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雨水如何养生

能治脚气。

雨水如何养生

2,雨水养生有哪些小常识

1、雨水节气防倒春寒雨水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偏低,而且寒中有湿。所以穿着轻便的衣物可以方便增减衣物,在感觉到热的时候上不要过早减去外衣,应多捂一段时间,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条件。2、雨水节气注意补水雨水节气气候干燥,容易上火,平时要多喝水,尽量选择喝温水。一些人在春季容易出现所谓的上火症状,不宜轻易饮用凉茶,以免导致虚火更甚。3、雨水节气调理脾胃雨水节气是一年中调理脾胃最佳时候,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调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老抗衰。4、雨水节气多加锻炼“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春困的发生除了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其实也还与人们一个冬天运动较少有关系。长时间不运动,会使血液循环量减少,大脑的供血自然也就不足,自然就会产生困乏感。所以多加运动会让你的身体和大脑都兴奋起来,让你神清气爽。

雨水养生有哪些小常识

3,下雨天怎么养生

要接受老天的恩赐,去淋雨,时间不要过长,最好从春雨就开始。
下雨天,空气潮湿,气氛低闷。养生注意以下几方面。一、饮食 饮食可选择偏中性食物,不热不凉,或偏热食物,可合理搭配。二,注意心情,应调整好心态,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三,保持居所干燥,特别衣服要干净,整洁 个人观点

下雨天怎么养生

4,雨水养生

雨水简介   2022年雨水时间: 2022年2月19日 00:42:50 ,农历2022年正月(大)十九。   2023年雨水时间: 2023年2月19日 06:34:05 ,农历2023年正月(小)廿九。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的第2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2月19日前后。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雨水物语   斗指壬为雨水,时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    雨水三候   一候獭祭鱼,二候候雁北,三候草木萌动。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每年公历的2月19日前后,也就是太阳移至黄经330°时就标志着雨水节气的到来。   “雨水”到来后,天气开始变暖,冰雪逐渐消融,降水也随之增多,降水的形式也由降雪逐渐过渡到降雨。在黄河流域,也就是二十四节气的发源地,雨水一般是气温升至0℃的标志。通常来说,雨水前气温低于0℃,天气寒冷,降雪为主,鲜有降雨。雨水过后气温升到0℃以上,降雨称为主导,降雪逐渐减少。而在南方,此时的平均温度已达10℃以上,鲜花绽开、绿意盎然的春天事实上已经到来。但雨水季节冷空气仍然活动较频繁,不时会有寒潮出现。这种“倒春寒”的天气对农作物的危害巨大,同时也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威胁,因此雨水时节仍需注意防寒保暖。同时,这个时候人体新陈代谢逐渐加快,机体的阳气随之升发、消化食物的速度加快,所以,雨水时节的养生保健,重在调养脾胃。 雨水吃什么好    1、根据此时风邪渐增、湿气渐重的气候特点,应多吃谷类、豆类、面食和新鲜蔬菜,例如粳米、山药、黄豆芽、绿豆芽、春笋、莴笋、韭菜、小白菜、菠菜、荠菜、芹菜、油菜、蒲公英、柳芽、猪肉、大枣、花生、枸杞、胡萝卜、黑木耳、鸡肉、鸡蛋、蜂蜜等。山药黄豆芽绿豆芽春笋莴笋韭菜小白菜菠菜荠菜芹菜油菜蒲公英柳芽猪肉大枣花生枸杞子胡萝卜黑木耳鸡肉鸡蛋蜂蜜2、宜服用生阳祛湿的清补药物,如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淮山、茯苓等,以调养脾胃。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淮山茯苓    1、忌食红参、川芎、肉桂、茴香、花椒等热性物,以免耗气伤阴。红参川芎肉桂八角茴香籽花椒2、少食狗肉、羊肉、雀肉等温热之品。狗肉羊肉雀肉3、少食其他油腻、腥发之物。排骨油条    ◎多喝汤粥养脾胃   雨水时节,人的脾胃容易虚弱,此时应多食汤粥以滋养脾胃。汤粥容易消化,不会加重脾胃负担,山药粥、红枣粥、莲子汤都是很好的选择。如果将汤粥配上适当的中药做成药膳还能滋补强身。如可根据初春时节肝气旺盛的特点,在药膳中加入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首乌粉等升发阳气之药材。   脾胃虚弱的人应避免进食饼干等干硬食物。因为干硬食物不仅不好消化,还可能给胃黏膜造成损伤。另外,老年人脾胃功能不好,此时应以流食和松软的食物为主,这类食物可以促进人体对营养的吸收。最后,晚餐要尽量少吃,因为如果晚餐过量,则可能造成消化不良的症状,还会影响睡眠,“胃不合则卧不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吃辣,放燥热   雨水时节,空气湿度增加,但气温仍然很低,因此此时的天气寒中带湿。在这种环境下,人体往往预热壅阻。此时若吃燥热的食物无异于“火上浇油”。预热让人想吃凉东西,但吃凉过多,则会使脏腑为湿寒所伤,出现胃寒、腹泻等症状。所以,雨水时节饮食应以中庸为原则,不吃生冷之物,也不能吃大热之物。冷饮、辣椒都是应当慎食的,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少喝酒,特别是白酒。    ◎高蛋白,御春寒   雨水时节还属于早春,寒流经常光顾,昼夜温差也较大。在寒冷的条件下,人体内的蛋白质加速分解,从而使人的抗病能力降低。所以,此时人体就需要摄入足够的热量来保持体温,应对寒冷。鱼、虾、鸡肉、牛肉、豆制品等含有较高的热量和丰富的蛋白质,所以此时应该多吃。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此时饮食也应该多吃一些比较容易消化且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品,牛奶、酸奶、蛋类都是比较合适的食物。    雨水最应该吃的食物    山药    养生功效   雨水时节,寒气未消,湿气又至。山药可以健脾利湿、护卫脾胃阳气、提高免疫力,还能调理脾胃、提高食欲,所以雨水时节应该多吃一些山药。    挑食标准   皮外无伤,断层纯白如雪,黏液多,水分少的山药品质较好。    食而有道   最好去皮食用,因为山药带皮食用容易产生麻、刺等异常口感。   山药比较易熟,所以不能煮得太久,否则会造成营养物质的流失,因此炖山药时应该先放其他食材和调味料,最后放入山药。    适可而止   85克/次。    补益有方    红枣山药粥    ●【材料】 红枣10颗,山药50克,大米100克。    ●【调料】 冰糖适量。    ●【做法】   ①红枣洗净;山药去皮,洗净,切片;大米淘净。   ②砂锅内放入大米、山药、红枣,加适量清水,大火烧沸,改小火煮25分钟。   ③另取锅,放入冰糖,加少许水,熬成冰糖汁,倒入粥锅内,搅匀即可。    莲子    养生功效   古人认为常服莲子可治百病,故莲子素有“莲参”的称号。雨水时节,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多吃莲子可清心醒脾、明目安神、滋补元气。    挑食标准   饱满圆润、粒大洁白、肉质厚佳、口咬脆裂、芳香味甜、无酶变虫蛀者为佳。    食而有道   烹饪莲子前最好先用热水泡一泡,这样可以使莲子迅速软化,增强口感,还可以缩短烹饪时间。   睡前服用糖水煮莲子有助于入睡,可改善睡眠质量。    适可而止   30~50克/次。    补益有方    竹荪莲子丝瓜汤    ●【材料】 鲜莲子、水发玉兰片各50克,水发竹荪40克,嫩丝瓜500克。    ●【调料】 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①竹荪洗净,去头,切块;鲜莲子焯5分钟,去衣、心;嫩丝瓜洗净,去皮、瓢,切片;玉兰片洗净。   ②各料入锅,加水小火煮30分钟,沥水,放汤碗中。   ③锅内放入盐、味精,大火煮沸,倒入汤碗内即可。    莲子百合核桃煨瘦肉    ●【材料】 莲子、百合、核桃仁各25克,猪瘦肉25克。    ●【调料】 葱段、姜片、盐、料酒各适量。    ●【做法】   ①莲子、核桃仁、百合分别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   ②锅内放入莲子、百合、核桃仁、猪瘦肉,加适量水,放入葱段、姜片、盐、料酒,大火烧沸,改用小火煨炖1小时即可。    百合莲子汤    ●【材料】 百合、莲子、山药各50克,红枣、水发银耳各20克。    ●【调料】 冰糖适量。    ●【做法】   ①百合洗净;红枣洗净,去核;莲子洗净,去心;山药去皮,洗净,切块;银耳洗净,去蒂,撕小朵。   ②取一大碗,放入百合、红枣、莲子、山药、银耳,倒入清水,浸泡1小时,放入百合、莲子、山药、红枣,小火煮至熟软,加入银耳煲1小时,倒入冰糖,搅匀即可。    红枣莲子鸡腿汤    ●【材料】 红枣10颗,鸡腿2个,薏米20克,莲子15克。    ●【调料】 姜片、盐各适量。    ●【做法】   ①鸡腿洗净,剁块;薏米淘净,冷水泡4小时;莲子洗净,去心;红枣洗净   ②砂锅加水适量煲沸,放入薏米、莲子、红枣、鸡腿块、姜片,大火煲沸,改用小火煲至鸡肉熟软,加入盐调味即可。 雨水养生根本    ●初春就要开始养脾胃   根据中医理论,肝属木,主升发,所以春季肝气比较旺盛;脾属土,所以脾土易为肝木所克,春季养生失当则可能伤及脾脏,影响脾胃的功能。而雨水过后不断增多的降水也容易带来湿邪,影响脾胃,所以,雨水前后调养脾胃十分重要。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是一个整体,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受纳是指胃暂存所摄入的食物,并且进行初步消化;运化是指脾对食物进一步消化,将其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并运送到全身,以滋养各个脏器。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根本,如果脾胃出现病变,人体健康将受到巨大损害,如胃纳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等症状;脾运失调则可能出现食后腹胀、便溏等症状。脾胃的病变还会影响其他疾病的治疗效果,使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大打折扣。   雨水时节保养脾胃应注意:饮食要有规律,不宜过饱;食物以清淡为主,少食油腻厚味;营养均衡,不偏食,多食五谷杂粮;禁食过冷或者过热的食物;不要勉强饮食,如果不渴却强饮则伤胃,不饿而强迫进食则伤脾。    ●心神安定,有助脾胃运化   雨水时节常有降水,不是阴雨就是飘雪。阴沉的天气,密布的乌云容易使人心情低落,忧思不断。所以此时养生要注意情绪的调整。保持心情平静能够调理脾胃功能;如果心情抑郁,忧思过重,则可能伤及脾胃,从而影响健康。   我国中医素有“忧思伤脾”一说。就是说过度忧思会影响人的脾胃功能。而一旦脾胃功能失调,则会导致人体的消化不良,对营养的吸收能力降低。例如,在饭前与人发生争吵或其他不愉快的事情,就会有一种“被气饱了”的感觉,这时若强制进食,则很可能产生恶心、呕吐等症状。因为低落的情绪可以使人的中枢神经受到抑制,而交感神经兴奋,使各种消化液分泌减少,还会使消 化系统肌肉活动失调,造成食欲降低、恶心、呕吐等症状。   雨水时节要调整心态,做到心情恬淡、开朗豁达、与人为善,尽量减少与人争执。遇到不开心的事也不要苦思冥想钻牛角尖,及时从坏情绪中解脱出来。要避免接触负面的东西,保持一颗平常心,享受和谐安定的环境,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是保养脾胃、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最好途径。 雨水起居养生    ◎三招防“湿寒”   雨水时节,空气湿度增大,而夜间气温降低,湿热空气很容易再次时凝成雨滴,导致夜间降水频繁。而阴雨增多使雨云遮挡阳光,所以此时白天地面光照也较少。同时,雨水到达地面,蒸发后会带走大量的热量,又会使地面空气温度进一步降低,造成既潮湿又寒冷的天气。这种天气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关节骨骼和各器官都有影响。年老体弱者在此时尤应注意一下几点:   第一,不要过早减少衣物。春季阳气生发,体热的人更容易感到热。此时如果过早地减少衣物会导致体热外泄,使湿寒之气侵入体内,损伤关节。    第二,禁用冷水洗漱,年老体弱者应特别注意。中医五行之中,水与肾对应,肾主骨。雨水时节用冷水洗手会使湿寒侵入手部关节并且滞留其中,导致手指酸痛,严重的还会造成手指变形;如果用冷水洗头或洗脸的话,则湿寒之气侵入头部,容易导致头疼。   第三,洗头后应及时吹干。洗头后如果不吹干也会导致湿寒之邪入侵,从而引起头疼。    ◎驱走“春困”   “春困秋乏”是最普通的的民间常识。春天人们容易犯困,总觉得没有睡够,这其实是人体随着季节和气候变化的正常反应。春天来临,气温升高,人体皮肤毛细血管和毛孔逐渐张开,血液循环加快,因此相对来说,供应给大脑的血液就少了,另外昼夜时长的变化和周围舒适的气温,都会让人感觉安逸,昏昏欲睡。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需要的睡眠时间是8小时左右,睡眠时间过长对人体并不好,会使人精神萎靡,工作效率底下。   雨水时节,要克服春困,就要求我们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根本自然界的规律,随着四季的变化逐渐调整自己的日常作息。下面介绍几种方法,可有效地赶走春困:   一是视觉刺激,可以郊游、爬山,到野外感受自然之美,从而使人心情振奋,精力充沛;二是触觉刺激,用有清凉效果的牙膏刷牙,从而兴奋神经,激发活力;三是味觉刺激,适当吃点味道刺激的食物,如苦的、酸的或辣的,刺激神经,当然也可以泡杯茶或咖啡;四是嗅觉刺激,选用一些可以提神的香水、精油,可以有效降低疲劳感;五是运动疗法,多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在运动中提高大脑兴奋度;六是听觉刺激,听一些节奏明快活泼的乐曲,闲暇时听听相声、看看小品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雨水调神养生    ◎过度忧虑有害健康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处在冬末春初,此时气候变化较大,最容易影响人的情绪,导致人情绪波动。此时的不良情绪主要表现为忧虑和失落,类似情绪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损害,对一些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病患者尤为不利。所以雨水时节养生保健一定要注意克服不良情绪,消除忧虑和失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据心理学家统计,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忧虑,有40%属于杞人忧天;有30%是因为无法改变的事实,就是说无论怎么忧虑都没有用;有12%依据的是根本不存在的臆想;另有10%是因为生活中遇到的鸡毛蒜皮的琐事。这说明,我们平时所忧虑的事有92%是毫无意义的,这印证了佛家那句名言“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面对忧虑,我们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自我调节的。下面推荐几种方法:   第一,正视自己的恐惧和忧虑,并用积极的心态和行为去应对它们,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第二,用笔记下自己一段时间内所有的忧虑,列出一个清单,然后分析一下自己的这些忧虑都产生了什么结果,再算一算这些自己所忧虑的事情哪些真的发生了。   第三,扪心自问:“我害怕的到底是什么?我现在为了这些忧虑虚度光阴到底值得吗?”然后采取行动去改变这种状况。   第四,当机立断,不要拖拖拉拉,做了决定就立刻实施。如果一种想法让你陷入忧思,那么就立刻停止想它;做能让自己快乐的事情。   第五,想一想:“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出现这种最坏的情况的可能性有多大?”这样你就会发现,你的处境原来并没有那么糟。   第六,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尽量少接触,如果必须接触,事后尽量少去想。 雨水运动养生    ◎伸伸懒腰解“春困”   大家都知道“春困秋乏”的说法,春天一到,阳光明媚,和煦的阳光洒向大地,很容易让人困意顿生。尤其是下午,在经过了半天的工作学习后,人更容易感到疲倦。如果这个时候站起身来伸个懒腰,人们就要像重新充了电一样,顿时来了精神,感觉轻松自在。这是为什么呢?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认为伸懒腰是懒人的专利,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也是不科学的。人们伸懒腰的时候一般要打个哈欠,同时头向后仰,双臂上举,这个动作会适度地挤压到心、肺,可以促使心脏更加充分地运动,从而把更多氧气运送到人体的各个器官,当然也包括大脑。而大脑一旦接受到了更多的氧气,人体就会觉得疲劳顿无,神清气爽。另外,伸懒腰时伴随着扩胸运动还能使人增加呼吸深度,吸入更多氧气,同时呼出更多二氧化碳,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伸懒腰的动作还可以活动人体的腰部肌肉,对腰肌劳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而伸懒腰时人体向后伸展,还可以防止因脊椎长时间向前弯曲而形成驼背。   由此可见,伸懒腰并非懒人的专利,雨水时节困意袭人,在工作学习之余经常伸伸懒腰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保健方法。    ◎运动适量,才有益健康   冬去春来,天地一片生机勃勃。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但是却指出,运动虽好,但却不能过度,否则不但起不到保健的作用,还会对身体造成不应有的损伤。所以此时运动一定要把握一个“度”。   科学研究表明,过量运动比不运动对人体的伤害更大,因为不运动虽然有很多坏处,但起码使人体保持一个相对安定的状态,而运动过量则会把人体固有的和谐打破,给人体造成更大的损害。过量运动会造成人的反应能力下降、平衡感降低、肌肉弹性降低,还会使人食欲减退、睡眠质量下降,导致情绪低落、易怒、免疫力降低,出现便秘、腹泻等症状。   指出,运动要适可而止、循序渐进,运动过后最好要休息一到两天,所以以每周运动三次为佳。如果长期没有运动而突然运动则更要注意不能运动过量,控制好运动强度和时间,防止过量运动造成负面影响。另外,运动方式也要因人而异,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年龄、性别等因素恰当选择。   贴心提示:   可以通过观察运动后心跳恢复到正常心跳所用的时间来判断运动是否过量。通常来说,少量运动后心跳恢复时间3~5分钟;剧烈运动后恢复时间为8~10分钟。    ◎反手拉绳解乏操    【功效】 有强身、健体、解乏之功效。    【准备】   备一条长约1米左右的柔软棉质绳索,在绳索的两端各打上一个结,使之成为两个绳圈,以便于双手紧握。绳索拉紧时的长度以比本身肩宽15~20厘米为宜。    【方法】   1.两足平行站立,足距同肩宽,双手在背后各拉住一个绳圈。   2.吸气,同时向胸前用力拉绳圈,坚持10秒钟。   3.呼气,放松,双手保持最初在背后拉住绳圈的姿势,休息2秒钟。    【提醒】   以上程序每天早晚重复做10~20次。    ◎握拳操    【功效】 提神醒脑。    【方法】   1.两手握拳,然后从小指开始逐渐打开,打开的时候要迅速有力。   2.用力伸展手指,然后从小指开始逐渐握拳,同样要迅速有力。    【提醒】    以上程序反复进行3次即可达到效果。 24 节气表

5,雨水怎么养生

雨水季节,气温开始升高,北方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天气变化多端。既然这说到个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就不能不提人们常说的“春捂”。这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养生原则。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人们逐渐去棉穿单。但此时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虽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所以此时注意“春捂”是有一定道理的。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应当继续进行春捂外,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情绪稳定对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感冒。每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雨水”节气养生,多注意这方面的饮食调养
“大春小春一片宝,有雨压病病就好”应当顺应天时。
这个雨水是怎么养生的?说实话这个我真的不太清楚。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雨水时节要注意尽量少出门,不要淋雨受凉,否则会让体质变寒。

6,雨水节气的养生要点有哪些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该节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这一天,通常出嫁的女儿要回家探望父母,要给母亲送一段红绸和炖一罐肉。   雨水节气的养生要点   中医认为,肝主生发,故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养生不当容易损伤脾脏,从而导致脾胃功能的下降。在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同时湿邪留恋,难以去除,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春季养脾的重点首先在于调畅肝脏,保持肝气调和顺畅,在饮食上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   如果说,“立春”是春天的第一乐章“奏鸣曲”,开始春意萌发、春寒料峭。那么,雨水之后便进入了春天的第二乐章“变奏曲”——气温回升、乍寒乍暖。同时,雨水期间“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一幅冬末春初的风景。最重要的是,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因此,我们每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摘自传统文化网http://www.zhwh365.com/article_2114.html)
雨水节气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渐增多,天气慢慢回暖。虽然到了雨水时节,气温仍较低,乍暖还寒,仍需保暖,这段时期不要忙着脱掉棉衣,可遵循上薄下厚的着衣原则,注意背部,腰部,腿部和双脚的保暖。在饮食上应少吃酸,多吃甜味,多吃一些键脾养肝的食品,如韭菜,百合,山药,藕,萝卜等。在起居上,宜劳逸结合,顺应时节,保证充足,规律的睡眠,不要熬夜,随着气温回升,应逐渐增加到户外活动的时间,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抵御季节交替时易出现的各种疾病。

7,雨水时节应如何养生

雨水之前天气寒冷,雨水之后气温有所回升,但常有“倒春寒”。要及时加减衣物,防受凉感,增加户外运动。此时,人们的情绪容易因天气变化而产生波动,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尤为要注意雨水时节的养生保健。   雨水时节如何保健养生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春雨绵绵的序幕也即将拉开。但若雨水过多,湿气过盛,不仅浑身会有沉重感,还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   起居养生   雨水节气属于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气温尚低,昼夜温差变化大,体弱的人易感冒。不要急于脱冬衣,要注意保暖防寒。除要“夜卧早起”之外,还提倡多到户外散步,舒展肢体,但不宜激烈运动。   情志养生   春季养脾健脾很重要。养脾也要静心,以精神的调摄为主。第一,心平气和,使肝气不横逆,使脾胃安宁,让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以达到健脾的目的。第二,静心养气,既不会扰乱心血,也不会损耗心气,使心气充和,进而滋养脾脏,养脾得以健胃。对于春天的天气多变,一定要保持心境的平和,只有情志相适,加上饮食的调养,健脾的功效才会非常显著。   艾灸养生   春季是阳长阴消的开始,所以应该养阳。春天万物生发,肝气内应,养生之道在于以养肝为主。由于春天人体容易肝气过旺,所以灸疗的原则是疏泄肝气,以免过旺之肝横逆犯胃,造成胃痛胃胀腹泻便秘等一系列肝脾不调的症状。疏泄肝气首取章门,太冲等穴。健补脾胃一般会选足三里,中脘 ,天枢等穴。不仅增强体质,对女性还有瘦身美容的功效。   运动养生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气候变化无常,早晨锻炼时,衣服不能穿得太少;大汗淋漓时不可减得太多,以免身体受凉感冒或者诱发呼吸道疾病。经过寒冷的冬季,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包括肌肉功能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让肌肉和韧带得到充分放松,以防止运动量的突然加大而造成肌肉和韧带损伤。其次运动量要适度,以免造成身体较大的消耗,引起过度疲劳。   雨水节气饮食保健贴士   宜食:莲子、红枣、糯米、淮山、甘蔗、白米、绿叶菜。初春爱过敏的人尤其要注意养护脾胃,调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脾胃健康的人一般很少有过敏症。中医认为脾胃属土,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生理上有消化水谷,疏布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为气血生化之源。味甘的食物可以健脾益气,如:红枣、淮山、莲子(不去芯)、蜂蜜、甘蔗、白米、糯米都是要作为主要食物的。北方干燥多喝粥,南方气温湿冷炖汤养脾胃。绿叶菜疏肝理气要适度吃,对初春出现的上火、便秘有帮助。   少食:笋、鸡、牛、海鲜、山楂、烧烤、冷饮。笋、鸡、牛肉、海鲜属于“发物”,过敏症要少吃。橙子、乌梅、山楂味酸收敛,不利于肝气的升发不要吃多。性热辛辣刺激性和火锅烧烤之类的油腻性食物会加重肠道内热堆积,再感受风寒或风湿则易引发皮肤风疹或湿疹,要少吃或不吃。吃饭冷热混吃也是伤害肠胃的行为,温和的春天多吃温和的食物。   忌食:肝、生葱、蛙、蛇、鳖、羊肉、辣椒、胡椒、白酒。   相关链接:雨水节气食疗方   金橘山药小米粥   配方:金橘20克,鲜山药100克,小米50克,白糖15克。将金橘洗净,切片备用。   做法:山药去皮,切片,与金橘片及淘洗干净的小米一同入锅,加适量水,用大火煮开,改用小火熬成稠粥,加入白糖即成。有疏肝健脾的功效。   砂仁鲫鱼汤   配方:鲜鲫鱼150克,砂仁3克,陈皮6克,生姜、葱、精盐各适量。   做法:将鲜鲫鱼刮去鳞、鳃,剖腹去内脏,洗净,将砂仁放入鱼腹中,然后与陈皮共同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水,用大火烧开,放入生姜、葱、精盐,煮至汤浓味香即可。有醒脾开胃利湿的功效。   玫瑰花糕   配方:糯米粉1500克,黏米粉3500克,核桃肉250克,大枣500克,白糖300克,玫瑰花60克。   做法:将大枣、核桃肉洗净,切成小丁备用。把糯米粉、黏米粉放在盆内,加适量水,放入白糖、大枣、核桃肉、玫瑰花,用500毫升水拌匀,揉成面团,做成糕状,然后将糕上笼蒸约25分钟即成。有疏肝理气、健脾暖胃的功效。   仙人粥   配方:何首乌30-60克,粳米100克,红枣3-5枚,红糖适量。   做法:将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同粳米、红枣同入砂锅内煮粥,粥将成时,放入红糖或冰糖少许以调味,再煮一会儿,沸即可。   此粥有补气血、益肝肾之功效。通用于肝肾亏损、发须早白、血虚头昏耳鸣、腰膝软弱、大便于结,以及高血脂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病症。   银耳粥   配方:银耳3克,大米50-100克,冰糖(或白糖)适量。   做法:摘净洗好银耳,淘洗干净大米,放入锅内同煮粥,熟时加入冰糖(或白糖),每天一次。   此方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遗精腰痛、妇女带下等症。   菊槐绿茶饮   洁净的菊花、槐花、绿茶各5克,放入瓷杯。用滚开水冲泡,加盖后浸泡10分钟,不时代茶饮用。可清热去火。
雨水节气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渐增多,天气慢慢回暖。虽然到了雨水时节,气温仍较低,乍暖还寒,仍需保暖,这段时期不要忙着脱掉棉衣,可遵循上薄下厚的着衣原则,注意背部,腰部,腿部和双脚的保暖。在饮食上应少吃酸,多吃甜味,多吃一些键脾养肝的食品,如韭菜,百合,山药,藕,萝卜等。在起居上,宜劳逸结合,顺应时节,保证充足,规律的睡眠,不要熬夜,随着气温回升,应逐渐增加到户外活动的时间,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抵御季节交替时易出现的各种疾病。

文章TAG:雨水  养生  如何  雨水养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