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溥与七录斋,张溥为什么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七录斋呢请用文中的语言回答原文:(张)溥幼嗜学。因此他的读书室名为七录斋,《七录斋集·国表序》载有复社活动的盛况,七录斋反应了张溥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当然是反映了他勤学苦读,认真进取的学习态度,张溥名声很大,复社影响甚广。
1、张溥为什么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七录斋呢请用文中的语言回答原文:(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选自《明史·张溥列传》译文:张溥小的时候就很好学,所读的书必然要手抄下来,抄完了,朗诵过了,就焚烧掉,然后又抄,像这样六、七此才算完。
2、工之桥为琴,烛邹亡鸟,张溥与七录斋,歧路亡羊的翻译及道理《工之侨为琴》:工之侨得到了很好的桐木,经过砍削后做成了一架琴,装上弦,弹了一下,它的发声和共鸣好极了,像金玉的声音一样清亮动听。工之侨自认为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它呈现给太常寺。(太常寺的主管人)让最优秀的乐师来看看,大家都说:“这不是古琴。”把琴退给了工之侨。工之侨带着琴回到了家,他与漆工商量这件事,请漆工帮着出主意,在琴面绘制了断裂的纹理;又与篆工商量,请篆工帮忙,在琴上刻了古代的文字,(然后)装在匣子里埋进土里。
(恰好)一个大官从集市路过,看见了这架琴,用一百两黄金买了下来,并把它献给朝廷。乐官们传递着看了(以后),都说:“这可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工之侨听到了,慨叹地说:“这样的世道真可悲啊!难道只是这架琴(有这样的遭遇)吗?(各种各样的事情)没有一件不是这样的啊!如果不早作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3、七录斋反应了张溥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当然是反映了他勤学苦读,认真进取的学习态度。我国明朝著名文学家张溥幼时读书勤于手抄,张溥抄书并非为了留下来慢慢看,而是抄完读一遍就烧掉,再抄再读再烧掉,如此反复达六七次之多。关于抄写,古人多有论述,如“看一遍不如读一遍,读一遍不如抄一遍”,再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等。和看、读相比,抄是最辛苦的,也是最有效的。张溥一生著作宏丰,编述三千余卷,涉及文、史、经学各个学科,精通诗词,尤擅散文、时论。
所读书必手抄,抄毕吟诵即烧掉,如此六、七遍方止,冬夏皆然。因此他的读书室名为七录斋,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后改庶吉士。曾与郡中名士结为文社,叫做复社,兴复古学,进行文学与社会活动,复社表面是讲学以文会友,实际是评议时政,并与贵族大官僚斗争的一个政治集团。是东林党与阉党斗争的继续,张溥名声很大,复社影响甚广。《七录斋集·国表序》载有复社活动的盛况。
文章TAG:七录 张溥 张溥与七录斋