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学名: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是欧洲最普遍的瓢虫。它的鞘翅呈红色,但每边均有三个黑点,另一个黑点则在两个鞘翅中央,共有七个黑点,其学名亦是以此为名。七星瓢虫的生态分布很广,差不多有蚜虫的地方就有它们的踪迹。成虫及幼虫都是吃蚜虫的,故此在北美洲它们被用作为生物防治来控制蚜虫,并成为美国多个州份的州昆虫。

七星瓢虫

2,有关七星瓢虫的资料

中文名: 七星瓢虫 拉丁学名: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 纲: 昆虫纲 目: 鞘翅目 科: 瓢虫科瓢虫亚科 功能类别: 捕食性天敌 寄主昆虫: 棉蚜、麦蚜、豆蚜、菜缢管蚜、玉米蚜、高粱蚜 寄主危害作物: 棉花、小麦、豇豆、白菜、玉米、高粱形态特征: 体长6.5~7.5mm。翅鞘橙红色,左右各有3枚黑点,接合处前方尚有一枚更大的黑点。无近似种。雌虫:体长5.70一7毫米,宽4一5.60毫米,呈半球形,背面光滑无毛。刚羽化时鞘翅嫩黄色,质软,3—4小时后逐渐由黄色变为橙红色,同时两鞘翅上出现7个黑斑点,位于小盾片下方者为小盾斑,小盾斑被鞘缝分割成两半。另外,在每一鞘翅上各有3个黑斑,鞘翅基部靠小盾片两侧各有1个小三角形白斑。头黑色,额与复眼相连的边缘上各有1淡黄色斑。复眼谏

有关七星瓢虫的资料

3,什么的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qixingpiaochong)(Coccinellaseptempunctate)无脊椎动物,昆虫纲,鞘翅目,瓢虫科。瓢虫的一种,因背部像葫芦瓢而得名。根据食性,瓢虫可分为植食性与肉食性两大类群。前者以植物为食,对人类有害,但数量较产;后者占绝大多数,以捕食蚜虫、粉虱等农业害虫为主。七星瓢虫是肉食性瓢虫的一种,它体长不足七毫米,呈卵圆形;背部拱起似半球,头黑色,顶端有两个淡黄色斑纹,前胸黑色,足黑色,密生细毛。鞘翅红色或橙黄色,上面有七个黑斑,所以叫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是鞘翅目瓢虫科的捕食性昆虫,为益虫,成虫可捕食麦蚜、棉蚜、槐蚜、桃蚜、介壳虫、壁虱等害虫,可大大减轻树木、瓜果及各种农作物遭受害虫的损害,被人们称为“活农药”,在我国各地广泛分布。在华北南部,俗称“花大姐”。七星瓢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发育阶段。人工饲养七星瓢虫的成虫,室内的温度要控制在20-25℃之间,相对湿度在70%-80%,成虫产卵时要求温度较高,可在25℃饲养。但饲养幼虫以平均温度20℃左右为好。
七星瓢虫(学名: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是欧洲最普遍的瓢虫。它的鞘翅呈红色,但每边均有三个黑点,另一个黑点则在两个鞘翅中央,共有七个黑点,其学名亦是以此为名。七星瓢虫的生态分布很广,差不多有蚜虫的地方就有它们的踪迹。成虫及幼虫都是吃蚜虫的,故此在北美洲它们被用作为生物防治来控制蚜虫,并成为美国多个州份的州昆虫。

什么的七星瓢虫

4,七星飘虫的习性是什么

七星瓢虫的生活习性:  除了冬季外,户外蚜虫堆间均有机会找到前来觅食的成虫。本种分布非常普遍,但是较少成群群聚。另外,人们还把它们称为花大姐。  年发生多代。以成虫过冬,次年4月出蛰。产卵于有蚜虫的植物寄主上。成虫和幼虫均以多种蚜虫、木虱等为食。系益虫,应予保护。  捕食昆虫:棉蚜、麦蚜、豆蚜、菜蚜、玉米蚜、高粱蚜  危害农作物: 棉花(棉蚜)、小麦(麦蚜)、豇豆(豆蚜)、白菜(菜蚜)、玉米(玉米蚜)、高粱(高粱蚜)  20世纪70年代在黄河下游已开始用助迁法防治棉花和小麦蚜虫,90年代开始人工繁殖,并用于生产。 七星瓢虫以鞘翅上有7个黑色斑点而得名。每年发生世代数因地区不同而异。例如,在河南安阳地区每年发生6-8代。北方寒冷地区,每年发生世代数则较少。七星瓢虫成虫寿命长,平均77天,以成虫和幼虫捕食蚜虫、叶螨、白粉虱、玉米螟、蚜虫、棉铃虫等幼虫和卵。七星瓢虫1只雌虫可产卵567-4475粒,平均每天产卵78.4粒,最多可达197粒。 七星瓢虫取食量大小与气温和猎物密度有关。以捕食蚜虫为例,在猎物密度较低时,捕食量随密度上升而呈指数增长;在密度较高时,捕食量则接近极限水平。气温高的条件下,影响七星瓢虫和猎物的活动能力,捕食率提高。据统计,七星瓢虫对烟蚜的平均日取食量为:1龄10.7头,2龄33.7头,3龄60.5头,4龄124.5头,成虫130.8头。七星瓢虫近80天的生命期可取食上万头蚜虫。 毒性 七星瓢虫对人、畜和天敌动物无毒无害,无残留,不污染环境。  七星瓢虫有较强的自卫能力,虽然身体只有黄豆那么大,但许多强敌都对它无可奈何。它3对细脚的关节上有一种“化学武器”,当遇到敌害侵袭时,它的脚关节能分泌出一种极难闻的黄色液体,使敌人因受不了 而仓皇退却、逃走。它还有一套装死的本领,当遇到强敌和危险时,它就立即从树上落到地下,把3对细脚收缩在肚子底下,装死躺下,瞒过敌人而求生。  瓢虫之间还有一种奇妙的习性:益虫和害虫之间界限分明,互不干扰,互不通婚,各自保持着传统习惯,因而不论传下多少代,不会产生“混血儿”,也不会改变各自的传统习性。
树叶昂

5,七星瓢虫的特点

七星瓢虫是鞘翅目瓢虫科的捕食性昆虫,它的身体像半个圆球,头黑黑的翅膀是橘色的。触角很短,不太明显,它的脚在大大的翅膀底下,它的口器既有咀嚼食物的能力,因为它的翅膀有七个黑色的圆点点所以人们叫它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为益虫,成虫可捕食麦蚜、棉蚜、槐蚜、桃蚜、介壳虫、壁虱等害虫,可大大减轻树木、瓜果及各种农作物遭受害虫的损害,被人们称为“活农药”,在我国各地广泛分布。在华北南部,俗称“花大姐”。七星瓢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发育阶段。人工饲养七星瓢虫的成虫,室内的温度要控制在20-25℃之间,相对湿度在70%-80%,成虫产卵时要求温度较高,可在25℃饲养。但饲养幼虫以平均温度20℃左右为好。
啦啦阿拉蕾回房间点解点解点解点解
游戏以f附近丰富地形和自然环境优越
七星瓢虫体长6.5~7.5mm.翅鞘橙红色,左右各有3枚黑点,接合处前方尚有一枚更大的黑点.无近似种. 雌虫:体长5.70一7毫米,宽4一5.60毫米,呈半球形,背面光滑无毛.刚羽化时鞘翅嫩黄色,质软,3—4小时后逐渐由黄色变为橙红色,同时两鞘翅上出现7个黑斑点,位于小盾片下方者为小盾斑,小盾斑被鞘缝分割成两半.另外,在每一鞘翅上各有3个黑斑,鞘翅基部靠小盾片两侧各有1个小三角形白斑.头黑色,额与复眼相连的边缘上各有1淡黄色斑.复眼之间有两个个淡黄色小点,有时与上述黄斑相连.触角栗褐色,稍长于额宽,锤节紧密,侧缘平直,末端平截.唇基前缘有窄黄条,上唇、口器黑色,上颚外侧黄色.前胸背板黑色,两前角上各有1个近于四边形淡黄色斑.小盾片黑色.前胸腹板突窄而下陷,有纵隆线,后基线分支.足黑色,胫节有2个刺距,爪有基齿.腹面黑色,但中胸后侧片白色.第六腹节后缘凸出,表面平整. 雄虫:第六腹节后缘平截,中部有横凹陷坑,上缘有一排长毛. 卵:长1.26毫米;宽0.60毫米.橙黄包,长卵形,两端较尖.成堆竖立在棉叶背面.每块卵一般20一40粒,最多达80粒. 幼虫:共4龄.各龄期的主要特征: 一龄:体长2—3毫米.身体全黑色.从中胸至第八腹节,每节各有6个毛疣. 二龄:体长4毫米.头部和足全黑色,体灰黑色.前胸左右后侧角黄色.腹部每节背面和侧面着生6个刺疣,第一腹节背面左右2刺疣呈黄色,刺黑色.第四腹节背面刺疣黄色斑不显.其余刺疣黑色.三龄:体长7毫米.体灰黑色.头、足、胸部背板及腹末臀板黑色.前胸背板前侧角和后侧角有黄色斑.腹部第一节左右侧刺疣和侧下刺疣桔黄色,刺黑包.第四节背侧2刺疣微带黄色,其余刺疣黑色. 四龄:体长11毫米左右.体灰黑色.前胸背板前侧角和后侧角有桔黄色斑.腹部第一节和第四节左右侧刺疣和侧下刺疣均有桔黄色斑.其余刺疣黑色. 蛹:体长7毫米,宽5毫米.体黄色.前胸背板前缘有4个黑点,中央2个呈三角形,前胸背板后缘中央有2个黑点,两侧角有2个黑斑.中胸背板有2个黑斑.腹部第2—6节背面左右有4个黑斑.腹末带有末龄幼虫的黑色蜕皮

6,七星瓢虫什么意思

有人用七星瓢虫表示外表丑陋而内心善良---不知你想问的是不是这个
丑不能决定一个事物的好与坏,交友的忌讳就是看对方的外貌
七星瓢虫  中文名: 七星瓢虫   拉丁学名: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   纲: 昆虫纲   目: 鞘翅目   科: 瓢虫科瓢虫亚科   功能类别: 捕食性天敌   寄主昆虫: 棉蚜、麦蚜、豆蚜、菜缢管蚜、玉米蚜、高粱蚜   寄主危害作物: 棉花、小麦、豇豆、白菜、玉米、高粱   特色称呼: 花大姐   形态特征:   体长6.5~7.5mm。翅鞘橙红色,左右各有3枚黑点,接合处前方尚有一枚更大的黑点。无近似种。   雌虫:体长5.70一7毫米,宽4一5.60毫米,呈半球形,背面光滑无毛。刚羽化时鞘翅嫩黄色,质软,3—4小时后逐渐由黄色变为橙红色,同时两鞘翅上出现7个黑斑点,位于小盾片下方者为小盾斑,小盾斑被鞘缝分割成两半。另外,在每一鞘翅上各有3个黑斑,鞘翅基部靠小盾片两侧各有1个小三角形白斑。头黑色,额与复眼相连的边缘上各有1淡黄色斑。复眼谏淠诓喟既氪Ω饔?个淡黄色小点,有时与上述黄斑相连。触角栗褐色,稍长于额宽,锤节紧密,侧缘平直,末端平截。唇基前缘有窄黄条,上唇、口器黑色,上颚外侧黄色。前胸背板黑色,两前角上各有1个近于四边形淡黄色斑。小盾片黑色。前胸腹板突窄而下陷,有纵隆线,后基线分支。足黑色,胫节有2个刺距,爪有基齿。腹面黑色,但中胸后侧片白色。第六腹节后缘凸出,表面平整。
七星瓢虫是著名的害虫天敌,成虫可捕食麦蚜、棉蚜、槐蚜、桃蚜、介壳虫、壁虱等害虫,可大大减轻树木、瓜果及各种农作物遭受害虫的损害,被人们称为“活农药”。七星瓢虫是鞘翅目瓢虫科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在我国各地广泛分布。20世纪70年代在黄河下游已开始用助迁法防治棉花和小麦蚜虫,90年代开始人工繁殖,并用于生产。 七星瓢虫以鞘翅上有7个黑色斑点而得名。每年发生世代数因地区不同而异。例如,在河南安阳地区每年发生6-8代。北方寒冷地区,每年发生世代数则较少。七星瓢虫成虫寿命长,平均77天,以成虫和幼虫捕食蚜虫、叶螨、白粉虱、玉米螟、棉铃虫等幼虫和卵。七星瓢虫1头雌虫可产卵567-4475粒,平均每天产卵78.4粒,最多可达197粒。 七星瓢虫取食量大小与气温和猎物密度有关。以捕食蚜虫为例,在猎物密度较低时,捕食量随密度上升而呈指数增长;在密度较高时,捕食量则接近极限水平。气温高的条件下,影响七星瓢虫和猎物的活动能力,捕食率提高。据统计,七星瓢虫对烟蚜的平均日取食量为:1龄10.7头,2龄33.7头,3龄60.5头,4龄124.5头,成虫130.8头。七星瓢虫近80天的生命期可取食上万头蚜虫。 毒性 七星瓢虫对人、畜和天敌动物无毒无害,无残留,不污染环境。 七星瓢虫在我国分布相当广泛,分布的地区有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江苏、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四川、云南、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常见于农田、森林、园林、果园等处。

文章TAG:七星  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