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围建房,在自家楼顶圈一个小院子养花算围建吗
来源:整理 编辑:装算网 2023-09-28 06:56:31
本文目录一览
1,在自家楼顶圈一个小院子养花算围建吗
小区里的楼顶应该是公共设施区域,所以在楼顶养花当然是违规的啦,再者如果养花过程中楼顶的防水不好,把楼下的淹了,一旦认定是因为你养花所致,是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如果是自建房的楼顶,除了你在房产局办理产证时图纸上限定的范围,其他建筑都是属于违建的
2,什么是围合式别墅 是怎样的
建筑中的围合的含义:国外的“围合”更多的是一种看似封闭实而敞开的空间,中国的庭院围合则是半封闭甚至大部分是全封闭的的类型 ,现代住宅中的围合式布局表达的事物内部和合统一为吉的宇宙观 ,所谓“围合式”住宅,就是建筑围绕中心环境而设计,与中国传统建筑布局有相类之处。其优势有三: 一、能形成有效的社区边界,创造领域感和归属感,符合人的心理需求。“围护与屏蔽”是人类选择居住的理想之一,使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有停留下来互相交往的愿望。同样,有明确边界,就有了可以被明确辨识的标志,才能创造社区感。围合式的社区设计便是形成有形的边界的一种好方法。 二、对高层建筑可以有效地挡风。通风是防治疾病的妙法,但高层建筑的风太多也会带来问题。围合式的小区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另外,对于北方一些经常出现扬沙天气的城市来说,围合式小区有利于解决风沙问题。 三、有利于安全和管理。围合式社区出入人员相对较少,容易封闭,这样儿童就能安全地在社区里面玩耍,老人也可以随意走动。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成员的道德修养层面考虑,目前还没有达到资源共享,彻底开放的地步,社区,尤其是高档社区围合式设计有利于内部的资源管理。严格说来,独栋算别墅,双拼也可以算,其他联排、合围、叠加、院落......根本就不是别墅,而是开发商搞的噱头,价格比例大约为:4:2:1:1:1:1......。
3,围龙屋是什么时候有的
最古老的围龙屋
神奇武平客家围龙屋 300年风采依旧
日前,记者在岩前镇大布村林屋自然村就发现了一座神奇的客家土围楼,历经了300多年的风风雨雨,其宏伟、壮观的建筑风貌依然清晰可见。
林屋土围楼地处岩前镇大布村,与广东交界,距镇政府所在地仅1公里,离县城42公里,远远望去,呈扇形半圆状分布,以当地林家祠堂为中心,以扇形向外扩散,里外共四层。与祠堂前面的围墙合拢,正好围成一个圆圈。
奇特的外形和巧妙的结构让人叹为观止,走进围屋,更让人感受到它的奇特。在当地土楼居民的带领下,记者沿着宽3米左右的过道前行,穿堂过巷,映入眼帘的是建筑的古朴、厚实与结构的巧妙,其中通道四通八达,如同迷宫;建筑用料古朴纯真、简易耐用。围楼全部为土木结构,大约有200个房间,居民有20多户100多人。与一般的民房相比,相对独立的每一圈围屋都是连片而立,集中了战时御敌、日常生产生活和消防等多种功能。据当地居民介绍,为表示对祖先的敬仰,每一圈围屋都不超过两层,第一层为2.2米,第二层为2.4米,沿坡建房,随着地势,上一间房比下一间房都是高2寸。
据当地林氏族谱--《济南堂大布林氏世系传谱》记载,林氏祠堂"为土木结构,约建造于公元1700年前后……祠堂门前有宽广的石灰坪,一口大池塘,其半弧筑有围墙……"作为中国五大民居建筑之一,记者眼前的这座围龙屋可称得上是客家建筑史上的一支奇葩,300多年来,居民相安无事,不吵不闹;围龙屋几经风雨,依然显示出其宏伟的建筑风貌。
参考资料:百度:哪里的围龙屋最古老?http://wenwen.sogou.com/z/q912379639.htm
4,什么是环形建筑
多边形及环形建筑,整体上不会太大程度地影响城市的整体规划和人类的生活习惯;从科学的角度上讲,不但提高了其抗震性能,而且是节省原料的;对美化城市面貌及交通便利也是起积极作用的。因为多边形及环形建筑不但有较强的抗震性能外,还有多个方面的优势。 (一)多边形形及环形(包括圆形)建筑相对于四边形是节省原料的。也就是说,建造同等面积的楼房,采用多边形及环形要比四边形节省原料。这是无需再证明的数学命题。 (二)多边形及环形建筑不会影响城市的整体规划。相对于由道路围成的大的建房使用地,建造多边形或环形建筑是无碍于路的纵横和其他设施的实施的。 (三)多边形及环形建筑是有利于交通的。处在十字路口的建筑,由于建筑是多边形或圆形,面向路口的可以是平面或弧面,而不是四边形建筑的角,这样无疑是使十字路口的视野更开阔,所以是有利于交通的。 (四)多边形及环形建筑,在形式上具有变化性,对丰富及美化城市面貌和提高人类的审美意识也是起积极作用的。 (五)多边形及环形建筑对人类的生活习惯也不会有很大影响。多边形及环形建筑相对大的建筑使用地,不会影响道路的纵横等城市的规划。同样,相对于大面积的多边形及环形建筑,其角度的变化或小的弧度不会太大程度地影响人类对生活工具及用品的使用。做建筑方案时要考虑以后结构上(主要是指现场施工)的操作的方便,现场施工主要是定位和钢筋加工、模板设计。从上面因素的考虑个人觉得放射状(同心圆)的比较好。 直梁可能模板施工较方便,可是柱梁节点钢筋不经济而且影响美观。同心圆梁钢筋施工较方便也比较经济,但模板可能就有些不经济了。关键看你怎么取舍,偏重哪方面。
5,非洲被称为绿色金子的是什么
伊拉克“绿色金子”--椰枣 椰枣(学名 date)是原产伊拉克两河沿岸的枣椰树果实。枣椰树是热带、亚热带干旱地区的特种树种,果肉既可作粮食和果品,又是制糖、酿酒的原料;木材可供建筑;叶可编篮;由茎浸出的液汁,也可制砂糖或酿酒。枣椰树具有耐旱、耐碱、耐热而又喜欢潮湿的特点,“上干下湿”是它最理想的生长环境。椰枣之所以叫这么个名字,是因为树像椰子树,而果实像枣,果实被叫做椰枣,树却叫枣椰树,两个词正好相反。 在西亚,椰枣和水一样,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当年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就是以椰枣和牛奶作为一天的开斋饭的。直到今天,椰枣还是一些生活在撒哈拉沙漠深处和高原荒野中的居民的主食。埃及、阿联酋都是全球椰枣生产大国。 伊拉克是椰枣的故乡,伊拉克椰枣举世闻名。如果你到伊拉克人家做客,主人都会用椰枣和热茶款待你。在伊拉克,最常见的植物当然是郁郁葱葱、硕果累累、高大挺拔的椰枣树。丰收时节,走在街头到处都是卖椰枣的地摊和商店,价格不高,吃起来香甜可口,更是赠人的上好礼品。 伊拉克全国各地都种植椰枣树,其中以巴士拉省和巴比伦省为最多。目前,世界上共有椰枣树约1亿棵,伊拉克就拥有其中的约7000万棵。它们大部分集中在阿拉伯河沿岸,南自法奥、北至阿马拉河、宽约1-3英里的地带,椰枣树林绵延180英里,这里高温干燥的气候和灌溉充足的土地最适宜椰枣树的长生,1980年以前,这片椰枣树林带约有2500万-3500万棵。伊拉克幼发拉底河中游地区、巴格达地区、纳西里耶地区和塞马沃地区也是椰枣树密集的地区。 伊拉克椰枣产量400000吨左右,居世界之首,四分之三供出口。伊拉克椰枣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数个世纪以来,伊拉克一直是世界惟一的椰枣出口国,所以椰枣树在伊拉克被称为“绿色金子”,椰枣树是作为一种传家宝世代相传的,被认为是家庭财产的一部分。专门种植椰枣树的枣农们将椰枣进行加工后卖给国家,再由国家统一规划出口。 椰枣具有惊人的生命力。只要有一定数量的水,不需要其他肥料,也不必人类照料,一棵枣椰树就能生存长大,年复一年地贡献果实和枝叶,最终是自己的躯干。在水源充沛的绿洲中一般可以生长三层植被:最高的一层是椰枣树叶,中间一层是橄榄、柑橘、无花果、香蕉、桃、梨等果树,最低一层是各种蔬菜,但水量不足时就只能种椰枣。为了在干旱的土地上获得必要的水分,椰枣树的根可以深达地下4-6米,它的树干中密布着一根根输水管,将水分送到树干的顶部。为了减少蒸发,它的叶子由结实的叶柄和细长的叶片构成,每年只长十几片。即使不加修剪,等新叶长出后老叶也会逐渐枯萎,只留下一圈圈公开的“年轮”。生长良好的椰树每年可产100-150公斤的鲜枣,70-100年树龄是它的盛产期,此后产量逐渐减少,但也有近200年的高龄树依然能够结果。干燥的椰枣叶是居民的主要燃料,也可以制作篮、筐等日常器具,或编成席子,围成篱笆。树干除用于架桥建房外,还有特殊用途――水能顺着它内部的干纤维管流动,放在两条小水渠中就是天然的渡槽,当房顶上的水落管也正合适。
6,傣家有什么特点
西双版纳的傣族,大多在平坝傍水而居,或在河谷依山傍水而居。住房为“干栏式”建筑竹楼。个人成分 族称居住的楼房为“很”。
傣族对当地的地名、寨名的命名尤为考究。一般都是根据当地的自然风光、环境特点以及历史传说来命名,有些地名和寨名又往往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如允景洪,傣语意为“黎明之城”。相传,那是佛祖巡视到另一个地方,当地的百姓拿出金色的布铺在路上迎接他,佛祖在高兴之际,就给该地取名为勐罕(金色的地方),就是观在的橄榄坝。有些寨名是根据自然环境特征命名的,如曼蚌,汉译为热水塘寨;曼永,汉译为孔雀寨。另外,在解放前,傣族人民受封建领主制的统治,各个村寨要为封建领主服专门的劳役,各种劳役的名称也成了寨名,如养马寨、养象寨洗碗寨,等等。
傣族居住的村寨环境幽静,寨中的建筑整齐、规则。无论村寨大小,住户多少(多至一两百户,少则一二十户),寨傍均有大河、小溪或湖沼鱼塘。寨内的房屋坐向排列整齐,掩映在绿树翠竹之中。寨中道路宽而平坦,凡有佛寺的村寨,寺傍均有菩堤树。住房四周,均围着竹篱笆或木制篱笆,篱笆内种植果树、花木、或薪炭林(多为黑心树)。竹楼下有一块空旷地,即院坝。走进傣家村寨,展现在眼前的是:椰树婆娑,槟榔挺拔,秀竹摆着纤细的腰肢,香蕉摇着巨大的绿叶。寨内流水潺潺,百花争艳,百鸟齐鸣,犹如迷人的热带山乡画,恰似优美的边寨诗令人留连忘返。
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属于“干栏式”建筑。竹楼这一名称,不是傣族俗称,而是人们对傣族住房的专称。解放前,西双版纳境内的山竹苍翠如海,生活在竹海中的傣族人民无钱盖高楼大厦,再加之当地气候湿热,就只好就地取材,用竹子作建房材料,整个楼房全是竹子结构:竹柱、竹围墙、竹楼楞、竹椽子、竹楼板、竹楼梯、竹瓦盖屋顶。于是,人们就称为竹楼。解放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房材料已发展为木、砖、瓦顶结构(只有少数是竹木、茅草顶结构)。虽然建筑材料不一样了,但建筑形式仍然保持了竹楼的特征。所以竹楼这一称呼就一直沿袭下来,成为一种专称。
傣族称居住的楼房为“很”,这是由“烘哼”演变而来的。“烘哼”意译为“凤凰展翅之势”。相传,在远古时代,傣家人没有住房,而是栖身于山洞或深山老林。后来,有一个名叫帕雅桑目蒂的人,用树叶、山草建盖了一间平顶草房,但一遇雨天就无法居住。一天,正当帕雅桑目蒂为建房苦脑之时,一只美丽的凤凰冒着风雨飞来,凤凰杨起双翅,呈“人”字形,当凤凰低头拖尾时,人字形的双翅恰好被蒙住,凤凰淋雨之势,地上,恰似一座两层楼房的造型。于是,帕雅桑目蒂从中受到启示,按凤凰淋雨之势,用竹木盖成如今这种高脚住房。这种楼房,既能避雨防潮湿,又能防野兽,他就给这种楼房取名为“烘淳”,一直传给后人。
人们为了怀念帕雅桑目蒂,把“烘哼”改名为“很帕雅桑目蒂”。后来,随着住房形式的不断改进,人们便把各种式样的竹楼通称为“很”。
解放前,在等级森严的傣族封建领主制的影响下,傣族中,人有等级之分,住房也分等级。傣族地方有着“很牌抱来们很召”(意译为百姓之屋应与官家住楼有区别)的古老规定。那时候,领主的住室称为“喝召”。“喝召”宽敞高大,木柱多达一百根以上,木梯分为两层,都在10级以上。而贫民百姓的住室,木柱只能限在40根以内,梯子也不能超过9级。 寡之人,则大多只能住3级楼梯的矮房。就是一个家族中,分家立户的子女的住房,一般也不能超过父母的住房。
文章TAG:
什么 叫做 建房 自家 什么叫做围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