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关东糖的热量

84cal

关东糖的热量

2,小年吃的糖叫什么

小年吃的糖叫关东糖,其是小年前后所特有的一种糖果,又叫灶王糖、大块塘,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又酥又香,有粘性,小孩子非常喜欢吃。 关东糖 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也有人说它是用白糖加淀粉加水加淀粉酶酿熬而成。 关东糖在东北的农村、城市里,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贩叫卖:“大块糖,大块糖,又酥又香的大块糖。” 真正地道的关东糖,其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缝隙。

小年吃的糖叫什么

3,我是个个 关东糖

北京有句老话 要了命的关东糖,救了命的煮饽饽 关东糖是 腊月二十三 小年 祭灶的 旧社会 这就是地主要债的开始 所以说 要了命的关东糖 饽饽 那时指的是饺子 因为是大年三十吃的 而过了这天 地主就开始到处拜年 忙起来了 要债告一段落 所以是 救了命的煮饽饽。

我是个个 关东糖

4,关东糖是哪里的特产

关东糖是东北特产。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传统做法:过小年送灶王爷升天,也成为每家都很重视的一件大事。这天,家家起早,把庭院打扫的干干净净,在院中间设一香案,上边插上几柱香,摆上新蒸好的馒头,三个一叠,共三叠,还要摆上水果、糕饼、关东糖和几碟菜。这家的女主人,用高粱秆精心扎一匹马,一挂车,备灶王爷升天时坐用。在祭祀开始前,主人要先撤掉灶王爷像前的供板,诚惶诚恐地把灶神像摘下来,放到院中的香案上。全家人跪到香案前,双手合一,嘴里不断念叨:“灶王爷升天堂,见到玉皇,多言好事,少说赖话。”那种真诚心情,都熔铸在祷告中。仪式结束时,主人点燃火柴,把烟熏火燎一年的灶神像,连同扎的车、马一起烧了。大人孩子们仰望着天空,此时此刻,在冥冥之中,灶王爷已经坐着马车乘长风,披彩云,回到天宫。尽管主人们对灶神表现出十分虔诚,并千叮万嘱灶神上天多说好话,保佑一家平安,但纯朴憨厚的关东农民,还是有点放心不下。他们索性用关东糖把灶王的嘴给封上,免得他上天之后,见到玉皇搬弄是非,说坏话。给灶王爷吃关东糖的另一种意思托他到玉皇大帝那里,多给家里人说些甜言蜜语。这种用关东糖封灶王爷的嘴,进行行贿祭灶的独特风俗,是民间按照自己需要塑造神灵。因此,在送灶王爷升天时,各家各户都要买上一二斤关东糖,在香案上摆供。

5,杠子糖是什么

杠子糖,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 关东糖是东北特产 祭灶] [扫尘] [吃灶糖] .. ,新年来到"大部分人都要吃灶糖。灶糖也可以说是一种麦芽糖,粘性比较大,如果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叫做(关东糖),也可以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嘿嘿~~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比较寒冷,灶糖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一些微小的泡泡,吃起来香酥脆甜,别有一般风味
是咬在嘴里的粘糖!
杠子糖(又叫关东糖)等,咬在嘴里粘牙

6,关东糖吃起来怎样

哈哈,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
好吃,口感不错,糖分不太太高,不用担心发胖。
你好!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一种糖。分为二种,一种是实心的,一种是内有孔的。实心的这种口感很粘,带有胶质感,非常的劲道,咀嚼时间长了,腮帮子都会发酸的,不是那种很甜很甜的,越嚼就越感觉到麦芽的焦香。带有孔的这种,口感是酥脆,一咬就会碎,嚼到最后,才开始发粘,劲道感没有实心的强。附图:下面这个就是实心的, 不带孔:http://blog.ce.cn/sp1/zebei09/153742100057/1175761718106_100057.jpg下图中长形关东糖就是带孔的:http://www.chn-wenwan.org/attachments/month_0709/20070929_6f85ceaa2fec7e728c789zFhJAqQMP1e.jpg祝新年好~~~
有点粘不太好吃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7,什么是关东糖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这是流传在各省许多地方的一首民谣。说的是腊月二十三日这天,灶王爷要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实情,因此每家每户都要摆上供品来祭灶君上天,故称“祭灶节”。而在祭灶君时,许多地方都用麦芽制作的糖瓜为供品,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说来还有一段故事。   “廿三糖瓜儿粘”   到了腊月廿三,家家户户开始大忙。进了廿三的每天都有说法:廿三糖瓜儿粘;廿四扫房日;廿五糊窗户;廿六炖大肉;廿七杀公鸡;廿八把面发;廿九蒸馒头;卅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糖瓜儿粘”是过去讲廿三那天要祭灶王,买些用麦芽糖做的糖瓜、关东糖供着,既有在他升天到玉皇大帝那儿禀报时,请他多多美言之意,又有以糖粘上灶王爷的嘴不让他多说之心。北京有这么一句歇后语:“灶王爷升天---好话多讲”。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富家子弟姓张名禅,娶妻之后,生活过得十分美满。谁知没过几年,张禅便心生邪念,他喜新厌旧,硬把自己好端端的结发妻子给休了。妻子无奈,只好另居他乡艰难度日。从此,张禅不务正业,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不料一年冬天,张家突遭大火,把个偌大的家业烧得精光,而张禅的双眼也被烧成了瞎子。面对如此惨状,张禅只好四处乞讨为生。一日,他讨饭来到一家门首,好心的女主人见他可怜,便把他请到家中,做了好菜好饭招待他。言谈之中,张禅发现这位女主人竟是自己休了的前妻,于是羞愧难当,便一头扑进灶火里活活烧死。后来,玉皇大帝得知此事,觉得他是浪子回头,还可利用,便封他为灶君,即灶王爷,让他司察人间的功德善恶,并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回天庭去汇报一次人间的实情。   岂知这位张禅,自当上灶君之后,仍是好吃懒做,不务正业。人们信不过他,害怕他上天之后胡言乱语,便在他上天之日,摆上糖瓜来祭奠他。祭祀时,先将“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贴在灶君像的两侧,用来提醒他多为百姓说好话,办实事。至于供品糖瓜,是取其又甜又粘的特点,用来糊住他的嘴。当他尝到糖瓜的甜味时,就要多说点好话,如果他想打小报告说坏话时,就让糖瓜的粘性粘住他的嘴,让他想说也张不开口。   因此,家庭主妇在祭灶君时,便要跪在灶君面前,口中念念有词,当面进行祷告,高诵《祭灶谣》,其谣曰:“灶王爷爷你听着,厨房里你见天瞄着过。我顿顿省吃又俭喝,抛米撒面是一时错。炉窝里肮脏是娃哩多,你老人家可得担待着。这糖瓜吃不了全拿着,捎给玉皇大帝尝一尝。我这里与你把头磕,上天去可要与我把好话说。初一你早点回来别耽搁,到咱家吃我蒸的枣山馍。”   祷告完毕,主妇要将灶君像慢慢揭下来用火烧掉,表示灶君已经上天。直到除夕晚上,再将新灶君像贴上去,算是另一年的开始。虽然这种祭灶活动现在大多数家庭已不再奉行此礼,但腊月二十三吃麻糖的习俗却一直保留到了现在。  "糖瓜"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原料 瓜条35千克 白糖8.5千克 石灰650~700克 亚硫酸钠150克 白矾150克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制作方法  1.主料是冬瓜或西瓜,刮去外表皮及瓜瓤。   2.横切成宽4厘米的瓜圈,洗净后纵切成4厘米长、1厘米宽的瓜条35千克备用。   3.取白糖5.5千克、清水15千克加热溶解成白糖溶液,另用3千克白糖加少量清水,加热溶解后放在容器内研细。再取石灰   500克加清水20千克制成石灰水。把切好的瓜条倒入石灰水中,将150~200克石灰粉撒在上面,用竹篾或木板压住瓜条,   使其全部浸没,浸泡10小时左右,待瓜条全部钙化、无软心为止,如浸泡时间短,可增加些石灰。   4.将浸过石灰的瓜条捞起,用清水冲洗脱灰,再用水泡,每隔2小时换水一次,一般换4次,以脱净灰为宜,不要出黄心。   5.把脱灰沥干后的瓜条,放入沸水中,水中加亚硫酸钠和白矾,不断用笊篱翻动瓜条,约煮15分钟左右,捞出冷却,放在   清水中浸泡,待完全冷却后捞于筐中。   6.瓜条沥干后,倒入备好的糖液中,浸渍8~12小时,将研细的白糖放入糖液中,使糖液浓度增高到波美40度,再浸8~12   小时后加热煮沸20分钟,糖液浓缩,渗入瓜条,待糖液浓度达78~80%时即可出锅返砂。出锅后的瓜条,待糖液全部粘在   瓜条上,表面稍干,即散开冷却,瓜条被一层糖衣裹住,即成糖瓜条。

文章TAG:关东糖  关东  热量  关东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