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西方绘画流派简介

近代的有:印象派,野兽派,超现实主义,巴黎画派,未来派,维也纳分离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 再往上,写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

西方绘画流派简介

2,分离派是谁创造的以及分离派的口号是什么

霍夫曼(JosephHoffmann,1870~1956)、莫瑟(KolomanMoser,1867~1918)和奥布里奇(JosephM.Olbrich,1867~1908)等三人都是瓦格纳的学生和维也纳学派的重要成员。1897年,他们创立了分离派,宣称要与过去的传统决裂,其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自由”。霍夫曼是分离派的核心人物,他曾在分离派杂志《室内》中写道:“所有建筑师和设计师的目标,应该是打破博物馆式的历史樊笼而创造新风格。”

分离派是谁创造的以及分离派的口号是什么

3,格拉斯哥四人组与奥地利分离派有什么区别

格拉斯哥四人组与奥地利分离派有什么区别:格拉斯哥四人组,开始从简单的几何造型,从直线的运用上找寻新的形式发展方向。奥地利分离派,设计具有功能和装饰高度吻合的的特点,与外型奇特、功能不好的高蒂建筑形成鲜明对照。
我是来看评论的

格拉斯哥四人组与奥地利分离派有什么区别

4,维也纳分离派的代表作品有那些

维也纳分离派是大约盛行于19世纪后20年及20世纪前10年的西欧地区的艺术运动。1887年基本上是一种装饰性的艺术,唯美主义是推动这个艺术运动的关键。重要画家有:克里姆特、希勒、荷德勒。《吻》克里姆特奥地利克里姆特(1862—1918)是分离派的首领,奥地利著名画家。他出生在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工艺美术师家庭,在家庭的影响下,自幼专心绘画艺术。1897年,他成为“维也纳分离派”的第一任主席。作为新艺术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他坚持艺术的现代化与学院派分离,反对因循守旧,并积极从事分离派刊物的出版和画展。这个时期克里姆特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带有高度象征和明显的装饰性,把生命的繁殖、生长、死亡作为人的本质来表现,主体往往是生与死,爱情与女性。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手法上带有浓郁的象征主义伤感和神秘色彩。克里姆特的代表作有《吻》,《生命与死亡》,大型装饰壁画《哲学》、《医学》和《法学》等。

5,哲学上的维也纳学派和建筑上的分离派有关系吗

有关系。哲学上的维也纳学派,是建筑上的分离派的理论和灵感来源之一。 这就相当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阐发出来之后,有很多其他学科、类别的人,根据他的这一观点,发展了自己的理论(比如,很多人本主义心理学治疗流派)。 这个世界,早已不是孤立的了,所以,有很多学科互相借鉴、互相发展,比如,经济学和心理学,会发展为“经济心理学”......很多很多。 而哲学上的维也纳学派,他们的在美学上的一些讨论,可能会对分离派有所借鉴的意义罢了。这也不是说,他们是纯粹的一脉相承。

6,维也纳分离派的特点

特点:在设计方面,其重视功能的思想、几何形式与有机形式相结合的造型和装饰设计,表现出与欧美各国的新艺术运动相一致的时代特征而又独具特色。但其反对新艺术运动对花形图案的过度使用,更强调运用几何形状,特别是正方形和矩形。维也纳分离派(德语:Wiener Sezession,英语:Vienna Secession),又译新艺术派,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又译艺术革新派)在奥地利的支流。该流派反对当时相对保守的维也纳学院派,并与之决裂。分离派作者作品艺术倾向、个人风格多种多样,而且没有明确的纲领,因此狭义上指维也纳分离派组织,广义上讲是指是思想、类型相近的艺术一群。分离派涵盖绘画、设计、建筑、装饰等领域。风格"维也纳分离派"的设计风格颇为大胆独特,虽然有许多取材于绘画或自然题材的装饰,但往往采用一种抽象的表现形式,体式简洁,线条和几何造型连续而有力,与“新艺术运动”风格所追求的自然主义有机形态相距甚远。扩展资料:历史1、 1895年,奥托·瓦格纳(Otto Wagner)出版《现代建筑》(Moderne Architektur),体现分离派的基本思想。2、 1897年4月3日,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约塞夫·霍夫曼(Josef Hoffman)、马克斯·柯兹威尔(Max Kurzweil);约瑟夫·马里亚·欧尔布里希(Joseph Maria Olbrich)和科罗曼·莫塞尔(Koloman Moser)等人成立了维也纳分离派组织,克里姆特任主席。欧尔布里希亲手设计分离派标志的展览馆。3、 1898年,分离派展览馆建成;出版会刊《神圣之春》,举办首次分离派画展。4、 1900年,出版了设计期刊《室内》。分离派开始步入盛期。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的作品在分离派第八届展览中展出。5、 1902年,举办第十四届展览,贝多芬特展;主要展品有德国雕塑家马克斯·克林格尔(Max Klinger)的《贝多芬雕像》,克里姆特创作的《贝多芬横饰带壁画》,此次展览遭到了反犹情绪的攻击。6、 1903年,霍夫曼在银行家的帮助下创立“维也纳工作联盟”(Wiener Werkst?tte),他与莫塞尔担任艺术指导。7、 1904年,莫塞尔完成斯泰因霍夫教堂(Kirche am Steinhof)的后殿嵌花和彩色玻璃窗。8、 1905年,克里姆特完成的《哲学》、《法学》、《医学》壁画委托被维也纳大学拒绝。他从1897年开始接手此委托,风格发生了巨大转变,原先的学院气息被摒弃。此事引起批评,分离派名声受损。同年因为观点不同,克里姆特与科罗曼·莫塞尔等艺术家淡出维也纳分离派。9、 1908年,欧尔布里希因白血病去世。同年,克里姆特完成代表作《吻》。10、 1918年,克里姆特感冒伤寒去世。瓦格纳去世。莫塞尔去世。埃贡·席勒因流感去世。维也纳分离派逐渐消亡。11、 1932年,维也纳工作联盟关闭。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维也纳分离派

7,摄影分离派对摄影发展的影响

“摄影分离派”亦称“摄影决裂者”,是由有“美国现代摄影之父”之称的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ALFRED STIEGLITZ)创立的。  1902年,他将自己和他所发现的其他一些画意摄影家的作品,在 “全国艺术俱乐部”展出。他把这次展出名为“摄影决裂者”作品展览,意思是指与当时流行的画意摄影决裂。提醒人们画意摄影不是艺术的陪衬,而是表达个人的一种独特手段。摄影决裂者的创作方向,开始时侧重受印象派绘画影响的画意摄影,但不久,斯蒂格里茨便开始反对用绘画手法制作照片,主张从事纯粹的摄影。他提出,摄影应在表达个体的个性意义上,更多地考虑摄影本身的规律和特点,使摄影变得更纯粹化,独立于绘画之外。  摄影分离派对于摄影的影响,在于斯蒂格里茨率先提出的关于不借助任何其他造型手段,而仅凭纯净的摄影技术去准确真实地表现被摄对象的理论和实践,对摄影摆脱绘画主义羁绊,进而成为世所公认的一门独立艺术,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品《终点站》开创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摄影风格,将摄影创作由室内精雕细琢的“雅玩”,转向表现户外广阔的社会生活。着眼于从日常的平凡生活中挖掘富有艺术性的题材,以抓拍方式进行创作,追求忠实地再现拍摄对象原有的面目、品质和性格。  附:《终点站》是使用4 ×5英寸的相机拍摄的。这幅照片拍摄于1893年,第一天施蒂格里茨在弥漫的风雪中等待了3个小时,因光线不理想没有拍成,最终在第二天,抓拍了铁轨马车在纽约旧邮局前准备出发时的景象。  同样在现代摄影史上对摄影成为一门艺术的大师级人物,就是著名的人文摄影大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他所创立的“决定性瞬间”的理论真正意义上使摄影完全脱离了绘画的束缚,成为一门无可替代的艺术。

文章TAG:分离  分离派  西方  西方绘画  分离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