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请问俗称的ma 蚊是什么

叫麦蚊、很小,但是咬人特痒.
蚊虫

请问俗称的ma 蚊是什么

2,红蓝相间的小虫子会飞叫什么

opular and top-gro
就是像蚜虫一样的那种哈,黑色的,比蚊子小,我也叫不出它的名字,是嗜血物种。听别人说:这小东西叫"麦蚊"。请采纳

红蓝相间的小虫子会飞叫什么

3,比芝麻小的蚊子是什么蚊

麦蚊:它是一种蚊科类,全球约有3000种。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通常雌性以血液作为食物,而雄性则吸食植物的汁液。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等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除南极洲外各大陆皆有蚊子的分布。其中,以按蚊属、伊蚊属和库蚊属最为著名。
小蚊子的孩子
这个也是蚊子啊 具体也不是很清楚的
四川人叫“麦蚊”,这种蚊子最痛苦了,驱蚊水多喷点,穿长袖长裤最好。我最痛恨它们的,所以夏天一般尽量是能不回老家就不回老家!痛苦啊,浑身是包的!

比芝麻小的蚊子是什么蚊

4,四川话一种夏天的小蚊子叫麦蚊或是默蚊不太清楚学名

  蠓 蠓属双翅目蠓科(Ceratopogouidae),为一类体长1~3mm的小型昆虫,成虫黑色或深褐色,俗称“小咬”或“墨蚊”。全世界已知4000种左右,我国报告近320种,主要者为台湾铗蠓(Foreipomyia(L)taiwana)和同体库蠓(Culicoides homotomus)。   形态   成虫头部近球形。复眼发达,呈肾形。雄蠓两眼相邻接,雌蠓两眼距离较远。触角丝状,分15节。在触角基部之后有单眼1对。口器为刺吸式。中胸发达,前、后胸较小,胸部背面呈圆形隆起。翅短宽,翅上常有斑和微毛,其大小、颜色、位置等为分类依据。足细长。腹部10节,雌蠓有尾须1对;雄蠓的第9、10腹节转化为外生殖器(图20-20)。   图20-20 蠓生活史   生活史与生态   蠓是全变态昆虫,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图20-20)。   卵:长纺锤形,长约0.5mm,表面有纵列突起的小结节。卵产出时为灰白色,渐变深色。在适宜的温度下,约经5天孵化。   幼虫:细长,呈蠕虫状。分为4龄,一蛉幼虫长近1mm,四龄幼虫约5~6mm。头部深褐色,胸、腹部淡黄色。各体节有短毛,最后一节的毛较长。幼虫生活于水中泥土表,以菌、藻类以及一些原生动物为食。在27±1℃时,22~38天化蛹。   蛹:分头胸部和腹部,体长2~5mm。早期淡黄色,羽化前呈深褐或黑色。头胸部前端有眼1对,背面有呼吸管1对。腹部具刺和结节,最后一节有两个尖突。蛹不活动,可见于水中或稍有积水的淤泥中,约5~7天羽化。   雄蠓吸食植物汁液,仅雌蠓吸血。雌蠓吸血范围较广,在不同的种类有一定的倾向性,有的种类嗜吸人血,有的种类嗜吸禽类或畜类血。绝大多数种类的吸血活动是在白天、黎明或黄昏进行。成虫多栖息于树丛、竹林、杂草、洞穴等避风、避光处。当温度、光照适合且无风时,成虫即成群飞出。蠓的飞行能力不强,一般不超过0.5km,其活动范围限于栖息地周围300m内。吸血蠓类交配时常有群舞现象。交配后吸血,约3~4天后卵巢发育成熟产卵。通常雌蠓一生产卵2~3次,一次产卵量约50~150粒。   蠓生活史所需的时间与温度关系密切。在夏季约需一个月,通常一年可繁殖2~4代,视种类与地区不同而异。雄蠓交配后1~2天便死亡,雌蠓的寿命约一个月。一般以幼虫或卵越冬。   与疾病的关系   蠓叮吸人血,被叮咬处常出现局部反应和奇痒,甚至引起全身性过敏反应,更重要的是蠓可传播多种疾病。目前已知蠓可作为18种人畜寄生虫的媒介和可携带20余种与人畜有关的病毒。在我国,蠓与人体疾病的关系了解得尚不够清楚。在福建和广东,曾于自然界捕获的台湾拉蠓体内分离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但该蠓是否可作传播媒介,尚有待证实。   防制   蠓的种类多,数量大,孳生范围广泛,防制工作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进行。   1.在有吸血蠓类地带野外作业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可涂擦驱避剂,或可燃点艾草、树枝,以烟驱蠓。   2.在人口聚居区,应搞好环境卫生,填平洼地,消灭孳生场所;对成蠓出入的人房、畜舍和幼虫孳生地的沟、塘、水坑等环境用二二三、马拉硫磷或溴氰菊酯等进行滞留喷洒。   3.出现局部肿、痒时,可用10%碱水或氨水或用清凉油擦拭。

5,四川有一种小飞虫俗称麦蚊书面语怎么叫呀

这种看不见的“蚊子”叫做“蠓”,也就是俗尘的“麦蚊”。   双翅目长角亚目的 1科。体、足相对粗短,无单眼,前缘脉伸达翅顶,停歇时翅平置背上,口器刺吸式,喙短的微小蚊类。本科昆虫通称蠓,俗称小咬,墨蚊,糠蚊。分布世界很多地区,最北达北纬 68°,最高分布在海拔4300米的高山地区。全世界已知约90属4000余种。其中6属有吸食人类和高等温血动物血液的习性:库蠓属中国已知170余种,拉蠓属中国已知22种,勒蠓属中国已知6种,其余Acanthoconops,Austroconops,Parapterobosca 3属中国尚未发现。全科在中国已知约300种。   有吸血习性的蠓侵袭人畜,传播疾病,作为病原体的宿主,是一类重要的医学昆虫。蠓类吸血可引起皮肤红肿,奇痒难忍,搔破之后可因感染而形成大片溃疡。有很多种类是丝虫病的中间宿主。在中国,曾从TW拉蠓体内分离出乙型脑炎病毒;在苏联,曾从库蠓体内分离出土拉伦斯病菌;在美国,曾从库蠓体内分离出东方型马脑炎病毒。此外,非洲马瘟、绵羊蓝舌病、鸡痘、马癣、牛流行热等均可由蠓类传播。   蠓类个体小,飞翔无声,常群聚叮咬人畜。防治的办法,除对孳生地进行清除外,主要是采取防护措施,如用防蚊油涂擦皮肤,用网孔小于3/4毫米的蚊帐、蚊帽等进行保护。  蠓为全BT昆虫。成虫体长约2~5毫米,黑褐色。头部近球形,复眼发达,触角丝状,吸血种类口器发达,但比蚊虫的口器短。胸部背面略隆起,前翅大,库蠓属前翅多淡色或有暗斑,后翅成平衡棒,腹部10节。雌蠓有受精囊和一对卵巢。仅雌蠓吸血。雄蠓尾端的外生殖器的构造因种类而异。蛹为裸蛹,分头、胸、腹 3部,体前方背面有一对呼吸管。幼虫呈蠕虫状,上颚和咽发达,在水中作螺旋运动,行体壁呼吸。卵呈长纺锤形,长为宽的4倍以上(见图)。   吸血库蠓类多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出来活动,大量活动时形成群飞,雌雄交配以后,雌虫必须吸血才能使卵发育成熟,雌虫吸血1次可达0.05毫升,雌虫一生可产卵2~3次,每次产卵50~150粒。吸血后的雌虫在20~28℃时,经3~4天后卵成熟,卵多产于富有有机质的潮湿土壤、水塘、树洞、水洼等处,一般在急流中或月光曝晒处不产卵。卵经3~5天到 2周孵出幼虫,再过10天化蛹。越冬幼虫可经5个月化蛹,蛹5天羽化出成虫,成虫寿命约1个多月。   蠓类成虫平时隐蔽于洞穴、杂草等避光和无风的场所。下雨时不活动。对活动最适宜的风速是 0.5米/秒以下,风速达1.5~2米/秒以上即减少或停止活动。雨前如果闷热则活动较烈。完全黑暗时停止活动。活动半径一般200~300米。每年发生代数1~4代不等。   中国很早就有关于蠓类的记述。唐朝著名诗人元稹曾说它“有毒能成痏,无声不见飞”;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蜀中小蚊名蚋子,又小而黑者为蟆子,微不可见……能透衣入人肌肤成疮毒,人极苦之”,他所说的蟆子肯定是指吸血蠓类。
“麦蚊”。   双翅目长角亚目的 1科。体、足相对粗短,无单眼,前缘脉伸达翅顶,停歇时翅平置背上,口器刺吸式,喙短的微小蚊类。本科昆虫通称蠓,俗称小咬,墨蚊,糠蚊。分布世界很多地区,最北达北纬 68°,最高分布在海拔4300米的高山地区。全世界已知约90属4000余种。其中6属有吸食人类和高等温血动物血液的习性:库蠓属中国已知170余种,拉蠓属中国已知22种,勒蠓属中国已知6种,其余Acanthoconops,Austroconops,Parapterobosca 3属中国尚未发现。全科在中国已知约300种。有吸血习性的蠓侵袭人畜,传播疾病,作为病原体的宿主,是一类重要的医学昆虫。蠓类吸血可引起皮肤红肿,奇痒难忍,搔破之后可因感染而形成大片溃疡。有很多种类是丝虫病的中间宿主。在中国,曾从TW拉蠓体内分离出乙型脑炎病毒;在苏联,曾从库蠓体内分离出土拉伦斯病菌;在美国,曾从库蠓体内分离出东方型马脑炎病毒。此外,非洲马瘟、绵羊蓝舌病、鸡痘、马癣、牛流行热等均可由蠓类传播。蠓类个体小,飞翔无声,常群聚叮咬人畜。防治的办法,除对孳生地进行清除外,主要是采取防护措施,如用防蚊油涂擦皮肤,用网孔小于3/4毫米的蚊帐、蚊帽等进行保护。  蠓为全BT昆虫。成虫体长约2~5毫米,黑褐色。头部近球形,复眼发达,触角丝状,吸血种类口器发达,但比蚊虫的口器短。胸部背面略隆起,前翅大,库蠓属前翅多淡色或有暗斑,后翅成平衡棒,腹部10节。雌蠓有受精囊和一对卵巢。仅雌蠓吸血。雄蠓尾端的外生殖器的构造因种类而异。蛹为裸蛹,分头、胸、腹 3部,体前方背面有一对呼吸管。幼虫呈蠕虫状,上颚和咽发达,在水中作螺旋运动,行体壁呼吸。卵呈长纺锤形,长为宽的4倍以上(见图)。 吸血库蠓类多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出来活动,大量活动时形成群飞,雌雄交配以后,雌虫必须吸血才能使卵发育成熟,雌虫吸血1次可达0.05毫升,雌虫一生可产卵2~3次,每次产卵50~150粒。吸血后的雌虫在20~28℃时,经3~4天后卵成熟,卵多产于富有有机质的潮湿土壤、水塘、树洞、水洼等处,一般在急流中或月光曝晒处不产卵。卵经3~5天到 2周孵出幼虫,再过10天化蛹。越冬幼虫可经5个月化蛹,蛹5天羽化出成虫,成虫寿命约1个多月。 蠓类成虫平时隐蔽于洞穴、杂草等避光和无风的场所。下雨时不活动。对活动最适宜的风速是 0.5米/秒以下,风速达1.5~2米/秒以上即减少或停止活动。雨前如果闷热则活动较烈。完全黑暗时停止活动。活动半径一般200~300米。每年发生代数1~4代不等。 中国很早就有关于蠓类的记述。唐朝著名诗人元稹曾说它“有毒能成痏,无声不见飞”;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蜀中小蚊名蚋子,又小而黑者为蟆子,微不可见……能透衣入人肌肤成疮毒,人极苦之”,他所说的蟆子肯定是指吸血蠓类。
你好!麦蚊就是蚊子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6,麦蚊很小的蚊子大概半毫米大为什么城市里面没有

这种小飞虫叫“蠓”,城里面照样有,有的地方还很多。夏季的傍晚,在一望无际的草甸上和稠密的森林中,常常无声地飞舞着一团团小黑虫。数量之多,使人从远处看去犹如烟雾上升。不论人、畜,只要置身于它们活动的地区,身上都会出现斑斑点点,浑身奇痒,这就是有名的吸血昆虫——蠓类,俗名也叫小咬、墨蚊、糠蚊等。个体小危害大是蠓为害人类的一大特点,在我国除东北地区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但在东北林区、草原中数量尤其多。吸血蠓的种类在全世界已知有一千多种,我国已知也已有约150种。它们虽然体小而不善飞但吸血凶恶。由于其孳生数量大,常成群叮咬,又且无声使你防不胜防,叮咬以后又决不撒嘴,直至吸满肚子,才畅然飞去。由于其叮咬时分泌的酸性液体极有刺激性,对某些反应过敏的人来说更是奇痒难熬,妇女和儿童以及非本地居民尤其反应更强烈,往往由于搔破皮肤引起感染,形成溃疡、红肿,行动都十分不便。蠓还能传播很多人、畜疾病。据统计蠓还能传播下列疾病:鸡痘、马癣、牛流行热、非洲马瘟、牛出血热、禽类疟虫病、丝虫病、马脑炎、兰舌病、卡他性绵羊热、土拉伦斯病及引起马、牛的早产、死产、怪胎等。  一只雌蠓一生可产卵2-4次,一次一只虫就可产50-150粒卵,在一个地区每年蠓可发生1-4代。蠓类样子长得有一点象蚊子,但个子小的多,腿也短,飞起来也不会象蚊子那样威武的鸣叫。很多种类翅膀上斑斑点点布有一些不同花纹的小黑点,以表示它们属于不同的门户。它们也有一个针状的尖嘴,但也比蚊虫的短。只有一点和蚊虫一样,那就是只有雌虫才吸血,吸血完全是为了发育、生殖的需要。不吸血,卵就不能成熟,为此它们才对人、畜展开了强大的攻击。为了对付蠓类的袭击,多年来人们想了很多方法,但总起来看都是以防为主。过去人们用点燃的草木熏烟来驱赶它们,今天人们以涂抹防蚊蠓的各种驱避剂来使它们不敢近身。防蚊帽和蚊帐虽然可有效地防止蚊虫的叮咬,却不能阻挡身体更小的蠓类的自由出入,想利用这种办法防蠓,只有将纱孔直径减到0.75毫米以下时方才有效,这么密的纱,通风性能显然极差,往往也不受暑热中人们的欢迎。从理论上讲,人们可以处理蠓类孳生地着手来防治它们,但蠓类王国的孳生地之广阔是不允许人们从整个地区去下手的,因此只好把范围局限到有人类活动的居住区周围。在这里将污水,污泥处理干净。蠓类有生儿育女的场所,同时清除杂草等蠓类栖息的场所,便它们无处藏身。从长远角度考虑,要结合扩展耕地、改良土壤等治理它们。
因为墨蚊怕汽车尾气,城市里没有墨蚊说明空气不好
当然是体温较高,或者是它喜欢的血型的人咯。嘿嘿 嫌蚊子多的话,试试下面的方法吧,效果不错的说,安全又环保o(∩_∩)o 1.瓶诱灭蚊法:用一些空酒瓶,每只酒瓶装进约10毫升的糖水溶液,轻摇几下,使瓶子内壁周围粘上糖液,分别摆放于蚊虫活跃之处。蚊虫闻到糖味,会自动投入“瓶中陷阱”被粘死。 2.服药驱蚊法:每天适量地服用一些维生素b。因服用后,维生素b经人体新陈代谢,从汗液或尿液排出体外,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气味,蚊虫很讨厌这种气味,因而不敢接近人体。 3.台扇驱蚊法:蚊子晚上趋光,故家中关掉所有的灯后使用有指示灯的台扇并大角度摇摆,扇叶会打死许多蚊子。 4.熏烟驱蚊法:在房间内,用一些木屑,最好是有芳香味的木屑,放在铁罐里,在木屑上放几块烧红的炭,再放一些干的柑桔、橙或柚子皮在面上,燃烧后会散发出十分强烈的气味,蚊子闻到就会“退避三舍”。 5.桔红玻璃纸驱蚊法:用透光性强的桔红玻璃纸套在60瓦的灯泡上,蚊子会四处逃散。 6.干柑桔子皮驱蚊法:在室内点燃几块干柑皮或桔皮,蚊子就会仓皇逃窜。 7.涂抹草驱蚊法:用适量薄荷、紫苏或西红柿的叶,揉出汁涂抹于人体裸露的皮肤上,蚊虫闻到这些植物汁散发出来的特殊气味,唯恐避之不及。 8.在室内摆放一些花卉可起到驱逐蚊虫的作用,您不妨试试。 ⑴茉莉花:花香浓郁,夏季置于室内,能杀死结核、痢疾、白喉杆菌,又能解郁舒气,蚊虫却避而远之。 ⑵夜来香:花瓣夜间开放,白日闭合,其特异的浓香有神奇的驱蚊效果。 ⑶杜鹃花:具有一定的毒性。入药可治风湿、肾虚、跌打损伤、祛肿消痛,而蚊虫不敢靠近。 ⑷万寿菊:有一种冲鼻气味,蚊虫不敢接近它,是一种特殊的优良天然驱虫剂。 ⑸除虫菊:花中含有除虫菌素,可使蚊虫中毒死亡。 ⑹薄荷:具有特殊的芬芳香气,蚊虫闻之会晕眩。蚊叮虫咬后,以其叶熬水敷用,有清凉消炎止痒等效果。 附赠:去除蚊虫叮咬后发痒的10个方法 1、肥皂涂抹止痒。蚊虫叮咬时,在蚊子的口器中分泌出一种有机酸———蚁酸,这种物质可引起肌肉酸痒。肥皂含高级脂肪酸的钠盐,这种脂肪酸的钠盐水解后显碱性,可迅速消除痛痒。 2、用食用碱面水少许涂擦,也可很快止痒。 3、洗衣粉去痒。用清水冲洗被咬处,不要擦干,然后用一个湿手指头蘸一点洗衣粉涂于被咬处,可立即止痒且红肿很快消失,待红肿消失后可用清水将洗衣粉冲掉。 4、鲜马齿苋茎叶少许,在手里揉搓出水后,涂擦患处,具有止痒消肿效果。 5、用切成片的大蒜在被蚊虫叮咬处反复擦一分钟,有明显的止痛去痒消炎作用,即使被咬处已成大包或发炎溃烂,均可用大蒜擦,一般12时后即可消炎去肿,溃烂的伤口24小时后可痊愈。皮肤过敏者应慎用。 6、氯霉素眼药水止痒。被蚊虫叮咬后,可立即涂搽1至2滴氯霉素眼药水,即可止痛止痒。由于氯霉素眼药水有消炎作用,蚊虫叮咬后己被抠破有轻度感染发炎者,涂搽后还可消炎。 7、白胡椒20克,捣碎浸泡在60度白酒100克中,将容器密封置于阳光下曝晒3—7天,即可搽蚊虫叮咬处,每天1—2次,可镇痛,止痒,消肿。 8、取六神丸10—60粒,研末后用米醋或温开水调成糊状,涂于蚊虫叮咬处,每日3—5次。 9、用扑尔敏1片,蘸唾液反复涂擦叮咬处,止痒效果佳。 10、雄黄10克,大蒜(独头蒜或紫皮蒜)10头去皮,浸泡在60度纯白酒200克内,待10天左右,即可搽蚊虫叮咬处,每天1—2次,可解毒、镇痛、止痒、消肿。11,可用芦荟叶中的汁液止痒。被蚊子叮咬后红肿奇痒时,可切一小片芦荟叶,洗干净后掰开,在红肿处涂擦几下,就能消肿止痒

文章TAG:请问  俗称  俗称的  是什么  麦蚊  蚊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