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笼草的特点,急要猪笼草这种植物的外形特征作用色彩气味动静变化情
来源:整理 编辑:去装修 2023-05-03 04:50:37
1,急要猪笼草这种植物的外形特征作用色彩气味动静变化情
猪笼草是猪笼草属全体物种的总称。属于热带食虫植物,原产地主要为旧大陆热带地区。其拥有一个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笼,捕虫笼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笼口上具有盖子,因其形状像猪笼而得名。猪笼草为多年生藤本植物,茎木质或半木质,差不多3米多高,攀援于树木或者沿地面而生。叶一般为长椭圆形,末端有笼蔓,以便于攀援。在笼蔓的末端会形成一个瓶状或漏斗状的捕虫笼,并带有笼盖,笼盖复面能分秘香味,引诱昆虫。笼口光滑,昆虫会被滑落瓶内,被瓶底分泌的液体淹死,并分解虫体营养物质,逐渐消化吸收。猪笼草生长多年后才会开花,开绿色或紫色小花,花一般为总状花序,少数为圆锥花序 ,雌雄异株,花小而平淡,白天味道淡,略香;晚上味道浓烈,转臭。其观赏性无法与捕虫笼相比。果为蒴果,成熟时开裂散出种子。中药材中的雷公壶原植物为猪笼草属中的奇异猪笼草。功用主治:清肺润燥,行水,解毒。治肺燥咳嗽,百日咳,黄疸,胃痛,痢疾,水肿,痈肿,虫咬伤。
2,猪笼草哪些特征
猪笼草茎柔软细长,匍匐生长或攀缘于其他植物之上,株高1.5米左右。叶互生,革质,中脉延长为向下弯曲的卷须,长2~16厘米,卷须顶端有1个小叶笼,人们习惯叫它食虫囊或捕虫囊。小叶笼中空,瓶状,淡绿至红褐色,长12~18厘米,宽2~4厘米,瓶口边缘厚,下半部稍膨大。上有绣红色小盖,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2.5~3.5厘米,小的时候是密封的,成长后盖才打开,只有一处与瓶口相接,不能再闭合。小叶笼间隔地分布于猪笼草的下层叶,上层叶末端常呈卷须状,少有小叶笼。一般每株有12~14个。小叶笼如被剪除,并无再生能力,但随着下层小叶笼的老化、死亡,上层叶能再形成小叶笼。总状花序,长30厘米左右,无花瓣,萼片3~4,红紫色。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蕊4~24个,合生,子房上位,4室。蒴果,种子多数。捕虫囊小的时候,囊盖是密封的,成长后囊盖才打开,只有一处与囊口相接。初长成的捕虫囊,其盖子无法打开;成熟的盖子无法合上。猪笼草在露地生长的情况下,捕虫囊经常装着半囊水。如果雨天盛水过多,卷须承受不了重量,它会自动倾斜,倒去囊内一部分水。这样有利于发挥捕虫囊的捕虫作用,因为如果囊内盛满水,昆虫掉在水里后就容易爬出逃逸
3,苹果猪笼草的形态特征
由于苹果猪笼草拥有特别的捕虫笼和独特的生长习性,使得它在猪笼草属中十分的与众不同。F.E.劳埃德(F. E. Lloyd)翻译了以下特罗尔(Troll)在1932年对苹果猪笼草的描述: “在苏门答腊岛以西的西比路岛上,我在一个沼泽森林的大量植被中发现了苹果猪笼草。这真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又难忘的景象。在藤蔓织成的大网中,独特形态的捕虫笼散发着微光,它们一簇簇地生长着;而更令人惊叹的是,在长满苔藓的淤泥中,点缀着一个又一个地面笼,油然一片广阔的地毯。” 苹果猪笼草的茎呈淡棕色,可以攀爬到15米高的地方。叶片呈浅绿色,可长达25厘米,宽至6厘米。捕虫笼结于不长于15厘米的笼蔓末端。 苹果猪笼草水罐状的捕虫笼一般都很小,很少超过10厘米高,7厘米宽。上位笼十分罕见,且其体型远小于下位笼。捕虫笼的颜色从浅绿色到深红色都有;多数为中间型的。苏门答腊岛和西马来西亚的苹果猪笼草几乎都是绿底红斑或全绿色的,全红的大多只存在于婆罗洲。在新几内亚曾发现过大型苹果猪笼草个体。 苹果猪笼草的花属于密集的圆锥花序。它是在苏门答腊和马来半岛发现的唯一据有圆锥花序的植猪笼草属物。 在苹果猪笼草幼年时期,全身披被着棕色的毛被。成株的毛被除花序部分外都很稀疏。
4,猪笼草有什么特点
猪笼草属,为猪笼草植物的统称,是猪笼草科的唯一属。也是多种能够捕食昆虫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地是热带亚洲地区。猪笼草为地生植物,是攀援状的亚灌木。猪笼草拥有一幅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囊,捕虫囊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因为形状像猪笼,故称猪笼草。在中国的产地海南又被称作雷公壶,意指它像酒壶。这类不从土壤等无机界直接摄取和制造维持生命所需营养物质,而依靠捕捉昆虫等小动物来谋生的植物被称为食虫植物。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单独分出一个猪笼草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分类法认为应该将本属纳入石竹目。茎株:猪笼草在自然界常常平卧生长,茎株一般不超过1m,但是不同的品种也有超过3m的。叶:互生,叶片呈长椭圆形,长10cm-25cm,宽4ccm-8cm。叶的构造复杂,分叶柄,叶身和卷须,叶片的顶端连接著向下弯曲的卷须,卷须尾部扩大并反卷形成瓶状,即为捕虫囊。。捕虫囊:猪笼草的捕虫囊长12cm-16cm,宽2cm-4cm,笼色以绿色为主,有褐色或红色的斑点和条纹顶端有囊盖。囊盖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2.5cm-3.5cm。捕虫囊小的时候,囊盖是密封的,成长时囊盖才打开,只有一处与囊口相接。而且打开后不再随意闭合。花:猪笼草的花为单性雌雄异株,总状花序,花色为红色或紫红,有片而无花瓣。雄花:雄花有四枚萼片,呈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cm-7cm,雄蕊的花丝合生成管状,花药集生成圆球型。雌花:雌花的萼片较小,雌蕊呈椭圆形,黑色,密生浓毛,猪笼草果实成熟时,开裂为4个果瓣,深褐色,长1.5cm-3cm,内面有很多丝状的种子
5,猪笼草的特点
猪笼草属,为猪笼草植物的统称,是猪笼草科的唯一属。也是多种能够捕食昆虫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地是热带亚洲地区。猪笼草为地生植物,是攀援状的亚灌木。猪笼草拥有一幅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囊,捕虫囊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因为形状像猪笼,故称猪笼草。在中国的产地海南又被称作雷公壶,意指它像酒壶。这类不从土壤等无机界直接摄取和制造维持生命所需营养物质,而依靠捕捉昆虫等小动物来谋生的植物被称为食虫植物。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单独分出一个猪笼草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分类法认为应该将本属纳入石竹目。
茎株:猪笼草在自然界常常平卧生长,茎株一般不超过1m,但是不同的品种也有超过3m的。
叶:互生,叶片呈长椭圆形,长10cm-25cm,宽4ccm-8cm。叶的构造复杂,分叶柄,叶身和卷须,叶片的顶端连接著向下弯曲的卷须,卷须尾部扩大并反卷形成瓶状,即为捕虫囊。。
捕虫囊:猪笼草的捕虫囊长12cm-16cm,宽2cm-4cm,笼色以绿色为主,有褐色或红色的斑点和条纹顶端有囊盖。囊盖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2.5cm-3.5cm。捕虫囊小的时候,囊盖是密封的,成长时囊盖才打开,只有一处与囊口相接。而且打开后不再随意闭合。
花:猪笼草的花为单性雌雄异株,总状花序,花色为红色或紫红,有片而无花瓣。
雄花:雄花有四枚萼片,呈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cm - 7cm,雄蕊的花丝合生成管状,花药集生成圆球型。
雌花:雌花的萼片较小,雌蕊呈椭圆形,黑色,密生浓毛,猪笼草果实成熟时,开裂为4个果瓣,深褐色,长1.5cm - 3cm,内面有很多丝状的种子
6,猪笼草有哪些特征
难道草也会像青蛙那样张开大嘴去吃虫子吗?是的!这种草叫猪笼草,它的故乡就在我国广东南部以及云南等地。猪笼草足有3米多高,是一种常绿半木质藤本小灌木。它长相最奇特的是它的叶子,叶子的底部是绿颜色的,样子扁平,很像一般植物的叶子,中间却是一根像绳索一样的细藤,可以卷在或者挂在其他植物身上,顶部最奇特,从细藤上竟长出一个花花绿绿的小瓶子来,这瓶子上小下大,也像个袋子,它的样子很像我国南方人运猪用的笼子,所以得名“猪笼草”。这种草有大约70个品种,所以瓶子的形状和颜色也变化多端,有圆筒状的,壶形的,甚至漏斗形的;有的小巧玲珑,不过3.3厘米长,大的足有40厘米。这些瓶子把自己打扮得非常漂亮,金黄、紫红,甚至有精美的花纹,凭借一身华服,就可以把那些小虫子们吸引过来了。猪笼草吃虫的秘密就在这个瓶子里。瓶子上面有个小盖子,盖子下面布满了蜜腺,能分泌出香甜诱人的蜜汁,可是瓶口却有点倾斜,瓶子的内壁上的蜡质,极为光滑,内壁的下部,有许多凸出的消化腺,能分泌出许多消化力极强的消化液。在风和日丽的晴天里,贪吃的虫子闻到香甜的蜜汁味,便飞到猪笼草的瓶子上大吃特吃,可是由于那有点倾斜的瓶口,它一不留神,就失足滑了下去。一直滑到瓶底,一下子被瓶底的消化液牢牢粘住,那光滑的内壁使虫子根本爬不出来,瓶子的盖子也很快地盖上了。那具有强消化能力的消化液不一会儿就麻醉了小虫子,使猪笼草大饱口福了。消化液的成分相当复杂,其中一种化学物质是胺,它能使昆虫麻痹,另一种是毒芹碱,能使昆虫中毒死亡。植物学家曾观察过猪笼草怎样吃掉蜈蚣,那条蜈蚣浸在消化液中,很快被腐蚀成白色。如果摘下小瓶子仔细看,里面有许多小昆虫,有的还在挣扎,有的已死去,有的早腐烂了。猪笼草就是靠吸收这些腐烂昆虫的汁液来生活的。
7,猪笼草的特性是什么
猪笼草是有名的热带食虫植物,主产地是热带亚洲地区。猪笼草拥有一幅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囊,捕虫囊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因为形状像猪笼,故称猪笼草。在中国的产地海南又被称作雷公壶,意指它像酒壶。这类不从土壤等无机界直接摄取和制造维持生命所需营养物质,而依靠捕捉昆虫等小动物来谋生的植物被称为食虫植物。学名Nepenthes. distillatoria(栽培名为N. zeylanica)别名 有水罐植物、猴水瓶、猴子埕、猪仔笼、忘忧草等。分类 域: 真核域(Eukarya) 界: 植物界(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目: 石竹目(Caryophyllales) 科: 猪笼草科(Nepenthaceae) 属: 猪笼草属(Nepenthes) 猪笼草属植物全世界约67种。植物学性状茎株:猪笼草在自然界常常平卧生长,茎株一般不超过1m,但是不同的品种也有超过3m的。 叶:互生,叶片呈长椭圆形,长10cm - 25cm,宽4ccm - 8cm。叶的构造复杂,分叶柄,叶身和卷须,叶片的顶端连接著向下弯曲的卷须,卷须尾部扩大并反卷形成瓶状,即为捕虫囊。叶片中脉延伸像一条红色的塑料绳,这就是猪笼草的攀缘器官,可缠绕其他物体或偃伏在岩石上。捕虫囊:猪笼草的捕虫囊长12cm - 16cm,宽2cm - 4cm,笼色以绿色为主,有褐色或红色的斑点和条纹顶端有囊盖。囊盖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2.5cm - 3.5cm。捕虫囊小的时候,囊盖是密封的,成长后囊盖才打开,只有一处与囊口相接。而且打开后不再随意闭合。 花:猪笼草的花为单性雌雄异株,总状花序,花色为红色或紫红,有萼片而无花瓣。发育成熟后,在叶腋抽生总状花序,开单性花,花小、红色或紫红色,花后结籽。 雄花:雄花有四枚萼片,呈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cm - 7cm,雄蕊的花丝合生成管状,花药集生成圆球型。 雌花:雌花的萼片较小,雌蕊呈椭圆形,黑色,密生浓毛,猪笼草果实成熟时,开裂为4个果瓣,深褐色,长1.5cm - 3cm,内面有很多丝状的种子。猪笼草的捕食猪笼草的捕虫囊内有蜜腺能分泌蜜汁引诱昆虫,昆虫进入捕虫囊后,囊盖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合上,但是捕虫囊的囊口内侧囊壁很光滑,所以能防止昆虫爬出。囊中经常有半囊水。水过多时,卷须无法承重还会会自动倾斜倒去一部分水。因为如果囊内盛满水,昆虫掉在水里后就容易逃出。捕虫囊下半部的内侧囊壁稍厚,并有很多消化腺,这些腺体泌出稍带黏性的消化液储存在囊底。消化液呈酸性,具有消化昆虫的能力。事实上囊盖是经常打开的,囊盖的主要用途是引诱昆虫,因为囊盖的内壁也有很多蜜腺。 掉进囊内的昆虫多数是蚂蚁,也有一些会飞的昆虫如野蝇和蚊等。生长环境猪笼草属植物种类繁多,全世界有百种左右。大多数生长在印度洋群岛、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潮湿热带森林里,中国海南,广东、云南等省也有这种植物。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不耐寒,怕干燥和强光。生长适温为25-30℃,3月至9月为21-30℃,9月至翌年3月为18-24℃。冬季温度须不低于16℃,15℃以下植株停止生长,10℃以下温度,叶片边缘遭受冻害。种类红猪笼草(N. alata) 瓶状猪笼草(N. ampullaria) 二距猪笼草(N. bicalcarata) 卡西猪笼草(N. khasiana) 劳氏猪笼草(N. lowii) 奇异猪笼草(N. mirabilis) 拉贾猪笼草(N. rajah) 血红猪笼草(N. sanguinea) 狭针猪笼草(N. stenophylla) 长柔猪笼草(N. villosa) 濒危保护根据由各缔约国签订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猪笼草属于附录Ⅱ中受保护的列明植物。虽然猪笼草并未属于濒危绝种的物种,但其贸易可能会导致绝种的危险。因此,公约上规定猪笼草是可以贸易,但必须先获得公约许可证。猪笼草的观赏及栽培猪笼草美丽的叶笼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在欧美等地,作为室内盆栽观赏已很普遍。近几年,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的花卉市场上,也能见到猪笼草的风姿。用它点缀客厅花架、阳台和窗台,或悬挂于庭园树上和走廊旁,优雅别致,趣味盎然。猪笼草原产于热带,喜高温多湿的半阴环境。生长适温为25℃至30℃,在生长季节要经常喷水以保持周围的高湿环境。种子中国提醒您:冬季在室内应放在向阳处,室温不低于16℃,就能安全越冬。栽培土壤以疏松、肥沃的腐叶土或泥炭土为好。猪笼草宜用吊盆栽植,使其叶笼捕虫器自然下垂,以显示其绚丽的风采。猪笼草大都用种子繁殖,也可以用扦插叶片法进行繁殖。小虫小兽一掉入其中,猪笼草就会将顶端的盖子关闭 将掉如其中的虫子和小兽慢慢消化掉。
文章TAG:
猪笼草 特点 急要 这种 猪笼草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