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中药中小黄蚬壳的功效主治

化痰,去湿。 治反胃吐食,胃痛吞酸,痰喘咳嗽,湿疮、溃疡

中药中小黄蚬壳的功效主治

2,蚬壳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Xiǎn Ke 【来源】 为蚬科动物河蚬或其近缘动物的贝壳。全年可捕。捕得后,入沸水中,壳即张开,去肉,取壳,洗净晒干。 【原形态】 河蚬,又名:扁螺(《隋书》)。 贝壳2片,略呈三角形,大小不一,大者长约6厘米。左右两壳相等,壳顶膨起,位于背缘中部。壳外被有壳皮,暗褐色,稍带黄色。壳表面生长纹轮状。壳顶色黑,但多脱去表皮而露出石灰质。壳内面紫白色。铰合部有主齿3枚,在中央者最大;侧齿前后各1枚,颇长。外韧带坚强,外套膜厚,外套痕稍弯曲。足大,呈舌状。 本动物的肉(蚬肉)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活于河川、湖沼中,多栖于泥质的水底。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化学成份】一般贝壳主要地都是无机盐类与一种蛋白质壳角质等所成。无机盐类约占95%,大部分为碳酸钙,此外尚含磷酸钙(1~2%),碳酸镁(0.5%以下)。壳角质约含1%。 【性味】 1《本草拾遗》:温。 2《纲目》:咸,温,无毒。 【功能主治】 化痰,去湿。治反胃吐食,胃痛吞酸,痰喘咳嗽,湿疮、溃疡。 1陶弘景:止痢。 2《唐本草》:治阴疮。 3《本草拾遗》:烧灰饮服,治反胃吐食,除心胸痰水。 4《日华子本草》:疗失精反胃。 5《纲目》:化痰止呕,治吞酸心痛及暴咳。烧灰涂一切湿疮,与蚌粉同功。 6《医林纂要》:除血热,敛虚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4钱;或入散剂。外用:锻存性,研末撒或调敷。 【附方】 1治反胃:田螺壳、黄蚬壳,二件不以多少,陈者尤佳,各烧成白灰。每剂用白梅肉四两,田螺壳灰二两,黄蚬壳灰一两。同搜拌令匀作团,用砂合子盛盖了,泥固缝,锻存性,取出碾细。每服二钱,用人参、缩砂汤调下,陈米饮亦得,食前服。(《百一选方》大效散) 2治痰喘咳嗽:白蚬壳多年陈者,烧过存性,为极细末。以米饮调服一钱,日三服。(《急救良方》) 3治疮毒:蚬壳粉调胆汁涂。(《四川中药志》) 【摘录】《*辞典》

蚬壳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3,蚬壳的造句

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
蚬壳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蚬壳的造句

4,蚬壳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蚬壳 2.1 拼音名 2.2 蚬壳的别名 2.3 来源 2.4 生境分布 2.5 性味 2.6 功能主治 2.7 摘录 3 《中华本草》:蚬壳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蚬壳的别名 3.5 来源 3.6 原形态 3.7 生境分布 3.8 化学成份 3.9 性味 3.10 归经 3.11 功能主治 3.12 蚬壳的用法用量 3.13 附方 3.14 各家论述 3.15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蚬壳的方剂 2 古籍中的蚬壳 1 拼音 xiǎn ké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蚬壳 2.1 拼音名 Xiǎn Ké 2.2 蚬壳的别名 河蚬 2.3 来源 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蚬科河蚬Corbicula fluminea (Miiller),以贝壳入药。 2.4 生境分布 南方各省。 2.5 性味 咸,温。 2.6 功能主治 主治反胃吐食,外用治湿热疮毒。 2.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蚬壳 3.1 出处 出自 《本草经集注》。 1.《本草拾遗》:蚬小于蛤,黑色,生水泥中。 2.《纲目》:蚬,溪湖中多有之,其类亦多,大小厚薄不一,渔家多食之耳。 3.《纲目拾遗》:蚬生沙泥中,江湖溪涧多有,其类不一,有黄蚬、黑蚬、白蚬、金口、玉口等名。黄蚬壳薄肉肥,黑蚬壳厚肉薄,又番禺韦涌地方,产无耳蚬,更甘美异常。 3.2 拼音名 Xiǎn Ké 3.3 英文名 shell of freshwater *** all clam 3.4 蚬壳的别名 扁螺 3.5 来源 药材基源:为蚬科动物河蚬或其近缘动物的贝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bicula fluminea(Mulle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捕,捕后入当时水烫死,取壳,洗净,晒干。 3.6 原形态 河蚬,贝壳中等大小,略呈正三角形。壳质稍厚而对硬。成体一般壳长40mm,壳高37mm,壳宽20mm。左、右两壳相等。壳顶被有暗褐色的壳皮,有时稍带黄色。表面生长纹轮状,较老个体壳顶常脱落而露出石灰质。壳内面紫白色。铰合部有主齿3枚,中央者最大。足大,呈舌状。 3.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活于河川、湖沼,多栖息于泥质的水底。 资源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3.8 化学成份 贝壳主要含碳酸钙,碳酸镁,壳蛋白(conchiolin)。还含胆甾醇(chole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 3.9 性味 味咸;性温 3.10 归经 肺;胃经 3.11 功能主治 化痰止嗽;祛湿和胃。主痰喘咳嗽;反胃吐食;胃痛吞酸,湿疮;溃疡;脚气 3.12 蚬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0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撒或调敷。 3.13 附方 ①治反胃:田螺壳、黄蚬壳,二件不以多少,陈者尤佳,各烧成白灰。每剂用白梅肉四两,田螺壳灰二两,黄蚬壳灰一两。同搜拌令匀作切,用砂合子盛盖了,泥固缝,煅存性,取出碾细。每服二钱,用人参、缩砂汤调下,陈米饮亦得,食前服。(《百一选方》大效散)②治痰喘咳嗽:白蚬壳多年陈者,烧过存性,为极细末。以米饮调服一钱,日三服。( 《急救良方》)③治疮毒:蚬壳粉调胆汁涂。(《四川中药志》) 3.14 各家论述 1. 陶弘景:止痢。 2.《唐本草》:治阴疮。 3.《本草拾遗》:烧灰饮服,治反胃吐食,除心胸痰水。 4.《日华子本草》:疗失精反胃。 5.《纲目》:化痰止呕,治吞酸心痛及暴咳。烧灰涂一切湿疮,与蚌粉同功。 6.《医林纂要》:除血热,敛虚汗。 3.15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蚬壳的方剂 蚬壳膏 拼音:xiǎnkégāo《卫生总微》卷五:方名:蚬壳膏组成:蝼蛄1个(去头翅足),麝香、轻粉各黄米许... 大黄甘草饮 :以水3盏,浸1宿,煎取1盏澄清。儿生3日,与1蚬壳许,余量儿大小加减服。若1服得快利,即不须再服。... 延生膏 钱。功效:下胎毒,稀痘。用法用量:先将甘草熬膏1蚬壳,然后将前2味和匀,搽儿上腭及乳上,须1时服完。... 独附散 。用法用量:3岁每服1小钱,以水半盏,加生姜汁1蚬壳,大枣半枚,煎3分以下,水中顿冷,饥服。摘录:《... 生油方 法用量:夜卧时,3岁前至100日及一晬内,每服2蚬壳;57岁,每服3蚬壳;15岁以前,每服3大蚬壳... 更多用到中药蚬壳的方剂 古籍中的蚬壳 《婴童百问》:[卷之十]疮疹第一百问 童便(各半盏)上逐旋夹和,以柳枝搅令如蜜,每服二蚬壳许,服毕,令卧少时。但三四服,大小便利,身体热退... 《婴儿论》:辨上焦病脉证并治第六 合)白糖(四钱)姜汁(一合)上三味。研调。每服一蚬壳。日五六次。呕家腹满潮热。若腹痛。唇燥舌干者。此...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一]初生服药论 。且未得与乳。当用好甘草一中指节许。擘碎。以水三蚬壳。煎二蚬壳。以绵缠指。蘸与儿吮之。若吐出恶汁为佳...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一·初生门初生]服药下胎毒法 之尔。甘草法用好原州甘草中指一节许,拍碎,以水二蚬壳,煎一蚬壳,以绵缠蘸,令儿吮之,若吐出恶汁,为佳...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六十九]小儿疮疹

5,毛蚶壳是什么中药

瓦楞子为蚶科动物魁蚶、泥蚶及毛蚶的贝壳。又名蛤壳,瓦屋子,瓦垄子,蜡子壳,花蚬壳,瓦垄蛤皮,血蛤皮毛蚶皮。毛蚶壳是中药瓦楞子。。。

6,蚬壳这两个字怎么读拼音

蚬壳 【拼音名】 Xiǎn Ké
xianke
龚gong一声 玥yuè

7,蚬壳型意大利面的做法

意大利蚬壳粉一小碗 、蜂蜜味脆皮肠3条 、樱桃番茄10颗、橄榄油1茶匙 、红酒醋1茶匙 、研磨胡椒适量、薄荷叶。先把脆皮肠切成薄片。樱桃番茄对半切开备用。在锅子里把水煮开,然后放进蚬壳粉,煮开之后关火,不要打开盖子,让它焖5分钟。把煮好的蚬壳粉隔掉水,放凉,烧热平底锅,然后放入脆皮肠片,用热力烘熟。把脆皮肠皮烘得有点焦黄,便可以关火放凉一下。把脆皮肠皮、樱桃番茄分别倒入放凉的蚬壳粉里面。加入1茶匙的橄榄油。1茶匙的红酒醋。最后撒上研磨胡椒拌匀,便大功告成!小窍门:烘熟脆皮肠,记得这个步骤不需要加油。
意大利面条有很多的做法,其实主要是酱汁起决定性作用,和中国的打卤面差不多,上海人叫"盖浇面"浇头在北方叫"卤"。意大利面用的浇头或卤叫酱汁。材料:普通意大利面(不是通心粉是细长型的面条)一把。一把是把你的食指尖扣在大拇指的第一节关节内侧,同时中指,无名指和小手指与食指并列蜷曲成桶状,在中空部分填满干意面,就差不多够了。约一人份或两人份。去皮大蒜12瓣,干红辣椒3根,新鲜香菜2根(连根一起),食盐适量。橄榄油一大勺。做法:1. 在深而大的锅中加水约三分之一烧开。(水中要加少许盐和食油)。开锅后将面条成辐射状放入锅中,盖盖儿沸煮约12~15分钟。捞出滤水。2. 将蒜,辣椒,香菜分别剁碎并分开放,平底锅加热,放一大勺橄榄油。待油有少量青烟上升时放入干辣椒,随后放蒜碎并将火调小,以防大蒜被炸糊。有了香味以后加入一大勺温水,和香菜碎以及适量的食盐。3. 酱汁有了黏度以后放入煮好的意面搅拌均匀之,没有了汤汁就可以吃了。4. 味道吗,你自己尝吧。我自己也是非常喜欢的,因为做起来比较简单,而且口感比较刺激,开胃。注意:煮面的时候应适时轻微搅动一两次,以防面与面之间粘连。想知道面条是否熟了,可以取一根咬断,看横截面是否有白色的一点,如果有,则表明未熟需要继续煮。还有就是水要够多。肉酱意大利面材料:牛肉馅500克,洋葱一颗切碎,胡萝卜2根切碎,西芹4根切碎,去皮番茄5个打浆,橄榄油100克,盐,鸡精,桂树叶,黑胡椒碎适量,白葡萄酒半杯,和一只大而深的平底锅和一把长把勺子。做法:锅里放油,加热至有青烟上升时放入洋葱碎炒至喷香放如胡萝卜碎和西芹碎炒至稀软时放如牛肉馅再炒至变色时放白葡萄酒,黑胡椒碎搅拌均匀加入番茄浆混合均匀再放盐,鸡精,桂树叶,转至中火熬煮,并不时搅拌,轻轻滤去表面.注意:<1>.意大利面提前煮好放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失去弹牙的特性,所以随时吃随时煮比较好。<2>.由第二次开始,食用之前先把要食用的量取出放在容器内加热就好了,在煮好的面上放上热肉酱,再配上番茄沙司和芝士粉,根据口味的需要还可以加上黑胡椒.所以,如果你没有很多的时间,而又想有一段时间尝试西式面条的话,那么不妨准备这样的一锅肉酱备用.碳烧意大利面碳烧意大利面是很有名气的,他也有另外的一个名字叫——蛋汁培根面。材料:1).煮好的白意大利面条滤净水分待用。2).超市买来的生培根(何尔美的挺好用)两片切成两公分宽的条状若干。还有洋葱半个切丝,大蒜半头切片,芝士两片。3).牛奶200克,淡奶油一勺。橄榄油一大勺。4).四分之一粗的黑胡椒粒和盐和鸡精和芝士粉以及一只生蛋黄。5).平底锅一只要大点的。材料基本如此了,接下来是开始制作了。1. 平底锅用小火加热后放如橄榄油和大蒜片,闻到香味的时候防入洋葱丝翻炒几下后加培根继续翻炒。当中要注意用小火,不然,大蒜很容易炒糊变苦。2. 当培根的颜色变的略微发白的时候放淡奶油和牛奶和少许盐和黑胡椒和鸡精还有芝士片,然后轻轻搅动以便让材料充分的混合溶解。3. 牛奶汁沸腾以后把材料1加入,但要注意搅拌。因为这样可以是牛奶汁均匀地裹在面条上和防止芝士粘在锅底糊掉。4. 待到汤汁变少变稠的时候就可以出锅了,在盛到盘子上之前先关掉火,放进生蛋黄拌匀。然后就是吃了。但吃之前还要再放少许的黑胡椒和芝士粉。自制简易意大利面,材料:意大利面500克、橄榄油250ml、洋葱1个、西兰花1个、双汇牛肉烤肠300克、番茄沙司10克*16包做法:1.回到家,烧一锅水,等水烧开的时候,把洋葱和西兰花洗净,切成丁,烤肠也切成丁。2.水开后放入100克左右面条(依个人食量及人数自定),并加适量食盐煮10分钟,觉得差不多老,把面条捞出沥干,用煮面水继续煮西兰花,煮熟即捞出沥干。3.炒锅加热,放适量橄榄油,加洋葱炒香,下烤肠翻炒,再加番茄沙司(我放了3袋,也可以用新鲜番茄,我是懒人:P),加少量水(我用的是煮面水,盐就不用加了,呵呵),最后放西兰花稍烩一下就大功告成老。4.把3舀在面条上,拌匀即食。意大利肉酱面食材:牛绞肉200公克、洋葱/14颗、胡萝卜250公克、西洋芹50公克、罐头番茄600公克、意大利面300公克。调味料:番茄糊20公克、橄榄油30cc、红酒50cc、迷迭香半株、月桂叶1片、盐1茶匙、黑胡椒少许。做法:1. 将食材洗净后,洋葱、胡萝卜、西洋芹切末,备用。2. 在深锅内煮沸清水,放入盐、橄榄油、意大利面,约煮7分钟,捞起后,淋少许橄榄油(不要冲水),稍加搅拌。3. 平底锅加热,以橄榄油拌炒牛绞肉,炒至呈金黄色。4. 加入洋葱、胡萝卜、西洋芹,拌炒至熟软,且香味溢出。5. 接着,放入番茄糊,稍加拌炒至颜色均匀:续入迷迭香、月桂叶、红酒、煮至沸腾。6. 再放入罐头番茄、盐、黑胡椒,转小火,熬煮约15分钟。7. 最后,放入煮熟的意大利面,拌炒均匀,至汤汁收干,即可装盘。细扁面炒蒜椒橄榄油食材:细扁面100公克、蒜头5瓣、辣椒2支。调味料:特级橄榄油20cc、盐半茶匙、黑胡椒少许、荷兰芹1株。做法:1.食材洗净后,将蒜头、辣椒切片,荷兰芹切末,备用。

文章TAG:蚬壳  中药  中小  小黄  蚬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