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徽式建筑的含义

徽式建筑是一种汉族建筑流派名。古代徽州建筑在成型的过程中,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鲜明的区域特色,在造型,功能,装饰,结体诸多方面自成一格。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州缙绅和商业集团势力的崛起,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同步跨出徽州本土,在江南江北各大城镇扎根落户,如江苏的扬州,金陵,浙江的杭州,金华,江西的景德镇等地,全年都是徽式建筑相对密集的城市。“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古建流派,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作为设计和实施者,江南民间的“徽州帮”匠师集团对这一流派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徽派建筑”风格最为鲜明的是汉族传统民居,它集中地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徽式宅居结体多为多进院落式集居形式(小型者以三合院式为多),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生存空间。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在装饰方面,徽州宅居的“三雕”之美令人叹为观止,青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建筑精美如诗,堪称徽式宅居的一大特色。徽州的祠堂和牌坊在徽式建筑中份量也颇重:祠有总祠,支祠之分,一般规模均较宏大,由山门,享堂,寝殿等多进集组而成,梁架雄伟,“三雕”绝妙,富丽堂皇。牌坊则以石质为主,有四柱五楼式,四柱冲天式,八柱式,口字形式等多种,造型雅致,散缀于各乡镇,是古代徽州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徽派建筑”今天仍然充满生机,在大江南北,徽式新建筑群时常可见。作为一个汉族传统建筑流派,融古雅,简洁与富丽于一身的徽式建筑仍然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

徽式建筑的含义

2,中国元素在徽州建筑的应用

一、徽州民居文化的启示      徽州民居文化,是中国传统民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的徽州文化繁荣昌盛、地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在许多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具有重要的地位。 徽州民居多为两层高的合院式建筑,住宅空间狭窄,天井的设计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天井设计旨在让宅内的人能与天有所接触,“长幼有序、天人合一”是中国大部分民居的建筑观,特别是在布局、结构及规模等方面都体现了儒家的伦理观和宇宙观。将地方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是现代设计艺术发展的趋势,这将极大地丰富现代设计内涵,充分展现徽州地方传统文化的底蕴。       二、对称布局的民居文化      徽州民居建筑有一种强烈、优美的韵律感,特别鲜明的是白墙黑瓦和马头墙,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长短相间、线条简洁,清晰地勾勒出一幢幢徽州民居的轮廓。徽州民居的前厅或厅侧布置有小型庭院或小花园,缀置花坛、水池,植以花木,摆放盆景。粉墙上饰以砖雕、石雕花窗,或放长条石桌、石凳、点缀小品。徽州民居大多依山傍水,把建筑、山水、花木和所在环境融为一体,体现了建筑的有机功能。建筑的对称美反映出中国人中庸的人生观,而居室的结构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礼制。徽州民居建筑的风格、工艺特点与营造方式有着极其鲜明的区域特色,反映了徽州人的风水意识和装饰审美观念。 因此,无论是人们选择的自然环境,还是人工配置的山水花木,总是和建筑、雕刻装饰共同构筑成充满艺术气氛的文化空间。      三、徽州民居文化的元素      徽州建筑外墙很少开窗,采光、通风全靠天井,设天井也有“财不外流”的吉利寓意。三间屋的“天井”设在厅前,四合屋的“天井”设在厅中,这种设计使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晴时太阳光自天井泻入堂前,称为“洒金”;雨时雨水落入,称为“流银”;四面屋顶均向天井倾斜,四面雨水流入堂前时又称为“四水归堂”。中国人认为“水”就是“财”,天井的设计就是遵循“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风俗,有“四面财源滚滚流入”之意。   北京设计师马怡西主持的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的室内设计思想围绕“四水归明堂,归水亦宏扬”展开,喻意良性循环,凝聚力与外向力的辩证统一,创造出似内似外的独特氛围。在大厅的四周用抽象手法设计出屋檐的S形轩梁反光灯,把徽州民居文化自然地表现出来,成为新的艺术符号,简洁明快,充分体现了安徽地方特色,装修设计风格符合徽州民居文化的特点。可见设计师对徽州民居建筑的渊源有着较深的了解,在继承中进行了创新,而不是做简单的资料收集和整理,不是对徽州传统图形进行纯粹的拷贝或者简单的挪用,而是建立在真正理解徽州文化的基础上,对历史或地方惯用的词汇进行有意识地提炼、加工、抽象、变形、简化、重新组合等,逐步挖掘和改造传统图形,将传统建筑的造型、色彩加以归纳整理,让繁琐的雕梁画栋图形化,设计出新的装饰构造形式。

中国元素在徽州建筑的应用

3,徽派建筑的特色有

徽派建筑民居的特点: ①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 ②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 ③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 一是和諧流暢,統一規劃的整體美。這和當時徽州的社會背景和地域環境密切相關:因為徽州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理論基礎———程朱理學的發祥地,宗法制度較他處更為森嚴而完備。為了保持血統的純潔性和宗族凝聚力,預防外族入侵,徽州人聚族而居。其時徽州已成為全國風水文化中心,官商士民對封建風水文化頂禮膜拜,篤信不疑,認為村鎮的群體佈局所勾勒而成的地形輪廓的寓意內涵直接反映了一個宗族的“文化”素質,關係著宗族的榮辱興衰。宗族建築物統一規劃眾望所歸。   徽派建築的群體佈局雖然是封建族權制約下的產物,帶著濃重的封建迷信色彩,其美學效果卻是雋妙無比,讓人大開眼界的。徽州的大部分古村落是齊刷刷的黑瓦白牆,飛簷翹角的屋宇隨山形地勢高低錯落,層疊有序,蔚為壯觀。眾所周知的紫園山莊———各種各樣的建築物規劃嚴整,排序井然。讓駐足其間的遊人耳目一新,肅然起敬。   二是依山傍水,翠微繚繞的自然美。徽州地形複雜多姿,境內層巒迭障,溪流縱橫,溫潤的亞熱帶氣候更使這裏山林繁茂,綠意蔥蘢。生活在“理學文章山水幽”獨特的人   文環境中的徽州人文化修養深厚,構思村鎮藍圖時最善於抓住山水作文章。表現為山巒為溪水骨架,溪水是村落血脈,建築物成了依附于血脈———溪水及其支流的“細胞”。徽派建築群體佈局時多重視周圍環境,參考山形地脈,水域植被,或依山跨水,或枕山傍水,力求人工建築和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居家環境靜謐雅致如詩如畫,保持人與自然的天然和諧。在這種建築思想的指導下,徽州“桃花園裏人家”式的村鎮隨處可見。它們或鋪展於波光瀲灩的大河之濱,或蟄伏於雲遮霧繞的深山一隅,環境優雅,空氣清新,視野繽紛。典型的如休甯縣汪村鎮石屋坑村,這裏群峰林立,林壑幽美,房屋呈梯式排列,錯落有致地簇擁在青杉翠竹流嵐飛瀑的懷抱裏,影影綽綽,縹縹緲緲,恍如人間仙境。   三是清雅簡淡、因陋就簡的樸素美。長期以來,徽州因地勢原因,“力耕所出,不足以供”,民生維艱。生活在這種艱苦環境中的徽州人深知養家創業之艱辛,養成了節衣縮食勤儉持家的良好風範,且寫進族規家訓,作為家風教育的必修教材,代代相傳。因此即便經營成功,腰纏萬貫的富商巨賈也不以豪侈自喜,倡行節儉。建造宅第時往往因陋就簡,就地取材。在堅固實用、美觀大方的基礎上尋求樸素自然清雅簡淡的美感。緣於此,徽州少有富麗堂皇的豪宅華堂是不難理解的。以當地豐富的粘土、石灰、黟縣青石、水杉為主要材料建築的徽派民居構思精巧、造型別致、結實美觀。遠遠望去,清一色的黑瓦白牆,對比鮮明,加上色彩斑駁的青石門(窗)罩和清秀簡練的水墨畫點綴其間,愈顯得古樸典雅,韻味無窮,清淡樸素之風展現無遺。 _樂以乄莣憂 2007-08-24 12:50 检举其他答案 徽派民居建筑风格: “三绝”(民居、祠堂、牌坊) “三雕”(木雕、石雕、砖雕) ヤseVeи︷ 2007-08-24 11:46 检举 ①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 ②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 徽派建筑有哪些工艺特征 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 徽派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内容广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鸟兽及八宝、博古。题材众多,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渔、樵、耕、读、宴饮、品茗、出行、乐舞等生活场景。手法多样,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其表现内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这些木雕均不饰油漆,而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石雕主要表现在祠堂、寺庙、牌坊、塔、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内容多为象征吉祥的龙风、仙鹤、猛虎、雄狮、大象、麒麟、祥云、八宝、博古和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质朴高雅,浑厚潇洒。
徽派建筑的特色是什么? 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 徽州村落的选址大多严格遵循中国传统风水规则进行,山水环抱,山明水秀,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和山水意境,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受传统风水“水为财源”观念的影响,寄命于商的徽州人尤其重视村落的“水口”,建构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水口园林。徽式宅第结体多为多进院落式集合形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体现了徽州人“聚族而居”的特点。一般均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厢房,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性家庭的生活空间。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泽典雅大方。装饰方面,清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房屋精美如诗,堪为徽式宅第的一大特色。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建筑形式。村皆有祠,祠一般均规模宏大,富丽堂皇。而散缀各地的各式牌坊,则是古代徽州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保持着其融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徽派建筑的特色有

4,皖南民居的建筑特色历史传说及民间故事

皖南民居简介   皖南古村落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皖南山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其村落。皖南古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而且加上明清时期徽商的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那些徽商还乡后以雅、文、清高、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   皖南古村落与其它村落形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皖南古村落建设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对农业的依赖。古村落居民的意识、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农民的思想意识和一般市民阶层,追求与文人、官宦阶层相一致的生活情趣,因此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皖南古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兰名匾额、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均体现了当地居民极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皖南古村落选址、建设遵循的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周易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质和精神是双重需求,有科学的基础和很高的审美观念。皖南古村落的建筑特色是随着明清时期徽商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能够在有限的建筑空间内最大程度地体现其构思的精巧以及工艺的高超,实为别具匠心的建筑形式。后来徽商逐渐衰败没落,而这种徽派民居的建筑特色却因依附于古民居村落而保留下来,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价值。 特色   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阻断火灾蔓延的实用功能。 徽派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徽派民居的另一特点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与外界沟通。这种以天井为中心,高墙封闭的基本形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田”的心态,这与山西民居有异曲同工之妙。   皖南民居以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大量古建筑而驰名。新安为文化之乡,历史上多出官宦商贾,仅歙县举人以上的士官即达数百人。徽商更是遍及皖南。“富室之称雄者,江南首推新安”,他们巨大的财富,营造了皖南这个精美的古民居博物馆。今存徽州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主要集中在黟县、歙县、绩溪、休宁。黟县今存古村落十余处,要者如西递、宏村、碧山、屏山等。黟城古建筑更多。全县保留有价值的古建筑数百处。仅西递就有122幢。歙县共有古建筑365处,有价值的一百余幢,古祠堂27座,集中在雄村、呈坎、潜口、棠樾、深渡等村。绩溪今存古建筑一百余处,集中在磡头、坑口、冯村、上庄等处。   古村落一般由牌坊、民居、祠堂、水口、路亭、作坊等组成,有的村落规模很大,如呈坎有街巷99条,陌生人进去后往往会迷失方向。许多村落布局井井有条,宏村的水系就是一例。宏村在村头依山筑坝,村内水渠从街道两侧进入每户,汇于村中部的月塘。再分流至户,流入南湖。每户都有大、小水渠,分供洗涤和饮用水。民居的布局一般是以天井为中心的三合院或四合院,两层高度。中型、大型宅院采用多院落组合,建筑全是粉墙黛瓦。旧时大户人家的许多建筑群,规模庞大,采用徽州三雕装饰,布局精巧,错落有致。一片片皖南古建筑镶嵌在黄山、九华山、新安江广阔的名山秀水之中,天造地合,宛然一个无须妆点的世界级公园。
“三绝”(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砖雕)! 【门楼】徽派建筑格式。徽州建筑大门,均配有门楼(规模稍小一些的称为门罩),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一般农家的门罩较为简单,在离门框上部少许的位置,用水磨砖砌出向外挑的檐脚,顶上覆瓦,并刻一些简单的装饰。富家门楼十分讲究,多有砖雕或石雕装磺。徽州区岩寺镇进士第门楼三间四柱五楼,仿明代牌坊而建,用青石和水磨砖混合建成,门楼横仿上双狮戏球雕饰,形象生动,刀工细腻,柱两侧配有巨大的抱鼓石,高雅华贵。歙县渔梁镇一民宅门楼,两横枋间一幅砖雕“百子图“,画面层次所雕百个玩重形态各异,神韵毕现,栩栩如生。门楼是住宅的脸面,成为体现主人地位的标志。   【穿堂式】徽派建筑结构方式。又名回厅。穿堂的位置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紧连,是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大部分为木地板,小三间与大厅相背,人口则由大厅正面隔屏的两侧门进入。一明堂,二个房间。穿堂较正式三间为小,有天井采光。   【大厅式】徽派建筑结构方式。大厅为明厅,三间敞开,有用活动隔扇封闭,便于冬季使用。一般大厅设两廊,面对天井。也有正中人口设屏门,日常从屏门两侧出入,遇有礼节性活动,则由屏门中门出入。大厅的变化式有时有边门人口,天井下方设客房,招待来客居住,或者由正门人口设两厢房。大厅在徽州住宅中主要用于礼节性活动,如迎接贵宾,办理婚丧大礼等,平时也作为起居活动场所,是整套住宅的主体部分。   【大屋脊吻】徽派建筑格式。指徽派大型屋脊脊吻装饰件。徽州古建的词堂,庙宇,府宅等大型建筑,沿袭《宋营造法》官式作法,采用大屋顶脊吻,有正吻,蹲脊兽,垂脊吻,角戗兽,套兽等。造型与官式作法有所区别,属徽派特色。且来历附会了许多有趣的传说。如正吻:指正脊两头口衔屋脊的。鳌鱼(龙鱼),究其起源比较原始,据说汉武帝造“柏梁殿“,遭火殃,方士说:“南海有鱼虬,水之精,激浪降雨,作殿吻,以镇火殃。“正吻就由此产生沿袭下来。又如垂脊吻:位于同正脊相垂之脊头的人物饰件,称“仙人“。究竟指那位仙人说法不一。民间常有姜大公在此“镇妖捉祟“之说。亦有指“大禹“因恐屋脊聚鳌鱼太多,怕鳌鱼翻身易发大水成灾,必须有所制约,故请“禹王“镇守。还说是劈山救母的大力士“二郎神“,脊上立兽为“哮天犬“,其意也是二郎神在此镇邪捉妖。诸种说法皆为庇护平安,寄寓生生不息之吉意。   【飞来椅】徽派建筑格式。对徽州民宅楼上天井四周设置靠椅的雅称。   【高墙深宅】徽派建筑结构方式。 徽州有许多古民居,四周均用高墙围起,谓之“封火墙“,远望似一座座古 堡,房屋除大门外,只开少数小窗,采光主要靠天井。这种居宅往往很 深,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设厅堂,一般住人。厅堂后用中门隔开, 设一堂二卧室。堂室后又是一道封火墙,靠墙设天井,两旁建厢房。这是 第一进。第二进的结构为一脊分两堂,前后两天井,中有隔扇,有卧室 四间,堂室两个。第三进,第四进或者往后的更多进,结构大抵相同。 这种深宅里居住的都是一个家族。随着子孙的繁衍,房子也就一进一进 地套建起来,故房子大者有“三十六天井,七十二槛窗“之说。一般是一个支系住一进。门一闭,各家各户独立过日子;门一开,一个大门出入,一个祖宗牌下祭祀。它生动地体现了古徽州聚族而居的民风。这种高墙深宅的建筑,千丁之族未尝散居的民风,在国内是罕见的。   【格窗】徽派建筑格式。徽州民居沿天井一周回廊采用木格窗间隔空间,其功能有采光,通风,防尘,保温,分割室内外空间等作用。格窗由外框料,条环板,裙板,格芯条组成,主要形式有方形(方格,方胜,斜方块,席纹等),圆形(圆镜,月牙,古钱,扇面等),字形(十字,亚字,田字,工字等),什锦(花草,动物,器物,图腾等)。格窗图案多采用暗喻和谐音的方式表现吉祥的寓意,如“平安如意“用花瓶与如意图案组成谐音表示;“福寿双全“用寿桃与佛手图案表示;“四季平安“是花瓶上插月季花;“五谷丰登“用谷穗,蜜蜂,灯笼组合;“福禄寿“用蝙幅,鹿,桃表示等。格窗还采用蒙纱绸绢,糊彩纸,编竹帘等方法,增加室内透光。 今存明清时期的皖南民居古建筑群主要集中在黟县、歙县、绩溪、休宁。 皖南民居以黟县西递、宏村最具代表性,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徽派建筑特点

徽派建筑的特色 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 徽州村落的选址大多严格遵循中国传统风水规则进行,山水环抱,山明水秀,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和山水意境,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受传统风水“水为财源”观念的影响,寄命于商的徽州人尤其重视村落的“水口”,建构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水口园林。徽式宅第结体多为多进院落式集合形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体现了徽州人“聚族而居”的特点。一般均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厢房,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性家庭的生活空间。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泽典雅大方。装饰方面,清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房屋精美如诗,堪为徽式宅第的一大特色。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建筑形式。村皆有祠,祠一般均规模宏大,富丽堂皇。而散缀各地的各式牌坊,则是古代徽州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保持着其融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徽派建筑工艺特征 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 徽派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内容广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鸟兽及八宝、博古。题材众多,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渔、樵、耕、读、宴饮、品茗、出行、乐舞等生活场景。手法多样,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其表现内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这些木雕均不饰油漆,而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石雕主要表现在祠堂、寺庙、牌坊、塔、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内容多为象征吉祥的龙风、仙鹤、猛虎、雄狮、大象、麒麟、祥云、八宝、博古和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质朴高雅,浑厚潇洒。 徽州古建“三绝” 徽派建筑以祠堂、牌坊、民宅最具特色,号称“古建三绝”。 祠堂有宗祠、支祠、家祠等不同类型,建筑方面有严格的区分,不能随心所欲。一般都富丽堂皇,气势恢宏。 牌坊以石制为主,仿木结构,有四柱冲天式、八柱式、口字式等多种式样,造型雅致。根据功用可分为旌表坊和题名坊两类。旌表坊必须经朝廷颁旨才能兴建,只有官绩显赫、孝行义举突出的人以及贞女烈妇,才有资格享受。题名坊一般建在府邸、书院、祠堂、墓门道前,作为庄重、权威的标志。 民宅的形式一般俗称为“三间屋”,有明三间、暗三间、回廊三间之别。 徽州宅居基本格局的形成 传统徽州宅居最基本的格局是三间式,一般为三开间、内天井,民间俗称为“一颗印”。平面布局对称,中间厅堂,两侧厢房,楼梯在厅堂前后或在左右两侧。入口处形成一内天井,作采光通风用。在此基础上建筑纵横发展、组合,可形成四合式、大厅式和穿堂式等格局。四合式大多为人口多的家庭居住,也可说是两组三间式相向组合而成,可分为大四合与小四合。大四合式前厅与后厅相向,中间是大天井。前厅是三间式,但地坪较高,为正厅堂;后厅亦为三间式,但进深可略浅,地坪面较前厅低。前后二厅以厢房相连,活动隔扇,楼梯间有设于厢房的,也有设在前厅背后的。内部木板分隔,外墙均为砖墙出山马头墙。天井则根据地形可大可小,也有的在前厅背后再设厢房、小天井。这种大四合式住宅前后均有楼层。小四合式前厅三间与大四合式同,后厅则为平房,也更小,进深浅,一般中间明堂不能构成后厅,而作为通道,两个房间供居住,天井也较小,楼梯均在前厅背后。 大厅式住宅的大厅,主要是用于迎接贵宾、办理婚丧大礼和开展祭祀活动等,也作为日常起居场所,它往往是整座住宅的主体部分。大厅多为明厅,三间敞开,两根圆柱显示着大厅的气派。也有用活动隔扇封闭的,以便于冬季使用。一般大厅设二廊,面对天井。大厅式住宅可从正中入口设屏门,平常从屏门两侧出入,遇有礼节性活动则由屏门中门出入。也有在侧面开边门出入,天井下方则设客房。还有由正门出入,门两侧设二厢房者。 穿堂式又名回厅,穿堂的位置均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相连,为由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大部分为木地板,小三间与大厅背向,入口则由大厅正面隔屏的两侧门进入。穿堂部分有一明堂,两个小房间,可供客人居住,也可家中人居住。这种穿堂式建筑比正式三间式小,有天井采光。 徽州人有聚族而居的习俗。有的大户人家宅屋成片相连,一百多个天井,但也只是上面几种基本格局的拼接组合而已。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以及泛徽州地区(浙江淳安、江西浮梁)。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在徽州地区现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遗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游客纷至沓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徽派建筑特点: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依山傍水,也即所谓风水的理念,如呈坎、宏村等地。徽州人多地少,建筑还最注意节约用地,尽量不占用耕地,如原来屯溪的河街与长干磅。
徽派建筑特点 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 徽派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内容广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鸟兽及八宝、博古。题材众多,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渔、樵、耕、读、宴饮、品茗、出行、乐舞等生活场景。手法多样,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其表现内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这些木雕均不饰油漆,而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石雕主要表现在祠堂、寺庙、牌坊、塔、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内容多为象征吉祥的龙风、仙鹤、猛虎、雄狮、大象、麒麟、祥云、八宝、博古和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质朴高雅,浑厚潇洒。
徽派建筑民居的特点: ①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 ②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 ③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 一是和諧流暢,統一規劃的整體美。這和當時徽州的社會背景和地域環境密切相關:因為徽州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理論基礎———程朱理學的發祥地,宗法制度較他處更為森嚴而完備。為了保持血統的純潔性和宗族凝聚力,預防外族入侵,徽州人聚族而居。其時徽州已成為全國風水文化中心,官商士民對封建風水文化頂禮膜拜,篤信不疑,認為村鎮的群體佈局所勾勒而成的地形輪廓的寓意內涵直接反映了一個宗族的“文化”素質,關係著宗族的榮辱興衰。宗族建築物統一規劃眾望所歸。   徽派建築的群體佈局雖然是封建族權制約下的產物,帶著濃重的封建迷信色彩,其美學效果卻是雋妙無比,讓人大開眼界的。徽州的大部分古村落是齊刷刷的黑瓦白牆,飛簷翹角的屋宇隨山形地勢高低錯落,層疊有序,蔚為壯觀。眾所周知的紫園山莊———各種各樣的建築物規劃嚴整,排序井然。讓駐足其間的遊人耳目一新,肅然起敬。   二是依山傍水,翠微繚繞的自然美。徽州地形複雜多姿,境內層巒迭障,溪流縱橫,溫潤的亞熱帶氣候更使這裏山林繁茂,綠意蔥蘢。生活在“理學文章山水幽”獨特的人   文環境中的徽州人文化修養深厚,構思村鎮藍圖時最善於抓住山水作文章。表現為山巒為溪水骨架,溪水是村落血脈,建築物成了依附于血脈———溪水及其支流的“細胞”。徽派建築群體佈局時多重視周圍環境,參考山形地脈,水域植被,或依山跨水,或枕山傍水,力求人工建築和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居家環境靜謐雅致如詩如畫,保持人與自然的天然和諧。在這種建築思想的指導下,徽州“桃花園裏人家”式的村鎮隨處可見。它們或鋪展於波光瀲灩的大河之濱,或蟄伏於雲遮霧繞的深山一隅,環境優雅,空氣清新,視野繽紛。典型的如休甯縣汪村鎮石屋坑村,這裏群峰林立,林壑幽美,房屋呈梯式排列,錯落有致地簇擁在青杉翠竹流嵐飛瀑的懷抱裏,影影綽綽,縹縹緲緲,恍如人間仙境。   三是清雅簡淡、因陋就簡的樸素美。長期以來,徽州因地勢原因,“力耕所出,不足以供”,民生維艱。生活在這種艱苦環境中的徽州人深知養家創業之艱辛,養成了節衣縮食勤儉持家的良好風範,且寫進族規家訓,作為家風教育的必修教材,代代相傳。因此即便經營成功,腰纏萬貫的富商巨賈也不以豪侈自喜,倡行節儉。建造宅第時往往因陋就簡,就地取材。在堅固實用、美觀大方的基礎上尋求樸素自然清雅簡淡的美感。緣於此,徽州少有富麗堂皇的豪宅華堂是不難理解的。以當地豐富的粘土、石灰、黟縣青石、水杉為主要材料建築的徽派民居構思精巧、造型別致、結實美觀。遠遠望去,清一色的黑瓦白牆,對比鮮明,加上色彩斑駁的青石門(窗)罩和清秀簡練的水墨畫點綴其間,愈顯得古樸典雅,韻味無窮,清淡樸素之風展現無遺。

文章TAG:徽州  徽州建筑  建筑  含义  徽州建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