特点在于本身独立形成一个整体图案。石构窗的窗柱常以一种圆雕形式出现,雕有动物花卉,如果是镂花窗,常见戏曲人物(见图4)。 3、檐边,一般都是浮雕形式,用泥塑彩绘,多山水人物,有故事情节(见图5)。 一、 具备整体形式美感且丰富变化的砖石墙面 闽南民居墙的构造和装饰的最大特点是墙石混砌,即“出砖入石”,它就是砖与石两种不同材料的混砌,其造成一种装饰美感在于石的表面与砖的表面产生质地的对比,石块作为面、点,而砖缝作为线,这之间产生点、线、面的组合,那么这种点、线、面组合,某种程度上产生一种整体面积上的韵律,这是其一;第二,白色花岗岩与红色清水砖在色彩形成既和谐又对比的效果,对比存在于明度上,和谐却体现在它的白石并不是纯白的,而是带点灰色的白,白灰色作为“面”本身能起一种缓冲的作用,在对比中表达和谐,在和谐中表达冲突,这种矛盾的解决也是砖石墙的特点之一;在谈到色彩时,红砖白石形成红白相间的墙面视觉效果,而且这种凹凸是建立在光线的基础上并形成一种微妙的韵律,整栋民居在绿荫之中极为突出。我们认为,青石、红砖加上一些装饰的边线图案,在阳光照射下,这些色彩能与周围环境形成一种互动关系,响亮又有调和,具有一种亲和力。第三,闽南民居大多采用清水墙勾缝的形式,其规则的砖缝与不规则的石头之间又形成一种对比,这是“线”“面”之间的对比关系,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在墙面上也有些闽南民居采用“规则”红砖与“规则”条石并按照一定排列样式混砌,以造成另外一种形式感,通过讲究构成元素,讲究一种符合黄金分割比例的视觉效果的应用以及窗的缕花柱的点缀配合,其形成的表面空间使这种美妙韵律在一墙之间,就是一幅动人的艺术作品和浮雕作品(见图6)。第四,花样墙面的应用极大的丰富单调的墙面。如梅花封墙砖、万字花砖墙、龟背砖花墙、古钱花砖墙、葫芦花砖墙、并花砖墙等(见图7)。 在山墙部分中,用泥塑材料的纹花起一种丰富视觉的效果,近现代民居也有用一些彩色瓷片,纹样有火纹、云纹等,两边对称适合,并以花灯、花篮摆在中间,这些纹样装饰大体构成一种如意葫芦形,当然,在这个表现区域中,曾出现一些古典人物和一些象征物品。色彩上,蓝白相间,为了与墙面的协调用一些紫、红诸如此类同类色穿插其间。在整体型制上常用近似青铜器饕餮的纹样,但我个人认为上面中心图像应为辟邪形象演变而来,这符合民俗习惯。然后整体通过一些诸如绶带飘动流转把所有图形统一起来,从山墙的装饰来看,云、水、火龙、凤的象征自然是一种传统上的隐语,这种隐语表现在花篮、花灯,如灯就是添“丁”的谐音,作为民居,对子孙后代的衍生不息是极为重视的(见图8)。 二、 讲究细节的可视性和图象故事的可读性 谈到墙面,我们不得不谈到它的一些细部特色,而这些细部特色也是服从于整体,但丰富的细节,并没有从视觉整体上影响我们的视线。闽南民居外墙封墙砖除上规格砖,也有模制砖,这些模制砖砖都有翻制的图案,在整堵墙上它利用形式美的规律进行排列,用现代构成语言来说是一种四方连续纹样的应用,就单个砖来说是单独适合纹样,同时在墙上四周加一框线,这框线本身就是连续纹样,俗称花边,花边有时采用另外一种材料,如瓷砖等,以“提”亮整个墙面。在墙窗之下还有一条青石装饰腰线,这也是工匠们做文章的地方。细节之美并不只存在墙中间,例如在壁柱上,也用红砖花砌柱身,也一些图形纹饰(见图9)。 闽南民居砖石墙很注意各种不同类型因素的综合应用,就单个砖(清水砖)而言,它烧制时的黑色条线,可工匠们把它们作几何式排列,就产生另外一种效果,从视觉所见的屋檐上的蓝白花纹,窗洞的窗柱雕花(见图10),边线角隅图案的运用(见图11),都有其特的特到之处,比如边线的运用,除泥塑外,经济稍好的,就利用青石影雕,内容是梅兰竹菊等,也有文字的运用。当然,由于伊斯兰教曾经在泉州有较大的影响,植物形曲线花纹的痕迹较为明显,可能是受宗教寺庙的影响。 闽南民居封墙处理手法,是很有闽南传统特色,它讲究虚实平衡,讲究位置经营,却很有现代构成的意味,如在规则中体现不规则,不规则中又隐含逻辑条理,通过一些重复来体现节奏韵律。构成上有对称式、有窗景式,一些装饰条线通过卷浪式、回转,使人产生起伏波动的视觉感受以此来突破石砖的硬度和冷峻,用人物形象故事来冲淡墙面单调的平面,使僵硬的外砖石墙,升华为具有人文色彩的建筑艺术品。(见图12) 三、 图案内容及所附载的象征隐喻表现出汉文化的传承 我们可以从闽南建筑中找到许多中国传统图案的原型,如云卷纹、花草纹、花形纹及拼花等,举例说,汉代漆器上有一种云气纹是正如意样子 ,而闽南山墙把它反过来以适合于屋顶山墙的三角形 ,同时也喻意“云如意头” 。它通过8象形“吉”,8吉,当然,这是由太极图形衍变而来,在这个骨格中发展为“喜相逢”的图案,以表达喜庆的意味。雷圭元先生认为方冏与圆冏为历代图案创造中的基础骨格③,而且冏形有合乎“光明”的意境(雷圭元,1977)。闽南民居的砖石墙图案传承了这类基本骨格,并予以发挥。冏形骨线中的云、火、水、龙、凤在这些图案若隐若现,特别冏形图案中的火的纹样,与主题花波浪式翻滚的互补地印证了一种艺术化水火相融的和谐境界。主题花纹连续重复更是增添形式美感,反映出一种摄人的复数美(见图13)。 闽南墙饰细部形象方面有楼台人物、巾帼人物、吉寿文字、海棠花、相思树等,这些图象都有它本身的一些象征和隐喻意义,如六角龟喻长寿,八角喻吉祥,圆形喻圆满,钱纹喻财富,莲花喻清白,石榴喻硕果累累,蝙蝠喻福寿,蝴蝶喻美好,这都寄托一些美好的愿望,比如说,有鱼的形象暗含着年年有余,大象从另一个角度使人联想威武勇猛。通过图案或纹样的双关是闽南砖石墙的特色之一(见图14)。 四、 因地制宜多种材料的创造性混合应用 就单一较少装饰的砖墙面,工匠们也找出许多方法来丰富砖墙。材料上的混合使用,极大程度地丰富墙面的材质,而这种材质的面积、位置、比例及砌法和图案,无不体现出一种美感,这种特色和江南一带水乡的白墙黑瓦形成了鲜明的地域上的对比。但无论如何变化,以红砖作为基调主色,是闽南的显著特点。比如出砖入石,它也有演变为“出砖入砖”,审美元素不变,只有材料上的改变,这种改变增强了统一性,当然对材料的选择更多应该是经济上的考虑而不是审美上的考虑,但它仍然不自主地应用审美原则。从整体上看,乱石墙和整石墙中结合红砖,这种砖石结构的混用,在墙面上就呈现了一种变化的多样,但这种多样化同时也体现一种共性——闽南民居建筑样式(见图15)。 从闽南民居砖石墙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种文脉,对红色的喜爱,对雕饰纹样细节的刻意追求,对吉祥象征物的从容表现,从而在民居外观上体现居住者经济和文化上的身份和地位。红砖所呈现的红色毕竟是一种宫廷色、喜庆色,由此可见皇宫式的居住观念,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使闽南人尽可能以一种曲折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在一些细部上如图象和纹样也尽可能借鉴皇室的偏爱,当然,龙与凤的具体形象虽不明显地出现,但却在纹样及图象构成上以一种潜在的结构表现出来。我们认为这种文脉有着潜藏的文化含义和审美意识,虽然不能说是历代工匠自觉创造的,但却是工匠们无意识或潜意识对文化传承的一种认识和再创造,同时这种无形的文脉也表达一定的社会意识(如象征、隐喻等),他们把握审美规则并使之成为一种地域性的特殊含义和表现手法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在简单的砖石墙表面,闽南的文化观念被凝固,它从侧面反映着闽南的文化意识、生活意识,随着生活环境及材料的改变,将从另为一方面也影响改变文化观和物质观,虽说精神层面的东西和物质层面的东西往往是互补的、相互促成的,但一方面的条件改变了,另一方面必然引起变化,我们不能忽略这种变化,如果这种审美潜规则依然在潜意识中影响着我们及我们的建筑,那么研究它的重要性就必然会凸现

文章TAG:闽南  风格  东西  有什么  闽南风格东西有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