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梅州是在那里啊

广东东北部
哈哈真好笑梅州在客家 呀 以前叫 敬州
广东省梅州市
广东省的东部
广东省

梅州是在那里啊

2,梅州在三国时期叫什么

古代属海阳县,南齐永明元年(483年)析海阳县设程乡县。隋唐属潮阳郡。五代十国南汉乾和三年(945),亦即后晋开运二年,程乡升为敬州,领程乡县。这是梅州州治设立的开始。粤东名城,岭南梅州(宋开宝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为“梅州”,“梅州”的名称即始于此。宋熙宁六年(1073),废梅州,以程乡县隶潮州;元丰五年(1082),梅州复置,仍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绍兴六年(1136),废梅州复设程乡县隶潮州;绍兴十四年又复置梅州,仍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

梅州在三国时期叫什么

3,梅州的市名是怎么来的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全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现辖梅江区、兴宁市、梅县、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500多万人。南汉乾和三年(公元945年)置敬州,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改敬州为梅州,1949年后设兴梅地区、梅县地区,1988年由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享有“文化之乡”、“足球之乡”、“华侨之乡”……

梅州的市名是怎么来的

4,古代地名对应的现代城市有哪些

古代地名对应的现代城市有:1、南京——建业、建康、金陵、石头城。2、北京——蓟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南京、中都、大都、京师、顺天府、北平。3、长安——西安。4、苏州——姑苏、吴、吴都、吴中、东吴、吴门、平江、长洲。5、扬州——维扬、江都、广陵。6、杭州——临安。7、郑州——荥阳、管州、登封。8、黄山——歙县、徽州。对地名有影响的方面:一、语言文字的发展对地名的影响。有些古代地名中的汉字在现代汉语中已成罕用甚至废弃的字,不得不改用同音字,以便认读。比如江西的“于阂”,“阂”乃鼓声,见于《诗经》:“振旗阂闻”,现已改为“于田”;江西的“新淦”中的“淦”字古意为水人船中.今改为“新干”;陕西的“蔑县”.二、避讳习俗对地名的影响历史上有许多因避帝王名号之讳而更改地名的例子。清代学者钱大听曾举出这样的地名近二百例。例如:江西省高安县,本名建成县,唐武德五年因避太子名讳,改为高安县;宋太祖之父名敬。遂改敬州为梅州。三、政治对地名的影响地名的改变还有一种是出自政治上的需要或某种政治心态而致的。例如五胡十六国的政治局面曾经造成地名使用和行政管理的混乱。隋朝开国后,为了适应全国统一的政治需要.而对地名做了大大的调整,地名的更改面达到了百分之三至四。

5,中国广东省梅州市历史

梅州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遗物点398处。南汉设敬州,宋开宝四年(971年)改敬州为梅州,元代设梅州路,明属潮州府,清设嘉应直隶州,民国3年梅州改名梅县,先后属潮循道、第六行政督察区。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设置兴梅专区,1950年,成立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兴宁、五华、大埔、丰顺、蕉岭、平远7县。1952年兴梅7县改隶粤东行政区。1965年设立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1979年原梅县所辖梅州镇由区级升县级称梅州市后,梅县地区辖7县1市。1983年,梅州市与梅县合并改为梅县市,梅县地区所辖7县1市改为6县1市。1988年,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辖原兴梅7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共7县1区。1994年,兴宁县撤县设市(县级),梅州市即辖6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
南朝齐时(479—502年)在梅州置程乡县,南汉乾和三年(945年)置敬州,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易名梅州,因其地多梅花,并有梅口镇(今松口镇)和梅溪(今梅江),故称。此后还有嘉应府、梅县之称。

6,梅州在哪个省啊

梅州客家人有“中国吉卜赛人”之称,这不仅因为他们同样是迁徙民族,也因为他们才华出色,创造了源远流长的文化。而梅州这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正是近代客家人集散中心,被誉为“客都”。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五岭山脉以南,桂、粤、赣三省交界处,东北邻福建省的武平、上杭、永定、平和四县,西北接江西省寻邬县,西面连广东省河源市的龙川、紫金县,西南、南面与汕尾市的陆河县、揭阳市的榕城区、揭西县相接,东南面和潮州市潮安县、饶平县相连。下辖梅江区、梅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和平远县等6县、1区代管兴宁市。梅州山多地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人口460多万。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的美称,素以文化教育发达著称。梅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南汉置敬州始,至北宋改为梅州,清朝设直隶嘉应州。1949年10月设置兴梅专区,1952年8月并入汕头专区,1965年建立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1988年改建为梅州市。现梅州城区为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广东省

7,敬铉的意思

敬铉,字鼎臣,易州人,历金元两代,金兴定四年(1220)进士,授郏城主簿,改白水县令。蒙古灭金,敬铉避兵北渡隐居。这期间他曾寄张柔篱下。元朝访求前代遗逸,敬铉被宣授中都提举学校官。现在有资料证明,这个官还是个副的,从七品。敬铉任职的那个机构叫儒学提举司,是统辖路、府、州、县学校祭祀教养钱粮之事,及考校进呈著述文字。可能相当于现在的市教育局吧,如此推来,敬铉是个副局长。敬铉当这个官很合适,因在金朝时他以文章名世,有《春秋备忘录三十卷》,《明三传例八卷》传世。看来元朝也有知人善任的时候。敬铉曾在太宁山隐居过,是“避兵北渡隐居”,还是在考进士前在此隐居,不得而知。反正就是因在此隐居被称为“太宁先生”,有的文献作“大宁先生”,我想是古文中“大”通“太”的缘故。敬铉一家是进士专业户,他的祖、父、兄及他自己都是金朝进士。如果不是大金过早灭亡,敬铉的成就会更大。敬铉给易县留下了两篇碑文,一为《大元易州豹泉创修玉泉观碑铭并序》,一为《大朝易州重修龙兴观之碑》。两篇全为长文。读这两篇碑文,方知敬铉才华几何。敬铉不愧为春秋圣手,连写碑文也证论严谨,在句式或骈或散,读来顿挫有力。在《大朝易州重修龙兴观之碑》中,有“废之则有数,兴之则由人”之句,我想这是敬铉对道、对世事深刻体会所得。
搜一下:敬铉的意思
搜一下:敬铉的意思

文章TAG:敬州  梅州  那里  敬州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