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区别

体型区别、分布地区区别等。1、体型区别:华北蝼蛄的平均体长约为4.5厘米左右,东方蝼蛄的平均体长约为3.2厘米左右。2、分布地区区别:华北蝼蛄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如山西、河北、内蒙古等省份,以及蒙古、俄罗斯等地;东方蝼蛄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如广东、福建、江西、湖南等省份,以及东南亚、印度等地。

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区别

2,华北蝼蛄的危害特点和形态特征以及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

华北蝼蛄的危害特点虫、若虫均在土中活动,取食播下的种子、幼芽或将幼苗咬断致死,受害的根部呈乱麻状。由于蝼蛄的活动将表土层窜成许多隧道,使苗根脱离土壤,致使幼苗因失水而枯死,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在温室,由于气温高,蝼蛄活动早,加之幼苗集中,受害更重。华北蝼蛄的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45—66mm,雄虫39—45mm,体黄褐色,头暗褐色,卵形,复眼椭圆形,单眼3个,触角鞭状。前胸背板盾形,其前缘内弯,背中间具1心形暗红色斑。前翅黄褐色平叠在背上,长15mm,覆盖腹部不足1半;后翅长30—35mm,纵卷成筒状。前足发达,中、后足小,后足肠节背侧内缘具距1—2个或无,别于东方蝼蛄。卵长1.6—1.8mm,椭圆形,黄白色至黄褐色。若虫共12龄,5龄若虫体色、体形与成虫相似。华北蝼蛄的生活习性3年左右完成1代。北京、山西、河南、安徽以8龄以上若虫或成虫越冬,翌春成虫开始活动,6月开始产卵,6月中、下旬孵化为若虫,进入10—11月以8—9龄若虫越冬。第二年越冬若虫于4月上、中旬活动为害,经3—4次蜕皮,到秋季以大龄若虫越冬,第三年春又开始活动,8月上中旬若虫老熟后,再蜕1次皮羽化为成虫,补充营养后又越冬,直到第四年;一7月交配,6—8月产卵继续繁殖、为害。该虫完成1代共1131天,其中卵期11—23天,若虫12龄历期736天,成虫期378天。黄淮海地区20cm土温达8℃的3、4月即开始活动,交配后在土中15—30cm处做土室,雌虫把卵产在土室中,产卵期1个月,产3—9次,每雌平均卵量288—368粒,雌虫守护到若虫3龄后,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华北蝼蛄的防治方法(1)施用腐熟有机肥。(2)利用灯光诱杀。(3)当田间每m2有蝼蛄0.3—0.5头时,即为中等发生,高于0.5头为严重发生,应该进行防治。播种时施用毒谷,参考蛴螬防治法。(4)施用毒饵。生长期受害时采取的补救措施。一般把麦麦夫等饵料炒香,每667m2用饵料4—5kg,加入90%敌百虫的30倍水溶液150ml左右,再加入适量的水拌匀成毒饵,于傍晚撒于苗圃地面,施毒饵前能先灌水,保持地面湿润,效果尤好。(5)药剂处理土壤或药剂处理种子,参考蛴蛴螬防治法。(6)生长期被害,也可用50%辛硫磷或50%对硫磷或20%甲基异柳磷乳油2000倍液浇灌。此外,也可选用6%密达颗粒剂每667m2用5008拌细土撒施,效果好。

华北蝼蛄的危害特点和形态特征以及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

3,蝼蛄类害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国内分布较普遍为害较重的是华北蝼蛄Gryllotalpa Saussure和东方蝼蛄(非洲蝼蛄)Gryllotalpa Burmeister。据报道(1990)以往我国记载的非洲蝼蛄,并无此虫的分布,系东方蝼蛄之误。东方蝼蛄分布于我国各地,以北方地区发生较重;华北蝼蛄分布于西北、华北和东北南部,食性杂,寄主多,农、林业作物为其寄主。【形态特征】华北蝼蛄成虫 体长36~55毫米,近圆桶形,黄褐色,前翅短,前足腿节下缘弯曲,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距1~2个或消失。卵 初产时乳白色,后变为黄褐色、暗灰色。东方蝼蛄:成虫 体长30~35毫米,近纺锤形,黑褐色,前胸背板卵圆形,中央有一暗红色心脏形凹斑。前足腿节下缘平直,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距3~4个。卵圆形,初产时乳白色,孵化前为暗紫色。【生物学特性】东方蝼蛄1年1代或2年1代(东北),在北京以成虫和有翅芽若虫越冬。每一卵室有卵30~60粒。成虫有护卵习性。若虫共6龄。昼伏夜出,21~23时为为害高峰期。华北蝼蛄3年1代,以成虫和8龄以上的若虫在土中越冬,以8~9龄、12~13龄和成虫经过3年越冬。蝼蛄在一年中的活动情况,在北方地区大致可以分为下述6个阶段。(1)冬季休眠9月下旬~来年3月上、中旬,以成虫、若虫在深土层处(1~1.5米)越冬,1窝1头,头部向下,似僵死状态,越冬深度决定于冻土层的深度和地下水位的高度,即在地下水位之上和冻土层之下。(2)春季苏醒3~4月中旬未为苏醒阶段,清明后,进入表土层活动。这时华北蝼蛄洞顶隆起10厘米左右的新虚土隧道;东方蝼蛄隆起一小堆新虚土,这是这两种蝼蛄上升到地表的主要特征,也是春季调查虫口密度和挖洞灭虫的好时机。(3)出窝迁移4月中旬至5月上旬,地表出现弯曲虚土隧道,这标志着蝼蛄已出窝为害。(4)为害猖獗5月上旬开始,经过冬眠的蝼蛄需要大量取食,以准备交尾产卵。(5)越夏产卵6月下旬至8月下旬,天气炎热,若虫潜入30~40厘米以下的土中越夏。成虫已是交尾产卵末期。东方蝼蛄每头雌虫产卵30~60粒;华北蝼蛄产卵50~500多粒不等,一般为120~160粒左右。越夏产卵是人工挖窝毁卵和消灭若虫的良好时机。(6)秋季为害9月上旬至下旬,越夏的若虫和新羽化成虫继续取食为害,以积累营养准备越冬。蝼蛄有较强的趋光性,嗜食有香甜味的腐烂有机质,喜马粪和湿润土壤,“蝼蛄跑湿不跑干”。盐碱地虫口多,黏土最少。【防治措施】(1)林业措施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深耕、中耕也能减轻蝼蛄的为害。(2)生物防治在圃地周围栽植杨、刺槐等防风林,招引黄鹂、喜鹊、红尾伯劳等益鸟。(3)人工挖掘春季挖窝灭虫,夏季挖窝灭卵。(4)诱杀①在圃地,每隔20米挖一小坑,然后将马粪或带水的鲜草放入坑内,虫诱到后捕杀或毒杀;②90%敌百虫晶体50克,加水250克,溶解后喷到1000克麦麸上,拌成毒饵,傍晚撒于苗床,每亩1000~1500克;③晴朗无风闷热的天气灯诱。

蝼蛄类害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文章TAG:华北  华北蝼蛄  东方  蝼蛄  华北蝼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