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一尺一寸一丈分别等于多少

十尺为一丈。十寸为一尺。一般认为:一丈=333.333厘米一尺=33.3333厘米1寸=3.333厘米希望对你有帮助(*^__^*) 嘻嘻……

一尺一寸一丈分别等于多少

2,一尺等于多少米

1、秦朝:一尺为23、1cm ; 2、汉朝:一尺为21、35至23、75cm ; 3、隋代:一尺为29、6cm ; 4、唐代:一尺为30.7cm ; 5、宋朝和元朝:一尺为31、68cm ; 6、明朝和清朝:一尺为31、1cm; 7、老尺子是指解放前后在市面上流行的、被政府承认了的一种长度测量工具,它与国际度量衡里的厘米的换算关系为一尺等于30厘米,也就是1尺等于0.3米; 8、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候,1953年,我国度量衡局统一了长度单位,一米等于三尺,并且叫做市尺,于是,米就叫做公尺,一直到现在人们还继续沿用,因此,一尺等于三分之一米。

一尺等于多少米

3,现在的1丈等于多少米 1尺等于多少米精确值

1丈等于3又3分之1米(≈3.33米), 1尺等于3分之1米(≈0.33米)。
1尺=0.33米,一丈=3.33米
一丈3.33333333333333333333.....米。一尺33.33333......厘米
一丈=3.3333333333333米 三分之十米一尺=0.33333333333333米 三分之一米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1丈=10/3米1尺=1/3米
度量衡换算1丈=3.3333333333333米1尺=0.3333333333333米

现在的1丈等于多少米 1尺等于多少米精确值

4,一尺是多少

  1、1尺等于10寸,1寸约合3.33公分(厘米)。   2、尺,是一种长度单位,中国叫“市尺”(现代三尺等于一米),英国有“英尺”。有时也把测量长度的工具叫做尺,例如“竹尺”,“钢尺”。   3、有时把像尺的东西也叫做“尺”例如:铁~(古代侠客用来比斗的武器)、戒~(宗教场所或教育机构用来体罚学员使之更加虔诚刻苦的器械)。   4、“寸”是中国传统长度单位,与“尺”、“丈”为十进制(10寸=1尺,10尺=1丈),韩国用来表示亲属之间关系的多少,如1寸表示直系2代人之间的关系。   5、香港法例沿用古制(1寸=3.33厘米),但此单位香港已几乎无人使用,而只会用“英寸”(1英寸=2.54厘米)和“厘米”。“寸”通常代指“英寸”。

5,一尺等于多少米

远古时代“布指知寸,布手知尺”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秦时,一尺约23.1cm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约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一尺=0.33333333333333333333333······米(M)一寸=0.03333333333333333333333······米(M)
古代的尺 是8寸一尺 就是 1寸:3.3333333.......厘米1尺就是:26.6666666666...... 厘米!
现在的一尺就是1/3米可是小说中描写的一尺比实际的要短具体多少就不得而知了三国志上记载诸葛亮“身长八尺”,易中天换算过来是183-185厘米
1米=3尺,1尺=33厘米,古代常说六尺男儿,其实也不是很高啊,就2米左右况且古代说的话,夸大其词了一点..反正古代把一点带有神话色彩的人物,,描写得有好几米高,,

6,一尺是多少米

1尺是0.33米。一丈即十尺,一尺即十寸,而一米等于三尺,所以一丈等于3.33米,一尺等于0.33米,一寸等于0.033米。1米=3尺,所以1尺=1÷3=0.333333米=33.333333厘米(cm)=10 寸=0.0003333 千米(km)=1.0936133 英尺(ft)=13.1233596 英寸(in)。在现代,三尺为一米。尺的长度定为3分之1米。至今,尽管国际标准已经不再使用尺作为主要长度单位,但在民间,一些地区的民间手艺工匠仍然会使用传统的尺来进行测量米是现代物理学中定义的长度单位,是国际上通用的长度单位。米是以光速为标准来定义的,因此可以保证其测量的精准性和可比性。使用米作为长度单位,不仅可以方便和国际间进行交流,还可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古尺的规格:中国古代度量长度的尺,常见的单位有尺,寸。中国古代度量长度的尺。最早见于商代。传世商尺约合今16~17厘米。东周尺以相传1931年河南洛阳金村古墓出土的铜尺与“商鞅量尺”互为佐证,可知一尺长约23厘米左右。西汉尺今出土有 8支,实测其长度均在23~23.6厘米之间,平均每尺长23.2厘米。新莽尺根据各方面材料综合分析,每尺长约23.1厘米。流传至今的东汉尺甚多,仅出土的就有40余支,形制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鸟兽纹铜尺,几何纹铜尺,以圆圈为尺星的骨、牙尺。实测东汉尺长度误差不大,除去因稍残而减短的几支外,其余均在23~24厘米之间,平均长23.4厘米。

7,一丈和一尺分别是多少厘米

夏 1尺 = 10寸(1尺=24.9厘米) 商 1尺 = 10寸,1寸 = 10分(1尺=31.1厘米) 周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19.9厘米) 秦 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7.7厘米) 汉 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7.7厘米) 新莽;后汉 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3厘米) 三国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4.1厘米) 西晋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3厘米) 东晋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4.5厘米) 十六国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4.5厘米) 南北朝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4.5厘米;1尺=29.6厘米) 隋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前期:1尺=29.6厘米;后期:1尺=23.5厘米) 唐; 五代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小尺:1尺=31.1厘米;大尺:1尺=36厘米) 宋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30.7厘米) 元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30.7厘米) 明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裁衣尺:1尺=34厘米;量地尺:1尺=32.7厘米;营造尺:1尺=31.1厘米) 清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裁衣尺:1尺=35.5厘米;量地尺:1尺=34.5厘米;营造尺:1尺=32厘米) 现代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33.33厘米)

8,一尺等于多少厘米

1尺=33.3333333厘米尺,是一种长度单位,中国叫“市尺”(现代三尺等于一米)。一尺等于十寸。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英语符号即缩写为:cm。扩展资料:尺是古今都有的,是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长度单位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米(m)、微米(μm)、纳米(n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参考资料:尺-搜狗百科
1尺=33.333333厘米(cm),因为1米=3尺,所以1尺=1÷3=0.333333米=33.333333厘米(cm)拓展资料:尺是我国古代沿用下来的,常用计量单位之一。1尺等于33.33cm只是我们现代人使用的数据,而古代的一尺并不就等于现在的33.33cm,其实在我国古代基本每不同的朝代,尺的标准长度都会有所变化,这就是为什么古书中常常在描述人物形象时,讲身高八尺或七尺男儿。如果按现在的换算公式算是话,身高八尺就是2米67,这样的身高是一般人不可想象的。其实按三国时期的尺码算的话,身高八尺,也就是现在的1米89左右,因为那时候的1尺只相当于现在的24.2cm。古代的尺我国历代以来,采用过的计量单位尺,换算成现代厘米的结果列举出来,供大家学习借鉴:商代:1尺等于今天的16.95cm;周朝:1尺等于今天的23.1cm ;秦国:1尺等于今天的23.1cm ;汉朝:1尺等于今天的21.35——23.75cm ;三国时期:一尺等于今天的24.2cm ;南朝:1尺等于今天的25.8cm ;北魏:1尺等于今天的30.9cm ;隋朝:1尺等于今天的29.6cm ;唐朝:1尺等于今天的30.7cm ;宋朝和元朝:一尺等于今天的31.68cm ;明清年代:1尺等于今天的31.1cm。
1尺约等于33.33厘米。计算过程如下:1米=3尺,所以1尺约等于33.33厘米。扩展阅读:尺,是一种长度单位,中国叫“市尺”(三尺等于一米),英国有“英尺”。有时我们也把测量长度的工具叫做尺,例如“竹尺”,“钢尺”。有时我们把像尺的东西也叫做“尺”例如:铁~(古代侠客用来比斗的武器)、戒~(宗教场所或教育机构用来体罚学员使之更加虔诚刻苦的器械)。
一尺等于多少厘米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时,一尺约23.1cm ;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约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中国市制单位:一市尺约等于33.33厘米。 不过,买衣服时,很多都是以英寸标记的,楼主注意呀。 一市尺约等于13.12英寸。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大约为33.3厘米,一米等于3尺。希望能帮到你

9,古代的一尺是多长七尺男儿有多高

在战国时期,一尺大约就是23厘米左右,七尺男儿也就是161厘米,也就相当于现在社会一个普通女生的身高,可见当时战国时期的七尺男儿并没有多么高大威猛。根据这个尺寸换算,身高八尺的男人,大约有184厘米。现代一尺为十寸。不同时期一尺长度不同。商代,一尺合今16.95cm周代,一尺合今23.1cm 秦时,一尺约23.1cm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约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扩展资料:现代常用长度单位:(1)公里公里又称千米,是个长度单位,缩写为“km”,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其常用换算关系如下:1千米(公里)= 1,000米(公尺)= 100,000厘米(公分) = 1,000,000毫米(公厘);1.61公里= 1英里。(2)米国际单位制的长度单位“米”(meter,metre)起源于法国。1790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 — 米,1791年获法国国会批准。为了制造出表征米的量值的基准器,在法国天文学家捷梁布尔和密伸的领导下,于1792~1799年,对法国敦克尔克至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进行了测量。1799年根据测量结果制成一根3.5毫米×25毫米短形截面的铂杆,以此杆两端之间的距离定为1米,并交法国档案局保管,所以也称为“档案米”。这就是最早的米定义 。由于档案米的变形情况严重,于是,1872年放弃了“档案米”的米定义,而以铂依合金(90%的铂和10%的铱)制造的米原器作为长度的单位。米原器是根据“档案米”的长度制造的,当时共制出了31只,截面近似呈X形,把档案米的长度以两条宽度为6~8微米的刻线刻在尺子的凹槽(中性面)上。1889年在第一次国际计量大会上,把经国际计量局鉴定的第6号米原器(31只米原器中在0℃时最接近档案米的长度的一只)选作国际米原器,并作为长度基准器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的地下室中,其余的尺子作为副尺分发给与会各国。规定在周围空气温度为0℃时,米原器两端中间刻线之间的距离为1米。1927年第七届国际计量大会又对米定义作了严格的规定,除温度要求外,还提出了米原器须保存在1标准大气压下,并对其放置方法作出了具体规定。但是使用米原器作为米的客观标准也存在很多缺点,如材料变形测量精度不高(只能达0.1μm),很难满足计量学和其他精密测量的需要。另外,万一米原器损坏,复制将无所依据,特别是复制品很难保证与原器完全一致,给各国使用带来了困难。因此,采用自然量值作为单位基准器的设想一直为人们所向往。20世纪50年代,随着同位素光谱光源的发展。发现了宽度很窄的氪-86同位素谱线,加上干涉技术的成功,人们终于找到了一种不易毁坏的自然标准,即以光波波长作为长度单位的自然基准。这一自然基准,性能稳定,没有变形问题,容易复现,而且具有很高的复现精度。中国于1963年也建立了氪-86同位素长度基准。米的定义更改后,国际米原器仍按原规定保存在国际计量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70年代以来,对时间和光速的测定,都达到了很高的精确度。因此,1983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又通过了米的新定义:“米是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长度”。这样,基于光谱线波长的米的定义就被新的米定义所替代了。(3)分米分米(decimeter或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其常用换算关系如下:1分米 = 0.0001千米(km) = 0.1米(m) =10厘米(cm) = 100毫米(mm)。(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英文:centimetre(s),简写(符号)为:cm。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如下:1厘米 = 10毫米 = 0.1分米 = 0.01米 = 0.00001千米。(5)毫米毫米,又称公厘(或公釐),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符号㎜。1毫米相当于1米的一千分之一(此即为“毫”的字义)。进制关系如下: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_一尺搜狗百科_长度单位
不知道古人的“寸”和今天的“寸”不一样吗?...古 人随便一个身高一丈二,难道是三米多,实际只有今天的1.8米高,,差不多只能 换算到今天的“尺、寸”的一半,你量量三寸以下是哪里啊. ,《史记·禹本纪》说,大禹定自身为一丈,以其十分之一为尺,因此男子叫“丈夫”。夏尺实际只有今日市尺的4寸8分,大禹只有4尺8寸,仅1.60米高。有关专家根据各种古籍,推算出历代一尺的长度:战国一尺为22.5厘米;汉朝为23.1厘米;三国24厘米;晋24.5厘米;南北朝24.2—29.6厘米;隋29.6厘米;唐30厘米;宋31.2厘米;明、清32厘米很明显,按照唐朝以后的度制,七尺男儿的身高将达到2米以上,这不太可能~~但是按照南北朝以前的度制,所谓七尺男儿无非是在1.7米左右,这和现在的人们的平均身高相差无几~~所以说,七尺男儿的身高应该是1.7米左右~~ 顺便补充说明,中国历史一直都是按照十进制,但是周朝“8寸为尺,10尺为丈,人高11丈,故曰丈夫”~~
度--即长度,由于和生活密切相关,自人类有始就出现了,原始人布指为寸,布掌为尺,舒肘为丈,到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直至今天的现代计量技术的出现,古代度制演变反映着历史的变迁。 夏 1尺 = 10寸(1尺=24.9厘米) 商 1尺 = 10寸,1寸 = 10分(1尺=31.1厘米) 周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19.9厘米) 秦 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7.7厘米) 汉 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7.7厘米) 新莽;后汉 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3厘米) 三国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4.1厘米) 西晋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3厘米) 东晋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4.5厘米) 十六国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4.5厘米) 南北朝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4.5厘米;1尺=29.6厘米) 隋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前期:1尺=29.6厘米;后期:1尺=23.5厘米) 唐; 五代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小尺:1尺=31.1厘米;大尺:1尺=36厘米) 宋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30.7厘米) 元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30.7厘米) 明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裁衣尺:1尺=34厘米;量地尺:1尺=32.7厘米;营造尺:1尺=31.1厘米) 清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裁衣尺:1尺=35.5厘米;量地尺:1尺=34.5厘米;营造尺:1尺=32厘米) 现代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33.33厘米) 康熙时期,身高七尺一寸应该选裁衣尺吧,算下来是:35.5*7+3.55=252.05cm 晕了,难道当时就有这么彪悍的人么?两米五!!!!如果按秦朝来算的话27.7*7+2.77=196.67cm似乎这个比较合理些,呵呵.一米九六.这个高度比较合理些.
现在的一寸约等于3.3厘米,一尺就是33厘米左右,那么7尺就是231厘米,这个答案我们现在人看了会大吃一惊,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古代的一尺相当与现在的7、8寸的样子,这样一来就清楚了,7尺就是现在的165-175左右.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时,一尺约23.1cm ;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约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资料2:古代“尺”有多长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内含的量(实际长度)却不一样。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曰:“邹忌修八尺有余。”如果按今天的尺来计算,邹忌的身长是2.66米还多,这显然太高了。 很显然,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19.91厘米。以后,尺大致都要加长一点,到战国时,一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23厘米左右,但是当时各国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战国楚尺长22.7厘米。前边提到的邹忌是战国时齐国人,按一尺为23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这即使在今天,也算高个子了。又《陈情表》中有“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晋时人,当时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4厘米,这样“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说法,而并不是严格按晋尺的,那么,就要在1.2米的基础上再缩短一点,也就是1.1米左右。 与尺比较接近的是咫。咫是妇女手伸展后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因而稍短于尺。后来咫尺连用,表示距离短,如“近在咫尺”。 除此之外,先秦的长度单位还有丈(十尺),寻(八尺),常(二寻),此外还有仞。仞是人伸开双臂的长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后来,又产生了寸以下的长度单位,它们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后又叫“丝”,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丝”与“毫”连用,来源于此。 还有“忽”与“微”连用的,也喻指极细微,如《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在战国时期,一尺大约就是23厘米左右,七尺男儿也就是161厘米,也就相当于现在社会一个普通女生的身高,可见当时战国时期的七尺男儿并没有多么高大威猛。根据这个尺寸换算,身高八尺的男人,大约有184厘米,应该才能用高大来形容吧。汉代的时候,是以十进制计算的,一丈等于十尺,一尺也是23厘米左右。那三国中蜀国的一众弟兄中身高如何呢?关羽身长九尺,就相当于207厘米了,身高即使在现代,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五虎上将中的张飞和赵云身高八尺,诸葛亮也是身高八尺,也就是184厘米左右。作为大哥的刘备,身高七尺半,大约就是172-173厘米,也属于正常身高范围之内了。而在曹魏中,曹操161厘米,曹仁173厘米,司马懿176厘米,属于基础身高,曹丕和夏侯渊身高大约在180厘米左右,夏侯敦和典韦大约186厘米,在现代应该算是型男的身高了。我们再来看一下孙吴,孙坚、孙策、周瑜的身高应该都在175厘米左右,鲁肃稍微低一些,大约有172厘米。据说,吕布身高一丈,那要是按照与现在的长度单位换算,应该就在230厘米左右,可以和姚明媲美了,所以吕布在作战中,身高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这只是古代的长度与现代长度粗略换算出来的,古时候的人应该没有现在的人高,因此这些三国中的人物的身高还是非常高大的,确实能对得上他们自称的“堂堂七尺男儿”的说法。扩展资料古代的长度单位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周代,一尺合今23.1cm ;秦时,一尺约23.1cm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约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一、中国古代的长度单位古代的长度单位:肘、虎口、掌。古代常以人的身体长度为根据,《孔子家语》曰:“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一人高为一丈,故有“丈夫”之谓。中国古代常见的长度单位还有:"寻、仞、寸、扶、咫、尺、丈、跬、步、常、矢、筵、几、轨、雉、里、毫、厘"等。古代的长度单位,都以黍为准。1、黍:长度取黍的中等子粒,一个纵黍为一分,一百黍为一尺。《核舟记》一文中有:“舟首尾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二黍许”,即“二分左右”。十分为一寸。《核舟记》中有“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即“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可见核舟之小。2、寻:1寻= 8尺=6,与"步"接近。"周代以八尺为步,秦代以六尺为步,旧制以营造尺五尺为步"3、仞:又写作“轫”。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愚公移山》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高万仞”形容“太行、王屋二山之高”。1仞=周制8尺(约合),汉制为7尺,东汉末为5尺6寸。4、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比喻距离很近。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5、扶:四指并拢的宽度为"1扶",古代有"1指为寸,1扶4寸"的说法。6、庹:双臂伸展后的长度为"庹",1庹≈5市尺。7、墨:也等于5尺。1墨= 1庹8、步:1步= 1寻= 2跬,9、常:"倍寻为常",所以:1常=2寻。10、轨:车子两轮间的距离。有定制,为古八尺。后引申车轮过后的印痕为"轨"。1轨=。11、引:1引 12、稚:长三丈、高一丈为"稚"。13、匹:四丈。绢以四丈为一匹。《卖炭翁》有诗句:半匹红绢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半匹”即“二丈”。14、舍:三十里。古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成语:“退避三舍” “三舍”即“九十里”。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尺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长度单位

文章TAG:一尺是多少  一尺一寸一丈分别等于多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