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稳定性问题

NH4F > NH4Cl > NH4Br > NH4I 由题可知酸根离子的得质子(H+)能力越弱就越不易分解,则其热稳定性就强 酸根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对H+的排斥能力就越强,故其得质子能力就越弱,其热稳定性就越差. 关于铵盐,参考无机与分析化学第九章氧化还原反应: 2. 铵盐: 铵离子NH4+和碱金属离子均为+1 价阳离子,而且NH4+离子的半径(143pm)又接近于K+(133 pm)和Rb+(148pm)的半径。因此,铵盐和碱金属盐类在键型和性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离型晶体,一般易溶于水,铵盐和钾盐、铷盐常常是类质同晶的。和碱金属盐类不同的是,铵盐热稳定性较差,铵盐热分解本质是质子转移过程,故和NH4+结合的阴离子碱性越强,该铵盐对热越不稳定。铵盐热分解产物和铵盐中阴离子的对应酸有无氧化性及分解温度有关。 至于热稳定性嘛,就是指物体受热分解的难易程度。稳定性越高,发生分解反应时所需的温度就越高。和许多因素有关,要看具体的分子类型和构成,不同类的分子或单质影响热稳定的主要因素不同。
如果你只是初或高中生,只能死记硬背,到大学学习原子轨道等一些知识就能提及。
同一种酸的盐,热稳定性 正盐>酸式盐>酸。

热稳定性问题

2,什么是热稳定性

燃烧热越小,物质能量小,越稳定。高中化学。
热稳定性   热稳定性 thermal stability   试样在特定加热条件下,加热期间内一定时间间隔的粘度和其它现象的变化。   在建筑学方面指:在周期性热作用下,围护结构或房间抵抗温度波动的能力。   电器的热稳定性是指电器在指定的电路中,在一定时间内能承受短路电流(或规定的等值电流)的热作用而不发生热损坏的能力。   在化学方面,物质的热稳定性与元素周期表有关,在同周期中,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从左到右是越来越稳定,在同主族中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则是从下到上越来越稳定,也就是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其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稳定。   物质热稳定性的比较规律   1.单质的热稳定性与键能的相关规律   一般说来,单质的热稳定性与构成单质的化学键牢固程度正相关;而化学键牢固程度又与键能正相关。   2.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气态氢化物就越稳定。同主族的非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渐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渐弱;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渐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渐强。   3.氢氧化物的热稳定性:金属性越强,碱的热稳定性越强(碱性越强,热稳定性越强)。   4.含氧酸的热稳定性:绝大多数含氧酸的热稳定性差,受热脱水生成对应的酸酐。一般地   ①常温下酸酐是稳定的气态氧化物,则对应的含氧酸往往极不稳定,常温下可发生分解;   ②常温下酸酐是稳定的固态氧化物,则对应的含氧酸较稳定,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分解。   ③某些含氧酸易受热分解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不到对应的酸酐。   5.含氧酸盐的热稳定性:   ①酸不稳定,其对应的盐也不稳定;酸较稳定,其对应的盐也较稳定,例如硝酸盐。   稳定,。 例外   ②同一种酸的盐,热稳定性 正盐>酸式盐>酸。   ③同一酸根的盐的热稳定性顺序是碱金属盐>过渡金属盐>铵盐。   ④同一成酸元素,其高价含氧酸比低价含氧酸稳定,其相应含氧酸盐的稳定性顺序也是如此。

什么是热稳定性

3,热稳定性和稳定性

热稳定性:试样在特定加热条件下,加热期间内一定时间间隔的粘度和其它现象的变化。在建筑学方面指:在周期性热作用下,围护结构或房间抵抗温度波动的能力。电器的热稳定性是指电器在指定的电路中,在一定时间内能承受短路电流(或规定的等值电流)的热作用而不发生热损坏的能力。 在化学方面,反映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难易程度。物质的热稳定性与元素周期表有关,在同周期中,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从左到右是越来越稳定,在同主族中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则是从下到上越来越稳定,也就是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其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稳定。在生物方面,热稳定性指的是DNA碱基中G与C之间形成3个氢键而A与T之间形成2个氢键,氢键数越多,其DNA分子的热稳定性越好。化学稳定性:chemical stability,物质在化学因素作用下保持原有物理化学性质的能力。例如:药物的化学稳定性是指药物由于水解、氧化等化学降解反应,使药物含量(或效价)、色泽产生变化。包括药物与药物之间,药物与溶媒、附加剂、杂质、容器、外界物质(空气、光线、水分等)之间,产生化学反应而导致制剂中药物的分解变质。乳液的化学稳定性是指乳液对添加的化学药品的稳定性。对分散液具有很大破坏力的化学药品大都是水溶性的,可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两类,前者一般是无机盐类,后者一般是极性有机化合物。在实用上多数是指添加电解质的稳定性问题,因此从狭义上来说是指电解质稳定性。磁化学稳定性是指永磁材料的抗氧化和耐腐蚀程度。 热稳定性只是稳定性的一个方面,两者是从属的关系。
热稳定性只是稳定性的一个方面,它意思是在温度变化时,它自身不易发生反应。稳定性包含多个方面,比如光稳定性,热稳定性,意为自身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稳定性包含了热稳定性,一般来说,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它的热稳定性越稳定。希望能帮到你,满意请采纳~
高中化学的热稳定性与什么有关系 热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指分子受热后是否分解。 决定于该分子中的化学键的强度,化学键越强,该分子就越不容易被破坏,也就是越稳定。 与元素的非金属性有关,一般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非金属性增强,半径减小。 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减弱,半径增大。 所以元素的非金属性与半径之间也确实存在联系。 非金属性的基本规律是:f>o>n>cl>br>i>s 所以s的非金属性比f弱,h2s的稳定性小于hf。s的非金属性比i弱,h2s的稳定性小于hi。埂搐囤诽塬赌剁涩筏绩 还有沸点的高低与什么有关系,是看分子内还是分子间? 沸点属于物理性质,是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决定的,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破坏它越难,需要的能量越多,沸点越高。 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 一般,结构、组成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沸点越高。如f2、cl2、br2、i2,从气体到固体,沸点升高。 一般有分子间氢键的物质,沸点较高。如h2o等…… 若形成分之内氢键,则分子间就不能形成氢键了,相对分子比较独立,因此沸点会较小。

热稳定性和稳定性

4,什么是机床的热稳定性

没看懂什么意思?
[编辑本段]热稳定性 简介  热稳定性 thermal stability 试样在特定加热条件下,加热期间内一定时间间隔的粘度和其它现象的变化。 在建筑学方面指:在周期性热作用下,围护结构或房间抵抗温度波动的能力。 电器的热稳定性是指电器在指定的电路中,在一定时间内能承受短路电流(或规定的等值电流)的热作用而不发生热损坏的能力。 在化学方面,物质的热稳定性与元素周期表有关,在同周期中,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从左到右是越来越稳定,在同主族中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则是从下到上越来越稳定,也就是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其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稳定。  [编辑本段]物质热稳定性的比较规律  1.单质的热稳定性与键能的相关规律 一般说来,单质的热稳定性与构成单质的化学键牢固程度正相关;而化学键牢固程度又与键能正相关。 2.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气态氢化物就越稳定。同主族的非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渐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渐弱;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渐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渐强。 3.氢氧化物的热稳定性:金属性越强,碱的热稳定性越强(碱性越强,热稳定性越强)。 4.含氧酸的热稳定性:绝大多数含氧酸的热稳定性差,受热脱水生成对应的酸酐。一般地 ①常温下酸酐是稳定的气态氧化物,则对应的含氧酸往往极不稳定,常温下可发生分解; ②常温下酸酐是稳定的固态氧化物,则对应的含氧酸较稳定,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分解。 ③某些含氧酸易受热分解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不到对应的酸酐。 5.含氧酸盐的热稳定性: ①酸不稳定,其对应的盐也不稳定;酸较稳定,其对应的盐也较稳定,例如硝酸盐。 稳定,。 例外 ②同一种酸的盐,热稳定性 正盐>酸式盐>酸。 ③同一酸根的盐的热稳定性顺序是碱金属盐>过渡金属盐>铵盐。 ④同一成酸元素,其高价含氧酸比低价含氧酸稳定,其相应含氧酸盐的稳定性顺序也是如此。  [编辑本段]物质热稳定性的热分析方法  1仪器 1.1 仪器 差热分析仪(DTA)或差示扫描量热计(DSC):程序升温速率在2~30℃/min范围内,控温精度为土2℃,温差或功率差的大小在记录仪上能达到40%~95%的满刻度偏离。 1.2 样品容器 坩埚;铝坩埚、铜坩埚、铂坩埚、石墨坩埚等,应不与试样和参比物起反应。 1.3 气源 空气、氮气等,纯度应达到工业用气体纯度。 1.4 冷却装置 冷却装置的冷却温度应能达到-50℃。 1.5 参比物 在试验温度范围内不发生焓变。典型的参比物有煅烧的氧化铝、玻璃珠、硅油或空容器等。在干燥器中储存。 2 试样 2.1 取样 对于液体或浆状试样,混匀后取样即可;对于固体试样,粉碎后用圆锥四分法取样。 2.2 试样量 试样量由被测试样的数量、需要稀释的程度、Y轴量程、焓变大小以及升温速率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为1~5mg,最大用量不超过50mg。如果试样有突然释放大量潜能的可能性,应适当减少试样量。 3 试验步骤 3.1 仪器温度校准按附录A进行,校准温度精度应在土2℃范围内。 3.2 将试祥和参比物分别放入各自的样品容器中,并使之与样品容器有良好的热接触(对于液体试样,最好加入试样重量20%的惰性材料,如氧化铝等)。将装有试样和参比物的样品容器一起放入仪器的加热装置内,并使之与热传感元件紧密接触。 3.3 接通气源,并将气体流量控制在10~50mL/min的范围内(如果在静止状态下进行测量,则不需要通气)。 3.4 根据所用试样的性质来确定试验温度范围。 3.5 按4.1条的要求调整y轴量程。 3.6 启动升温控制器,控制升温速率在10~30℃/min的范围内,记录温差ΔT(或功率差dH/dt与温度T的关系曲线,即DTA曲线(或DSC曲线)(如图1a、1b)。 3.7 如果以10~30℃/min的升温速率进行测量而不能将峰分辨开时(如图2a、2b),可以采用低于10℃/min的升温速率。

文章TAG:稳定  热稳定性  稳定性  定性  热稳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