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蛴螬跟蝼蛄的幼虫有什么区别

两者差异很明显网上的一些图片确实明明是蛴螬却标成了蝼蛄幼虫但是如果您真正见到实物是绝对不会混淆的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粗胖蜷曲蝼蛄属不完全变态昆虫,幼虫即若虫的外形与成体相似,仅体型较小且翅发育不完全

蛴螬跟蝼蛄的幼虫有什么区别

2,这种昆虫叫什么

天牛,我们土语老黄牛 是种害虫
土狗别名蝼蛄、拉拉蛄,属直翅目,蝼蛄科昆虫。将活蝼蛄,埋入石灰中处死焙干,即成为中药材土狗。由于烘干后的蝼蛄身体紧缩,头向腹部弯曲,六足紧抱,形状像条卧着的狗,故取名土狗。   土狗具利水、消肿、解毒的功效。内服可治水肿、小便不利、石淋、跌打损伤等症,外用可治疗脓疮肿毒。   雌蝼蛄产的卵大约经过十天左右,就孵化成和老蝼蛄的相貌完全一样的幼虫。三天以后,就有很强的活动能力了。

这种昆虫叫什么

3,蝼蛄属于什么

蝼蛄,是多种地栖性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蝼蛄科昆虫的总称。 俗称蠹蚍,亦称为剪柳仔、蜊蛄、蝲蝲蛄、鼫鼠、土狗。
虫子,据说脑袋拔了还能活一会儿
地下害虫,幼虫俗称地老虎。成虫和幼虫都是夜晚活动,成虫具有趋光性,晚上用灯光引诱很好捕捉,可以入药,去掉头尾烘干后研磨成粉备用,可以治疗很多疾病。
属于昆虫纲,直翅目。
昆虫

蝼蛄属于什么

4,这东西叫什么名字

这种东西有翅膀折叠后暗藏 背部,尾部有钳状武器。山东泰安一带,民间叫做【夹板虫】。学名不知。
这是蝼蛄的幼虫啊(土狗子幼虫),具体如下:蝼蛄属直翅目、蝼蛄科。  1.成虫:体呈纺锤形,黄褐色或黑褐色,头小,复眼也很小,触角丝状、较短,口器伸向前方。前胸背板卵圆形,发达。有一对发达粗短适于开掘的前足,前翅短,仅达腹部的一半;后翅扇形,长大,折叠于前翅之下。有1对较长的尾须。  2.若虫:形似成虫,头小,腹部肥大。虫体随龄期增长,体色由浅变深,翅由无到有,并逐渐长大。  3.卵:椭圆形,初产时黄白色有光泽,后变黄褐色,孵化前暗紫色,略膨大。
这个企鹅(也许不是)叫啥名字 起个好 ` 名字 ` 舒坦 ` 一辈子 `榆(出 ` 自唐? ` 王勃《 ` 滕王阁 ` 序》: ` “北海 ` 虽赊,
蝼蛄

5,蝼蛄有什么特点怎样防治

蝼蛄俗名“蜊蜊蛄”,几乎为害所有作物、蔬菜等,在我国为害最重的是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是咬食作物地下根茎部及种子的多食性地下害虫,经常将植株咬成乱麻状,或在地表活动,钻成隧道,使种子、幼苗根系与土壤脱离不能萌发、生长,进而枯死,从而造成缺苗断垄或植株萎蔫停止发育。(1)形态特征华北蝼蛄:成虫体长36~50毫米,黄褐色(雌大雄小),腹部色较浅,全身被褐色细毛,头暗褐色,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暗红斑点,前翅长14~16毫米,覆盖腹部不到一半;后翅长30~35毫米,附于前翅之下。前足为开掘足,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0~2个刺,多为1个。东方蝼蛄:成虫体型较华北蝼蛄小约30~35毫米(雌大雄小),灰褐色,全身生有细毛,头暗褐色,前翅灰褐色,长约12毫米,覆盖腹部达一半;后翅长25~28毫米,超过腹部末端。前足为开掘足,后足胫节背后内侧有3~4个刺。(2)发生规律华北蝼蛄:约3年一代,以成虫、若虫在土内越冬,入土可达70毫米左右。第2年春天开始活动,在地表形成长约10毫米松土隧道,为调查虫口的有利时机,4月份是为害高峰期,9月下旬为第2次为害高峰。秋末以若虫越冬。若虫3龄分散为害,如此循环,第3年8月份羽化为成虫,进入越冬期。其食性很杂,为害盛期在春秋两季。东方蝼蛄:多数1~2年1代,以成、若虫在土下30~70毫米越冬。3月份越冬虫开始活动为害,在地面上形成一堆松土堆,即其隧道,4月份是为害高峰,地面可出现纵横隧道。其若虫孵化3天即开始分散为害,秋季形成第2个为害高峰,成为对秋播作物的暴食期。可在秋末冬初部分羽化为成虫,而后成、若虫同时入土越冬。两种蝼蛄均有趋光性、喜湿性,并对新鲜马粪及香甜物质有强趋性。卵产于卵室中,卵室深约5~25毫米不等。(3)防治措施在免耕等保护性耕作下,由于耕层很少翻动,而为其生存提供了有利环境,这样就增加了其防治难度,因此,应以药剂毒杀为主要防治措施,有条件时也可及时溉水进行防治,以减轻为害。药剂拌种:可用50%辛硫磷,或40%乐果乳油,或50%对硫磷乳油,或50%地亚农乳油,或50%久效磷乳油等,按种子量的0.1%~0.2%药剂和10%~20%的水对匀,均匀地喷拌在种子上,并闷种4~12小时再播种。毒土、毒饵毒杀法:用上述药剂按每666.7米2250~300毫升,加水稀释1000倍左右,拌细土25~30千克制成毒土,或用辛硫磷颗粒剂拌土,每隔数米挖一坑,坑内放人毒土再覆盖好。还可用上述药剂按1%的药量及10%的水,拌炒好的谷子、麦麸、谷糠等,制成毒饵,于苗期撒施田间进行诱杀,并要及时清理死虫。也可用鲜马粪进行诱捕,然后人工消灭,可保护天敌。
可用锐劲特5%悬浮剂防治 蝼蛄是稻田三大@#虫#害¥之一,为害普遍,特别是对水稻苗床为害极大。使用锐劲特5%悬浮剂@#防#治¥水稻苗床及本田蝼蛄,有较好的效果,且安全@#低#¥毒¥%,方法简便,成本低廉。 1.水稻苗床防治蝼蛄方法。①拌细土(细沙)法:每100平方米苗床用锐劲特5%悬浮剂10~20毫升(先用少许水稀释成母液)与适量细土(细沙)混匀,在苗床整平后,均匀撒在床面上,然后播种。②喷雾法:在苗床整平后,每100平方米苗床用锐劲特5%悬浮剂10~20毫升(先用少许水稀释成母液)对水6千克,喷于床土表面,然后播种。③拌壮秧剂法:每100平方米苗床用锐劲特5%悬浮剂20~40毫升与相应量的壮秧剂混匀后与床土混拌,可实现全方位@#杀#虫。 2.水田池埂防治蝼蛄方法。水稻插秧后,每100平方米池埂用锐劲特5%悬浮剂10~20毫升(先用少许水稀释成母液)对水6千克,喷于池埂表面,对水稻无不良影响。 另外,就是淹水防治。或者使用敌百虫、辛硫磷、对硫磷、甲基异柳磷、四聚乙醛等@#农@#药#防治,具体使用方法见各*&农@#药¥#使用说明。

6,蝼蛄是动物还是昆虫

昆虫
昆虫
蝼蛄是在地下生活的昆虫,又叫土狗子,一般多叫它拉拉蛄、地拉蛄。蝼蛄是农业的害虫。它的挖土掘洞的生活习性造成了对农业的极大危害。 蝼蛄的前足扁平,好象泥水工人使用的抹子一样,前端生有锐利的尖爪,能用它在地下挖土掘隧道。到了冬天,它就钻到地下深处越冬。在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西北地区,蝼蛄越冬的时间都比较早。在南方江浙一带,蝼蛄的越冬时间,大约在十一月前后。到了来年春天,蝼蛄就从地下爬出来,马上开始建设它的“家园”。它顺地面斜着向地下掘洞,能掘到三、四十厘米到一百多厘米的深处。它把这个洞作为它的“老巢”,白天藏在“老巢”里,夜里就出来毁坏庄稼。 蝼蛄除了修建它的“老巢”以外,还在地下挖掘从四面八方通到“老巢”的通道。因为它专门挑选松软的土地进行挖掘,遇到坚硬的地方就让开,所以它所挖掘的通道弯弯曲曲,好象是战场上的“交通壕”一样。如果它在土质松软的农田里挖掘通道,一分钟就能够挖掘20厘米长。 蝼蛄对农业的危害是很大的,它在地下挖掘的时候,如果碰到作物的根部阻碍进路,它不分青红皂白,一律用“牙齿”咬碎、切断,大吃大嚼饱餐一顿。如果碰到的是马铃薯在前面挡路,它就边挖边吃,把马铃薯拦腰打通一个圆洞,继续前进。蝼蛄的食性很杂,几乎所有的作物,它都吃,所以都受其害。作物幼小的时候,它不但咬断嫩茎还吃掉种子;作物长大以后,它把根部咬成丝状,凡是大量栖息蝼蛄的被害田里,因蝼蛄在地下挖掘隧道,使作物的幼根和土壤分离,幼苗干枯,以致农田缺苗断垄。所以说蝼蛄是地地道道、名副其实的地下害虫,是一点儿不冤枉它的。 蝼蛄对自己产卵的安排,显得很有些“深谋远虑”,在五、六月间,蝼蛄经过长期越冬,需要大量取食,以备交尾繁殖。这正是春播季节,形成一年中第一个为害高潮。雌蝼蛄把隧道里面的一部分通路,开凿成一个象大肚子酒瓶那样形状的空间,最宽敞的地方,约有三厘米宽,七厘米长,这个大肚子酒瓶形状的地方,就是雌蝼蛄在临产前为它自己准备的“产房”。大肚子酒瓶的瓶口,紧贴在地面的表层。蝼蛄把“产房”整修竣工以后,还要搬运一些腐烂了的杂草到里面去,均匀地铺在四周。大肚子酒瓶瓶口也用烂草塞住。这一切准备完以后,它就到了“预产期”,准备“临产”了。它在“产房”里只产卵40—50粒,然后雌蝼蛄就用泥土把隧道里的通路都堵死,目的是保护它产的卵和孵出的幼虫的安全。 雌蝼蛄产了卵以后,并没有完事,还要“大兴土木”。它要在“产房”外面的周围地面上、距离“产房”二厘米远的地方,挖成圈沟,好象是一圈“护城河”一样。挖出来的泥土,都铺盖在“产房”的顶上,从地面上看,是一个直经五厘米的小土堆。这是为了使“产房”保暖、防热和避免外来危险。 雌蝼蛄产的卵大约经过十天左右,就孵化成和老蝼蛄的相貌完全。样的幼虫。刚刚孵化出来的幼虫为乳白色,逐渐变成褐色。三天以后,就有很强的活动能力了。铺在“产房”四围的烂草,可以给小蝼蛄随时充饥。这些事先储备的腐烂杂草,在蝼蛄独立生活之前,足够40一50只小蝼蛄食用。等到把“产房”里的“存粮”吃完以后,小蝼蛄也已壮大成长起来,它们就破洞而出,自己挖掘隧道,从此开始了新的、独立的地下生活。到了夏秋之交,它已经长成为成年的蝼蛄了,每到夜晚,就在地下“唱”起那忧郁、沉闷的“低音歌曲”。 在昆虫的世界里,一生都过着地下生活的,只有蝼蛄这一种。但是,它并不是不善于飞翔。夏季,它喜欢潮湿润泽的地方,所以它产卵多集聚在水稻田埂、菜圃地内、沿小河的两岸、灌溉渠道的两边、池塘、水坑等积水洼地附近“安营扎寨”。越冬的时候,却要找寻干燥的地方。它在十月左右,就离开“家园”,飞往适于它居住的地方;越冬以后,又飞往潮湿的地方,重建“家园”,产卵以后,就结束它的生命而死亡。它一生中,只有这两次搬迁“家园”时候的飞翔。
动物
动物和昆虫

文章TAG:蝼蛄  幼虫  蛴螬  有什么  蝼蛄幼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